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网普查
㈠ 地下管线普查的内容
地下管线普查一复般包括:已有管线资制料的收集和管线现状调绘图的编制、地下管线探测 、地下管线图的绘制、成果检查与验收、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等内容。
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主要工作是地下管线探测。地下管线探测从狭义上说是在非开挖的情况下探测地下管线的走向与埋深,从广义上指从现状调绘、数据采集(明显点调查、隐蔽点探查、管线点测量)、数据处理、成果生成等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摸清地下管线的敷设情况,并经采集、处理,最终形成空间地理信息数据。
地下管线探测涉及测绘技术、勘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属于地理信息空间数据服务领域。
㈡ 地下管线普查的技术依据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专》(GBT20257.1-2007);
《基础地理信息要属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㈢ 管线普查是什么工作
管线普查在2016年到达顶峰后,国内大中城市在基本完成六米以上道路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建立后,管线普查规模降低,行业迅速滑落。期间,虽有个别城市启动小区等非公共区域地下管线普查,以期实现管线数据全覆盖;但是,市场整体没有启动起来,仍在延续县镇地下管线普查及城市部分专业管线普查的趋势。
随着管线普查市场总量的快速萎缩,管线行业不得不实施转型升级,转向管线检测、修复。这既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主动来自于城市治理需求产生的市场空间。目前,在排水管线清淤、检测、修复,以及雨污混接调查等方面,市场正在快速启动。其他,如供水管线的漏损检测、非开挖修复等一直在稳步推动。
若无其他变数,管线行业将在这样的环境下,转型升级,并持续发展下去。
临近2019年的年底,各项工作仍在紧密开展当中,做好当下手里的工作,完成2019年的收官,并布局2020年的工作安排,相信各家都在运作。恰巧在这个节点,“通知”文件发布。行业增添变量,市场出现变局,明年的工作肯定会不一样。
我们需要仔细研读文件。差别首先体现在题目上,本次发文(以下称“100号文”)与2014年的“27号文”,多了“进一步”,虽然,单凭这几个字无法量化,但它体现在文件的具体内容上。我们说说管线普查。
本次文件明确了“管线单位是管线普查的责任主体”,“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管线单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这与以前的组织方式不同。按以前的经验,管线普查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管线权属单位配合,当然,管线普查费用由政府出资。这样的组织模式决定了管线数据、管线管理主体的自上而下,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问题不易解决。
这就是大家关心的管线数据共享问题、覆盖问题、更新问题。现实工作当中,政府组织一次管线普查不太容易,按目前的状态,只是六米以上的市政道路,这在范围上不能满足管线权属单位的到户管理要求,管线权属单位不得不自行补足剩余的管线。还有,管线权属单位所要求的专业详细数据,在市政府组织的普查中是不完整的,只有位置、走向以及基本属性等基础信息,管线权属单位在管理中不得不自行补足属性数据。由此导致管线数据库的不同,并影响到数据共享与更新。对于管线因增建、维护等改变以后的结果,管线权属单位是最先掌握的,但是在更新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的渠道,持续导致管线数据的差异化,进一步影响到与管线有关的一系列工作。
管线数据的差异与共享、覆盖、更新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它是两个主体之间因为产权关系、管理关系在对待地下管线的角度和需求不同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共同结果。
因此,本次“100号文”开始就强调了问题所在,那就是,针对“马路拉链”、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加大统筹治理力度,取得积极进展,但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管线信息共享不到位、管线建设与道路建设不同步等问题依然存在。
在管线综合管理协调机制上,强调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通信设施系统、广播电视传输设施系统、能源供应系统、给排水系统、环境系统和防灾系统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共同载体,要求管线综合管理牵头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动协调,形成权责清晰、分工明确、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城市道路为核心、地上和地下统筹协调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协调机制。
在推进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方面,强调管线单位是管线普查的责任主体,各地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线单位要在管线普查基础上,建立完善专业管线信息系统。积极探索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专业管线信息系统共享数据同步更新机制,加强地下管线信息数据标准化建设,在各类管线信息数据共享、动态更新上取得新突破,确保科学有效地实现管线信息共享和利用。
这个是有所指的,已经普查的管线怎么办?推倒重来?肯定是不可能的,那就需要探索、研究已有数据的使用问题,这涉及到修补测。产生的新的数据如何管理?而这又与管线参与规划、设计、审批、抢险等一系列的综合管理有关系。此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随着主体的变化,存储、共享、应用等都要重新考虑。
管线普查同时也包括,全面深入摸排管线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源,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在规范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和维护方面,管线单位要加强对管线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对管线运行状况进行监控预警,使管线始终处于安全受控状态。这与当前的工作是衔接的,同时,管线普查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使命。
㈣ 地下管网普查方法有哪些
城市地下管网管线种类多、专业性强,而且分属各个不同的专业部门回管理。因此,要做好地答下管线的普查工作,首先要弄清各种专业管线的种类、规格、材质及其设计施工要求等,以便选择合适的管线探测仪器和方法,保证地下管线探查的质量和效率。 包括上水、下水、雨水、电力、电信、煤气、工业等多种管线类型。
英国雷迪(迪升)RD8100地下管线探测仪是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铁道通信、工矿、基建单位改造、维修、普查地下管线的必备仪器之一,它能在不破坏地面覆土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探测出地下自来水管道、金属管道、电缆等的位置、走向、深度及钢质管道防腐层破损点的位置和大小。
㈤ 地下管线普查的意义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地回下管线普查,可查明地下管线的答现状,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综合管理、城市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能量输送、物质传输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誉为城市的“生命线”。
㈥ 地下管网普查都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地下管线复普查主要包括地下管线探查、制地下管线测量和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三大部分。
地下管线探查包括管线现状调绘,用物探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确定管线的位置、埋深、走向和管线附属设施情况,设立管线点等工作。
地下管线测量包括管线点测量、管线图编绘等。如果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测量点密度和地形图现状程度不能满足地下管线测量的需要,还必须进行必要的控制点补充测量和地形图更新补测。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包括计算机设备配置、网络建设、应用系统开发、数据库建设、数据动态管理维护和数据利用服务等工作。
㈦ 雨污水管网普查测绘报告怎么做啊
网上搜索啊,一大堆,这类成果报告都有固定的模式,然后根据你的工程情况修改修改应该就没啥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