当前位置:首页 » 污水废水 » 污水厌氧消化

污水厌氧消化

发布时间: 2021-02-24 04:49:51

⑴ 污泥的厌氧堆肥和厌氧消化有什么区别

(1)首先应当了解污泥处理处置的理论过程:
污泥处理解决污泥进入环境前的问题,包括浓缩、脱水、稳定、干化、焚烧等;
污泥处置解决如何进入环境的问题,包括填埋、土地利用和建材利用等。
(2)其次了解污泥堆肥和消化的含义:
污泥的厌氧消化: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水率是很高的,对于初沉池含固率2-4%,剩余污泥0.2-0.4%,有机物含量高50-70%。污泥的厌氧消化是最常见的污泥稳定方法(处理)。30-35度为中温消化,20-30天,50-55度为高温消化,10-15天。消化后有机物减少30-40%,体积减少60-70%。
污泥的厌氧堆肥:即厌氧发酵,是污泥处置市场上的一种重要资源化方式,产生的肥料可以用于园艺和农业目的,是一种无害化、减容化、稳定化的综合处理技术。
(3)由此可知,厌氧消化解决的是稳定化和减量化问题,厌氧堆肥解决的是除了稳定化和减量化外还要资源化,即成为肥料。厌氧消化的一般流程是:污泥浓缩---加温---厌氧消化池消化---沼气利用---消化污泥浓缩脱水外运;污泥厌氧堆肥的一般流程是:预处理(与调理剂、膨胀剂混合)---高速分解---熟化---翻堆、储存---后处理---包装处置。从先后关系说,厌氧消化在前,经过厌氧消化和脱水后才有利于进行厌氧堆肥的资源化利用 。从含水率来水,堆肥前的含水率远低于消化时的含水率。 从工程实施复杂程度看,厌氧堆肥发酵比厌氧消化要复杂很多。

⑵ 厌氧污水处理的原理

在厌氧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等。在此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对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过程的叙述,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过程的基本内容。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它们在第一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水解过程通常较缓慢,因此被认为是含高分子有机物或悬浮物废液厌氧降解的限速阶段。多种因素如温度、有机物的组成、水解产物的浓度等可能影响水解的速度与水解的程度。水解速度的可由以下动力学方程加以描述:ρ=ρo/(1+Kh.T)
ρ ——可降解的非溶解性底物浓度(g/L);
ρo———非溶解性底物的初始浓度(g/L);
Kh——水解常数(d^-1);
T——停留时间(d) 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在这一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发酵细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发酵细菌绝大多数是严格厌氧菌,但通常有约1%的兼性厌氧菌存在于厌氧环境中,这些兼性厌氧菌能够起到保护像甲烷菌这样的严格厌氧菌免受氧的损害与抑制。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的组成取决于厌氧降解的条件、底物种类和参与酸化的微生物种群。与此同时,酸化菌也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因此,未酸化废水厌氧处理时产生更多的剩余污泥。
在厌氧降解过程中,酸化细菌对酸的耐受力必须加以考虑。酸化过程pH下降到4时能可以进行。但是产甲烷过程pH值的范围在6.5~7.5之间,因此pH值的下降将会减少甲烷的生成和氢的消耗,并进一步引起酸化末端产物组成的改变。 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其某些反应式如下:
CH3CHOHCOO-+2H2O —> CH3COO-+HCO3-+H++2H2 ΔG’0=-4.2KJ/MOL
CH3CH2OH+H2O-> CH3COO-+H++2H2O ΔG’0=9.6KJ/MOL
CH3CH2CH2COO-+2H2O-> 2CH3COO-+H++2H2 ΔG’0=48.1KJ/MOL
CH3CH2COO-+3H2O-> CH3COO-+HCO3-+H++3H2 ΔG’0=76.1KJ/MOL
4CH3OH+2CO2-> 3CH3COO-+2H2O ΔG’0=-2.9KJ/MOL
2HCO3-+4H2+H+->CH3COO-+4H2O ΔG’0=-70.3KJ/MOL 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甲烷细菌将乙酸、乙酸盐、二氧化碳和氢气等转化为甲烷的过程有两种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完成,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从乙酸或乙酸盐脱羧产生甲烷,前者约占总量的1/3,后者约占2/3。
最主要的产甲烷过程反应有:
CH3COO-+H2O->CH4+HCO3- ΔG’0=-31.0KJ/MOL
HCO3-+H++4H2->CH4+3H2O ΔG’0=-135.6KJ/MOL
4CH3OH->3CH4+CO2+2H2O ΔG’0=-312KJ/MOL
4HCOO-+2H+->CH4+CO2+2HCO3- ΔG’0=-32.9KJ/MOL
在甲烷的形成过程中,主要的中间产物是甲基辅酶M(CH3-S-CH2-SO3-)。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书把厌氧消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把第一、第二阶段合成为一个阶段,称为水解酸化阶段。在这里我们则认为分为四个阶段能更清楚反应厌氧消化过程。

⑶ 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什么要经过厌氧消化后脱水外运

根据《城市污水处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 污泥排放标准要求:
4.3 厂内稳定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宜进行脱水处理其含水率宜于80%
4.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任意弃置禁止向切面水体及其延安、山谷、洼、溶洞及划定污泥堆场外任何区域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海应按GB3097及海洋管理部门关规定执行

根据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 第十五条 仅污水厂宜包括列产设施...污泥处理式并未做硬性规定

同近期 发改委与建设部 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 于污泥污泥循环利用土利用污泥机质营养元素补充土;二通厌氧消化或焚烧等技术收污泥能量处理工艺仅倡导工艺确定、相关规模水厂工艺选择仅做知道与建议硬性要求

要看相关情况再进行决策考虑经济状况污泥终处置本较高;考虑污泥路否污泥处理单位、填埋场水泥厂等等;考虑厂址占否紧张

规模讲般IV 及(≥5万吨)都考虑建设污泥处置相关设施

⑷ 废水厌氧消化和污泥厌氧消化的区别有哪些

使用厌氧工艺处理废水尤其是工业废水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废水水质的不稳定性。工业回废水的排放与工!答世生产工艺的调整、和各种运行工况有极大关系,水质和水量往往会出现非常大的波动。虽然工业废水处理场通常都设置容积很大的均质调节池和事故池及自动投加酸碱的中和设施,但还是不能完全消除水质波动对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不利影响。
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对象是活性污泥,一般不存在毒性问题,而且其中的碳、氮、磷等营养物质一般是均衡的,能够适应厌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微量元素也比较齐全,通常污泥中的各种成分不会影响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正常进行。
在消化污泥的培养阶段,处理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污泥的培养相对简单,不必像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那样必须要加入营养物质和一些微量元素。污泥厌氧处理设施运行时通常只要控制温度、产气、搅拌、进泥、排泥等几个环节即可,而在废水的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不仅要控制上述指标,更重要的是控制进水的pH值、CODcr,浓度、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成分是否超标,还要及时控制和掌握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是否均衡等。

⑸ 什么是污泥的厌氧消化与高浓度废水的厌氧处理有何不同

污泥的厌抄氧消化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经过水解、酸化、产甲烷等过程,将污泥中的大部分固体有机物水解、液化后并最终分解掉的过程。产甲烷菌最终将污泥有机物中的碳转变成甲烷并从污泥中释放出来,实现污泥的稳定化。
污泥的厌氧消化与高浓度废水的厌氧处理有所不同。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以溶解状态存在,而污泥中的有机物则主要以固体状态存在。按操作温度不同,污泥厌氧消化分为中温消化(30~37℃)和高温消化(45~55℃)两种。由于高温消化的能耗较高,大型污水处理场一般不会采用,因此常见的污泥厌氧消化实际都是中温消化。

⑹ 污水厌氧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是什么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水厌氧处理有何异同

污水厌氧处理原理:通过厌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进行生物转化,生成沼内气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容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水厌氧处理比较:都是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的生物转化过程,只不过处理的对象不同而已。污泥厌氧消化对象是剩余活性污泥(细菌),而污水厌氧处理的对象是污水中的不溶性和溶解性有机物。

⑺ 多大规模城镇污水处理厂徐建污泥厌氧消化处理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 污泥排放标准要求:
4.3 在厂内稳定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宜进行脱水处理,其含水率不宜小于80%。
4.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不得任意弃置。禁止向一切地面水体及其延安、山谷、洼地、溶洞以及划定的污泥堆场以外的任何区域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海应按GB3097及海洋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而根据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五条 仅为“污水厂宜包括下列生产设施...”对污泥的处理方式并未做硬性规定。

同时近期 发改委与建设部 出台的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 对于污泥“污泥循环利用,一是土地利用,将污泥中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补充到土地;二是通过厌氧消化或焚烧等技术回收污泥中的能量。”对处理工艺仅是倡导,对工艺的确定、相关规模的水厂工艺的选择仅是做了知道与建议,也无硬性要求。

因此要看相关情况再进行决策。考虑经济状况,因为污泥的最终处置成本较高;考虑污泥的出路,当地是否有污泥的处理单位、填埋场水泥厂等等;考虑厂址的占地是否紧张。

最后规模上讲,一般IV 及以上(≥5万吨)的都可以考虑建设污泥处置的相关设施。

⑻ 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水厌氧处理有何异同

煤焦油

⑼ 污水处理消化和反消化是什么意思

硝化是 将污水中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再变为硝态氮 这个过程称为硝化
反消化是 将硝态氮 转化为氮气(异化反消化)
将硝态氮转化为微生物本身的有机氮(同化反消化)
详细的:
2.18 硝化与反硝化
(1)硝化:
现行的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好氧生物处理法,其传统功能是去除废水中呈溶解性的有机物。至于氮、磷只能去除细菌细胞由于生理上的需要而摄取的数量,这样,废水中氮的去除率为20%~40%,而磷的去除率仅为5%~20%。
在自然界存在着氮循环的自然现象。在采取适当的运行条件后,是能够将这一自然作用运用在活性污泥反应系统的。
在未经处理的新鲜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主要形式有:有机氮,如蛋白质、氨基酸、尿素、胺类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氨态氮(NH3 NH4+),一般以前者为主。
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相继产生下列各项反应。
l)氨化反应
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NH3 NH4+),这一过程称之为“氨化反应”。
2)硝化反应
在硝化反应的作用下,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并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使氨(NH4)氧化为亚硝酸氮,反应式为:
亚硝化菌
NH4+3/2O2 N2O-+H2O+2H+
继之,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为硝酸氮,其反应式为:
硝酸菌
NO2-+1/2 O2 NO3-
硝化反应的总反应式为:
NH4++2O2 NO3-+H2O+2H+
(2)反硝化
反硝化反应是指硝酸氮(NO3-N)和亚硝酸氮(NO2-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N2)的过程。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