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aao工程设计
A. 城市污水处理AAO工艺问题
1、工艺设计存有问题,混合方式需改进,表曝机曝气能力过大。
2、系统低负荷运行,运行的水量远低于正常水量。
3、可改进表曝机运行方式,间歇式运行。可改进混流方式,多点混流,保证混合均匀。
B. AAO形式氧化沟比原版AAO有什么优缺点
一、优点:氧化沟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能耗省、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
二、缺点:
1、污泥膨胀问题。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2、泡沫问题。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3、污泥上浮问题。当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整个系统泥质变轻,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很好控制其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易造成缺氧,产生腐化污泥上浮。
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在氧化沟中,为了获得其独特的混合和处理效果,混合液必须以一定的流速在沟内循环流动。一般认为,最低流速应为0.15m/s,不发生沉积的平均流速应达到0.3~0.5m/s。氧化沟的曝气设备一般为曝气转刷和曝气转盘,转刷的浸没深度为250~300mm,转盘的浸没深度为480~ 530mm。与氧化沟水深(3.0~3.6m)相比,转刷只占了水深的1/10~1/12,转盘也只占了1/6~1/7,因此造成氧化沟上部流速较大(约为0.8~1.2m,甚至更大),而底部流速很小(特别是在水深的2/3或3/4以下,混合液几乎没有流速),致使沟底大量积泥(有时积泥厚度达1.0m),大大减少了氧化沟的有效容积,降低了处理效果,影响了出水水质。
C. 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AAO的方法能省去初沉池吗。
这个主要要看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情况,如果进水渠道全部或大多数为暗渠,且进水SS不高,则完全可以省去初沉池。在国内实际应用中,也有大量采用AAO工艺但是不用初沉池的水厂。
D. aao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进水cod400、氨氮25;出水cod50、氨氮5
我不是专家。如果我是你,我会这么做:白天先加强曝气,让DO一直持续在2左右,维持2-3天后看一下结果,分析一下再做下一步。我也碰到过COD:氨氮=3:1左右的进水。
E. 设计污水处理厂,选用工艺是AAO的时候,需要设初沉池吗最好说明原因。 BOD200,COD400,SS220
同学!先了解一下沉淀池的作用和原理,然后按照他的作用好好考虑需有他存在的必要性没?这样深入的了解一下比较好,这里给你说需要和不需要都对你没什么大的帮组。
F. 污水处理A-AAO工艺
你说的这个只是AA/O工艺的加强版,它只是在AA/O工艺前加了一个水解酸化池,以提高废水中可生化COD比例。
G. 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AAO工艺,近1个月内污泥逐渐难以沉降,污泥细碎;SVI达220,出水TP没有预兆的陡增,求教
如果SV30>90%,SVI>200ml/g,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说明发生了污泥膨胀。投加液氯、次氯酸钠、提高PH值等化学法杀丝状菌;投加颗粒炭、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间隙进水,加大排泥。出水TP陡增和污泥膨胀有关,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TP应该会回复到运行稳定时的水平。氨氮30,TP是7,TN:TP应该差不多是5:1,再测一下进水COD的浓度,如果不是很失衡,也不需要添加碳源,10:5:1只是一个最佳的营养配置,实际运行中很难完全达到的
污泥出现絮体结构松散,絮粒变小,观察到大量的游动型纤毛虫类(豆形虫属、肾形虫属、草履虫属、波多虫属、滴虫属等)生物、肉足类生物(变形虫属和简便虫属等)急剧增加的生物相,出现这种生物相时,污泥沉降性差,影响泥水分离。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污泥负荷过低,菌胶团细菌体外的多糖类基质会被细菌作为营养物用于维持生命需要,从而使絮体结构松散,絮粒变小。若同时观察到大量的游离细菌的生物相时,则是由污泥负荷过高引起的,这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丰富,促使游离细菌生长很好,絮凝的菌胶团细菌趋于解絮成单个游离菌,以增大同周围环境的比表面,同样使污泥结构松散,絮粒变小。此外,由于污泥絮粒的解絮或变小容易被微型生物吞噬,使得微型生物因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对由于污泥负荷过低,应采取减少污泥回流量、投加营养物质、缩短泥龄等方法提高污泥负荷运行;对由于污泥负荷过高,则应采取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等措施降低污泥负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