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对动物的危害
Ⅰ 工业废水的废水危害
1、工业废水复直接流入渠道,制江河,湖泊污染地表水,如果毒性较大会导致水生动植物的死亡甚至绝迹
2、工业废水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进而污染农作物;
3、如果周边居民采用被污染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会危害身体健康,重者死亡;
4、工业废水渗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
5、有些工业废水还带有难闻的恶臭,污染空气。
6、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被动植物的摄食和吸收作用残留在体内,而后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内,对人体造成危害。
工业废水对环境的破坏是相当大的,20世纪的“八大公害事件”中的“水俣事件”和“富山事件”就是由于工业废水污染造成的。
Ⅱ 工业污水有什么危害
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不仅要有足够的量,而且对水质也有其特定的要求,若达不到水质标准,就可能对生产造成各种危害。
如工厂用的冷却水不仅要求有足够低的水温,同时还要保证冷凝器导热性能良好。如果冷却水中含有较多的溶解盐类及过多的悬浮物,在冷却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水的蒸发和浓缩作用,就会使水中盐类浓度升高或从水中析出沉淀,并附着在冷凝器管壁上,这样就会降低冷凝器的导热性能,有时还会堵塞冷凝设备,甚至损害整个装置。蒸汽锅炉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果水质达不到要求,在锅炉受热管壁上会慢慢地结上锅垢,这样不仅要多消耗燃料,严重时甚至造成锅炉爆炸。制革中使用的水如果水质不好,就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纺织业中也是如此,水质不好会使纺织物粗糙,难以染色。食品工业对水的要求就更为严格了,水质不但要符合饮用的要求、不得妨碍人体健康,而且还要注意生产工艺过程对水质的要求,否则将会带来很多的麻烦。例如,啤酒酿造工业中,所用的水不允许有硫酸钙存在,否则将影响麦芽发酵;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不允许水含有氯化钙、氯化镁,否则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活动;制糖用的水不得含有影响甘蔗或甜菜等原料发酵的腐败物质,含盐量大了也会影响糖的结晶。这样我们可以看出,一般天然水不直接用于工业生产,需要适当处理后才能使用。如果水体受到污染,在使用前必须作更多的处理,这样增加了处理费用不说,有时还会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甚至影响产品的质量。
水对农作物也会产生影响。如果灌溉的水受到污染,水中含有过多的盐分,水蒸发后盐分就会留在土壤里。久而久之,土壤的化学成分就会发生变化。土壤中盐分的不断增加,会使农作物吸水困难,同时提高了植物体内盐分的浓度。这时,为了提高作物根系吸水能力,就要相应增加灌溉次数,以便维持足够的土壤含水力,降低土壤盐分浓度。另外,植物体内的盐分浓度增加和积累,会损伤植物细胞,影响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随着水体污染,有很多地区使用被污染了的水来灌溉庄稼。在城市生活污水中,通常含有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缺水地区修建一些污水处理灌溉工程,有时是经济可行的。但是,污水中的化学成分北常复杂,利用污水灌溉后,有时会使农作物的质量下降。我们都知道,西瓜是甜的,可在一些地区,由于利用污染后的水进行灌溉,田里长成的西瓜却变成了咸西瓜。如果污水中含有有毒物质,灌溉后还有可能把毒物残留在农作物中。据我国东北某环保所的调查研究发现,某灌区随着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的加重,当地生产的大米做出的饭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颜色发黑,大米的粘度明显降低,生产的苹果、葡萄中的营养成分也有下降的趋势。而且,各种作物的产量也明显地下降。
Ⅲ 废水对动物的危害是什么
1、首先可以肯定复,任何制工厂排出的废水都是有害的。不仅洗涤剂厂,就是屠宰场、食品厂排出的废水也是有害的。
2、洗涤产品也分很多类型。用行话来说,就是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分为硬性和软性两大类,其中硬性是指在环境中不易生化降解的(比如洗衣粉),软性是指容易生化降解的(现在绝大多数人体洗涤用品如香波、沐浴露等都是软性的)。软性表面活性剂的生态危害很小,比如一种沐浴露常用的烷基糖苷,本身就是葡萄糖为原料制造的。
3、不管硬性还是软性洗涤用品,工厂废水都需要处理达到该水域排放标准。不处理都是违法的。
Ⅳ 工业废水对自然的危害
你提的问题太笼统了,我大致给你说几条吧。
1.废水有废气,对大内气有污染。
2.对大自然水源有污染,如果严重的容话对动植物有生命危害。
3.工业废水对土壤有污染,严重的话能是土壤寸草不生,导致良田荒漠化等等。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我是专家!
Ⅳ 环境污染的危害对动物有哪些危害
1,环境污染影响动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生物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基因或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的显著不同的种群(如水稻的不同品种)和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遗传变异。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变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目前,国际上讨论最多的是物种的多样性。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l 400万种物种,其中已有170万种经过科学描述。对研究较多的生物类群来说,从极地到赤道,物种的丰富程度呈增加趋势。其中热带雨林几乎包含了世界一半以上的物种。
从当前来看,人类从野生的和驯化的生物物种中,得到了几乎全部食物、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与产品。就食物而言,据统计,地球上有7万~8万种植物可以食用,其中可供大规模栽培的约有150多种,迄今被人类广泛利用的只有20多种,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9O%。已驯化的动植物物种基本上构成了世界农业生产的基础。主要以野生物种为基础的渔业,1989年向全世界提供了1亿吨食物。实际上,野生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仍是人们食物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单个作物和牲畜种内发现的遗传多样性,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在作物、牲畜与其害虫和疾病之间持续进行的斗争中,遗传多样性提供了维持物种活力的基础。目前,生物育种学家已经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品种,但还需要不断在野生物种中寻找基因,用于改良和培育新的品种,提高和恢复其活力。杂交育种者和农场主都在依靠作物和牲畜的多样性,增加产量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1930年到1980年,美国近1/2的农业收入应归功于植物杂交育种。遗传工程学将进一步增加遗传多样性,创造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机会。
从生态系统类型看,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雨林,其中包括许多人们尚未调查和命名的物种。热带雨林占地球物种的5O%以上。据科学家预测,按照每年砍伐森林1700万公顷的速度,在今后3O年内,物种极其丰富的热带雨林可能要毁在当代人手里,5%—10%的热带雨林物种可能面临灭绝。
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大面积森林被采伐、火烧和开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生态环境的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也是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毁灭性影响;
·大面积的湿地消失,使许多种类的生物失去栖息地;
·对动物捕猎和植物的采集等过度活动,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面积的土地,破坏了大量天然植被,并造成环境污染;
· 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影响、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原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
·无节制的旅游,使一些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土壤、水和空气污染,既危害了森林,又对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形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使自然生态系统难以适应,可能会改变生物群落的边界。
2,环境污染影响动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会造成动物的灭绝,会使动物的生存环境减少,使得该种动物种大规模迁徙.环境的某些污染(如核污染)会使动物基因突变,使物种的变异速度加快.
(2)对动物性别的影响,就是前面那个人给你回答的一样,不过我还是给你整理一下:
环境污染导致出生缺陷(如唇腭裂、痴呆、无头儿等)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但环境污染有可能导致性别比例失衡,则多少是一件新鲜事。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乔治·哈拉克(Jorge Hallak)等人最近发现,在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市,受到高度污染的地区出生的女婴较多。他们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把1700万人口的圣保罗市分成空气低度、中度和高度污染的几个区域,然后调查了从2001年到2003年全市的婴儿出生记录。在空气污染最少的地区,女孩的出生比率为48.3%,但是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女孩的出生比率为49.3%。在比较了所有区域的男女婴儿比率之后,哈拉克等人计算出,如果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像空气更清洁的地区一样,前一地区应当多出生1180名男婴。
3,环境污染影响动物的生长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污染严重时,生物在形态特征、生存数量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下面分别讲述环境污染在酸雨、有害化学药品、重金属和水体富营养化四个方面对生物的危害。
①.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酸雨 使土壤和河流酸化,并且经过河流汇入湖泊,导致湖泊酸化。湖泊酸化以后不仅使生长在湖中和湖边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胁着湖内鱼、虾和贝类的生存,从而破坏湖泊中的食物链,最终可以使湖泊变成“死湖”。酸雨还直接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
现在,酸雨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将燃烧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因此,今后酸雨造成的危害有可能更加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的国家之一,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酸雨。例如,我国西南某地区, 1982 年的三个月内就降了四次酸雨,雨水的 pH 为 3.6 ~ 4.6 ,致使大面积的农作物受害。
早在 19 世纪中叶,人们就注意到地衣和苔藓植物不能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存活,烟囱附近的植物叶片往往出现病斑。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些现象都与该地区的大气污染有关,并且可以利用一些植物来监测某个地区大气污染的状况。不同的植物对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敏感程度不同。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比较高时,紫花苜蓿、向日葵等的叶片就会很快褪绿,或者叶脉间出现褐色斑块,严重时叶片逐渐坏死。这些植物对大气污染反应敏感,可以用来监测大气污染的状况,叫做大气污染指示植物。
②.有害化学药品对生物的危害
农药是一类常见的有害化学药品。人们在利用农药杀灭病菌和害虫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生物造成危害 。
许多农药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体吸收以后,会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远远超过在外界环境中的含量,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例如,几十年前 DDT 作为一种高效农药,曾经广泛用于防治害虫。美国某地曾经使用 DDT 防治湖内的孑孓,使湖水中残存有 DDT ,而浮游动物体内 DDT 的含量则达到湖水的一万多倍。小鱼吃浮游动物,大鱼又吃小鱼,致使 DDT 在这些大鱼体内的含量竟高达湖水的八百多万倍 ( 如图 ) 。
③. 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 有些重金属如 Mn 、 Cu 、 Zn 等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 Hg 、 Pb 等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毒害作用。生态环境中的 Hg 、 Pb 等重金属,同样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内大量浓缩,从而产生严重的危害
Hg 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
通过演示实验可以看出, Hg 对水蚤有毒害作用。科学家们发现,自然界中的 Hg 在水体中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被甲基汞污染了的海水中,藻类植物改变了颜色,海鱼也大量死亡。科学家们还发现,质量浓度仅为 4mg/L 的 PbCl 2 溶液,就能明显地抑制菠菜和番茄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可见, Hg 、 Pb 等重金属对于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是十分有害的。
④.富营养化对生物的危害 富营养化 是指因水体中 N 、 P 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中含有适量的 N 、 P 等矿质元素,这是藻类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是,如果这些矿质元素大量地进入水体,就会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以后,先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明显减少。接着,生物遗体又会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出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华” ( 如图 ) ,发生在海水中叫做“ 赤潮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出的水中含有很多 N 、 P 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这些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会使池塘和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池塘和湖泊的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而且会使水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严重地影响人畜的安全饮水。
4,对人的影响(我补充的,人也是动物嘛)
动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大气环境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伤害,动物也不能幸免于难。凡是对人造成严重危害的大气污染事件,对动物也产生同样的危害和影响。空气污染对动物的危害,除污染物的直接侵入造成伤害之外,还通过污染食品进入体内,导致发病和死亡。因为动物没有能力去选择和鉴别某些剧毒性的食品,所以它们将比人类更容易遭受污染物的伤害和影响。
Ⅵ 急!水污染给动物的生存带来了哪些危害
1)危害人的健康
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铵类、笨并(a)芘等,还可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我们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
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断鱼大量死亡。
Ⅶ 水污染对动植物有危害吗
水污染
水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科学家早已证实,早期的原始生命缘于水。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构成了一个水的世界,科学家称它们为水圈。水圈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在海洋出现之前,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一样,没有任何生命。海洋的暖湿气流是形成云雨的主要因素。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量的水蒸气涌向天空,随着气流飘向大陆,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形成降雨,一部分雨水通过江河重新回到两极和大海,另一部分则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而在南北两极和大陆高寒地带,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出现的。由于气温过低,大量的积雪又难以变成坚冰,于是便形成了冰川。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上的冰川,是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主要水源地,连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冰峰雪线。每年夏季,当太阳的光辉照射到冰峰的时候,融化的冰雪顺着沟壑江河,流向原野,流向牧场,成了当地人畜饮用和农牧灌溉的主要水源。
丰富的水资源给万物带来生机,使生态保持平衡。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71%的地球面积为水所覆盖,然而,人们很难想象,传统观念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已开始成为稀有资源,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科学家估计,地球储水总量13.7亿立方公里,而淡水却只占其中的2.5%。淡水的68.7%又封存于两极冰川和高山永久性积雪之中,这么一来,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存在于地下蓄水层、河流、湖泊、土壤、沼泽、植物和大气层中,这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易取得。根据联合国关于一个国家如果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即为缺水国家的标准来看,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占世界的8%,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是众所周知的贫水国家。
水资源短缺造成的最为严重的后果,便是一些国家的人民身体健康状况恶化。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现在发展中国家有10亿人喝不上淡水,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人死于因饮用脏水或污染水引起的疾病。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世界许多地区,都隐伏着国与国之间为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的危机。水资源危机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便是城市缺水问题,在联合国列出的最有可能面临缺水问题的城市名单中包括我国的北京和上海,另外还有开罗、孟买、雅加达、墨西哥等特大城市。
我国是个多山多河的国家,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1500多条。但我国人口众多,相对而言,水资源比较贫乏。就全世界而言,工业的高度发展,不仅对淡水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排放的大量污水对江河湖泊以及大海的污染也日甚一日,以至使大海出现赤潮,江河鱼虾绝迹,有的甚至成为臭河、死河。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已成了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整个地球的水大约有14×1017立方米,其中97%以上是人类不能饮用的海水,余下的3%虽为淡水,但淡水中的77.2%又存在于冰川雪山之中,22.4%的水为土壤中的水和地下水,其余0.4%为地表水。实际上,地球上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储水量的0.77%。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1012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量很少,仅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每年缺水量约为300×108立方米,受旱农田有2—3亿亩,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很困难。城市供水不足,全国517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每年缺水量为58×108立方米。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标准的依据之一,环境管理部门还利用它确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许排入多少污染物。
地球上约有1.36×108立方公里的水,水主要分布于海洋、冰川、地面、地下及大气之中。人类使用的水,基本上都是淡水,而淡水质量仅占地球总水质量的0.63%。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迅速增加,淡水资源日趋紧张。同时,由于污染,使可用水量减少,这就更激化了水源短缺的矛盾。
我国的水资源形势也相当严峻。我国的淡水资源储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因此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
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当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种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元素时,都会影响人体健康。例如,有些地区水中缺碘,长期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大脖子病”,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致癌物质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带入人体,还可以通过饮水进入人体。据调查,饮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要比饮用清洁水的高出61.5%左右。当污水中含有汞、镉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时,水生植物就把汞、镉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来,鱼吃水生植物后,又在其体内进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鱼后,汞、镉等元素在人体内富集,使人体患病而死亡。这样,从水生植物->水生小动物->小鱼->大鱼->人体,形成了一条食物链。人体最后成了汞、镉等元素的“落脚点”。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类措施组成: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美国、苏联等国还广泛采用覆盖耕作、免大跃进法和少大跃进法等。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都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称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从而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根据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3大类。各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水土保持工作对发展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干旱和风沙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类的生活或生产活动改变了天然水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性质和组成,影响人类对水的利用价值或危害人类健康,称为水污染。在自然情况下,天然水的水质也常有一定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不算水污染。常见的水质污染物有:
(1)病原微生物,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2)植物营养物,如氮、磷、钾等,引起水质营养化,故使水质恶化;
(3)无机盐。如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进入水体,影响生活、生产和农业用水水质;
(4)各种油类物质,影响水的感官性状,阻碍水体复氧能力,破坏水的自净作用;
(5)有毒化学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如汞、镉、铅、铬、砷、硒、矾、铄等以及有机氯化物、芳香胺类和多环有机化合物等;
(6)放射性物质。
常见的污染途径如下:
(1)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
(2)城市生活污水;
(3)农业上污染灌溉、喷撒农药、施用化肥,被雨冲刷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4)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经水溶解而流入水体;
(5)工业生产排放的烟尘废水,经直接降落或被雨水淋洗而流入水体;
(6)降雨和雨后的地表径流携带大气、土壤的城市地表的污染物进入水体;
(7)海水倒灌或渗透,污染沿海地区地下水源或水体;
(8)天然的污染源影响水体本底含量,例如,黄河中游河段有严重的砷污染,其原因是黄河含沙量的90%来自黄土高原,而且黄土高原中砷的本底很高,故造成该河段水体有严重砷污染。
海洋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占地球总面积71%的大海,有着3.6亿多平方公里的雄伟面积和约有13.6万立方公里总体积的“海量”。有人说,大海是空气调节器,是各种资源的宝库,是生物的发祥地,是天赐的黄金水道,是人类享用不尽的风光游览区。真是美不美,大海水!
然而,拍岸的惊涛那是大海在哭泣,波峰浪谷的翻腾是大海在诉说,而今,整个大海也未能逃出人类给它们制造的种种厄运。
人类对淡水资源的保护尚且不重视,更不用说对咸水资源。陆地上的废水、废渣,不管是有毒还是无毒,也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都通过千条江河引向大海或倾进大海。于是,深受其害的纽约湾、东京湾、墨西哥湾、杭州湾、亚速海、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海域濒濒告急,几乎成了没有生命存在的“死海”。
黯然失色的地中海,处境非常艰难。虽然说该海仅占世界水域的1%,但却有世界5%以上的废物源源不断填入该海。由于人为的破坏和废物的污染,大量海洋动物无法繁衍,甚至海豹和海龟都将绝迹。如果让大西洋缓解和自然处理污染问题,少说也要200年。
英国市场的鱼类供应,不少来自北海。可这几年环保人士称那里是“毒汤”。1989年北海沿岸已发现数以千计的海豹死于污染。
海洋的直接污染,受发展起来的海洋运输业和海洋采油采矿业的损害。当然,数量惊人的工业化带来的“排泄物”也无法估计。有人初步计算得出,全世界一年流入大海的石油有1000万吨、氯联苯2.5万吨、锌390多万吨、铜25万吨,此外,留存在海洋中的放射物质有`2000万居里。上述污染物已占全部海洋污染物的80%。
人们向大海索取石油,但又把石油抛向大海。这似乎让人不解。1990年2月25日,在突尼斯阿布扎比的一次国际防止油船污染联合会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研究报告说:每年流入大海的石油量巨大,其中油船事故引起的泄油占12%。世界严重的漏油事件,自六十年代愈演愈烈。1967年3月18日,“托里·坎杨号”在英国兰斯角触礁,漏油约91.9万桶;1968年6月13日,“世界光荣号”在南非海域船身损坏,漏油约32.2万桶;1969年11月4日,美国新泽西州的塞沃兰一储油罐破裂,漏油约20万桶;1969年11月5日,“基奥号”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海岸船身损坏,漏油约21万桶;1970年3月20日,“奥赛罗号”在瑞典特赖特维斯塔湾被撞,漏油约43.8万桶;1972年12月19日,“海星号”在阿曼湾被撞,漏油约84万桶;1976年5月12日,“乌尔基奥拉号”在西班牙拉科鲁尼亚海岸触礁,漏油73万桶;1976年12月15日,“亚戈商人号”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海岸触礁,漏油约18.3万桶;1977年2月25日,“夏威夷爱国者号”在北太平洋起火烧毁,漏油约72.3万桶;1978年8月16日“阿莫利·卡迪兹号”在法国波文萨勒附近触礁,漏油约160万桶;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海湾南部的“爱克斯多克1号”井爆炸,漏油约440万桶;1979年7月19日,“大西洋皇后号”和“爱琴海船长号”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海岸相撞,漏油约220万桶;1979年11月1日,两艘油船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海湾相撞,漏油约25.5桶;1983年8月6日,“卡斯蒂略·贝尔维尔号”在南非开普敦海岸爆炸起火,漏油约180万桶;1984年7月31日,一般油轮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梅伦琴海岸触礁,漏油约6.7万桶;1985年11月6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兰杰的一口油井爆炸,漏油约15万桶;1988年6月23日,“世界奇观号”在美国罗得岛海岸触礁,漏油约2.4万桶;1990年1月19日前后,海湾战争,科威特油井大部破坏,流入海湾水域约50万吨。这些资料表明,油轮事故造成的大片浮油仅占石油污染的12%,而工业或公共垃圾造成的污染却占37%,无事故正常海运造成的污染占7%,天然油矿造成的污染占9%,石油开采和勘探造成的污染为2%。
近年来,人们还发现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也成了破坏海洋资源的杀手。据调查报告指出:远洋商船每天丢弃在大海中的塑料垃圾达63.9万件,而每年散落或遗弃在海水中的渔具又在1200万吨左右。这些塑料垃圾不仅污染了沙滩和风景旅游地,还严重威胁海洋哺乳动物、海鸟、海龟的生存,同时也构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向海洋倾倒和遗弃塑料垃圾,这已成为不可小视的污染源。
据世界环保组织公布的报告,倾倒在海洋里的人类污染物,已对海水作业人员和游泳者的健康构成侵害,其中污染物中的细菌和病毒,有可能使人患肝炎、霍乱、胃肠炎和小儿麻痹症等。人类在海洋中的无礼,得到的就是这样的回报。海洋的污染,给人类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是引用的!~~~~
Ⅷ 水污染对动物有哪些危害
水污染会导致动物死亡或得重病。
Ⅸ 工业废水污染有什么危害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沿海居民对滩涂养殖利用面积正逐年扩大。从养鱼、养虾、养蟹,到养殖更有经济价值、更珍奇的水生动植物,这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水产市场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提高了饮食水平,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给一部分人创造就业机会。可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沿海时常发生海水赤潮等海水变质现象。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气候因素外,再就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除前面所述的两种原因以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一)与海相通的河流两岸的造纸厂、化工厂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二)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倾倒河岸或河道,随河水或涨落潮流入海洋。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乐亭县19家养殖户状告河北省迁安市书画纸业有限公司等五单位滩涂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就是典型的陆地工厂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乐亭县王滩镇小河子(滦河)入海口两岸对虾和滩涂贝类养殖区从事日本对虾和青蛤养殖。滦河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内,从承德流经唐山地区的迁西、迁安、滦县、滦南、乐亭,于乐亭县姜各庄入海。滦河在滦县响螳分流,进入乐亭中部的支流最终流入小河子,在王滩镇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有上万亩虾池及滩涂贝类养殖区。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滦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部分渔业水域污染而引起养殖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事故。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两岸受污染水域的养殖面积共计7056.15亩,其中对虾养殖水面面积6561.15亩,滩涂贝类养殖面积495亩。5月30日调查人员对小河子闸养殖区的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对虾的平均死亡率为5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滦河沿岸工矿企业向滦河排放未经达标处理的污水所致。
2005年,河北省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176平方千米,其中,中度污染海域111平方千米,严重污染海域97平方千米,其余为轻度污染。重点排污口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在监测的31个入海排污口中,多数存在超标排放现象,大部分排海污水指标不符合海洋功能区的水质要求。海洋生物资源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趋势,鱼类回游的产卵场和索饵场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济鱼类明显减少且出现小型化、幼龄化。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生存环境丧失或改变、生物群落结构异常。
由于大量污染物超标超量入海,导致近年来河北省海域赤潮频发,2001年以来发生赤潮18次,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造成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