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污水废水 » 污水生化闷曝

污水生化闷曝

发布时间: 2021-02-25 07:04:32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
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自然培菌
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 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2) 连续培菌。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然后停止进水,闷曝半天至一天后可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与间歇法差不多),就会有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曝气池污泥量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水直接培养活性污泥,其培菌过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适应废水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
3.接种培菌
接种培菌法的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厂如附近有种泥,也可采用此法,以缩短培养时间。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城市污水和营养齐全、毒性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培养,可直接在所要处理的废水中加入种泥进行曝气,直至污泥转棕黄色时就可连续进污水(进水量应逐渐增加),此时沉淀池也投入运行,让污泥在系统内循环。为了加快培养进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投加未发酵过的大粪水或其它营养物。活性污泥浓度达到工艺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过程。从经济上讲,种泥的量应尽可能少,一般情况下控制在稀释后使混合液污泥浓度在0.5g/L以上。
对有毒工业废水进行培菌时,可先向曝气池引入河水,也可用自来水(需先曝气一段时间以脱去其中的余氯),然后投入种污泥和未经发酵的大粪水进行曝气,直至污泥呈棕黄色后停止曝气,让污泥沉降并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再次补充一定量的大粪水继续曝气,待污泥量明显增加后,逐步提高废水流量。在培菌的后期,污泥中微生物已能较好地适应工业废水水质。
(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干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接种污泥要先用刚脱水不久的新鲜泥饼,投加至曝气池前需加少量水并捣成泥浆。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为池容积的2~5%。
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用于污泥调理),如药剂含量过高、毒性较大,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鉴定污泥能否作接种用,可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烧杯或塑料桶)内加水曝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就可用于接种。

❷ AO工艺的调试过程中,在生化池中注入清水进行闷曝~闷曝的时间大概是多久

在开始闷曝抄的时候就要控制CNP的比例了一般COD:N:P在(300~500):5:1,一般一开始闷曝个一天停曝1到2个小时 排上清夜。没有怎么具体的曝几个小时停多久的说法。要看具体微生物的适应情况。一开始可以用面粉、废甲醇等替代废水补充COD 逐步一点一点加大废水的进入直至全部用废水补充COD。

❸ 污水调试闷曝是按池子容积投加污泥还是进水量投加

污水池容积,比如污泥沉降比测的就是池子里的

❹ 污水处理闷曝的时候盖上盖子可以吗

将曝抄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袭(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❺ 好氧池闷曝了好几天,一直没进污水,现在做沉降比的时候污泥沉淀已经成蛋花状了污泥还有活性吗

污泥沉降比降来不下去的原因有源:

  1. 冬季因水温较低,污泥相应粘度加大,沉淀性能会较温度高时下降,会造成污泥沉降比升高。

  2. 2.冬季水温低,污泥自身的内源衰减速度降低,污泥产生量会上升,如果剩余污泥过多,污泥负荷增大,也会使沉降比升高。

3.污泥浓度太高造成污泥老化和污泥膨胀,也会导致污泥沉降比升高。

污泥沉降比降不下去,可以通过测污泥浓度,计算污泥指数值。一般污泥浓度在3000左右,污泥指数在100-150之间为佳。污泥浓度太高就容易造成污泥老化和污泥膨胀。解决方法是加大排泥,调控负荷。

❻ 中试项目,近期氨氮去除效果不好,污水闷曝还是不行

像你的这种情况可以从供氧量、碱度、生物活性等考虑是否是负荷问题,如果不是,再考虑一下营养是否满足,比如磷等,也可以直接加入氨氮去除菌。可以免费提供样品

❼ 生化池泥少,接种污泥闷曝,以前泥会自身氧化吗

会的 营养不足活性污泥酒水自氧呼吸 进行内源代谢

❽ 污水处理中的闷曝是什么意思

不进水情况下曝气 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内数天后容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互相学习

❾ 污水处理生化处理,养泥是怎么个养法,养泥流程。

以下是我自已总结的一点经验,可供参考。
一、接种菌种:
1、菌种的选择:
对于厌氧菌种应选择当地已有厌氧工程的厌氧污泥或沼气池、鱼塘、护城河清淤污泥等。对于好氧菌种最好选择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脱泥机房当天脱水的活性污泥,如果当地没有污水处理厂则要考虑用生活污水进行自曝气培养菌种。自曝气培养选用的接种水主要为粪便水,具体步骤如下:将将经过过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将其稀释至BOD含量300mg/L左右,稀释后污水的总量大约为反应池有效容积的一半,然后连续闷曝,当水温20度以上时,大约3-5天就会发现池中出现细小的活性污泥绒絮。
2、接种量:
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池容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池容的5%。
二、启动过程中的参数控制:
1、pH控制
好氧池pH值应维持在6.5~8.5之间,若进水pH值急剧变化,在pH<5或pH值>10.5时,将引起生物膜脱落,这时应在调节池内投加化学药剂予以中和,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

三、活性污泥培养驯化:
1、进原水
进原水水量控制在池容的10%以,用清水或污染较轻的河、湖水注入曝气池内,使总水量达到池容的60%左右。启动风机进行预曝气,曝气24小时后投加污泥菌种(从当地污水厂拉来的活性污泥),投加量为池容的10%(根据污泥含水率和废水水质情况确定)。
闷曝(不进水连续曝气)8h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0.5h,再继续闷曝,以后曝气每隔8h可停止曝气静置沉淀0.5h然后继续曝气。
2、闷曝
闷曝气1d后用1000ml量筒取曝气池泥水混合样1000ml观察,污泥外观呈土黄色且絮体较大、呈均匀悬浮态存在,静沉30分钟后观察污泥沉降比应在10%以上。此后可少量多次进水,直到注满整个曝气池。当曝气池被注满后,继续进行间歇曝气,至静置时发现上清液清澈透明可以排放时,则进行排水(排水时停止曝气并连续进水)每次排水不要超过1小时,然后将进水和排水同时停止,再进行间歇曝气-静置-排水,如此反复大约6到7天。如果没有量筒可用娃哈哈纯净水瓶代替进行取样观察。
3、曝气过程控制
在曝气过程中要控制生化池中溶解氧含量在2~4mg/l之间,并每隔1小时测试污泥沉降比,若该值逐渐减少,说明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但如果沉降比低于5%则需补充污泥菌种。

4、驯化与培菌
两者为同时进行,挂膜速度很快,一般一周后在填料表面上,就可以看到有很薄的一层膜,可取样做镜检观察,应能看到少量钟虫、累枝虫等微生物体。
5、挂膜
若微生物膜增殖正常,约7d后,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一部分可流入沉淀池,一部分仍然回流至调节池。即可连续进水、回流。大约20d后,填料上将挂上一层橙黑色生物膜,可按设计水量进水。
6、运行监测
在此情况下能稳定运行1个月左右,这时挂膜基本完成,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此时应密切注意监测水质变化情况,避免负荷突变对生化池造成冲击。
7、稳定运行
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膜开始新陈代谢,老膜开始剥落,出水中出现悬浮物,标志着挂膜阶段结束,可进入正常运行。

❿ 化学污泥培养中什么是闷爆

闷曝不是把活性污泥加进去,然后加上盖曝气,闷曝在污水处理行业简单说版就是只曝权气,不进废水,通常用於污水站调试时的第一步,就是从别的厂子拉来活性污泥菌种,投加到生化池后,开启鼓风机,进行大气量供氧,不添加新鲜废水进入,让活性污泥充分吸氧,唤醒,适应环境后再循序渐进的一点点增大污水的进入量,以让微生物适应污水。也有的厂是采取把废水注满生物池,再添加菌种后,大气量供氧曝气的方式,共同点就是没有新鲜的污水进入,就是闷曝。
DO指的是溶解氧浓度,具体可以用化学方法测,不过很麻烦,现在都有溶解氧测试仪,往水中一放就可以读数,很方便的,一般运行中控制好氧池出口溶解氧在2--4mg/l就可以了,但是调试阶段不用特意控制,只是可以发现提供相同的气量时,溶解氧在逐渐减少,表明水中微生物量在增多,消耗更多的氧气
回流比指的是活性污泥回流与进水量的比值。或是不同工艺的时候,会要求有内回流和外回流之类,具体看工艺要求确定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