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中硫酸钠含量测定
Ⅰ 过硫酸钠试剂中过硫酸钠含量的测定方法,急求
碘量法
就是加入KI,再用硫代硫酸钠反滴定
Ⅱ 废水中硫酸钠的含量如何检测
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之后过滤,通过称量沉淀的质量,在这里沉淀即为硫酸钡,算出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从而算出硫酸根的物质的量,即为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即可得出含量
Ⅲ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工业废水(含有H2SO4、Na2SO4)中H2SO4的含量进行测定.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不同的测定方
(1)设废水中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x20g×20%
98 |
x |
80 |
20g×20% |
解得:x=4.9g
答:废水中硫酸的质量为4.9g
(2)当加入30gNaOH溶液,回溶液的pH值大于7,说答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以当加入30gNaOH溶液时,烧杯中的溶质为Na2SO4、NaOH;故填:Na2SO4、NaOH;
(3)氯化钡溶液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也可以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BaCl2溶液也会与废水中的Na2SO4反应.
Ⅳ 硫化钠中硫酸钠含量的测定方法
用氯化钡使SO42-变成BaSO4沉淀,然后调节pH=10左右,以铬黑T作指示剂,用EDTA滴定过量的Ba2+,计算硫酸盐的含量。
SO42- + Ba2+ = BaSO4
Ba2+ + H2Y2- = BaY2 + 2H+
步骤:移取10ml试样液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为A溶液。
1、 移取A溶液25ml于250ml的三角瓶中,加10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4滴铬黑T作指示剂,用0.05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由红色到蓝色为终点,记下消耗的体积(V1)。
2、 移取A溶液25ml于250ml的三角瓶中,加5ml2N盐酸溶液,用移液管准确滴加10ml氯化钡-氯化镁混合液(过量),摇匀,加10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和25ml乙醇,4滴铬黑T作指示剂,用0.05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由红色到紫红色,再补加2滴铬黑T,记下消耗的体积(V2)。
3、 移取10ml氯化钡-氯化镁混合液,按上述“1”中操作,记录消耗的体积(V3)。
4、 计算
Na2SO4(g/L)= M( V3 + V1 — V2)×0.142
W×25/250 M——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
V1——试样沉淀SO42-前消耗EDTA的体积(ml)
V2——试样沉淀SO42-后消耗EDTA的体积(ml)
V3——空白氯化钡-氯化镁溶液的体积(ml)
W —— 取样的体积
0.142=Na2SO4/2000
Ⅳ 怎样检测减水剂的硫酸钠含量
测定步骤
称取样品2.5g(称准至0.0002g)于瓷蒸发皿中,加少量蒸馏水湿润后加20mL浓盐酸,然专后在水浴锅加热蒸发属(搅拌)。当蒸发到10mL时,再加入1mL浓盐酸,继续蒸发至糊状,取下用洗瓶吹洗蒸发皿边沿,用快速滤纸过滤到烧杯中。用热蒸馏水洗到滤液无氯离子(1%硝酸银试)。
加蒸馏水使滤液总体积为200-300 mL。加盖在电炉上加热至近沸,取下烧杯吹洗表面,滴加10%氯化钡溶液(搅拌)7-8 mL,继续加盖在电炉上加热煮沸半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用双层定量滤纸过滤,用带橡皮头的玻璃棒擦杯壁,并用热蒸馏水洗到无氯离子。将沉淀和试纸折迭起来,放在已恒重的瓷坩锅中,在电炉上烘干灰化。当滤纸完全灰化后将坩锅转到高温炉在800±100C灼烧1.5小时,取出坩锅,冷却3-5min再置于干燥器中半小时后称重。
计算
SO4-%(m/m)=【(m2-m1)×0.4115】÷m×100
式中:m2-灼少后硫酸钡和坩锅总质量,g
m1-坩锅总质量,g
m-试样质量,800度灼烧基, g
0.4115-由硫酸钡换算为硫酸根的系数
Ⅵ 硫酸钠的测定
1 用燃烧法测定钠元素的存在
2 在未知液体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后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的浓度知道),有白色沉淀,即可测定硫酸根的存在,进而根据加的氯化钡的量,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硫酸钠的量
Ⅶ 溶液中硫酸钠的浓度用什么测量
Na2SO4是盐呀
用可溶性钡盐如氯化钡,生成BaSO4沉淀后称量沉淀的质量,即可求得Na2SO4的量,再求浓度.
直接测量的仪器那就得用分析化学的仪器了.那是大学以后要学的.
Ⅷ 关于测定硫酸钠的含量涉及问题
1、共沉淀是一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引起某些可溶性物质一起沉淀的现象。其原因有:
(1)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是由沉淀表面构晶离子的力场不平衡引起的。以AgCl沉淀为例,晶体内部的每个Ag+离子周围排布着6个Cl-离子,每个Cl-离子周围也排布着6个Ag+离子,力场处于平衡状态。晶体表面的每个Ag+(或Cl-)离子仅与5个相反电荷的构晶离子为邻, 从而导致力场不平衡。晶棱和晶角上构晶离子的力场不平衡状态更甚。力场不平衡的构晶离子具有吸附异电荷微粒的能力。例如, AgCl沉淀表面能吸附过量沉淀剂(NaCl)带进溶液中的Cl-离子形成吸附层,吸附层的Cl-离子还可以通过静电引力吸附溶液中的Na+离子和H3O+离子形成扩散层,扩散层中的部分离子还可因Cl-离子的强烈吸引力而进入吸附层。
吸附杂质的多少与沉淀的总表面积和溶液的温度有关。对同量沉淀而言, 颗粒越小比表面越大, 与溶液的接触面积越大, 吸附的杂质也越多。无定形沉淀的比表面特别大, 表面吸附现象也特别严重。由于吸附是放热过程, 因而提高温度有利于减少对杂质的吸附。
溶液中的离子可被沉淀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的离子也可重新进入溶液。因而通过洗涤操作可使沉淀净化。
(2)吸留 沉淀生成速率太快, 导致表面吸附的杂质离子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 而被后来沉淀上去的离子覆盖在沉淀内部的共沉淀现象叫吸留。洗涤方法不能除去由吸留造成玷污, 除去这类杂质一般通过沉淀陈化或重结晶的途径实现。
(3)混晶或固溶体的生成 晶形沉淀都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如果溶液中存在与构晶离子电荷相同、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 晶格中构晶离子就可能部分地被杂质离子取代而形成混晶, 混晶是固溶体的一种。生成混晶的条件十分严格,但只要具备了条件,避免生成混晶也困难。例如,Pb2+离子和Ba2+离子的电荷和半径满足生成混晶的条件, 只要有Pb2+离子存在(不论其浓度多么低),BaSO4沉淀过程中难以避免生成BaSO4-PbSO4混晶。以混晶方式存在的杂质不能通过洗涤方法除去,陈化的方法也不奏效。如果有这种杂质, 只能在沉淀操作之前预先分离。
2、两次称量重量差异在万分之三以下算恒重。灼烧至恒重才能更准确的测定样品的含量。
3、定量分析滤纸在制造过程中,纸浆经过盐酸和氢氟酸处理,并经过蒸馏水洗涤,将纸纤维中大部分杂质除去,所以灼烧后残留灰分很少,对分析结果几乎不产生影响,适于作精密定量分析。不能用其他滤纸代替,其他滤纸灼烧后残留的灰分很多,对测定结果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