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道布置形式
㈠ 污水管道系统布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污水管道系统布置的主要内容可参考以下:
1.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回
2.污水厂和答出水口位置的选定
应遵循以下原则选定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
1、出水口应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
2、出水口不应设回水区,以防回水区的污染。
3、污水厂要位于河流的下游,并与出水口尽量靠近,以减少排放渠道的长度。
4、污水厂应设在城镇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并与城镇、工矿企业以及郊区居民点保持300M以上的卫生防护距离。
5、污水厂应设在地质条件较好,不受雨洪水威胁的地方,并有扩建的余地。
㈡ 排水管网布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它们各适于何种地形条件
排水管网一般布置成树桩网,基本形式为:平行式和正交式。平行式,排水干管与回等高线平行,主干管答与等高线基本垂直,适用于地形坡度很大的城市。正交式,排水干管与等高线垂直相交,而主干管与等高线平行敷设,适用于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的城市。 污水管网布置:划分排水区域与排水流域,干管布置与定线,支管布置与定线。
㈢ 污水管道布置论述是什么意思
建筑总平面设计同根据关规范规定综合解决各专业工程技术管线布置及内其相互间矛盾全面发使容各种管线布置合理、经济各种管线统布置管线综合平面图根据各种管线介质、特点同要求合理安排各种管线敷设顺序管线宜敷设车行道外段特殊困难情况应采取加固措施车行道布置检修较少给水管或排水管管线应避免饮用水管与、产污水排水管或含碱腐蚀、毒物料管线共沟敷设并列敷设应保证定安全间距尽能性质类似、埋深接近管线排列起管线发交叉应符合列条件要求1.离建筑物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煤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2.各类管线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电信管线、热力管、于10kv电力电缆、于10kv电力电缆、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管道均敷设绿化带内宜乔木管线敷设发矛盾应本着临性管道让永久性管道;管径让管径;弯曲让弯曲或难弯曲;新设计让原;压力让自流;施工量让施工量原则进行处理
㈣ 污水管道外露自然地面布置采用什么基础形式
基础埋深,指的是自然地面以下,基础的深度,垫层不算在内。一般是坑深减去垫层的厚度。也可以用基础高度减去基础外露高度计算。
㈤ 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形式有哪几种
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可分为枝状和环状两种形式;
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又可以分为上行下给、下行上给、 和中分式三种形式。
㈥ 城市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是沿四周布置主干管,将各干管的污水截流送往污水厂集中处理的布置形式。
㈦ 污水管道布置的原则有哪些
污水管道布置的原则有:
(1)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上的污内水自流排出。
(2)要充容分考虑地形。
(3)污水主干管的走向和数量要考虑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与数量。
(4)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既要减少埋深,又可少建泵站。
(5)尽量减少与河流、山谷、铁路和各种地下构筑物的交叉。敷设污水干管要考虑地址条件。
(6)污水管通常设在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污水干管最好以排放大量工业废水的工厂为起端。
(7)管线要简捷顺直,不要绕弯。
(8)近远期结合。
㈧ 排水管道的布置原则是什么
排水管道的布置原则有以下:
1、按管线短、埋深小、尽量自流排出的原则确定。排水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由于污水在管道中靠重力流动,因此管道必须有坡度。
2、排水管道一般沿道路、建筑物平行敷设。污水干管一般沿管路布置,不宜设在狭窄的道路下,也不宜设在无道路的空地上,而通常设在污水量较大或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
3、当管道埋深浅于基础时,应不小于1.5m;当管道埋深深于基础时应不小于2.5m。
4、排水管线尽量避免穿越地上和地下构筑物。
5、管线应布置在建筑物排出管多并且排水量较大的一侧。
6、排水管道转弯和交接处,水流转角应不小于90°,当管径小于300,且跌水水头大于0.3m时,可不受限制。
(8)污水管道布置形式扩展阅读:
1、在进行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法》等国家标准与设计规范,它是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的指导方针。
2、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应以批准的当地城镇(地区)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包括给水水源规划、给水处理厂规划、给水管网规划、排水管道规划、污水处理厂规划和废水排放与利用规划等内容。
3、为了保证给水管网的正常运行以及消防和管网的维修管理工作,管网上必须安装各种必要的附件,如阀门、消防栓、排气阀和泄水阀等。阀门是控制水流、调节流量和水压的重要设备,阀门的布置应能满足故障管段的切断需要。
4、污水管道与建筑物应有一定间距,与生活给水管道交叉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的下面。管线综合规划时,所有地下管线都应尽量设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辆和绿化带下,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考虑将埋深大,维修次数较小的污水、雨水管道布置在机动车道下。
5、若各种管线布置时发生冲突,处理的原则是:未建让已建的,临时性管让永久性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管让不可弯管。
㈨ 《给排水管道工程》中,排水支管的布置形式有哪三种
排水支管的布置形式有:平行式布置、辐射状布置和正交式布置三种。
㈩ 管道敷设的方式有哪几类
地上(架空)敷设和地下敷设。
1、架空敷设多用于城市边缘、无居住建筑的地区和工业厂区。架空敷设管道不受地下水的浸蚀,使用寿命长,管道坡度易于保证,所需的放水、排气设备少,可充分使用工作可靠、构造简单的方形补偿器,且土方量小(只有支撑构件基础的土方量),维护管理方便。
但架空敷设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年降雨量大、地下土质为湿陷性黄土(自重作用下浸水引起土壤塌陷值不超过50mm)或腐蚀性土壤,沿管线现有地下设施密度大以及地下敷设时土石方工程量太大的地区。
在寒冷地区,需要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才能确定是否采用架空敷设,以免造成热损失过大、热媒参数满足不了用户要求的不利现象。
2、地下敷设指管道敷设在地面以下的敷设方式,不影响市容和交通,因而是城镇集中供热管道广泛采用的敷设方式。可分为地沟敷设、直埋敷设、套管敷设和隧道敷设。
(10)污水管道布置形式扩展阅读
1、架空敷设按支撑结构高度的不同分为低支架敷设、中支架敷设和高支架敷设。
低支架敷设:管道保温结构底部距地面的净高不小于0.3m,以防雨、雪的侵蚀。低支架的结构一般采用毛石砌筑或混凝土浇筑。这种敷设方式建设投资比较少。
中支架敷设:管道保温结构底部距地面的净高为2.5~4.0m,在人行频繁、需要通行车辆的地方采用。中支架的结构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浇(或预)制或钢结构。
高支架敷设:管道保温结构的底部距地面净高为4.5~6.0m,在管道跨越公路或铁路时采用。高支架通常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2、地下敷设不影响市容和交通,因而地下敷设是城镇集中供热管道广泛采用的敷设方式。
地沟敷设:地沟是地下敷设管道的围护构筑物。地沟的作用是承受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并防止水的侵入。
根据地沟内人行通道的设置情况,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
无沟(直埋)敷设:供热管道直接敷设于土壤中的敷设形式。在热水供热管网中,无沟敷设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地应用。当前,最多采用的形式是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外壳三者紧密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预制保温管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