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县污水
Ⅰ 武汉的县级市有哪些
长江、汉江纵横交汇通过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
现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11个城区,东西湖、汉南2个郊区;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
全市群众自治组织3154个,其中,社区1096个,村民委员会2058个。全市土地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7703.6平方公里,郊区面积763.51平方公里。
Ⅱ 巫山县水资源现状
按:巫山县水利局在实施水务体制改革方面,起步比较早,从1990年就开始探索改革水务体制。目前,基本实现了对全县防洪、抗旱、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治污等环节的统一管理,理顺了行政管理体制,实一了水务一体化改革初见成效,推进了水资源和全县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现将巫山县实施水务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
巫山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国家东西部结合点,地跨长江巫峡两岸,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是重庆的东大门,总人口59万,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
该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均在1000mm以上。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60公里,54条溪河纵横交错。全县水资源总量达21.8亿立方米,人均理论占有量3500立方米,由于受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制约,开发利用程度低,人均实际占有水资源仅700多立方米,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2,全国平均水平的1/3。全县水能蕴藏总量达2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约6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3万多千瓦。县内水土流失严重,尚有1350平方公里的土地亟待加强治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之山高坡陡又无大中型水利工程蓄水,全县59万人中有饮水不安全人口31.5万人。水利基础设施弱,全县仅有3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中型渠堰1条,城乡水环境污染严重。
二、实施水务体制改革的做法
在探索实施水务体制改革过程中,巫山县始终坚持充分利用水资源,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原则,突出水特色,强化水经济,努力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作法是:
(一)将城市供水、乡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纳入一体化管理
城乡人畜饮水,历来是巫山人民生活中最头痛的事情。因山高坡陡,地质复杂,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每逢干旱,农村便呈现“找水人群遍山沟,饮水贵如油”的窘况。因此,自1990年水利电力局被确定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以来,就将解决城乡人畜饮水这一难题,作为探索水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1998年,以新县城移民迁建为契机,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将原由县建委主管的城区自来水公司划归水利局管理,在此基础上,将县自来水公司和县水电局下属的官家溪自来水公司合二为一,组成巫山县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县城及城区近郊的供水、排水任务;二是新建了5个重点场镇的人饮工程,改善了15个重点场镇的供水,建立了自来水供水站(厂)30个,大力改善农村供水条件,新建人饮池1.5万口,解决了近12万人畜饮水困难;三是强化饮水安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饮水安全规划正在分步实施。县城水源由饮长江Ⅲ类水质变为饮朝阳洞Ⅱ类水质,深得县城人民好评。
(二)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水环境统一实施
为解决资源相对短缺和开发利用程度低的难题,巫山县整治、维修、新建各类水利工程11000处,新增蓄水引水能力1234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3.2万亩,新建人饮池1.5万口,新增乡镇供水能力1.8万吨/天,新建电站8座,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4660千瓦。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巫山县积极加大对水环境的治理力度,共治理12条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29平方公里,建设了七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区等一批精品水保工程;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点40多处,减少生活和工业废水排放量1480多万吨;加强对城区排水管理及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对取水水源地、水源工程、输排水管网的建设和保护,实施水量水质监测。全县水环境建设保护成效显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大提高。
(三)将城市和农村的防洪、除涝、抗旱、节水纳入统一管理
全县原有水利基础设施和防洪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很多重要的乡镇及农田均无防护措施,防洪抗旱能力低。在探索水务体制改革的时候,将增强城乡防洪抗旱能力作为一个重点。
城市防洪按3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了设计,对长江干流堤防护岸工程、城北生态环境工程和城区引洪堰工程进行了规划治理;大宁河干流防洪主要对影响双龙、大昌、七里三个移民新镇安全的四处滑坡进行了治理加固;官渡河堤、三溪河堤、抱龙河堤防洪工程也开始规划建设;整治病险水库5座,进一步提高了防洪能力,保护了近12万人和10万亩良田的安全。
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微型水利工程1020处,江河提灌站3处,新增灌面0.7万亩,新建改造山坪塘680口,新增蓄水能力78万立方米,建设了七星、庙宇、苟家节灌示范工程,完成微喷、管灌、滴灌8000多亩,成立了抗旱服务队,负责组织抗旱服务工作,搞好节水、蓄水、保水,大力推广抗旱新技术、新产品,全县抗旱夺丰收能力增加。
(四)将水资源的综合规划、科学调度、开发利用统筹结合,做到统一管理
近年来,巫山县水利局对全县水资源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收集整理了县水文气象部门、水资源管理部门、统计、环保等部门的有关资料,编制了最新的《水资源公报》,为加强全县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材料。与此同时,编制了《巫山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巫山县中长期供水计划》、《巫山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报告》、《水利八大规划体系》。建立了保护水资源的3个补偿机制、即谁耗费水量谁补偿、谁污染水质谁补偿、谁破坏生态环境谁补偿的恢复机制,加强了对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
三、实施水务一体化的成果
(一)理顺了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了“一龙管水”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巫山县的各项管水职能逐步统一到水行政管理部门。原县建委主管的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城市防洪等职能、国土部门审批的地下水管理职能,环保局负责的饮水水源水质监测和排污口设置审批等行政职能划转到水利局,实现了防洪、抗旱、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治污等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形成了“一龙管水”的格局,为巫山水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令畅通,配合协调,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后,减少了部门职能交叉、工作互相推诿、协调难度大的弊端,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城区污水处理费每吨0.40元,由水务公司代收,在用户交纳水费时一并收取,一步到位,专款专用,污水治理有了稳定的经费来源。
(三)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筹集水利建设基金
巫山县是移民大县,迁建任务繁重,迁建资金缺口很大。大昌镇老城自来水厂业主为大昌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水厂搬迁需450万元,因资金缺口大,大昌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无力解决。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口大的情况下,县水利局转变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将大昌新城自来水厂的业主变更为县水务公司。水务公司多方筹资,解决了近600万元的资金缺口,工程迅速上马,使大昌新城移民搬迁工程顺利推进。
(四)加快推进水利工程体制改革步伐,水利改革势头良好
2004年10月,县政府出台了《巫山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明确了水利工程管理权属,完成了工程定性、定编、将行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对已成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经营、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官家溪水库地处城区近郊,以往只起了防洪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新城搬迁后,县水利局将其租赁,承租方投资500万元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将其建成了休闲娱乐的胜地。八一水库出租后,承租方在库区开办了农家乐游乐园。
(五)建立了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推进了水资源、环境和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施水务体制改革后,城乡水资源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组建了一个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和30个供水站厂,供水能力提高,缓解了城乡用水供需矛盾,污水处理能力增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9平方公里,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
Ⅲ 宜都水田坝来历
污水垃圾处理工作简报
(2010年 第6期)
省污水处理工作专班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垃圾处理工作专班 2010年6月28日
--------------------------------------------------------------------------------
目 录
◆ 全省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情况
◆ 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营情况
◆ 省厅开展全省部分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专项检查
全省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情况
截止2010年5月底,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项目102个(含调试运行项目24个,其中调试运行项目中改扩建项目2个),处理能力525.39万吨/日;在建项目31个,设计处理能力96.4万吨/日。
一、建设情况
(一)在建项目情况。目前全省污水处理在建项目共31个,分别是:武汉市南太子湖二期、黄金口、黄陂盘龙,黄石黄金山、团城山,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五峰县、秭归二期,荆门市南城区、沙洋县,鄂州市樊口,孝感安陆市、汉川市、云梦县,十堰郧西县,黄冈市黄州火车站、黄州新区、罗田县、英山县,咸宁市长江产业园、崇阳县、通山县、通城县,恩施市宣恩县、咸丰县、来风县、鹤峰县、巴东县野三关镇,仙桃市城南新区(管网工程)、天门市和神农架林区松柏镇污水处理厂。其中,宜昌市秭归县二期、云梦县和恩施宣恩县污水处理厂虽已完成厂区三通一平,但项目厂区还未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应尽快完成有关准备工作,迅即开始厂区主体工程施工。
(二)未开工项目情况。按照《湖北省“十一五”城市污水处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十堰市西部犟河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尚未开工,应抓紧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按期建成。
二、运营情况
截止5月底,全省已正式投运并上报住建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污水处理厂共80座,设计处理能力431.59万吨/日。5月份,上述80座污水处理厂(其中丹江口六里坪未报5月份月报)共处理水量11385.88万立方米、COD削减量1.98万吨,平均负荷率为85.3%,平均吨水COD削减量为0.174kg/m3。其中:运行负荷率低于60%的有9座,分别是秭归县水田坝乡、归州镇、沙镇溪镇、郭家坝镇、远安县、兴山县峡口镇、房县大木镇、竹山县和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污水处理厂;平均吨水COD削减量低于0.1kg/m3的有8座,分别是武汉二郎庙、黄浦路、沙湖、夷陵区、荆州市草市、公安县、应城和十堰泗河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低于60%并且平均吨水COD削减量低于0.1kg/m3的有5座,分别是汉南纱帽、夷陵区太平溪、丁家坝、洪湖市和十堰市污水处理厂。
十堰市丹江口六里坪镇污水处理厂经各级主管部门多次催报后,在6月底仍未填报5月份运营月报,望该厂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运行管理,按时在住建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填报运营月报。
三、污水处理费征收情况
截止5月底,全省除新设随县外,其余76个市县均已按照省政府规定的0.8元/立方米额度开征了污水处理费。各地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和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大自备水源的征缴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经费。
四、信息上报情况
本月各项目单位填报住建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项目月报情况基本良好,但还有24座已建成调试运行污水处理厂,尚未由在建状态转为运营状态,分别是武汉落步嘴、黄陂前川、蔡甸、新洲阳逻、新洲邾城,宜昌当阳市、长阳县,襄樊鱼梁洲二期扩建、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荆门夏家湾二期,荆州江陵县、监利县,十堰房县,黄冈团风县、红安县、浠水县、蕲春县、黄梅县,咸宁永安、嘉鱼县,恩施利川市和建始县污水处理厂。上述项目应申请通过环保验收后,尽快在住建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上由在建项目转为运营项目。
五、附件
2010年5月全省在(拟)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形象进度表.xls
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营情况
截止2010年6月15日,全省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39个(含垃圾收集与垃圾转运站1个),处理能力14753吨/日;在建项目32个,设计处理能力13735吨/日;未建项目34个,设计处理能力为10071.6吨/日。
一、建设情况
(一)在建项目情况。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在建项目共有32个。其中:属国家拉动内需项目3个(荆州市城区垃圾收运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红安县,潜江市扩建);属“十一五”规划项目9个(汉阳锅顶山焚烧,洪湖市,十堰市城区西部,应城市,荆门市城区垃圾3座中转站建设工程、荆门市城区垃圾收集与集中点新建改造,麻城市,
Ⅳ 写湖北省建始县天生我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一个小小的城镇——建始。它虽然很小,但在我的心里却非常美好。
每当春风唤醒大地,万物复苏,山城到处勃勃生机。山坡上、草地里各种花儿都竞相开放,五颜六色的,非常美丽。小河两岸的柳树在春风的轻浮中舒展开柔软的枝
条。快活的燕子唱着春天的歌,从树梢掠过......春天的船儿岛,更是美不胜收。它是花的海洋,是人们休闲的乐园。每天都有许多的老爷爷、老奶奶在这里
锻炼身体,孩子们在这里放风筝……构成了一幅多么美丽而和谐的画卷。
夏季来临,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爱唠叨的蝉躲在浓密的树丛中,扯着嗓子“好热好热”叫个不停。围绕业州城的广润河修建了专门
的污水管道,使原来臭气熏天的河水变得清澈见底。诱得孩子们三五成群的来到河边,整个暑假都泡在碧蓝的河水里尽情玩耍。各种味道鲜美的水果也纷纷上市了。
滚园的大西瓜、一串串亮晶晶的葡萄......令人馋涎欲滴。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每当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一家人都要登上朝阳观的山顶,在这里可以看见整个建始的面貌。那笔直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大厦,让你仿佛置
身于大城市中。瞧,对面山坡下那一片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辛勤的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穗。“妈妈,快看那半山腰怎么有这么大个洞,周围还立了
好几根柱子,那是什么呀?”妈妈笑了,说:“你还不知道吧,我们这里马上要通火车了,那是为火车修的道呀,还有高速公路呢。到那时,我们这里可热闹啦,火
车天天把家乡的产品运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又把各地的产品带回家乡。交通发展了,我们的建始将会变得更加美丽了!”我恍惚的点点头,遐想我的家乡在不久后的
将来将是怎样一番新天地呀!
冬天到了,偶尔也会下几场雪,山城顿时银装素裹,孩子们蜂涌似的跑出家门,来到雪地打雪仗、堆雪人,顿时雪地沸腾了。冬天相对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清闲的季
节,要过年了,街上一片繁忙的景象:挂灯笼的、写对联的......好多人都开着自家的车上街办买年货。商店里的营业员也是满脸笑容,商品琳琅满目、物美
价廉。人们争相采购,满载而归。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围绕建始城郊走上一圈,你会发现到处都是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农民的别墅隐映在绿树丛中,让你分不清哪是农村哪是城区。
这就是我的家乡—建始,我为自己住在这里而自豪!
Ⅳ 建始县聚源水质净化有限公司怎么样
建始县聚源水质净化有限公司是2010-11-25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建始县业州镇朝阳社区弓箭岩路29号。
建始县聚源水质净化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2822565456195K,企业法人龙建,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建始县聚源水质净化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污水治理、处置。(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
通过爱企查查看建始县聚源水质净化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Ⅵ 怎么写好污水处理厂托管运营工作简报
污水垃圾处理工作简报
(2010年 第6期)
省污水处理工作专班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垃圾处理工作专班 2010年6月28日
--------------------------------------------------------------------------------
目 录
◆ 全省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情况
◆ 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营情况
◆ 省厅开展全省部分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专项检查
全省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情况
截止2010年5月底,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项目102个(含调试运行项目24个,其中调试运行项目中改扩建项目2个),处理能力525.39万吨/日;在建项目31个,设计处理能力96.4万吨/日。
一、建设情况
(一)在建项目情况。目前全省污水处理在建项目共31个,分别是:武汉市南太子湖二期、黄金口、黄陂盘龙,黄石黄金山、团城山,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五峰县、秭归二期,荆门市南城区、沙洋县,鄂州市樊口,孝感安陆市、汉川市、云梦县,十堰郧西县,黄冈市黄州火车站、黄州新区、罗田县、英山县,咸宁市长江产业园、崇阳县、通山县、通城县,恩施市宣恩县、咸丰县、来风县、鹤峰县、巴东县野三关镇,仙桃市城南新区(管网工程)、天门市和神农架林区松柏镇污水处理厂。其中,宜昌市秭归县二期、云梦县和恩施宣恩县污水处理厂虽已完成厂区三通一平,但项目厂区还未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应尽快完成有关准备工作,迅即开始厂区主体工程施工。
(二)未开工项目情况。按照《湖北省“十一五”城市污水处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十堰市西部犟河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尚未开工,应抓紧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按期建成。
二、运营情况
截止5月底,全省已正式投运并上报住建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污水处理厂共80座,设计处理能力431.59万吨/日。5月份,上述80座污水处理厂(其中丹江口六里坪未报5月份月报)共处理水量11385.88万立方米、COD削减量1.98万吨,平均负荷率为85.3%,平均吨水COD削减量为0.174kg/m3。其中:运行负荷率低于60%的有9座,分别是秭归县水田坝乡、归州镇、沙镇溪镇、郭家坝镇、远安县、兴山县峡口镇、房县大木镇、竹山县和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污水处理厂;平均吨水COD削减量低于0.1kg/m3的有8座,分别是武汉二郎庙、黄浦路、沙湖、夷陵区、荆州市草市、公安县、应城和十堰泗河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低于60%并且平均吨水COD削减量低于0.1kg/m3的有5座,分别是汉南纱帽、夷陵区太平溪、丁家坝、洪湖市和十堰市污水处理厂。
十堰市丹江口六里坪镇污水处理厂经各级主管部门多次催报后,在6月底仍未填报5月份运营月报,望该厂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运行管理,按时在住建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填报运营月报。
三、污水处理费征收情况
截止5月底,全省除新设随县外,其余76个市县均已按照省政府规定的0.8元/立方米额度开征了污水处理费。各地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和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大自备水源的征缴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经费。
四、信息上报情况
本月各项目单位填报住建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项目月报情况基本良好,但还有24座已建成调试运行污水处理厂,尚未由在建状态转为运营状态,分别是武汉落步嘴、黄陂前川、蔡甸、新洲阳逻、新洲邾城,宜昌当阳市、长阳县,襄樊鱼梁洲二期扩建、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荆门夏家湾二期,荆州江陵县、监利县,十堰房县,黄冈团风县、红安县、浠水县、蕲春县、黄梅县,咸宁永安、嘉鱼县,恩施利川市和建始县污水处理厂。上述项目应申请通过环保验收后,尽快在住建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上由在建项目转为运营项目。
五、附件
2010年5月全省在(拟)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形象进度表.xls
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营情况
截止2010年6月15日,全省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39个(含垃圾收集与垃圾转运站1个),处理能力14753吨/日;在建项目32个,设计处理能力13735吨/日;未建项目34个,设计处理能力为10071.6吨/日。
一、建设情况
(一)在建项目情况。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在建项目共有32个。其中:属国家拉动内需项目3个(荆州市城区垃圾收运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红安县,潜江市扩建);属“十一五”规划项目9个(汉阳锅顶山焚烧,洪湖市,十堰市城区西部,应城市,荆门市城区垃圾3座中转站建设工程、荆门市城区垃圾收集与集中点新建改造,麻城市,咸宁市焚烧,神农架垃圾处理场);同属“十一五”规划、国家拉动内需项目15个(汉口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阳新县,宜城市,松滋市、监利县,秭归县二期,武当山,安陆市,沙洋县,黄冈市城区、英山县、武穴市、黄梅县,通城县、崇阳县);其它项目5个(武汉市东西湖焚烧,黄石市黄金山焚烧,襄樊市焚烧,荆州市集美焚烧,罗田县)。
(二)未开工项目情况。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厂)未开工项目共34个。其中:属“十一五”规划项目31个(武汉市青山区、武汉市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处理项目,襄樊市洪山头扩建、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老河口市,公安县、江陵县,宜昌市猇亭、点军、五峰县,十堰市白浪、丹江口市、郧西县、竹溪县,汉川市、大悟县、孝昌县,荆门市屈家岭、京山县、钟祥市,鄂州市梁子湖区、华容区、花湖区,团风县、蕲春县,嘉鱼县、通山县,仙桃市,天门市);其它未开工项目3个(石首市,孝感市焚烧,龙感湖)。
二、运营情况
全省已投入运营的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共39个,处理能力14753吨/日,分别是武汉市二妃山、陈家冲、长山口卫生填埋、长山口焚烧,黄石市西塞、峰烈山,襄樊市洪山头、枣阳市,宜昌市黄家湾、黄家湾扩建改造、夷陵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秭归县、远安县、兴山县、长阳县,十堰市刘家沟、郧县、竹山县、房县,孝感市城区,荆门市第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鄂州市,浠水县,赤壁市,随州市烟岱包、广水市,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潜江市、潜江市转运站。其中26个通过无害化等级评定(武汉市二妃山垃圾处理场已封场);7个基本建成试运行(武汉市长山口焚烧,黄石市峰烈山,枣阳市,郧县、房县,浠水县,广水市);4个建成运行未通过无害化等级评估(长阳县避难溪,竹山县,孝感市城区,随州市烟岱包);1个改造项目完工(黄家湾垃圾处理场扩建改造工程);1个中转站建成(潜江市垃圾收集与垃圾转运站)。
三、信息上报情况
本月各市、州及运营单位填报住建部《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动态月报的上报率为100%,运营项目月报上报率为100%。其中武汉、黄石、襄樊、荆州、宜昌、十堰、孝感、荆门、鄂州、黄冈、咸宁、随州、潜江、恩施等市(含所辖市、县、区)以及神农架林区统计上报情况较好,能够按照“评估办法”要求及时、全面、准确填报。
四、附件
2010年5月全省在建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形象进度表.xls:
省厅开展全省部分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专项检查
5月17日至5月20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省建设质安总站组织专家对武汉市南太子湖二期(扩建)等14座在建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进度、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安全文明施工和主体构筑物实体质量进行了专项检查。
检查表明,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建设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污水处理设施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较好地保证了污水处理设施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质量。但也有少部分污水处理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方案指导性不强、施工过程中工艺性试件留置或功能性检测不规范、监理人员配备不齐、安全文明施工现场不到位等。对于存在的问题,检查组提出了整改要求。
省厅要求,各地污水处理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监管力度,督促施工单位认真执行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整治,监督监理单位进一步强化现场监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倒排工期,确保年内高标准建成投产。
报:张通副省长,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九处、政务督查室
送:各市、州、县委、人大、政府、政协
发:市、州、县建委(建设局),有关城市水务局、城管局
Ⅶ 中国最穷的县城是那里
世界银行将年收入不足500美元的人列为穷人,而我国划定的贫困线为500元人民币 (约合60美元)。也就是说,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总收入不足1500元人民币的,可以认为他们是穷人。
2004年底,我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中国把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统称为西部的“三西”。“三西”是中国最穷的地区。
陕甘总督左宗棠曾上书清廷,称陇中苦瘠甲于天下。这里的陇中包括现在的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和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由于当地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还有七成以上的农户、300万人不得温饱,被国际金融组织评为世界级贫困区域。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曾断言“三西”地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改革开放前“三西”的绝对贫困率高达78%,在今天全国绝对贫困率降到2.8%时,"三西"的绝对贫困率仍高达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
当穷人离我们还很远很远时,我们也许忽略了他们的存在,年轻一些的人甚至早已将“穷人”这个词遗忘。我也是在开始对贫困地区进行采访时,在我面对那些终年不得温饱的村民时,才突然意识到“穷人”这两个字的分量。
我见过的最穷的人家,住的是五面透风的房子,床上只有一大团烂棉絮,锅里煮的是野菜和玉米面糊糊,全部家当不值50块钱。我不知道这样的人家是不是很多,但据说这还不是最穷的。
穷人们几乎全都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有些人甚至住在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恶劣的生存条件,使他们终年辛苦,得到的却是难以想像的贫穷。他们曾经幻想过富裕的生活,并为此奋斗过。但是长期的贫穷终于使他们彻底丧失了摆脱贫穷的信念和勇气,更失去了摆脱贫穷的能力。
西海固
提起西北,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干旱。的确,在我国西北的大部分地区,缺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的人们。西海固曾被列为我国最为贫穷的三西(河西、定西、西海固)地区之首,一度成为贫穷的代名词。这里土地贫瘠,人口稠密,尤以缺水最为典型。在缺水严重的地方,每家都要有自己的水窖。夏天引山上、路边的雨水灌到里面,冬天还要扫山沟里的积雪来补充:就是这种混杂有草根、树叶和牲口粪便的污水,成为当地人惟一的生活用水。由于水窖在生活中至关重要,因此水窖的多少和大小就被看成是一家贫富的重要标志。当地人在嫁闺女之前,都要先去看看那家人的水窖,水窖小了,就说明这家人穷,闺女嫁过去肯定是要受苦的。
西海固人穷,不仅缺水喝,吃不饱饭,烧的也极为缺乏。据专家测算,西海固每平方公里可养活30—60人。可西吉县每平方公里却有130人。人口多就要多开荒种地,又不懂得保护生态环境,有些地方砍光了树,刨光了树根,最后连草根也挖出来烧了。有个记者到西吉采访时,队长要烧碗水给他喝,水快开时,家里已经找不出一根柴可烧了。情急之下抓下头上的草帽塞进灶膛,才勉强烧开这碗水。
定西
教师17年工资涨到200
甘肃会宁县常山小学代课教师王建林正在孩子们上课
他叫王建林,是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乡常山小学教学点的一名代课教师,从1988年他被聘为常山教学点的代课教师以来,工资从最初的45元涨到75元、85元、120元,到现在的200元,17年来他一直坚守在中国农村最小的教学单位。
据甘肃省教育部门统计,像王建林这样的农村代课老师,在甘肃省就有3.2万多人,占到农村小学教师的28.2%,,除200元左右的月工资外,他们没有任何福利待遇。
孩子们在“乒乓球”桌上玩耍
常山教学点一学期的学杂费只有600多元,学生们的活动用具只有两件:一根跳绳、一个小皮球。泥土砌的乒乓球案子已在风雨侵蚀下面目全非。乡教委赵主任告诉记者,学校没有多余的一分钱,2002年王建林右眼患病后没钱治疗,教委从乡上借了300元让他去治病,可到现在眼疾还是未完全治愈,右眼依旧红肿。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常山教学点去年在全乡30个小学教学评比中,语文、数学、双科合格率评比三项都取得了第一名,就从这个教学点上出去的学生已有十几名考上本科院校。
赵主任说,更难能可贵的是王建林积极探索复式教学方法,他的一篇论文去年还获了奖。可也有让王建林伤脑筋的事情。多年来他一直是代课教师,虽然取得了中师文凭,但他要与应届毕业生一同去考转正考试,他心里觉得有点悬。“英语没学过,一些新知识我掌握得又不多,想考过恐怕难。”
会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这个县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3.58万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200多人,硕士学位者1000余人,目前全县还有近17万在校学生。
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基层政府财政拮据,无法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给正式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放标准足额的工资,这就迫使当地政府难以接受正规毕业生到农村来当老师,而正规毕业生也不愿去农村,这样乡镇一级只能通过很低的工资招聘一些农村小学的代课教师。
后记
为彻底挖掉两地的穷根,中国将定西和西海固列为三西(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扶贫开发区域之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气势向干旱和贫困宣战。三西扶贫开发近22余年,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累计筹措资金100多亿元,扶持定西市和西海固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推广各项农业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