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镜废水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通常由原水预处理系统、反渗透纯化系统、超纯化后处理系统三部分内组成。预处理的目的主容要是使原水达到反渗透膜分离组件的进水要求,保证反渗透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反渗透膜系统是一次性去除原水中98%以上离子、有机物及100%微生物(理论上)最经济高效的纯化方法。超纯化后处理系统通过多种集成技术进一步去除反渗透纯水中尚存的微量离子、有机物等杂质,以满足不同用途的最终水质指标要求。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通常由聚丙烯纤维(PP)过滤器和活性炭(AC)过滤器组成。对硬度较高的原水还需加装软化树脂过滤器。PP滤芯可高效去除原水中5μm以上的机械颗粒杂质、铁锈及大的胶状物等污染物,保护后续过滤器,其特点是纳污量大,
价格低廉。AC活性炭滤芯可高效吸附原水中余氯和部分有机物、胶体,保护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免遭余氯氧化。软化树脂可脱除原水中大部分钙镁离子,防止后续RO膜表面结垢堵塞,提高水的回收率。
② 碱减量废水氨氮高吗
碱减量废水氨氮高据资料介绍,目前处理碱减量废水的成熟技术在国内仍是空白。在研究该项废水的处理时通常采用化学法, 化学法去除对苯二甲酸有较好的作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化学法处理碱减量废水的理论依据是:碱减量废水用酸中和使pH值达到4~6后,对苯二甲酸析出, 去除对苯二甲酸的碱减量废水再与涤纶仿真丝印染废水中精练、印染等其他工艺的废水混合, 综合废水的pH值一般小于11,CODCr不超过1400mg/L,在此情况下采用生化法进行治理,再经物化处理, 出水即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通常碱减量废水处理的流程为:碱减量废水调节池 中和池 聚乙烯(PE)过滤器 出水与其他废水混合进一步生化处理。采用化学法析出对苯二甲酸作为碱减量废水预处理技术,然后用生物技术处理综合废水的方法是治理高浓度涤纶仿真丝 印染废水的有效方法,是目前治理该类废水的主要途径。汕头经济特区新昌纺织印染厂有限公司实际应用表明:在原水水质浓度高、波动范围大的情况下,排放水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排放标准。该厂废水采用此法治理投资为5500元/立方
废水;占地面积0.61平米/立方
废水;电费为0.44元/立方
废水;药费为0.9元/立方
废水。采用化学法处理碱减量
废水虽然处理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①预处理工艺的较佳pH值在4~6的范围内, 而碱减量废水pH值为12~14, 降低pH值需耗用一定数量的酸, 从而使运行费用提高,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预处理产生的对苯二甲酸白色粉状物在工业上有回收利用价值,但市场销路有待开拓。
③ 黄中华的研究领域
1 、遥感FTIR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产物空间分布与实时监测中的应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由于其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等优势而得到迅速发展。但MSW焚烧产生的一系列的二次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何了解生活垃圾燃烧的瞬态化学和物理过程,实时、原位地监测焚烧产生的含氯化合物和其它易挥发有毒有机物,分析它们在环境中的生成机制,借助遥感技术无疑是一种新的思路和实验方法,本研究采用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原位、快速、远距离地测定MSW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含氯和其它易挥发有毒有机气体的实时浓度,利用FTIR-CT(计算机层析)方法揭示这些有害气体的空间浓度分布,获得二维空间浓度分布图和扩散模型。为MSW高温焚烧状态中产生的有毒有机气体的在线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和监测方法。
2 、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采用壳聚糖为原料,通过诸如反向悬浮交联等方法制备出新型改性壳聚糖树脂。考察操作条件对合成改性壳聚糖树脂性能(耐酸性能、吸附能力、孔隙率等)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表征其结构,探讨其对水和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吸附性能,为壳聚糖在废水处理中的推广使用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④ 生物膜法净水的机理是什么
生物膜(Biofilm)是通过附着而固定于特定载体上的结构复杂的微生物共生体。相对于活性污泥来说,在单位体积生物膜中所含的微生物数量更高、比表面积更大。生物膜比活性污泥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可以吸附和降解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在使用生物膜法处理污水时,要求在处理系统的构筑物中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这些填料一方面可以扩大处理系统的比表面积,另一方面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固定的载体。生物膜处理系统的性能、效率取决于其中微生物活性的高低和所装填料的多少及其比表面积。一般来说,生物膜法较多应用于特殊行业的废水处理中,如印染废水等。
根据生物膜法处理系统中所用的填料的不同,生物膜法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滴滤系统(Trickling filter system)
该系统是一种简单且相对便宜的膜式好氧处理装置。在该处理系统中,通过转动的栅栏喷淋装置将污水均匀分布于多孔处理床(例如由石子等铺成)上。在多孔处理床上可生长多种微生物群落和原生动物。当污水缓慢地流过处理床时,微生物就吸收并降解了其中的有机成分,使得污水得到处理。在这样的处理系统中,天然形成了食物链,微生物利用有机物生长繁殖,原生动物等以微生物为食,从而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中。如果污水中的营养(BOD)过高,就会导致微生物的过量生长繁殖从而引起多孔处理床的堵塞,这样便会降低处理效果。
旋转生物接触氧化系统(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RBC)或生物转盘
在这样的处理系统中,一系列圆盘结构装置部分浸没于污水中,部分在空气中并不断地旋转,这样便保持了良好的通气效果及与污水的接触,从而在圆盘上形成了“生物膜”。这样的“生物膜”是由各种微生物、原生动物等构成的微生物群落。在扫描电镜下,典型的生物转盘的“生物膜”有两层结构,外层主要由丝状菌等好氧微生物组成,内层由包括脱硫弧菌在内的厌氧微生物构成。因此这样的“生物膜”具有去除BOD及无机物(主要是硫酸盐)的功能。生物转盘处理系统与滴滤系统相比,具有占地少、效率高、运行稳定等优点,但其前期投资较大。这种系统已经成功地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和各种工业废水。
流化床反应器(Fluidized Bed Reactor,FBR)
由于污水的泵入或曝气(空气或氧气)作用,流化床反应器中的载体物质(浮石、砂子、塑料等)会在反应器中不断流动,因而得名。在这种系统中,由下向上进入的废水的流速或曝气的程度被控制在足以使载体流动不互相接触,但又不能破坏“生物膜”结构的程度。该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载体的比表面积被充分利用,但能耗较高,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该系统可用于BOD的去除,也可以用于废水中硝酸盐的处理。
⑤ 生物净水的原理和操作
【主要成分】噬菌蛭弧菌等复合益生菌群、促免疫因子、促生长因子、R菌体活性素等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液体。
【作用机理】蛭弧菌是一类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它比通常的细菌小,有噬菌体、细菌素的作用,且具有细菌的特性。其宿主范围广泛,对大部分阴性菌都有裂解作用,敏感性较高,特异性不强,但作用方式类似噬菌体和细菌素。蛭弧菌繁殖一代需4-6h,每次可复制6-36个子代细胞。蛭弧菌可吸附到宿主细胞上并进入宿主细胞内,在其中生长繁殖,最终导致宿主菌裂解。裂解率高达70%-100%,从而减少水体中致病菌的数量,降低疾病的感染率,控制发病率,有效预防和控制水体动物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水体动物的成活率,而且无残留、无毒副作用、不产生抗药性。
【作用与用途】(1)本品对致病菌的裂解率高达70%-100%,特别是对鱼类“三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清除引起鱼虾疾病的嗜水气单胞菌、点状气单孢菌、荧光甲单孢菌、链球菌、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等多种致病菌,而降低感染率和控制发病率,提高水生动物的成活率和产量。科学合理地使用本品,能积极预防大规模细菌性疾病的爆发;
2. 能分解池底和水体中的有机质,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用法与用量】
(1)种苗浸泡:放苗前先用本品泡苗20-30分钟,每100kg水用本品200ml;
(2)前期水质控制:放苗后全池均匀泼洒本品,用量为每667m3水体用本品150-200ml(每瓶本品可用于5-7亩/米水深),以后每隔7天使用一次,连续4次;
(3)中、后期水质控制:水质较正常时,一般10-15天使用本品一次;若发现水质开始变差,出现疾病时,可加大用量,每667m3水体用本品500-1000ml,3天后,若情况稳定,可追加一次,用量为每667m3水体用本品200-300ml;在疾病高发阶段,应每隔5-7天,使用一次,用量为每667m3水体用本品150-200ml,连续3次;
(4)养成期可拌料使用,每kg饲料加入本品5ml并加适量水搅拌均匀,晾置1h后投喂,每天1次,连用5-7天。
【不良反应】暂无规定。
【注意事项】
(1)使用本品时请勿与抗生素、消毒剂同时使用;
(2)使用本品时上午8点左右使用效果较好,经稀释20倍后均匀泼洒,但用于虾苗育苗时除外;
(3)如有增氧机,建议在泼洒本品的同时让增氧机保持工作状态。
(4)本品有沉淀或轻微臭味属于正常,用前摇匀。
(5)使用时勿用自来水稀释。
⑥ 反渗透设备特点
反渗复透设制备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反渗透是用足够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一般常指水)通过反渗透膜(一种半透膜)而分离出来,方向与渗透方向相反,可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溶液。利用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细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和大部分有机物等杂质。反渗透膜的主要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无需化学品即可有效脱除水中盐份,系统除盐率一般为98%以上。所以反渗透是最先进的也是最节能、环保的一种脱盐方式,也已成为了主流的预脱盐工艺。
反渗透设备具备哪些特点?
1、无需大量化学药剂处理、无化学废液排放、无环境污染;
2、自动换程序高,遇故障自动停机,具有自动化保护功能;
3、可连续运行制水,系统简单,操作方便,产水水质稳定;
4、设备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运行可靠,产水水质高。
⑦ 高岭土有机插层作用在剥片中的应用
本次工作主要采用乙酸钾、水合肼和脲进行插层,然后去除插层剂,达到自然剥片的目的,并对3种插层剂的剥片效果予以评价,为插层剥片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一、实验用主要原料
高岭土:萍乡硬质高岭土,≤200目。乙酸钾:分析纯,含量≥92.0%。水合肼:分析纯,含量≥80.0%。脲:分析纯,含量≥99.0%。无水乙醇:分析纯,含量≥99.7%。
二、插层剥片方法
1.乙酸钾的插层剥片方法
高岭土-乙酸钾插层复合物的制备:采用研磨法,高岭土3g,乙酸钾4.5g,混合岿匀,温和研磨15min左右至黏稠状,加0.7ml水搅拌均匀,静置1d,即得到高岭土-乙酸钾插层复合物。
插层剂的清除:采用水洗法。取制备的高岭土-乙酸钾插层复合物少量,加水冲洗,过滤,重复漂洗3次,烘干。
2.水合肼的插层剥片方法
高岭土-肼插层复合物的制备:高岭土10g,肼溶液10ml,混合后温和研磨10min,静置30min,过滤,即得到高岭土-肼插层复合物。
插层剂的清除:①水洗法。取制备的高岭土-肼插层复合物少量,加水冲洗,过滤,重复漂洗3次,烘干。②加热法。分别取制备的高岭土-肼插层复合物和漂洗过的样品少量,放在烘箱中,加热到120℃,烘干1h。
3.脲的插层剥片方法
高岭土-脲插层复合物的制备:用10g高岭土与100ml浓度为13M的脲溶液,65℃下磁力搅拌反应3d,过滤,即为高岭土-脲插层复合物。
插层剂的清除:①水洗法。取制备的高岭土-脲插层复合物少量,加水冲洗,过滤,重复漂洗3次,烘干。②酸浸法。取制备的高岭土-脲插层复合物少量,用20%的盐酸浸泡反应8h,然后烘干得到试验样品。
三、剥片效果评价
高岭土剥片效果与插层程度和清除插层剂的方法有关,直接反映在粒度变小,比表面积增大,片层的径厚比提高。由于插层剥片作用主要将高岭土剥成片层,而不同于机械研磨在剥片同时还将片层折断或撕裂成更小的碎块。因此,插层剥片的粒度变化显著不同于机械研磨作用,不能单纯用粒度一个指标表征插层效果,比表面积、径厚比以及形貌变化也是十分重要的衡量指标。
1.插层与脱嵌效果评价
乙酸钾、水合肼、脲用于高岭土插层剥片方法的特点见表6-1。
表6-1 乙酸钾、水合肼、脲用于高岭石插层及脱嵌方法
高岭石的d001值为0.717nm,用水合肼、脲、乙酸钾插层后d001值分别膨胀至1.042nm、1.070nm、1.420nm,去除插层剂后,d001值恢复到0.717nm左右。肼、乙酸钾插层效果都很好,脲插层效果差一些,它们的插层率分别为98.5%、91.62%、76.25%(图6-1)。
图6-1 剥片前后高岭土的XRD图谱
(a)Kaolin;(b)Kao-KAc;(c)Kao-KAc清除插层剂;(d)Kao-HY;(e)Kao-HY清除插层剂;(f)Kao-Urea;(g)Kao-Urea水洗清除插层剂;(h)Kao-Urea酸浸清除插层剂
插层作用使高岭石层间膨胀,键合力大为减弱。这些插层复合物不稳定,水洗或烘干即可将插层剂清除。当清除插层剂后,高岭石结构坍塌,原来堆垛的片状高岭石自然分解成小片状的高岭石,膨胀高岭石的X射线衍射峰消失不见,又出现了0.717nm衍射峰。对比除去插层后的X射线衍射图,除酸浸清除脲插层样品外,其他插层剥片后的样品0.717nm的衍射峰仍然尖锐,强度大,表明其晶体结构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峰的半高宽略有增大,表明经插层作用形成的高岭石,其结晶度有所降低,而分散性能大幅度提高,有利于形成高可塑性粘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脲插层后用酸浸方法清除插层剂后,高岭石C轴方向的平面间距(001,002)所对应的衍射峰大幅度减弱,仅有微弱的衍射峰存在,在低角度区即在0.717nm衍射峰左边出现1个漫圆型弱衍射峰,表明酸浸清除脲插层剂后高岭石c轴方向排列大部分为无序排列,剥片使得多数晶片接近于单分子层的程度。
从插层速率看,水合肼插层仅需要0.5h,乙酸钾插层需要24h,而脲插层需要72h。水合肼生产效率最高,为工业化生产最优选择。
2.粒度和比表面积分析
3种插层剂的剥片粒度统计值见表6-2。从粒度变化分析,插层剂的剥片效果各有不同。水合肼插层后直接加热脱嵌的粒度最小,粒径3.62μm,效果最好;而乙酸钾插层剥片的效果稍差,经7次插层-脱嵌的粒度仅为4.12μm;脲插层酸浸剥片的效果居于水合肼和乙酸钾之间。
表6-2 乙酸钾、水合肼、脲的插层剥片粒度
显然,3者的剥片能力大小顺序为:水合肼>脲>乙酸钾。水合肼的插层剥片效果最好,1次插层剥片的能力略优于乙酸钾7次插层剥片的效果,比脲插层酸浸剥片效果要好;脲插层酸浸1次剥片效果优于乙酸钾3次剥片效果。
图6-5 高岭土插层剥片的扫描电镜照片
a—Kao;b—KAc-1;c—HY-W-h;d—HY-h;e—HY-1;f—Urea-B;g—Urea-B;h—Urea-A
水合肼插层率高,插层速率非常快,仅需要0.5h,时间短是其显著优势。但水合肼有中等毒性,常温下易挥发,对人体有害,用水合肼插层剥片对设备及工作环境要求很高。插层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以防止肼的挥发扩散,生产操作间又需要良好的通风设备以防止操作人员中毒,废水废气处理也是生产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总之,3种插层剂的剥片方法各有千秋。在工业化生产时,需要根据厂房、设备和生产规模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插层剥片方法。
⑧ 什么是反渗透水处理
反渗透水处理原理:
反渗透水处理是一种借助于选择透过(半透过)性膜的工版力能以压力权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当系统中所加的压力大于进水溶液渗透压时,水分子不断地透过膜,经过产水流道流入中心管,然后在一端流出水中的杂质,如离子、有机物、细菌、病毒等,被截留在膜的进水侧,然后在浓水出水端流出,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目的。
在进水(浓溶液)侧施加操作压力以克服自然渗透压,当高于自然渗透压的操作压力离加于浓溶液侧时水分子自然渗透的流动方向就会逆转,进水(浓溶液)中的水分子部份通过反渗透膜成为稀溶液侧的净化产水;反渗透设备能阻挡所有溶解性盐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但允许水分子透过,反渗透复合膜脱盐率一般大于98%,它们广泛用于工业纯水及电子超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锅炉给水等过程,在离子交换前使用反渗透设备可大幅度降底操作用水和废水的排放量。
反渗透水处理原理图如下:
⑨ 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应该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三废”设施治理工程进展
张存平,杜洪铭
我院已落实的“三废”设施治理专项工程共有6个项目,它们分别是含氚废水空气载带排放站、放射性固体废物回取与整备处理示范设施、放射性排风中心治理工程、163号放射性废液暂存库、中放废液输运系统和低放废液管网系统更新改造。
2006年,工程部按计划完成了主要项目的计划节点。含氚废水空气载带排放站设备安装和交工验收;放射性固体废物回取与整备处理示范设施监理、建安和设备招投标,8月份,199子项基槽开挖,正式揭开了本项目施工建设,年底相继完成了160子项地下放射性管道拆除、放射性污染土清除处理、199子项土建安装、160子项±0.00以下土建施工及预埋件安装;放射性排风中心治理工程建设的监理、建安招投标工作,烟囱基础、室外地下管沟施工,部分非标净化装置及标准设备招投标工作;完成了163号放射性废液暂存库、中放废液输运系统和低放废液管网系统更新改造3个项目的初步设计,并上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其中,163号放射性废液暂存库的初步设计已于12月批复。
6个项目总投资为18 895.8万元,2006年总支出费用为2 502.4万元,总资金完成率为33.5%。各项目资金支出基本与各项目完成工作量相匹配。
2006年,在院、所领导下,工程部全体人员与各相关单位,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国防科工委考核目标:含氚废水空气载带排放站完成交工验收;放射性固体废物回取与整备处理示范设施于年底完成了4项考核指标(199子项土建、安装顺利完成,160子项±0.00以下土建施工及预埋件安装,完成到位资金60%)。
反向气相色谱法对模拟高放玻璃固化体的表面化学性能研究
张振涛,甘学英,苑文仪,施和平,王雷
高放玻璃固化体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核心屏障,它们在地下水浸泡下的蚀变行为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研究重点之一,因此,表征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参数十分重要。目前,表征固体表面特征的技术主要是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测量技术,这些电镜技术能够直观地给出固体表面的形貌、测量固体表面的晶体尺寸。但电镜测量技术局限性大,它们只能测量固体表面的物理参数,不能给出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参数比表面积和分子范围内的表面粗糙度。因此,需要建立新的表面测量技术,以对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参数进行系统测量,从而对固体表面性做系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