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窑沟污水
① 晋能集团下属有哪些煤矿
晋能集团下属有:李家窑煤业、和尚嘴煤业、炭窑峪煤业、黄土坡煤业、口泉煤业、高山煤业、张家湾煤业、新旺煤业、小窑头煤业、梅花沟煤业、莲盛煤业、石碣峪煤业、泰山隆安煤业、泰安煤业、猫儿沟煤业、天和煤业。
王家岭煤业、金达煤业、吕鑫煤业、鸿润煤业、亨元煤业、巍山煤业、盘城岭煤业、程庄煤业、上社煤业、保安煤业、上社二景煤业、常顺煤业、皇后煤业、和谐煤业、晋玉煤业、旧街煤业、鸿泰煤业、三元煤业、王庄煤业、中能煤业、马堡煤业、古韩荆宝煤业、小常煤业、福达煤业、黄山煤业、新村煤业、晋永泰煤业。
石窟煤业、吉安煤业、盛泰煤业、裕兴煤业、南河煤业、四侯煤业、野川煤业、盖州煤业、七一煤业、首阳煤业、掌石沟煤业、大西煤业、西河煤业、关岭山煤业、峪煌煤业、惠阳煤业、店上煤业、盛平煤业、金辛达煤业、同富新煤业、沙坪煤业、磁窑沟煤业、福昌煤业。
(1)磁窑沟污水扩展阅读:
煤炭产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煤矿448座,矿井遍布全省六大煤田、11个市、47个县,保留煤矿166座,产能15130万吨/年;煤炭坚持深化“减优绿”,先进产能占比56%,形成1个2000万吨级、2个1500万吨级、1个1000万吨级的煤炭生产区域。
生产矿井70座,产能7770万吨/年;先进产能占比达到56.1%;原煤入选率55.87%;年煤炭贸易量达到1.65亿吨,用户覆盖全国主要煤炭消费市场。
② 河曲的地理环境
全县现有耕地 35.87万亩,粮食作物以谷子、糜子、高粱、土豆、小麦、玉米等为主。经济作物有辣椒、线麻、芝麻、花生、大蒜等。造林面积25万多亩,木材总储积量达六万多立方米,育苗面积五千多亩。主要树种有杨、柳、榆、槐等。果园面积1.3万多亩,年产量300多万斤,主要种类有苹果、梨、葡萄、大枣、沙果、核桃等。
●生态经济带建设工程 依托东南部高山区现有的林草资源、退耕还林及生态建设的实施,结合中北部产煤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林牧业,造林面积32万亩,种草12万亩,牛羊等牲畜年发展30万个羊单位,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0.7万吨、3.6万吨、1.2万吨,重点企业主要有河滩奶牛育种有限公司、生华酸奶厂、天宝奶站,规模养殖场达到800个以上。
●农副产品加工龙头建设工程 形成小杂粮加工、土豆淀粉加工、油料加工等系列,重点企业主要有晋西北绿宝食品厂、山西圣达精制淀粉厂、蓖麻油脂厂等。
●晋陕蒙接壤区“菜篮子”建设工程 借助节水灌溉项目、黄河滩地开发项目机遇,结合沿黄地区5万亩水浇地优势,建成高效农业区,发展大型保鲜贮藏库6个,建成周边地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
●河滩奶牛育种公司扩建项目 山西河滩奶牛育种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公司注册资金346.3万元,占地面积683亩,到2005年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2.6万元,公司计划投资2956万元,到2008年建成存栏5000头奶牛的畜牧龙头企业。
●河曲县振钢铁业公司粮油(蓖麻)加工项目 计划投资7500万元,年加工转化小杂粮8000吨,年产蓖麻油3万吨,年可创利税6500万元。
●河曲圣达精制淀粉有限公司扩建技改项目 计划投资7380万元,建成马铃薯保鲜库一座、变性淀粉生产线一条,后续建设羧甲基淀粉钠项目,建成后淀粉产量可达到2.8万吨/年,粗饲料6万吨/年,可增加农民收入7200万元。 经过结构调整,实现由过去的“小而全”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全县现有各类注册工业企业5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户,主要以煤炭、电力、化工产业为主。企业注册资本金26573万元,2005年工业生产总值197000万元,工业增加值114000万元,利税75938万元。
发展目标思路 抓住三大机遇,一是鲁能河曲电厂列入国家“西电东送”电源点项目的机遇,二是全国加紧实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和全省实施“资源整合,关小建大”的机遇,三是全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倡发展新型洁净能源产业的政策机遇,着力推进以煤电化为主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使我县成为全省乃至华北地区大型煤电化基地。
●煤:规划整合建设“五大阵营、十大矿区”。全县由27座矿井整合压缩为17座,包括:鲁能电煤一期300—600万吨/年的上榆泉煤矿、二期1000万吨/年的黄柏煤矿,晋神500万吨/年的沙坪煤矿、240万吨/年的磁尧沟煤矿,华鹿120万吨/年的阳坡泉煤矿,奥达45万吨/年的梁家碛煤矿,300万吨/年的11座(压缩后)地方民营煤矿,最终形成30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电:建成“三厂两网”。即鲁能火电、龙口水电、晋神煤矸石发电、黄河中游调峰总控网、10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主变网。其中鲁能河曲电厂一期2×600MW,二期2×600MW,三期6×660MW,龙口水电4×100MW+20MW,晋神煤矸石电厂2×300MW。最终形成总装机7000MW/年的发电能力,建成新的特大型电力工业城。
●化:形成“两厂四化”格局。“两厂”即同德化工公司、华鹿煤化工有限公司。“四化”即同德化工公司年产6万吨/年的民用炸药、4万吨/年的无机硅化物,华鹿煤化工有限公司40万吨/年二甲醚,60万吨/年的甲醇。
重点项目推介
●山西鲁能河曲电厂 山西鲁能河曲电厂是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重要电源点之一,由山东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公司按比例投资建设。一期工程首批2×600MW机组,总投资42.7亿元,2005年投产发电,年销售收入15亿元。二期6×1000MW机组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也正在加紧推进,全部达产后销售收入达到105亿元。
●山西鲁能上榆泉煤矿 山西鲁能河曲电煤项目是河曲电厂的配套项目,矿区总面积109.6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3亿吨,规划为上榆泉和黄柏两个井田,随河曲电厂建设进度分二期,由山东鲁能物矿公司、山东鲁能发展集团和山西晋能集团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一期上榆泉煤矿总投资18亿元,井田面积33平方公里,地质储量9.6亿吨;年生产能力300万吨,最终扩至600万吨;二期黄柏煤矿井田面积7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3.4亿吨,初期建设年产400万吨,最终扩至年产1000万吨,计划投资10亿元,全部达产后销售收入19亿元。
●山西晋神河曲煤炭有限公司 是山西晋神公司(由省煤销公司和神华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在河曲投资项目,关闭整合地方12座小矿井,开发建设240万吨沙坪煤矿和120万吨磁窑沟煤矿。计划扩产为生产能力740万吨的2座矿井,并立项新上2×300MW机组的煤矸石火电厂,全部达产后销售收入达到24亿元。
●华鹿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该企业是2005年河曲引进的集县城集中供热、煤矿开采、煤化工综合开发的集团,下属华鹿阳坡泉煤矿已完成30万吨技改,并将进行120万吨技改扩产;同时投资23亿元的60万吨/年甲醇和4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已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建成达产后销售收入可达到13.5亿元。
●山西同德化工有限公司 由原河曲县化工厂改制组建,该公司通过技改扩建,已形成3万吨炸药、1万吨白炭黑的生产规模,2006年销售收入1.99亿元,在民爆行业内位居我省第一、全国第三。2006年投资3000万元与大同众诚公司合作在内蒙清水河县新建年产10000吨粉状乳化炸药生产线,现已投产,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山西奥达电力有限公司 前身是山西省河曲县第二发电厂,公司拥有两个独资企业、四个控股企业、八个合作企业,2006年销售收入2.9亿元。 现状概述 “十五”期间,全县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五项指标每年平均分别以40%、54%、48%、16%、16%的速度递增,“十五”期末该五项指标分别达到20.1亿元、19.7亿元、3.63亿元、6902元、1662元是“九五”期末的5.37倍、8.71倍、7倍、2倍、2.1倍。其它各项经济社会预期指标也均提前超额完成。
发展目标 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可望达到100亿元,是2005年的5倍,年均递增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453元,是2005年的5倍,年均递增37%;财政总收入达到18亿元,是2005年的5倍,年均递增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递增18%,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20%,达到4000元;赶上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发展规划 全县形成五大产业基地,即:东南部高山5乡生态畜牧基地、杂粮基地,西北中部6乡(镇)煤电化基地,沿黄河4乡(镇)瓜菜基地、黄河风情旅游基地。
项目建设规划 围绕做强五大基地,突出抓好能源工交、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三大类100多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00亿元。
③ 山西省吕梁市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一般海拔1000——2000米。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43'—38°43'和东经110°22'—112°19'之间。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年平均气温8.9℃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51.7——2871.7小时,无霜期一般为133——178天。全市东西宽约142.16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总人口35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4%。 吕梁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市区境内的骨脊山,古称吕梁山。据《永宁州志》记载:“其名骨脊者,以泰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衡山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骨脊焉”, 骨脊的古意与吕梁相通,故以吕梁山引申命名。 吕梁市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地区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历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1971年5月1日,吕梁地区组建。2004年7月撤消地区设立地级吕梁市。全市辖一区,即离石区;二市,分别是汾阳市、孝义市;十县,分别是交城、文水、中阳、柳林、交口、兴县、岚县、临县、方山、石楼。148个乡镇(81镇67乡),12个街道办事处,3110个行政村,81个居委会。 离石区是吕梁市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吕梁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蕴藏着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三晋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沿革 吕梁地区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地区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大陵等。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 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设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蔺、皋狼、中阳、离石、土军、隰成、临水为西河郡辖县;蒲子县为平阳郡辖县。王莽代汉后,兹氏县改兹同,大陵县改大宁,平陶县改多穰,临水县改监水。东汉始立后各县遂复旧名。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离石、蔺、皋狼、临水、中阳、平周为西河郡辖县;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蒲子县属河东郡。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同年,临水县并入离石。中平年间美稷县“南徒于兹氏县界,寻废”。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8年)“南匈奴内附”, 左部居于兹氏,中部居于大陵。 三国初分,吕梁为魏国境域。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设置西河郡,治兹氏县,辖离石、中阳等县;大陵、平陶二县仍属太原郡,蒲子县仍为平阳郡辖县。 西晋。吕梁境内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属县未变,仅兹氏县改隰城。东晋十六国时期,吕梁境内较为混乱。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年)“以离石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 北魏初立,吕梁为太原郡境域,设置有大陵、平陶、兹氏等县。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延和三年(公元434年)设吐京镇,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吐京镇下设岭东、岭西二县,平陶县移出区境,大陵县改受阳。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复置西河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吐京镇改吐京郡,同年,废蒲子县,设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为其辖郡。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设永安县,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岭东县改新城,岭西县改吐京。 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隰城、永安二县属西河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受阳县仍属太原郡,离石境域仍设离石镇。 北齐、北周之际,吕梁当两政权纷争之地,北齐斛律金所筑长城的起点——金锁关即在区内黄芦岭上,今遗址尚存。当时吕梁境内设有西汾州怀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都。南朔州系由汾州改称,治所仍设隰城,西河郡隶属之。离石镇改怀政郡,辖县有昌化、良泉等县,蔚汾县属神武郡,受阳县属太原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后因裁郡改属怀政郡。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石州;大象年间,南朔州改称介州;并增设定胡、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 隋,吕梁分属于离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楼烦郡、龙泉郡。离石、修化(窟胡县改)、太和(乌突县改)、平夷、定胡(即今柳林县孟门镇)、宁乡等县属离石郡,西河郡辖县有隰城、永安二县,受阳县仍属太原郡,岚城县属楼烦郡,石楼县属龙泉郡。 唐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后改太原府)。西河(隰城县改)、孝义(永安县改)二县属汾州,离石、平夷、定胡、临泉、方山属石州,宜芳、合河二县属岚州;石楼、温泉二县属隰州,交城、文水二县属并州(太原府)。 五代时期,吕梁境域内所属未变。 宋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离石、平夷、方山为石州辖县。西河、孝义为汾州辖县;宜芳、合河为岚州辖县;石楼、温泉为隰州辖县;定胡、临泉为晋宁军辖县;交城、文水二县为太原府辖县。 金代,仅因晋宁军被撤销,辖县改属石州,其它州县的隶属未变。 元代,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 (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石楼为晋宁路辖县。 明初,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县有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辖宁乡县〕、汾州(辖孝义县)。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三年(1914年)1月,永宁县改离石,宁乡县改中阳。民国七年(1918年),增设方山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 1940年1月中旬,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石安(今孟门镇石安村) 成立,首任县长梁延檀。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兴县专区辖有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等11县,汾阳专区辖县有汾阳、孝义、交城、文水、中阳、石楼等9县。 1951年3月27日汾阳专区撤销,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划归榆次专区,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石楼县划归晋南专区。 1952年7月1日,兴县专区撤销,兴县、岚县划归雁北专区;临县、方山、离石、中阳划归榆次专区。 1954年7月1日,离石、方山二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11月10日,文水、交城二县并入汾阳县,中阳县与离山县合并为离石县,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岚县分别划入静乐和兴县,石楼县并人吕梁县。1959年9月19日除孝义县以外其它各县恢复建置,1961年5月恢复孝义县建置。 1971年5月1日。吕梁地区组建,同时恢复方山县,新增设娄烦、交口二县;1972年4月,娄烦县划归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设柳林县。1992年孝义撤县设市;1996年离石市撤县建市;1996年汾阳撤县建市。 2003年10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建制、设立地级吕梁市。
行政区划
全市现辖1区10县,受省政府委托,代管两个省辖县级市。总人口3727057人,国土面积达21095平方公里。(2006年数据) 吕梁市面积21143平方千米,人口350万(2003年)。吕梁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离石区面积1323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033000。区人民政府驻交通路。 孝义市面积 948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032300。(山西省计划外单列市) 汾阳市面积1176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032200。(山西省计划外单列市)山西省并没有计划单列市。 文水县面积1064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0321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中阳县面积1441平方千米,人口13万。邮政编码033400。县人民政府驻宁兴镇。 兴县面积3167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033600。县人民政府驻蔚汾镇。 临县面积2979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033200。县人民政府驻临泉镇。 方山县面积1433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033100。县人民政府驻圪洞镇。 柳林县面积1288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033300。县人民政府驻柳林镇。 岚县面积150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033500。县人民政府驻东村镇。 交口县面积1258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032400。县人民政府驻水头镇。 交城县面积1821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030500。县人民政府驻天宁镇。 石楼县面积1736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032500。县人民政府驻灵泉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有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布依族、黎族、羌族、藏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哈尼族、锡伯族、黎族、白族、土族、土家族等民族分布。 吕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2003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建制、设立吕梁市。全市现辖1区10县,受省政府委托,代管两个省辖县级市。总人口347万,面积21095平方公里。吕梁是资源富区,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藏有40多种,含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以上,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白云岩、煤气层等。其中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3%,远景储量1101亿吨,探明储量404亿吨。4号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储量达62亿吨;铝矾土品位高、埋藏浅,预测储量达4.4亿吨,为山西之冠;铁矿石已探明储量9.87亿吨,占全省睥29.41%。地上核桃、红枣、沙棘等经济资源得天独厚;野生动物有国家珍禽褐马鸡以及金钱豹、鹿、獐等,鸟类140多种;小杂粮品种齐全,质优量大。
自然地理
位置 吕梁市组建于2004年,辖一区十县,代管二市,总面积21095平方公里,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介于北纬36°43'—38°43'和东经110°22'—112°19'之间,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 交通 铁路 [1]吕梁市境内有介西、太中银和孝柳等多条铁路。孝柳铁路目前没有开通客运列车,介西铁路南起介休市,北到孝义境内的阳泉曲镇,在介休与南同蒲铁路相连接,已开通每天往返于阳泉曲和省会太原之间的客运列车。列车途经孝义、介休、平遥、榆次等地,太原站的发车时间是早上7点,阳泉曲站的发车时间为下午2点,全程需要4小时40分钟。 2011年1月11日通车的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吕梁境内有交城、文水、汾阳、吕梁等站,其中吕梁站为太中银铁路第三大站,使吕梁真正意义上进入了铁路时代,太原至吕梁路程缩短在三小时之内。 公路 307国道与209国道纵横贯穿整个吕梁市,是吕梁与外部联系的重要通道,它们和境内的九条省道、夏汾高速等组成了遍布全市的快速公路交通网络。位于市政府附近的离石汽车站是吕梁汽车客运交通的枢纽,有开往太原及周边地区的客运班车。 气候 吕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吕梁关帝山主峰一带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而临县、柳林沿河一带较为干旱,降水量通常在450mm以下。 水文 (一)、水资源总量及其特点 吕梁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47亿立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1.1亿立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9亿立米。水资源总量中河川径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重复量,重复量包括河川基流量4.069亿立米,柳林泉年径流量1.23亿立米,河道渗漏、山前侧向补给地下水的地表径流0.207亿立米,共计5.51亿立米。根据吕梁的自然社会状况,水资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非常贫乏。按1999年全区人口334.54万人计算,人均占有量为433立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0%,比全省平均水平还少30立米。按1999年全区耕地878万亩计算,亩均占有量为165立米,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1.5%,比全省平均水平少40立米。二是分布极不均匀。首先干旱年和丰水年相差悬殊很大,降雨极值比相差达5.93倍。其次年内分配不平衡,占有水资源总量76.7%的河川径流,近三分之二的量集中在汛期,且以暴涨暴落的洪水出现。再次是区域分配不均,平川区每平方公里9万立米,而山丘区每平方公里只有6.5万立米,占平川区的72%。三是日趋衰减。根据《山西省水资源公报》(1997年)公布,1997年吕梁市水资源总量仅有8.821亿立米,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7.1%,其中地表水占4成,地下水占6成。 (二)、水系 吕梁市全境均属黄河流域,以吕梁山为界,河流分为直入黄河和通过汾河流入黄河两个水系,即黄河支系和汾河支系。 1、黄河支系 黄河支系流域面积13786平方公里,河流多源出吕梁山西麓,水源多为潜层地下水涌出,水源不稳定,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比较明显,并且受年度间降水量影响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其中较大的河流有: 黄河干流 自保德县而来,至兴县北会村牛家洼入境,为吕梁市与陕西省界河,经兴县、临县、柳林至石楼县后北头村出界,境内全长296公里。据吴堡水文站观察记录,年平均径流量397.3亿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20.9公斤/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达2.68万立米/秒(1940),枯水期最小流量仅有39.5立米/秒(1978年)。 岚漪河 发源于岢岚县荷叶坪山马跑泉,至兴县木崖头乡青草沟村东南1公里处入吕梁境,至裴家川口汇入黄河。河道全长120公里,其中吕梁境内36公里。流域面积2167平方公里,吕梁境内为544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8.59%。多年平均径流量0.94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170万吨,1967年实测洪峰流量2740立米/秒。该河季节性变化较强,冬季有四个月为结冰期(上年12月至下年3月)。 蔚汾河 发源于岚县野鸡山,由界河口入兴县境,至张家湾村汇入黄河。据县志载:“管涔以西至合河,皆汉汾阳县城,汾阳北山,汾水出焉”。又因河流经县南蔚山脚下,故名蔚汾河。较大的支流有南川河和交楼河。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478平方公里,河床比降9.73%,多年平均径流量0.757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1440万立方米。据1967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840立米/秒。该河冬季结冰,封冻期三个月,(上年12月至下年2月)。 湫水河 古称临水,亦名龙泉水、秋水。《水经注》谓之“陵水”。发源于兴县白龙山下湫水寺,流经临县湫河川至碛口镇汇入黄河。河全长122公里,流域面积1989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6.5%,多年平均径流量1.05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400万吨,平水期流量1.1亿立米/秒,1967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3670立米/秒。主要支沟有郝家沟、油坊沟、代坡沟、太平沟、城庄沟、榆林沟、安业沟、大峪沟、车赶沟、招贤沟等,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沟共有26条。 三川河 由北川、东川、南川河及三川河柳林段合称,流经方山、离石、中阳、柳林四县市,于柳林县石西乡两河口村汇入黄河。三川河全长168公里,河床比降4.14%,流域面积4161.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84亿立方米(含柳林泉流量1.23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4070立米/秒(1966年),年平均输沙量2440万吨。其北川河为三川河正源。发源于方山县北赤坚岭,至离石县城西与东川河汇合。全长90公里,流域面积1456.1平方公里,河床比降6.4%,常年清水流量约0.6立米/秒,年平均输沙量202万吨,年平均径流量0.949亿立方米。北川河上源多为花岗岩和古老变质岩山区,降水较多,水量丰足,河谷双较开阔,宽约1000--2000米,由于河流弯曲,谷中形成了极不对称的两级阶地。东川河位于离石县东北,上源分小东川河和大东川河,在五里铺汇合,全长44公里,河床比与北川河相汇。东川河流域总面积为944平方公里,年平均输沙量804万吨,年平均径流量0.306亿立方米。南川河古称宁乡水,发源于中阳县刘家坪乡界牌岭,由南向北流经中阳县城、金罗等地,在离石县交口镇汇入三川河。南川河上源偏东为枝柯河,偏南为其干流。主河道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835.4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上游为1.6%,下游为1.0%。年平均径流量0.458亿立方米。南川河流域上游为土石山区,面积为5976平方公里,植被较好,年平均输沙量24.6万吨,中下游为黄土丘陵区,面积238平方公里,年平均输沙量569.3万吨。三川河柳林段,一名清水河,由北川、东川、南川河自离石县城至交口镇间汇合而成,向西至柳林县两河口村汇入黄河。全长78公里,河床比降0.38%,流域面积925.5平方公里,河谷宽度500--1200米,年平均径流量0.236亿立方米。 屈产河 又名龙泉水,发源于石楼县东石楼山西侧。流经城关、西卫由曹家垣入柳林县,至石西乡下塌上村汇入黄河。全长74.9公里,流域面积1205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0.93%,年平均流量为0.342立米/秒,洪水期流量为130--240立米/秒,结冰期由上年11月开始至下年1月开始解冻。 2、汾河支系 汾河支系流域面积7309平方公里,河流源出吕梁山东麓,水源系潜水的断层水。由于水源不稳定,河流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其中主要河流有: 汾河干流 自太原市清徐县而来,文水县阎家堡村东一公里处入吕梁境,为吕梁地区与晋中地区界河。在文水县徐家镇村南一公里处出境,又经平遥、介休市至孝义市霍家堡村折而重入吕梁境,至东董屯村南二公里处出境,境内长度共计40公里。据兰村水文站实测:平均流量为21.8立米/秒,含砂量44.2公斤/立米。 岚河 亦名岚州河,《岚县志》称:“绿水河”,发源于岚县河口乡马头山脚下,上源亦称岚城河,有普明河、合会河等较大支流,至曲立入娄烦县境后江入汾河。吕梁境内河长56.7公里,流域总面积1146平方公里,本区境内为105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68亿立米,年平均输沙量为547万吨。该河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平水期流量仅有1.8立米/秒,洪水期流量为170立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879立米/秒(1958年)。 磁窑河 发源于交城县西北磁窑沟内贺家岭,故名。瓦窑河为其最大的支流。河出磁窑沟后进入平川区,至石侯村合瓦窑河入文水县境,经汾阳至孝义北桥头村汇入汾河。现河道为原汾河故道,河原由交城境内入汾。河全长121公里,流域面积为568.6平方公里,河床比降沟口以上为3.33%,以下为1%,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0万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0万吨。该河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百分之九十的径流集中在汛期,均被下泄出界,上游极少用于灌溉,文水县以下可得洪灌之利。 文峪河 古称文谷水,又名文水,为汾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元和郡县志》谓:“文谷水,出交城县西南文谷”。又因河水多波纹,故名。河发源于关帝山脚下,自上而下接纳了东西葫芦水、窑儿河、三道川、二道川水、西冶河、头道川水、峪道河、禹门河、向阳河、阳城河、虢义河、孝河等,至孝义市南姚村东1.5公里处汇入汾河。全长155公里,流域面积411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3203平方公里,平川区909平方公里。据1956年——1984年实测资料,年平均径流量2.56亿立方米,其中最大值5.84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值0.921亿立方米(1972年),汛期径流量为1.11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43%;最大洪峰流量为1751立米/秒(1959年)。该河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12月至下年1月为结冰期。 孝河 正源为况镇河,至薛家会以下先后接纳下堡河、柱濮河、曹溪河,经孝义古城南,东流至芦南村0.5公里处汇入文峪河。全长56.5公里,流域面积460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0.16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为2100立米/秒。 双池河 上源为村川河,发源于交口县,先后接纳了大麦郊河、院川河等,至双池镇以下称双池河。全长72.6公里,流域面积为1111平方公里,其中吕梁地区境内982.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10.7%,年平均径流量为0.184亿立方米。 (三)主要泉水 吕梁市境内大于100升/秒的泉水,共有七处,总年径流量为1.53亿立方米。 柳林泉 位于柳林镇东龙门会、寨东一带的三川河谷中,属于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内出露的上升泉。泉水呈集中和分散状出露,泉水海拔高度为801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3亿立方米,(流量3.9立米/秒),泉域范围4400平方公里,其中石灰岩裸露面积1700平方公里。泉水来自不同的方向,反映在水质上有明显的差别,河谷北侧的水质较好,南侧因受煤系地层的影响,水质略差。 吴城泉 出露在吴城镇驿沟与大东川交汇处,由于呈城逆断层上盘古老变质岩的抬升,阻挡了自东部汇集的岩溶水,形成蓄水构造。流量为170--530升/秒,钻孔单位涌水量4.36--7.6升/秒·米。大者可达26.66升/秒·米。 神头泉 位于汾阳市峪道河镇神头村,泉水出露在北--北东向断层带上,地下水由北--西向寒武奥陶系内溶洞水补给,涌水量316--450升/秒,矿化度0.25克/升。泉口标高海拔1127.07米。 峡口泉 一名向阳泉,位于汾阳市城西15公里的向阳村西峡口一带,故名。因沟谷的常年侵蚀,使寒武系石灰岩出露在地表,中统石灰岩中的地下水溢出成泉,为一下降泉,泉水由北侧寒武--奥陶系内溶洞水补给,流量为150--175升/秒,矿化度0.26克/升,泉口标高海拔1150.88米。 西冶泉 位于中阳县南川河东源枝柯河上,出露在北--北东向离石油房坪--中阳枝柯一线的断裂带上。由于西侧古老变质岩的抬升,阻挡了由东部而来的岩溶水,形成蓄水构造,该泉属于间歇泉,泉水大约以14年为一个周期,每次流出时间为一年,呈散泉。流量150--210升/秒,泉口标高海拔1240米。 水神头泉 位于交口县康城镇解家坪村以西,泉水出露自奥陶系中统石灰岩,流量20--252升/秒,水量的瞬间变化很明显。泉口周围的钻探调查均未见到水,据分析该泉为局部上层滞水泉。 枣林泉 位于离石区枣林乡枣林村,出露于北--北东向断裂带上,矿物质丰富,水质极好,经质检部门检验,具有极大的保健作用。 (四)地下水 吕梁市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7.9074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为7.0304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的88.91%,其中河川基流量4.957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总量的70%以上;平原区内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264亿立方米,其中重复计算量为1.1494亿立方米。 地下水多年平均可采量为2.3819亿立方米,(不包括河川基流量),其中平原区1.8504亿立方米,山丘区0.5315亿立方米。 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丘区内的各条河道上,上游多为变质岩类裂隙水,区内降水量较大,自然植被较好,水源较为充足;中下游一般为碎屑岩类裂隙水,区内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河川基流很不稳定。此外碳酸岩类岩溶水是吕梁境内的主要地下水资源之一,区内碳酸岩类地层出露较广,约在4000平方公里左右,在出露区内形成了一系列的小泉水,如柳林泉、神头泉、峡口泉等,受山前断层影响,一部分作为平原区的补给水源,转入平原区内,一部分补给了境外的郭庄泉和黄河。区内的渗入区,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 平原区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区内地势平坦,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一些城镇、居民地和工业区内,往往造成地下水超采,形成了“漏斗”。 土壤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西依黄河,东连太原盆地,辖13个区县市,148个乡镇(81镇67乡),12个街道办事处,3110个行政村,126个居委会,347万人口。全市东西宽约142.16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全市总面积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5%,折合面积3169.9万亩,其中农业用地2308.17万亩,建设用地121.78万亩,未利用地739.95万亩。在农业用地中,耕地803.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35%;园地22.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71%;林地1193.09万亩,37.64%;牧草地97.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8%;其他农用
④ 长治2015年哪些道路将进行改造
2015年长治市城市建设攻坚战已全面打响。“一年初见效,两年大见效,三年大变样”的宏伟蓝图渐成现实,一座功能完善、生活舒适便捷的“五宜”城市即将呈现。今年将建设或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5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26项、社会公益事业性设施建设项目3项---谁不想先睹为快?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6类45项,总投资23.96亿元。
一、12条市政道路工程
1、长兴南路道路建设工程:起点解放东街,终点城南街,全长780米,规划控制红线40米,双向六车道,目前已完成招标工作。
2、威远门路(城西路)南段道路建设工程:起点为五一路,终点五针街,全长2369米,规划控制红线50米,双向六车道。目前五一路至解放西街段1005米已完成招标工作。
3、德化门路(城南路)西段道路建设工程:起点为英雄南路,终点为西一环,全长1800米,规划控制红线50米,双向六车道。目前英雄南路至天晚集段637米已完成招标工作。
4、延安北路道路建设工程:起点为纬八路,终点为北二环路,全长1305米,规划控制红线40米,双向六车道,目前北一环路至北二环路段425米已完成招标工作。
5、西南外环道路建设工程:起点为西外环路,终点为南外环路,全长4700米,规划控制红线60米,双向六车道。
6、北二环路道路建设工程:起点为延安北路,终点为长兴北路,全长519米,规划控制红线30米,双向四车道,目前已完成招标工作。
7、铁香炉巷道路改造工程:起点为长兴中路,终点为英雄中路,全长361米,规划控制红线24米,双向四车道,目前已完成招标工作,将根据征迁进展情况进场施工。
8、府后西街道路改造工程:起点英雄中路,终点站前路,全长3312米,规划控制红线50米,双向六车道,为世行贷款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
9、英雄南路道路改造工程:起点解放西街,终点南一环路,全长2606米,解放西街至城南路规划控制红线40米、城南路至南一环路规划控制红线50米,双向六车道,目前已完成招标工作。
10、长晋高速长治南出口改造工程:起点长晋高速长治南出口收费站,终点长子快速连接线,全长245米,宽30米,双向六车道。
11、光荣巷道路改造工程:起点解放西街,终点军分区干休所,全长250米,规划控制红线16米。
12、长北干线道路改造工程:起点北寨十字,终点北外环,全长2320米,规划控制红线60米,双向六车道,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二、6座市政桥梁工程
1、五一桥建设工程:五一桥位于五一路与城西南路交叉口,目前已完成招标工作。
2、潞安桥(十中桥)建设工程:位于城东路与新营街交叉处,目前已完成招标工作。
3、城西路南延桥梁建设工程:位于城南路与城西路交叉处,横跨黑水河,项目估算投资3000万元。
4、城南路西延桥梁建设工程:位于城西南路与城南街交叉口南侧,上跨黑水河,估算投资3000万元。
5、长兴南路桥建设工程:位于长兴南路南段与城南路交叉口,上跨南护城河,估算投资1500万元。
6、英雄南路桥建设工程:位于英雄南路与城南路交叉路口北侧,上跨南护城河,将结合英雄南路道路改造对该桥梁重新建设,工程投资1300万元。
三、3座人行过街天桥工程
1、英雄北路小学过街天桥:位于市区英雄北路主干道捉马村路段,估算投资420万元。
2、长治学院南校区过街天桥:横跨东外环,估算投资410万元。
3、市医院过街天桥:拟建在市医院和鹏宇大酒店之间,估算投资390万元。
四、3座铁路立交桥工程
1、紫金西街铁路立交桥工程:位于紫金西街与太焦铁路相交处,现状宽7米。拟建桥梁宽50米、机动车道24米,双向六车道、两侧各12米非机动车道和人行便道,估算投资6500万元。
2、五针街铁路立交桥工程:估算总投资6800万元,位于五针街与太焦铁路相交处,现状宽16米,是我市东西城市主干道的重要节点之一。拟利用现状旧桥,在两侧增加两孔各16米新桥:各增加一条机动车和人非共板。同时对该桥西出口与长子连接线、西外环道路进行交通优化组织。
3、南外环(南环街)铁路立交桥工程:位于长晋高速东侧、长治县王童村附近,估算总投资0.75亿元。
五、北一环路与城东北路互通立交桥工程
位于长钢铁路编组站,是城东路与北一环两条主干道的重要交通节点,建设该立交桥将有效缓解周边道路交通压力,控制投资4.5亿元。目前,已完成规划方案设计。
六、背街小巷改造工程
2015年,我市将主要对主城区20条背街小巷实施改造,分别是岭南巷、秦家巷、富华巷、淮海清华小吃街、凤凰咀、华丰北路、磁性巷、瓦窑沟东一二巷、北营三巷、东后巷、分水岭西、中营街、七一巷、西南关清真寺巷、炉坊巷、光荣西巷支巷、西南城巷支巷、火葬场路、新安巷、神后巷。总长18.9公里,面积11万㎡。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
一、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工程
1、微子镇至二水厂新建输水管线工程:拟新建潞城市微子镇至长治市二水厂输水主管线24.35公里。
2、新区供水管网建设工程:拟新建新闻中心、体育中心、商务中心、泽馨苑小区和圣鑫园保障房小区环状供水管网,总长10.12km。
二、城市集中供热工程
对漳山电厂2×300MW+600MW机组进行供热改造,向市区实施热电联供,项目投运后可增加集中供热面积1400万平方米。
三、污泥(餐厨垃圾)处置厂工程
新建污泥(餐厨垃圾)处置厂,厂址选择位于长北污水处理厂西南部约1km的污泥处理预留用地,占地约为4公顷,处理污泥能力300吨/日。
四、城市照明设施改造工程
改造城东北路、液压厂、和济医院、裕警苑、史家庄十字路口18盏中杆照明灯,并改造自动监控系统。
五、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工程
共4项,概算总投资5.32亿元。 包括:新建一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可消纳主城区5年生活垃圾),新建10座公厕,新建6座垃圾中转站;建设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六、城市地下管线普查规划建设项目
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地下综合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城市地下综合管网规划。
七、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工程
2015年5月底前,石子河十中桥至紫坊桥完成蓄水。10月1日前,东防洪渠、黑水河具备通水条件;石子河、东防洪渠年底全面完工;黑水河和南护城河年底前各完成80%工程量。
社会公益事业性设施建设项目
一、长治火车站改造工程
总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编制完成施工图纸设计。
二、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工程
拟在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2平方公里水域和沿线可利用陆地范围,实施交通、照明、环卫、科普展览、观赏游览等7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三、长治机场改扩建工程
新建12000㎡的航站楼、释放加盖跑道350m、新建停机坪10120㎡、新增廊桥4座、扩建机场广场、配套改进灯光供电系统和供排水系统,工程总投资3.69亿元,目前各项前期工作已完成。
完善6个建设项目
1、襄垣城际连接线工程:
全长20.2公里,目前,除转体桥外,桥梁工程所涉1~5号桥及下穿铁路箱涵已基本完工,道路工程路基已基本成型。
2、长安高速连接线工程:
全长11.62公里,于2013年7月开工建设,现已具备通车条件,拟于2015年6月前全面完工。
3、体育路建设工程:
全长300米,于2014年11月开工建设,拟于2015年6月底完工。
4、行政中心过街天桥:
位于商务大厦和体育中心之间,横跨太行西街。
5、火炬中学过街天桥:
横跨太行西街。
6、完善城隍庙、观音堂、上党门、六府塔文物保护修复工程:
项目总投资0.45亿元,已完成投资0.3亿元,2015年完成投资0.15亿元。拟于2015年8月底完工。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
一、完善2014年园林绿化项目
共12项,分别是府后东街、县前巷、西斜街、中山巷、漳泽西街、纬二十五路、南一环路、太行街、英雄北路、体育路、长安高速连接线道路绿化工程和太行街(液压厂至湖滨路)两侧绿地恢复工程。
二、城市美化绿化工程
本着节俭、点缀的原则,2015年城市美化工程拟投资160万元,美化时间段按五一劳动节、夏季、十一国庆节实施,多采用地栽宿根花卉或摆设花钵等方式,原则上不设大型花架、花坛、花境等。
三、公园游园配套设施改造工程
公园游园配套设施改造工程包括:八一广场东西两侧、紫金广场、电杆厂4所公厕、滨河游园喷泉维护改造、孟家花园游园改造。
主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
一、棚户区改造项目
2015年,启动推进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1855户、6866人、占地97946㎡、建筑面积85628㎡。分别为:轴承厂棚户区、长防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棚户区、114地质队棚户区、延东一巷棚户区、九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棚户区、市太行粮食机械厂棚户区、缝纫机厂棚户区。
二、城中村改造项目
2015年,重点推进1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分别为:城区马坊头、桃园、李家庄、西南关、柏后、新华、南关、附城、长子门、华东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郊区壶口、关杜庄、大辛庄、湛上、梁家庄、米家庄村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高新区大化家庄、史家庄、小化家庄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国道过境段改建工程
一、国道208线长治过境公路改建工程
起点位于长治市郊区骨埚村西,路线在余庄东下穿长治市迎宾大道,沿国道208西过境向南,终点位于长治县司马。路线全长13.6公里,全线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24.5米,总投资估算为8.46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6220.75万元)。
二、国道207线长治过境公路改建工程
路线布设在长治市、潞城市东,老顶山东侧,终点位于壶关县四家池村,路线总长40.926公里,全线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24.5米,总投资估算为24.40亿元 (平均每公里造价5958万元)。
三、国道207-208线连接线公路工程
起点位于长治县司马村,与现有国道207相接,路线自西向东,终点止于贾掌村,与拟建的国道207线长治过境段公路相接,路线全长11.719公里。全线技术标准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24.5米,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5.42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4621万元)。
⑤ 磁窑河的介绍
磁窑复河,黄河支流汾河中游支制流。发源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磁窑沟内贺家岭,故名。瓦窑河为其最大的支流。流经交城、文水、汾阳、平遥、介休5县(市)1,到介休市洪善村汇入汾河。磁窑河在文峪河左侧,汾河右侧。现河道为原汾河故道,河原由交城境内入汾。河全长121公里,流域面积为568.6平方公里。该河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百分之九十的径流集中在汛期,均被下泄出界,上游极少用于灌溉,文水县以下可得洪灌之利。
⑥ 太平庄乡的太平庄乡下辖村
抄袭太平庄村 磁窑沟村 小磨沟村 杨家坡村 邵家洼村 羊栅村 冷饭坡村 庄子上村 沙沟子村 凤凰山村 西岭村 大磨沟村 板井村 长城梁村 红纤林村 郝家坡村 小南庄村 小山村 岭脚底村 窝铺沟村 圪坨子村 宋村村 井沟村 西口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