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废水里的有机物有哪些
⑴ 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主要包括哪些
生活污水:指厨来房的淘米水、洗源菜水、卫生间粪尿水、洗澡水、衣物洗涤水等生活污水中杂质很多,但其总量约占0.1%~l%。这类水的水量及水质均会随季节而有所变化,一般夏季用水多,废水浓度低,冬季量少质浓,春末夏初时洗涤水增多,洗涤剂含量倍增,水质波动大,往往会对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带来泡沫等一系列运行问题。杂质的浓度与用水量多少有关。悬浮杂质有泥沙、矿物肥料和各种有机物(包括有人和牲畜的排泄物、食物和蔬菜残渣等),胶体和高分子物质(包括有淀粉、糖类、纤维素、脂肪、蛋白质、油类、肥皂及洗涤剂等);溶解物质则有各种含氮化合物、磷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尿素和其他有机物分解产物;产生臭味的有硫化物、硫化氢以及特殊的粪臭素。此外,还有大量的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原生动物以及病原菌等。生活污水一般呈弱碱性,pH 约为7.2~7.8,由此构成的生活污水外观就是一种混浊、黄绿以至黑色、带有腐臭气味的废水。生活污水中多属天然有机物质,容易被生物化学氧化而降解。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天然水体会造成水体污染
⑵ 生物中的有机物有哪些
你所说的有机物到底是什么概念?一般来说有机物就是生物,生物种类据估计有3000万种,植物有30万种,中国的植物是3万种。昆虫和微生物还有很多物种有待发现。
⑶ 制药废水里的溶解性物质怎么去除
制药废水一般比较难处理,常含有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建议您采用废水吸附树脂吸附试试
⑷ 制药废水有哪些特点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制药废水主要表现为:(1)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不完全原材料,包括发酵残余基质和发酵残余基质和养分、溶萃残余液、溶溶萃残余液、印染灌注废液以及印染灌注废水、以及大量副产品、少量成产品将流出水,少量成产品将流出水,导致COD浓度在废水中COD浓度在5000mg/L以上5000mg/L以上;
(2)难生物分解物、有毒有害物多。医药生产废水中残留的抗生素、卤素化合物、醚类、硝类、硫醚、矾类、一些杂环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等药物,大多属于生物难降解物质,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此外,卤素化合物、硝基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分散剂或具有杀菌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有很大的毒性作用,给制药废水的生化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3)大冲击载荷。制药厂的废水由于生产工艺要求,一般是间歇排放,温度、污染物浓度和酸碱度均随时间变化较大。此外,大量高浓度、短时间集中排放的废水,如发酵罐倒罐出水,会造成较大的负荷影响;
(4)高铬和高浓重的高铬和重臭和重臭味。医药废水是利用大量的化学剂和动植物组织作为原料生产出来的,这些材料进入废水中会产生更大的气味和更深的铬。并且经一般污水处理流程后难以彻底去除,对环境影响较大。
(5)悬浮固体浓度高。抗生素、中药等药用废水常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菌丝体或中药残留物,废水ss高。例如青霉素生产废水SS一般为5000~23000mg/L。
⑸ 废水中有哪些有机物
总体上分为颗粒状有机物和溶解性有机物,颗粒状有机物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它包括有生命的有机体(浮游动植物、细菌菌团等)和无生命的有机物颗粒,后者在水中可逐渐沉降。溶解性有机物包括真溶液状态和胶体状态两种,又可分为类脂物质、氨基酸、烃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腐殖质等。主要的有机物有以下几种:(1)碳水化合物 天然水体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各种单糖和复杂的多糖类,海水中碳水化合物的总浓度为200-600ug*L-1。天然水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它是许多微生物和水生生物的营养物,易被分解,其水解产物为五碳糖和六碳糖;(2)腐殖质 在天然水域和土壤中,尤其是泥碳和腐泥中,广泛存在着分子组成复杂、性质较为稳定、而化学成分不十分确定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通常称为腐殖质,显然是多种物质的综合体,它们中大部分的成分和结构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有些研究者认为,由于成因不同海水和淡水中腐殖质有所差异。但是这类物质基本均是动植物尸体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的。腐殖质通常可以看作是低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为300-30000),含有酚羟基和羟基,有较低数量的脂族羟基。根据其在碱x性和酸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腐殖质通常划分为以下三种:①腐殖酸,在碱性溶液中溶解,但酸化后即沉淀;②富里酸,这是腐殖质中在酸化水溶液中存在的部分,也是在整个pH范围内都溶解的部分;③腐黑物,以酸或碱都不能提取的部分。这三种腐殖质结构相似,但相对分子质量和官能团含量不同,富里酸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低于腐殖酸和腐黑物,但亲水基团较多。Schnitzer根据分级分离和降解研究指出,富里酸是由酚和苯羧酸以氢键结合而成,形成聚合物结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子对河水中腐殖酸盐的凝聚作用有关。
(3)类脂化合物 类脂化合物是能被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溶剂萃取的组分,如长链脂肪酸、脂肪酸酯或蜡酯、长链醇、磷脂、甾族化合物等,萃取时,虽然烃类可同时被萃取,但习惯上将它们另归一类。
(4)含氮有机物 水体中含氮有机物主要是氨基酸和多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其主要来源于浮游生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它能为异养微生物提供有机物质和能源,通常存在于淡水、海水中的是低分子量的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等),总氨基酸含量一般为10-100ug/L。此外水体中存在的含氮化合物还有尿素、嘌
呤和尿嘧啶等,它们也是水生生物的降解产物。
(5)烃类 烃类能与类脂物同时被有机溶剂萃取,在环境污染的监测中,水体中烃类有其特殊的重要性。石油烃类的存在与人类活动有关,进入水体中的石油可导致水体缺氧,从而造成对生物的威胁,而卤代烃类农药和多氯联苯是人工合成物,而自然界中又不存在分解这些化合物的酶类,因此它们在水体中滞留时间很长,不易被分解,具有很高的生物毒性。
(6)维生素 在天然水体中已检出的维生素有硫胺素(维生素B1)、钴胺素(维生素B12)和生物素(维生素H),它们在水体中的含量极微,但与生物生长关系十分密切。(7)其它化合物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化合物外,在水体中已检出的还有丙酮、丁酮、甲乙酮、丁醛、糠醛、核酸、甲烷、乙烷、丙烷、乙酸乙酯和某些刺激素和生长抑制剂等有机化合物。
⑹ 制药高盐度废水含有哪些有色物质
纺织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印染废水的水质复杂,污染物按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纤维原料本身的夹带物;另一类是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浆料、油剂、染料、化学助剂等。分析其废水特点,主要为以下方面: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和pH值变化大、水质变化剧烈。因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新型助剂等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中,增加了处理难度。由于不同染料、不同助剂、不同织物的染整要求,所以废水中的pH值、CODCr、BOD5、颜色等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BOD5/CODCr值均很低,一般在20%左右,可生化性差,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BOD5/CODCr值提高到30%左右或更高些,以利于进行生化处理。印染废水中的碱减量废水,其CODCr值有的可达10万mg/L以上,pH值≥12,因此必须进行预处理,把碱回收,并投加酸降低pH值,经预处理达到一定要求后,再进入调节池,与其它的印染废水一起进行处理。印染废水的另一个特点是色度高,有的可高达4000倍以上。
⑺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生物活性剂里面都含有哪些成份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在废水生物处理中,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构筑物及何种工艺流程,都是通过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使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的活力,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处理后出水水质的好坏同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活性有关。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微型动物为主的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所形成的茶褐色的絮凝体。其中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组成,细菌主要有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数量可占污泥中微生物总量的90 %~95 %左右,细菌在有机废水的处理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如在A - B 活性污泥法中,A 段在很高的负荷下运行,停留时间、污泥龄期都相对较短,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级的真核微生物无法生存,只有某些短世代的原核细菌才能适应、生存并得以生长繁殖。此外,活性污泥中还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微型动物[ 1 ] 。
在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存在大量的原生动物和部分微型后生动物,通过辨别认定其种属,据此可以判别处理水质的优劣,因此将微型动物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生物[ 2 ] 。
1 微生物类群的分类
1. 1 肉足虫
其细胞质可伸缩变动而形成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常见的有变形虫和表壳虫。
1. 2 鞭毛虫
具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鞭毛是其运动器官,常见的有滴虫、聚屋滴虫、眼虫、豆形虫和粗袋鞭虫等。
1. 3 纤毛虫
动物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作为运动或摄食的工具,具有胞口、口围等吞噬和消化的器官,分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常见的游泳型有漫游虫、草履虫、管叶虫、斜管虫等;常见的固着型有钟虫、盖虫、独缩虫、聚缩虫、吸管虫、累枝虫等。
1. 4 后生动物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不经常出现的,在出水水质较好或较稳定时出现,常见的有轮虫、红斑票贝体虫等。根据污水厂两年的镜检记录,红斑票贝体虫平时几乎不见,多在8 ,9 月份出现,这时水温较高,一般为22 ℃左右。
2 代谢捕食方式
1) 通过体表吸收溶解性的有机物,吞噬废水中细小的有机物颗粒,经过新陈代谢作用,然后使之氧化分解为稳定的无机物。
2) 捕食细菌或游离细菌,维持活性污泥系统中生态平衡及改善出水水质。通过捕食细菌,能促进细菌的生长,使细菌的生长能维持在对数生长期,防止种群的衰老,提高细菌的活力;由于游离细菌密度小,较难沉淀,易被出水带出而影响水质,微型动物吞噬游离可大大改善水质。
3) 固着型纤毛虫及吸管虫还可分泌粘液,使之附着在絮凝体上生长;对悬浮颗粒及细菌均有吸附作用,从而有利于菌胶团及絮体的形成。
3 提高出水水质方面的作用
1) 通过某些原生动物的分泌物,在沉降过程中促进游离细菌的絮凝作用,提高细菌的沉降效率和去除率。
2) 原生动物捕食细菌,提高细菌活动能力,提高对可溶性有机物的摄取能力。
3) 原生动物和细菌一起,共同摄食病原微生物。
4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作用
4. 1 活性污泥良好时
当活性污泥性能良好时,活性污泥表现为絮凝体较大,沉降性好,镜检观察出现的生物有钟虫属、盖虫属、有肋木盾纤虫属、独缩虫属、聚缩虫属、各类吸管虫属、轮虫类、累枝虫属、寡毛类等固着型种属或匍匐型种属。
4. 2 活性污泥恶化时
活性污泥恶化时,絮凝体较小,出现的生物有豆形虫属、滴虫属和聚屋滴虫属等快速游泳型的生物。当污泥严重恶化时,微型动物大面积死亡或几乎不出现,污泥沉降性下降,处理水质能力差。
4. 3 从恶化恢复到正常时
活性污泥从恶化恢复到正常,在这段过渡期内出现的生物有漫游虫属、管叶虫属等慢速游泳型或匍匐型的生物。
4. 4 活性污泥膨胀时
活性污泥膨胀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此时污泥沉降性差,30 min沉降比高,而污泥浓度相对较低,导致污泥指数SVI 值相对偏高。丝状菌是导致污泥膨胀的主要生物,由于丝状菌大量繁殖,活性污泥呈棉絮状,颗粒细碎且颜色相对较浅。
4. 5 溶解氧不足时
曝气池中溶解氧持续不足时,活性污泥颜色较正常时发黑,并散发出臭味。
4. 6 溶解氧过高时
在一般情况下,每毫升活性污泥中通过镜检,可以观察到300 个左右轮虫,而在正常情况下,很少能观察到肉足类生物。当曝气池中持续曝气量过高时,会出现大量的肉足类及轮虫类生物。
4. 7 进水浓度和BOD 负荷过低时
当污水浓度和BOD 负荷过低时会出现表壳虫属,也标志着出现了硝化作用。
4. 8 其他环境变化时
当活性污泥中指示性生物量急剧减少时,可能是受到有毒物质的影响或某些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此时必须相应采取措施以减小对微生物的影响。
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艺中,对曝气池内微生物进行的镜检,是对活性污泥运行状态的判断,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根据曝气池内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工艺调整措施,确保活性污泥处于良好状态、污水处理达标。
⑻ 生物制药废水如何处理有哪些工艺方法
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使得多数制药废水单独采用生化法处理根本无法达标,所以在生化版处理权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一般应设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和pH,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某种物化或化学法作为预处理工序,以降低水中的SS、盐度及部分COD,减少废水中的生物抑制性物质,并提高废水的可降解性,以利于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
预处理后的废水,可根据其水质特征选取某种厌氧和好氧工艺进行处理,若出水要求较高,好氧处理工艺后还需继续进行后处理。具体工艺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废水的性质、工艺的处理效果、基建投资及运行维护等因素,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总的工艺路线为预处理-厌氧-好氧-(后处理)组合工艺。如陈明辉等[28]采用水解吸附—接触氧化—过滤组合工艺处理含人工胰岛素等的综合制药废水,处理后出水水质优于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气浮-水解-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化学制药废水、复合微氧水解-复合好氧-砂滤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气浮-UBF-CASS工艺处理高浓度中药提取废水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⑼ 有机废水主要都包含什么
有机废水一般是指来由造纸自、皮革及食品等行业排出的在2000mg/L以上废水。有机废水就是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的废水,有机废水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危害比较大。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纤维素等有机物,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污染。有机废水按其性质来源可分为三大类:易于生物降解有机废水;有机物可以降解,但含有害物质的废水;含有难降解生物和有害的有机废水。
⑽ 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有哪些/
某药类产品,以硝基苯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并使用了许多溶剂及硫醇类等有毒有害物质作为辅助原料,因此产生的废水系高浓度、有毒、有害难生化降解的废水,这就给废水的处理带来困难。废水水量约为 5 t/d,经测混合废水的CODcr值一般在1—100000之间波动,有时高达几十万mg/L。废水中除了一般的溶剂外,还含有氨基甲酸酯、异硫脲、硝基苯、芳胺类及甲硫醇、丙硫醇类化合物,因此混合废水的BOD/COD比值低,实测值几乎为零。该混合废水经稀释后,如采用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则发生污泥自溶,导致生化处理失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讨论认为对于高浓度、有毒、有害、生化难降解的废水,在生化处理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将废水中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有毒成份去除,并采取必要的方法提高废水的可降解性,然后再进行生化处理,使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对于预处理,我们采用先在石灰存在下,控制PH>10,控制温度在90℃,处理时间为3.5h,加热回收低沸点溶剂,如甲醇等,同时在加热过程中,废水中的一些氨基甲酸酯、异硫脲等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破坏了这些对微生物的有毒成份,减轻了对废水的毒性。当废水冷却后,再加入1%的硫酸亚铁,使废水中的硝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被新形成的氢氧化亚铁迅速的还原成芳胺类化和物,同时一些硫醇类化合物也与亚铁盐或还原硝基时形成的三价铁化合物形成不溶性的硫醇铁类沉淀而被去除,过滤时可以加入适量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其分子量宜选用800万左右,通过上述处理,废水中所有有毒、有害物质均被转化或去除。在室内的生化实验装置中也证明,经过上述处理的废水,不会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自溶,而且有一定的CODcr去除率。经测BOD/COD的比值也从近乎于零上升到0.34,证明废水已从不可降解上升至可以进行生化降解。在本过程中硫酸亚铁在碱性条件下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选择性还原作用,使其还原成苯胺类化合物,反应是瞬时的,反应速度受传质控制,而不受反应动力学控制。采用本预处理方法,原废水的CODcr的去除率根据水质一般可以达到4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