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丁胺废水
★. 有没有靠谱的净水或纯水设备的厂家,求联系方式!
这要看你要的具体设备是什么了?之前我们工厂新上的一个纯水设备是悦纯的。当时是我负责这块,机器的安装调试都是悦纯工厂亲自来人做的,包括调试、试用、讲解全部都说的很清楚。我感觉他们服务和产品质量都挺好的,有需要你可以联系下,联系方式是 18156052550 (微信同号)
Ⅰ 1、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很多,请列举三种调味剂。2、污水处理中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方法
抗氧化剂
1.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是比较复杂的,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如有的抗氧化剂是由于本身极易被氧化,首先与氧反应,从而保护了食品。如VE。有的抗氧化剂可以放出氢离子将油脂在自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物分解破坏,使其不能形成醛或酮的产物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等。有些抗氧化剂可能与其所产生的过氧化物结合,形成氢过氧化物,使油脂氧化过程中断,从而阻止氧化过程的进行,而本身则形成抗氧化剂自由基,但抗氧化剂自由基可形成稳定的二聚体,或与过氧化自由基ROO-。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如BHA、BHT、TBHQ、PG、茶多酚等。 2.几种常用的脂溶性抗氧化剂 (1)BHA:丁基羟基茴香醚。因为加热后效果保持性好,在保存食品上有效,它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抗氧化剂之一,也是中国常用的抗氧化剂之一。和其它抗氧化剂有协同作用,并与增效剂如柠檬酸等使用,其抗氧化效果更为显著。一般认为BHA毒性很小,较为安全。 (2)BHT:二丁基羟基甲苯。与其它抗氧化剂相比,稳定性较高,耐热性好,在普通烹调温度下影响不大,抗氧化效果也好,用于长期保存的食品与焙烤食品很有效。是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在水产加工方面广泛应用的廉价抗氧化剂。一般与BHA并用,并以柠檬酸或其他有机酸为增效剂。相对BHA来说,毒性稍高一些。 (3)PG:没食子酸丙酯。对热比较稳定。PG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较BHA和BHT强些,毒性较低。 (4)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是较新的一类酚类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效果较好。
漂白剂
这类物质均能产生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遇水则形成亚硫酸(H2SO3)。除具有漂白作用外,还具有防腐作用。此外,由于亚硫酸的强还原性,能消耗果蔬组织中的氧,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可防止果蔬中的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 亚硫酸盐在人体内可被代谢成为硫酸盐,通过解毒过程从尿中排出。亚硫酸盐这类化合物不适用于动物性食品,以免产生不愉快的气味。亚硫酸盐对维生素B1有破坏作用,故B1含量较多的食品如肉类、谷物、乳制品及坚果类食品也不适合。因其能导致过敏反应而在美国等国家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
着色剂
又称色素,是使食品着色后提高其感官性状的一类物质。食用色素按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 1.食用合成色素,属于人工合成色素。食用合成色素的特点:色彩鲜艳、性质稳定、着色力强、牢固度大、可取得任意色彩,加上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但合成色素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合成色素的毒性有的为本身的化学性能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有的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还可能被砷、铅或其它有害化合物污染。 在中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樱桃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以及合成的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 2.食用天然色素,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是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然而天然色素成分较为复杂,经过纯化后的天然色素,其作用也有可能和原来的不同。而且在精制的过程中,其化学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此外在加工的过程中,还有被污染的可能,故不能认为天然色素就一定是纯净无害的。 合成食用色素同其它食品添加剂一样,为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需进行严格的毒理学评价。包括①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纯度、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以及降解过程和降解产物;②随同食品被机体吸收后,在组织器官内的潴留分布、代谢转变和及排泄状况;③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变化,亦及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害及其机理。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对生育繁殖的影响、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敏性等。
护色剂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或保护食品的色泽,除了使用色素直接对食品进行着色外,有时还需要添加适量的护色剂,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 1.护色剂的发色原理和其他作用: ①护色作用,为使肉制品呈鲜艳的红色,在加工过程中多添加硝酸盐(钠或钾)或亚硝酸盐。硝酸盐在细菌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亚硝酸。在常温下,也可分解产生亚硝基(NO),此时生成的亚硝基会很快的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稳定的、鲜艳的、亮红色的亚硝化肌红蛋白。故使肉可保持稳定的鲜艳。②抑菌作用: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对抑制微生物的增殖有一定的作用。 2.护色剂的应用 亚硝酸盐是添加剂中急性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是一种剧毒药,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其次亚硝酸盐为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其致癌性引起了国际性的注意,因此各方面要求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在保证护色含食品添加剂的饮料
的情况下,限制在最低水平。 抗坏血酸与亚硝酸盐有高度亲和力,在体内能防止亚硝化作用,从而几乎能完全抑制亚硝基化合物的生成。所以在肉类腌制时添加适量的抗坏血酸,有可能防止生成致癌物质。 虽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使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但至今国内外仍在继续使用。其原因是亚硝酸盐对保持腌制肉制品的色、香、味有特殊作用,迄今未发现理想的替代物质。更重要的原因是亚硝酸盐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但对使用的食品及其使用量和残留量有严格要求。
酶制剂
酶制剂指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特性的物质。主要用于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食品产品质量。 中国允许使用的酶制剂有:木瓜蛋白酶——来自未成熟的木瓜的胶乳中提取;以及由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等所制得的蛋白酶;α-淀粉酶——多来自枯草杆菌;糖化型淀粉酶——中国用于生产本酶制剂的菌种有黑曲霉、根酶、红曲酶、拟内孢酶;由黑曲霉、米曲霉、黄曲霉生产的果胶酶等。
增味剂
是指为补充、增强、改进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的物质。有的称为鲜味剂或品味剂。 中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增味剂有谷氨酸钠、-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甘酸二钠、琥珀酸二钠和L-丙氨酸。 谷氨酸钠为含有一分子结晶水的L-谷氨酸一钠。易溶于水,在150℃时失去结晶水,210℃时发生吡咯烷酮化,生成焦谷氨酸,270℃左右时则分解。对光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发生消旋作用,呈味力降低。在PH为5以下的酸性条件下加热时易可发生吡咯烷酮化,变成焦谷氨酸,呈味力降低。在中性时加热则很少发生变化。 谷氨酸属于低毒物质。在一般用量条件下不存在毒性问题,而核甘酸系列的增味剂均广泛的存在于各种食品中。不需要特殊规定。 近年来,有开发了许多肉类提取物、酵母抽提物、水解动物蛋白和水解植物蛋白等。
防腐剂
是指能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防腐剂一般分为酸型防腐剂、酯型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 一、酸型防腐剂 常用的有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及其盐类)。这类防腐剂的抑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它们未解离的酸分子,其效力随PH 而定,酸性越大,效果越好,在碱性环境中几乎无效。 1.苯甲酸及其钠盐: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低,故多使用其钠盐。成本低廉。 苯甲酸进入机体后,大部分在9~15小时内与甘氨酸化合成马尿酸而从尿中排出,剩余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解毒。但由于苯甲酸钠有一定的毒性,目前已逐步被山梨酸钠替代。 2.山梨酸及其盐类:又名花楸酸。由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故常使用其钾盐。山梨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参与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并被同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山梨酸可看成是食品的成分,按照目前的资料可以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 3.丙酸及其盐类:抑菌作用较弱,使用量较高。常用于面包糕点类,价格也较低廉。 丙酸及其盐类,其毒性低,可认为是食品的正常成分,也是人体内代谢的正常中间产物。 4.脱氢醋酸(dehydroacetic acid)及其钠盐:为广谱防腐剂,特别是对霉菌和酵母的抑菌能力较强,为苯甲酸钠的2~10倍。该品能迅速被人体吸收,并分布于血液和许多组织中。但有抑制体内多种氧化酶的作用,其安全性受到怀疑,故已逐步被山梨酸所取代,其ADI值尚未规定。 二、酯型防腐剂 包括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有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成本较高。对霉菌、酵母与细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霉菌和酵母的作用较强,但对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及乳酸菌的作用较差。作用机理为抑制微生物细胞呼吸酶和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以及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其抑菌的能力随烷基链的增长而增强;溶解度随酯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而下降,但毒性则相反。但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复配使用可增加其溶解度,且有增效作用。在胃肠道内能迅速完全吸收,并水解成对羟基苯甲酸而从尿中排出,不在体内蓄积。中国目前仅限于应用丙酯和乙酯。 三、生物型防腐剂 主要是乳酸链球菌素。乳酸链球菌素是乳酸链球菌属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用乳酸链球菌发酵提取而得。乳酸链球菌素的优点是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可为蛋白水解酶所降解,因含食品添加剂的糖果
而不以原有的形式被吸收入体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防腐剂。,不会向抗生素那样改变肠道正常菌群,以及引起常用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性,更不会与其它抗生素出现交叉抗性。 其它防腐剂包括双乙酸钠,既是一种防腐剂,也是一种螯合剂。对谷类和豆制品有防止霉菌繁殖的作用。仲丁胺,该品不应添加于加工食品中,只在水果、蔬菜储存期防腐使用。市售的保鲜剂如克霉灵、保果灵等均是以仲丁胺为有效成分的制剂。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压的增高,影响需氧微生物对氧的利用,能终止各种微生物呼吸代谢,如高食品中存在着大量二氧化碳可改变食品表面的PH,而使微生物失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二氧化碳只能抑制微生物生长,而不能杀死微生物。
甜味剂
是指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1)天然甜味剂,又分为糖醇类和非糖类。其中①糖醇类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赤鲜糖醇;②非糖类包括:甜菊糖甙、甘草、奇异果素、罗汉果素、索马甜。(2)人工合成甜味剂其中磺胺类有: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乙酰磺胺酸钾。二肽类有:天门冬酰苯丙酸甲酯(又阿斯巴甜)、1-a-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称阿力甜)。蔗糖的衍生物有: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又称帕拉金糖)、新糖(果糖低聚糖)。
其他
此外,按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也是天然甜味剂。由于这些糖类除赋予食品以甜味外,还是重要的营养素,供给人体以热能,通常被视做食品原料,一般不作为食品添加剂加以控制。 1.糖精 学名为邻-磺酰苯甲酰,是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价格低廉,甜度大,其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00~500倍,由于糖精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故中国添加剂标准中规定使用其钠盐(糖精钠),量大时呈现苦味。一般认为糖精纳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不改变体内酶系统的活性。全世界广泛使用糖精数十年,尚未发现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2.环己基胺基磺酸钠(甜蜜素)1958年在美国被列为“一般认为是安全物质”而广泛使用,但在70年代曾报道该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1982年的FAO/WHO报告证明无致癌性。美国FDA长期实验于1984年宣布无致癌性。但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和国家科学院仍认为有促癌和可能致癌作用。故在美国至今仍属于禁用于食品的物质。 3.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其甜度蔗糖的100~200倍,味感接近于蔗糖。是一种二肽衍生物,食用后在体内分解成相应的氨基酸。中国规定可用于罐头食品外的其他食品,其用量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此外也发现了许多含有天门冬氨酸的二肽衍生物,如阿力甜,亦属于氨含食品添加剂的糖果
基酸甜味剂,属于天然原料合成,甜度高。 4.乙酰磺胺酸钾 该品对光、热(225℃)均稳定,甜感持续时间长,味感由于糖精钠,吸收后迅速从尿中排除,不在体内蓄积,与天门冬氨酰甲酯1:1合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5.糖醇类甜味剂 糖醇类甜味剂属于一类天然甜味剂,其甜味与蔗糖近似,多系低热能的甜味剂。品种很多,如山梨醇、木糖醇、甘露醇和麦芽糖醇等,有的存在于天然食品中,多数的通过将相应的糖氢化所得。而其前体物则来自天然食品。由于糖醇类甜味剂升血糖指数低,也不产酸,故多用做糖尿病、肥胖病患者的甜味剂和具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该类物质多数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对改善脱水食品复水性、控制结晶、降低水分活性均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糖醇的吸收率较低,尤其是木糖醇,在大量食用时有一定的导致腹泻的能力。 6.甜叶菊甙 为甜叶菊中含的一种强甜味成分,是一种含二萜烯的糖苷。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但甜叶菊甙的口感差,有甘草味,浓度高时有苦味,因此往往与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混用,并与柠檬酸、苹果酸等合用以减弱苦为或通过果糖基转移酶或α-葡萄糖基转移酶使之改变结构而矫正其缺点。国外曾对其作过大量的毒性实验,均未显示毒性作用。而在食用时间较长的国家,如巴拉圭对该品已有100年食用史,日本也使用达15年以上,均未见不良副作用报道。
Ⅱ 请介绍一下脱色树脂以及用途
脱色树脂一般是大抄孔离子交换树脂,由于种类和用途都很多,被广泛应用在食品 医药行业如:中草药有效成分脱色、氨基酸和生物碱类物质的脱色、糖液脱色、果酸脱色。不同的树脂应用在不同领域和行业,具体情况可以咨询你生产厂家或供应商。
Ⅲ 仲丁胺的注意事项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长时间接触可引起局部严重刺激或灼伤。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Ⅳ 为什么我的乌龟不吃东西
这可能时肺炎的前兆,而当肺炎发病时,龟龟往往表现为
张嘴呼吸,漂浮于水面,废食,嗜睡等症状,这时病菌以从上呼吸道感染至下呼吸道(即支气管,肺部)。如果再不治疗,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肺部的感染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病毒性的,支原体,衣原体的,细菌性的,还有单纯龟体应激引起的!(龟龟会不会得“非典”我也没考证过)
下面针对这几种情况做详细得分析!
当龟龟得病情已经像上述一样严重时,我认为应该进行注射与口服得结合疗法,争取在做到对症下药得同时对因下药,从而达到缓解,根治得目的!
目前认为较理想得药有:硫酸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先锋4 红霉素 等头孢类,大环酯类抗生素 。
1、细菌性肺炎,一般由需氧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造成 细菌性肺炎还可能是、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如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如棒状杆菌、梭状杆菌造成。
此类肺炎可采用头孢类抗生素如先锋4、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吩等,或使用林可霉素,青霉素类也可。
对于克雷伯菌属可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卡那霉素 妥布霉素等治疗。
2、病毒性肺炎,一般由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
此类肺炎可采用阿昔洛维 更昔洛维 与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3、支原体、衣原体肺炎,一般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造成。
此类肺炎可采用克拉霉素 克林霉素 阿奇霉素 红霉素 罗红霉素治疗。
Ⅳ ACgf染料的应用
ACgf010001 罗丹明类染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
评述了近10年来罗丹明类染料在分光光度法,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等中的应用。
ACgf010002 溶剂对DVD-R用菁染料光氧化反应的影响
ACgf010003 高档染料中间体的合成研究:-2-氨基-6-萘磺酰苯胺的合成
报道了以2-氨基-6-萘磺酸和苯胺为原料,经保护氨基,氯磺酰化,氨解,水解等步骤合成新型染料中间体2-氨基-6-萘磺酰苯胺的方法,对各个步骤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从而找到最佳的合成方法,使产率及产品含量均有所提高,产物经红外,核磁,质谱等测定,与标题物结构相符。
ACgf010005 偶氮染料分子致癌机理探讨
对国外有关偶氮染料分子致癌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偶氮染料分子致癌的可能途径,为偶氮染料的安全使用和环境友好偶氮染料分子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ACgf01006 蒽醌型溶剂染料
对溶剂染料做了简单分类,着重介绍蒽醌型溶剂染料的结构类型、品种和国内生产状况,认为蒽醌型溶剂染料有发展前途。
ACgf010007 聚乙烯胺的合成及其在染料中的应用
聚乙烯胺(polyvinylamine)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综述了聚乙烯胺的合成及其在染料中的应用。
ACgf010008 适合灯芯绒轧染工艺的活性染料-Argazol
用Argaxol BF中温型双活性基团活性染料在灯芯绒连续轧染上染色,经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该染料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匀染性好、配伍性强、成本低、色牢度好、固色率高、减少环境污染。
ACgf010009 向催化硝化合成2-氯-5-硝基甲苯
介绍了对邻氯甲苯为原料,采用定向催化硝化新工艺合成2-氯-5-硝基甲苯的方法。此方法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无液体水产生,是值得工业推广的一种新方法。
ACgf010010 对氨基乙酰苯胺合成工艺的研究
对苯胺为原料,用冰醋酸和醋酸作为乙酰化剂,经乙酰化、硝化、还原合成了对氨基乙酰苯胺。还原温度(98±1)℃,还原液PH=5.1-5.5,产品收率达70%左右。
ACgf010011 BFS系列活性染料的染色工艺
扼要介绍BFS系列活性染料的深、浅三原色的染色特性,对该系列的11种染料进行各种对比试验,提出了优化的染色处方工艺,并指出染色要旨。
ACgf010012 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的生态毒理特性
从化学结构和应用两方面详细分析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的生态毒理特性,指出活性染料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染料,对环保型染料和绿色纺织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Cgf010013 耐热迁移性分散染料
涤纶分散染料染色在热定形后时常发现水洗牢度下降,这时因为分散染料分子受热由纤维内部向外迁移所致,即热迁移现象。迁移程度随染料、染色工艺、整理条件而异。正确选择染料可以避免这类问题。
ACgf010014 高固色率活性蓝染料KN-FB的开发研究
由2-氯-5-硝基苯磺酸钠为起始原料,经过氯磺化、亚磺化、羟乙基化、胺解、酰化、硝基还原、缩合和闭环酯化等8步反应合成出高固色率活性蓝染料KN-FB,总收率达50%以上,其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商品染料Remazol Brilliant Blue FB的水平。对合成中间体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找出各步反应的稳定条件。
ACgf010015 直接耐晒翠蓝GB生产工艺的改进
对直接耐晒翠蓝GB的老工艺进行了改进,反应温度由原来的132降至100,稀释温度由5提高到20,铜酞菁与氯磺酸的重量比由原来的18.67降至15。氨解后的浆料不经盐析直接进行真空干燥。新工艺生产的产品染色强度高,色光好,含酸废水量减少。
ACgf010016 3-氨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合成新工艺
以2,4-二硝基氯苯为原料,经甲醇醚化先制得2,4-二硝基苯甲醚,再经Raney镍催化氢化得2,4-二氨基苯甲醚,不分离直接进行选择性酰化,合成出重要分散染料中间体3-氨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品质稳定,全程收率大于80%。
ACgf010017 邻苯并二呋喃酮分散染料的研究
本文以邻苯二酚为原料合成了五去邻苯并二呋喃酮型黄、红色谱分散染料,并对它们的光谱及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涂料色光鲜艳,上染率较高,各项牢度好。
ACgf010018 感绿X射线胶片光谱增感染料筛选
根据感绿X射线胶片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0个光谱增感染料,表征了结构,并应用于乳剂,从中筛选出1种组合。该组合性能满足感绿X射线胶片要求,成本低。
ACgf010019 吲哚二碳菁染料的合成
合成了五种N-烷基吲哚二碳菁染料,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红外光谱确证了化合物结构。测定了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溶解度,讨论了溶解度、溶点与染料分子结构的关系。
ACgf010020 方酸的合成方法
本文介绍了以六氯代丁二烯、三聚乙烯酮、半方酸钠等原料合成方酸的方法。-
ACgf010021 分散蓝S-BGL染料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通过试验确定公平了苯酚/苯甲醚的配比、转化反应的酸度和脱磺反应介质等主要工艺条件,合成了合格的分散蓝S-BGL产品,小试得率稍高于传统工艺。
ACgf010022 含4-均三甲苯氨基蒽醌染料的合成
本文讨论了含4-(2`,4`,6`-三甲苯基)氨基蒽醌染料的合成,包括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这类染料染羊毛、聚酰胺、皮革及棉为艳蓝色和艳紫色,并具极好的耐光和耐湿处理牢度。
ACgf010023 制备无酪素颜料膏的实践与理论探讨
体质颜料18~45份;硫酸化蓖麻油0~10份,分散润湿剂0.5~1.0份;消泡剂0.3~0.5份;防沉稳定剂0.7~1.2份,防霉杀菌剂0.05份;水75~50份通过分散、研磨、混合等工序,制得高细度无颜料膏。
ACgf010024 金属络合有机颜料的研究和开发
介绍了金属络合有机颜料的特点,包括它们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应用性质等。金属络合有机颜料性能无机化的品种,既保持了有机颜料鲜艳,着色力强的特点,又有无机颜料优异的耐热、耐侯性能,对于传统有机颜料的改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ACgf010025 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系列偶氮染料的合成及应用
选定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为重氮组分,以水杨酸、γ酸为偶合组分,控制一定反应条件,合成了红棕色、红色、紫色苯甲酰替苯胺型系列直接染料,并在铬羊皮上作染色试验,染成的有色革具有较高的而摩擦坚牢度和较高的日晒牢度。
ACgf010026 一种红外吸收染料的合成及其在CTP版材制备中的应用
合成了一种吸收在830nm的红外吸收染料,用其制备了一种热敏CTP版材,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看版材的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ACgf010027 高浓度涂料彩色罩印浆的制备与应用
对高浓度涂料彩色罩印浆的生产制备和应用加工工艺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特别对储备白涂料和水性颜料浆作了重点介绍。将其应用到深浅不一的各色织物上印花,罩印效果良好。
ACgf010028 新型吡啶酮染料的研究
对九个普通吡啶酮分散染料的甲基化研究,探讨了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合成原理等,确定了合成方法。分离,提纯了基中七个染料的甲基化产物,利用积压种分析手段认为产物结构应为腙体形式。采薄层色谱对比、HPLC-MS联机分析等手段,鉴定了产物还原裂解的碎片,确证产物是腙体形式存在。对产物的结构与光谱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摩尔消光系数变化的原因。对产物的耐酸、碱性能进行了研究,证明产物与普通吡啶酮染料相比,具有优良的耐酸、碱性能。
ACgf010029 偶氮型液晶染料的研究
设计了不同线性长度的九支偶氮型液晶染料及其合成路线。合成出九支氮型液晶染料,找到了较佳的反应条件;其中三支染料未见文献报道。另外六支文献上未有熔点。对合成的九支染料用MS、IR确证了结构,进一步探讨了染料的有序参数S、光谱性能、溶解性与染料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ACgf010030 中性黑BGL(C.E.Acid Block107)的合成
合成了文题化合物,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三废量少且产品质量好,总收率达93.6%。
ACgf010031 二氯硅酞菁染料在SiO2介质中的掺入及光学效应
用溶胶-凝胶低温合成非晶态技术,成功地把二氯硅酞菁染料掺入到SiO2无机凝胶介质中。对材料的吸收特性作了测定与讨论。用脉宽8ns,波长532nm的Nd3+:YAG激光对凝胶固体材料的光限幅效应作了初步的研究。
ACgf010032 不对称水溶性菁染料的简便制备与纯化方法
以对肼基苯磺酸为起始原料,经6步反应合成了2个可用于DNA荧光标记的不对称水溶性菁染料。采用三元展开剂体系,用制备薄层色谱方法分离提纯各中间体和产物,得到了与文献报道制备液相色谱方法相当的收率。
ACgf010033 有机硒桥联环糊精对染料分子的尺寸和形状识别
ACgf010034 虫胶染料对阳离子改性棉的染色性能研究
采用改性剂DT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处理,然后用天然虫胶染料对其进行染色试验。对纤维素的改性工艺条件和染色工艺作了分析,试验表明染色色牢度基本符合国家标准。
ACgf010036 两步法花岗岩染(蓝)色
探讨了各种因素对花岗岩染色的影响,并对染后效果进行了测试。通过对现有方法的改进,提出两步法染色为最优,并对染色过程中石材的预处理、染料的选择以及工艺的控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ACgf010037 三原色染料(二)
颜色的加法混和三原色为红、绿、蓝色、减法混和三原色则是它们的补色,即:青、品红和黄色,染料的三原色是后者。从色度学原理说明三原色意义,并详细论述活性染料及分散染料三原色的合成和筛选原因。
ACgf010039 丝素处理棉织物的酸性染料染色性能
研究了经丝素整理剂处理的棉织物其酸性染料的染色性能,探讨了其染色吸附机理。研究表明,棉织物经丝素整理剂处理后,在纤维上结合了丝素分子,从而改善了酸性染料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提高了上染百分率,但上染率不高,牢度差,目前尚不能完全实现酸性染料的染色。其染色吸附机理属Langmuir吸附类型。
ACgf010040 Tencel/丝光羊毛混纺织物的短流程染色
研究Argazol TW活性染料对Tencel和丝光羊毛双组分纺织品的同浴染色性能,详细研究了该染料及染色工艺对上染率、固色率、色泽加权强度、拼色色差和皂洗牢度等指标的影响。
ACgf010041 溴代丙烯酰胺基活性染料的发展
综述了溴代丙烯酰胺基活性染料与羊毛的反应机理,简要介绍了Lanasol染料的应用性能和近年Ciba公司推出的Lanasol CE型系列染料。
ACgf010042 对苯磺酰烷基胺偶氮吡啶酮系聚丙烯用黄色染料的合成及应用
以乙酰苯胺为起始原料,经氯磺化后分别和不同碳链的正烷基胺反应制得4种不同碳链长度的对乙氨基苯磺酰烷基胺,将其水解后制得了对氨基苯磺酰正丁胺、对氨基苯磺酰正辛胺、对氨基苯磺酰正十二胺和对氨基苯磺酰正十八烷。上述四种碳链长度的对氨基苯磺酰烷基胺重氮化后与吡啶酮衍生物偶合,分别制得了对苯磺酰烷基胺偶氮吡啶酮系聚丙烯用黄色染料,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30.2nm、430.6nm、430.5nm和430.4nm。在染色条件下,经过120分钟染色,4支染料在聚丙烯纤维上的上染率分别为52.1%、58.1%、60.5%和55%。
ACgf010043 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刃天青
在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600催化下,以间苯二酚为主要原料,经氧化合成刃天青,优化了反应条件,找到对环境更友好、产率较高的合成方法。
ACgf010044 HN-型高固色率活性染料的低盐染色法
HN-型高固色率活性染料红HN-2B、金黄HN-R、深蓝HN-2G,其吸色率在95%以上,固色率在85%左右。以几种不同的染色方法,用HN-型高固色率活性染料对棉纱及棉布进行了染色,染色结果表明,在中温下,该活性染料可以采用低盐染色。当盐的加入量减少为30g/L(是标准加入量的1/2),其最适宜的染色条件为:浴比1:20,染色深度3%,40℃上染,60℃固色,氯化钾20g/L和柠檬酸三钠为10g/L,碱磷酸三钠的加入量为4+10g/L时,其K/S值下降百分数:红HN-2B为10.16;金黄HN-R为5.57;深蓝HN-2G为8.57。
ACgf010045 阻光染料对氯化银乳剂光谱增感的影响
增感染料在卤化银微晶上吸附并形成J-聚集体是染料光谱增感和超增感的关键步骤。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增感染料和阻光染料在氯化银微晶上的吸附,并考察了阻光染料对增感染料J-聚集体的形成及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阻光染料在氯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程度不同,对增感染料J-聚集体形成的影响也有差异。在氯化银微晶表面没有吸附的阻光染料才是优良的阻光染料。
ACgf010046 含二茂铁基偶氮染料的光稳定性研究
利用UV-Vis吸收光谱仪和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含二茂铁基偶氮染料及相应的偶氮染料溶液的光降解动力学。在溶液中,它们的光降解反应遵循零级动力学模型。与相应的偶氮染料相比,含二茂铁基的偶氮染料溶液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这表明,在其分子内存在着有效的从偶氮染料母体到二茂铁基团的分子内三重态-三重态能量传递,上述过程降低了偶氮染料激发三重态的生成,避免了染料的过早降解,提高了其稳定性。
ACgf010047 活性染料印花糊料研究进展
综述了国内外活性染料印花糊料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天然改性糊料,并重点讨论了合成增稠剂在改善耐电解质性能和手感方面的有关理论研究。
ACgf010048 铝硅酸盐活性中间体对有机染料脱色的实验研究
采用粉煤灰与NaOH煅烧、水解合成铝硅酸中间体对不同有机阳离子和阴离子染料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进行脱色研究。样品用FT-IR和XRD表征,实验采用Uv-vis光谱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脱色条件,中间体不仅对阳离子染料而且对阴离子染料也有十分显著的脱色效果。
ACgf010049 活性染料染深色的色差控制
分析活性染料用二浴法汽蒸固色工艺染深浓色时产生前后色差的原因,主要是轧槽液浓度不稳定和浸轧固色液时染料的解吸。指出应从染液轧槽、固色液轧槽中的染料浓度控制以及选择碱剂和电解质等措施来改善前后色差,并给出了生产实例。
ACgf010050 三原色染料(一)
颜色的加法混和三原色为红、绿、蓝色,减法混和的三原色则是它们的补色,即:青、品红和黄色,染料的三原色是后者。本文从色度学原理说明三原色意义,并详细论述活性染料及分散染料三原色的合成和筛选原则。
ACgf010052 分散染料对各种纤维染色研究状况
介绍了国际上对分散染料作为一种通用染料在涤纶、棉、羊毛、真丝、尼龙、粘胶和聚乳酸(PLA)等各种纤维织物上的应用试验概况,认为“分散染料可能成为各种纤维织物的通用染料”,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ACgf010053 二氯硅酞菁染料在SiO2介质中的掺入及光学效应
用溶胶-凝胶低温合成非晶态技术,成功地把二氯硅酞菁染料掺入到SiO2无机凝胶介质中。对材料的吸收特性作了测定与讨论。用脉宽8ns,波长532nm的Nd3+:YAG激光对凝胶固体材料的光限幅效应作了初步的研究。
ACgf010054 酞菁氧钛/氯丹蓝偶氮单层复合光导体的制备与光导性能
报道了酞菁氧钛/氯丹蓝偶氮单层复合光导体的制备方法,探讨了溶剂、光生材料与传输材料的配比等条件对光导性能的影响。光导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单层光导体比单一材料的单层光导体光导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都表现出很高的光敏性,具有光导性能互补效应。
ACgf010055 酸性染料用于木材染色的研究
选择酸性染料对低质阔叶材单板进行染色研究,发现此类染料对滇杨木,滇桤木、西南桦有较好的易染性。通过试验得到几例常见木材颜色的染料配比,并对染色工业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温度在70-80℃,pH=4及助染剂量1.5(wt)%时,染色效果最佳。
ACgf010056 还原染料的电化学还原染色
在以Pt为阳极、Cu为阴极的电解池中,将不溶的还原染料绽蓝还原为可溶的隐色体钠盐而上染纤维。实验表明,染浴的最佳组成为20g/L NaOH,35g/L三乙醇胺,6g/LFe2(SO4) 3·6H2O,外加电压5V,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60min。阴极面积7平方厘米,染液可循环使用。染出的布样与传统方法染出的布样效果相当。但电化学方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
ACgf010057 薄层色谱法鉴别同种颜色涤棉纤维上的染料
薄层色谱法鉴别涤/棉织物合染料的品种。对于不同类别的染料成的涤棉混纺纤维上的染提取液,可用二次或多次层析的方法在同一块薄层板上进行分离鉴别,效果较好。
ACgf010058 活性染料SEFR值测试与配伍性能研究
在众多的活性染料中,如何选择染料色且达到预期的染色效果,是目前印染厂最为关注的。活性染料的染色特征值(S、E、F、R)为活性染料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采用测定S、E、F、R值法为评价活性染料的配伍性。在实验中选择B型染料,按一定的工艺处方浸染纯棉织物,测定各染料S、E、F、R值。通过测试出的S、E、F、R值选择一些染料进行组合和拼色研究。
ACgf010059 染色布的色光回修
介绍对于不符样的染色成品布色回修的一般工作程序以及回修方法,修色中应注意的事项。
ACgf010060 发泡印花浆的制备及应用
采用微胶囊技术,制成内含液太碳氢化合物的热膨胀微胶球Expancel,作为发泡剂。介绍了发泡印花浆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组分作了具体分析;简述应用工艺。
ACgf010062 新型偶氮染料中间体2-氨基-5-氨甲基-1萘磺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2-氨基-5-氨甲基-1萘磺酸(氨甲基吐丝酸)是一种新型活性偶氮染料中间体,文献报道大多采用首先把2-氨基-1-萘磺酸的氨基乙酰化保护,然后氨甲基化及水解反应的合成方法,不仅合成步骤长,且需要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本文改用直接将2-氨基-1-萘磺酸氨甲基化合成2-氨基-5-氨甲基-1-萘磺酸的方法,去掉了氨基乙酰化反应和高压操作,使反应步骤简化、反应过程容易操作。
ACgf010063 染料中间体间氨基-N-取代-苯磺酰胺的合成研究
以间氨基苯磺酸为原料,经乙酰化保护氨基,用氯磺酸/氯化亚砜将磺酸基转变为磺酰氯,再分别与氨基G酸、吐氏酸、布龙酸、γ酸、6-氨基-1,3-萘二磺酸、5,6-二氨基-1,3-萘二磺酸胺化缩合,水解去乙酰基,较高收率地合成了间氨基-N-取代-苯磺酰胺类染料中间体。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质谱确证。
ACgf010064 C.I.分散红135合成与应用性能的研究
以对硝基苯胺和间(苯甲酰氨基-N,N-二乙酰氧乙基)苯胺为主要原料合成分散红135,并对其各项性能与进口同类产品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进口产品的质量要求,完全可替代进口产品。
Ⅵ 甲克素一般多少钱 有没有副作用
甲壳素是现在市场上用于保健最多的一中产品。主要有调节身体酸碱平衡、改善睡眠、帮助胃肠道消化,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疗效等作用,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它还有助于改善内心泌系统,排毒,达到减肥的效果,是一种膳食纤维,一般市场上卖的都是胶囊,市场上的卖的瓶装有80的,100粒装的,也有120的,也是100粒装的,还有的是盒装的,是400粒装的是790块钱。
甲壳素是由虾、蟹类外壳,经过酸碱高热萃取其中几丁质、几丁聚醣,在1993年的临床人体试验证实,甲壳素会改变血液中胆固醇组成,增加HDL降低LDL,因而减少动脉硬化得形成,预防高血压、脂肪肝、降低油脂吸收,相对降低热量吸收,有利于减肥.甲壳素与膳食纤维的结构相似,有促进排便,也有预防大肠癌等功效,所以在减肥过程中是不错的营养补充物.
甲壳素是由虾、蟹类外壳,经过酸碱高热萃取其中几丁质、几丁聚醣,最为减肥过程中的必要补充是不错的选择,单纯靠甲壳素减肥不靠谱. 、
按照医学来说 正规服用无副作用。无毒性抗癌效果 甲壳素的抗癌效果已由日本东北药科大学确认,且其抗癌效果适合 生物体而无毒性反应出现。
但是我只知2点就是:
1.对海产品过敏的人不适合用甲壳素来减肥。
2.有皮肤病的人不适合用甲壳素来进行减肥。
不知道你是出于减肥、美容还是什么目的。别过量就好了
Ⅶ 异丁胺的注意事项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后引起咳嗽、胸痛;可引起肺水肿。该品有拟交感神经作用,心脏抑制和引起惊厥作用。口服引起恶心、流涎。对眼有强烈刺激性,引起角膜水肿。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Ⅷ 丁醇相对分子质量
丁醇相对分子质量:74.12。
丁醇为含有四个碳原子的饱和醇类, 其分子式是C4H9OH,从直链回伯醇到支链答叔醇,是与羟基连接的丁基或异丁基(有时表示为BuOH,n-BuOH和i-BuOH)。
丁醇存在有五种异构结构(四种结构异构体,一种有立体异构),它们是正丁醇,仲丁醇的2种(R)(S)-立体异构体,异丁醇,和叔丁醇。 丁醇主要用作溶剂,化学合成中的中间体,和丁醇燃料。
它有时在从生物来源生产的被称为'生物丁醇(biobutanol)',而从石油来源生产也被称为'石油丁醇(petrobutanol)',这两个名称指的是相同的物质,但突出了不同的起源。
(8)正丁胺废水扩展阅读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Ⅸ 邻苯二甲酸丁卞酯(BBP)的物理化学性质化学、生物专业
http://hxtb.icas.ac.cn/col/2000/c00030.htm
这个文章里有分子式和制造方法
http://engine.cqvip.com/content/x/92889x/2003/016/001/gc13_x1_7627284.pdf
这个文章里有关于激素的部分.概要如下:
为明确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在环境中雌激素效应,采用体内小鼠子宫增重方法,检测出其雌激素活性,结果表明:低剂量下的BBP无雌激素活性,剂量为8uL(8.96mg)时,小鼠子宫增重比较明显,显示出了雌激素活性,但当剂量增大到16uL(17.92mg)、32uL(35.84mg)时,小鼠子宫增重非常明显,增大的程度近乎于1ug雌二醇,特别是当剂量为64uL(71.68mg)时,其子宫增大的程度却超过了雌二醉。试验结果充分表明:BBP在外似非常安全的剂量下具有显性的雌激素活性。
成 分 邻苯二甲酸丁卞酯
性能及用途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微具芳香味。酸值0.35。皂化值355±5。灰分0.029/。密度1.111~1.123g/cm3(25℃)。粘度41.5mPa.s(25℃),61~63mPa.s(25℃)。凝固点-35℃。沸点370℃(0.1MPa)、221℃(0.67kPa)。闪点(开杯法)199~210℃。着火点240℃。折射率1.535~1.540(25℃)。挥发速度0.005g/cm3.h(105℃)。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极难于水,30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03%。本品与大多数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溶剂化作用极强。
本品可作为聚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纤维素树脂、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增塑剂。高温发挥性小,耐热性、耐光性和耐寒性好。特别是在聚氯乙烯中可显著改善其加工性。本品还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水性和耐油抽出性、动植物油对它的油出量只有DOP的1/51/10。同本品增塑剂制香的制品抗污染、耐磨耗。本品多与其他增塑剂配合于地板砖、瓦楞板等高填充塑料制品。作为辅助剂本品与DOP等增塑剂并用于薄膜、人造革(本品能够溶解有机颜料),可赋予制品优良的透明性和表面光滑性。本品还可作于后发泡的太延配方,降低加工温度,避免发泡剂过早分解。本品用于乙基纤维素,可制得透明坚韧的板材、薄膜、模制品和热溶粘合剂。以40%(重量)左右的量用于醋酸丁酸纤维素,要制得透明的革状薄片,用量较小时,可以配成造于挤塑和模塑的硬质料。本品用于硝酸纤维素漆中可以获得透明柔韧的漆膜,但耐光性不及使用DBP的漆膜。
安全注意事项 本品毒性低,美国工业生物实验以大白鼠(饲料中含本品2%)和狗(饲料中含本品5%)为对象,对本品进行过90天的经口亚急性毒性实验,未见实验动物有任何毒理学症状,本品为动物脏器内几乎全都水解为正丁醇和苯甲醇,这两种醇缓慢氧化排出体外。法国规定本品在纯度达99%时,可用于接触食品的制品。英国规定本品在无毒塑料中的用量不得超过33%。日本、德国、荷兰均允许本品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