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污水废水 » 太浦河污水排放口

太浦河污水排放口

发布时间: 2021-03-14 21:37:48

Ⅰ 有人来啊!!!!!

太湖简介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在观赏这"秀色可餐的太湖风景同时,还可游览江财名山、名园,探考历史。

太湖东、北、西沿岸和湖中诸岛,为吴越文化发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迹遗存,如春秋时期的阖闾城越城遗址、隋代大运河、唐代宝带桥、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书屋、明代扬弯一条街、宜兴三洞、无锡三山和苏州东、西洞庭山等。

太湖流域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苏19399平方公里,占52.6%;浙江12093平方公里,占32.8%;上海5178平方公里,占14%;安徽225平方公里,占0.6%。流域内分布有特大城市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4个地级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3个地级市,共有30县(市)。有5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座,1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1座,50~100万人口城市3座,20~50万人口城市9座。至1997年止流域内共有人口361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9%,其中农业人口1844万人,非农业人口176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49%。流域内有耕地2266万亩,比1985年减少384万亩,主要用于建设用地。其中水田1856万亩,旱地410万亩,复种指数200%。流域用地状况,耕地占41%,水域15%,建设用地18%,其他用地26%。

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是优越的。太湖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略高,中间略低,形似碟子。其中山区丘陵占16%,河湖水面占16%,平原占68%。太湖不仅位于全流域的中心,而且是全流域的水利中枢。太湖西南部上游来水,主要有来自浙江天目山脉的东、西苕溪和来自苏皖界山和茅山山脉的荆溪。东、西苕溪在湖州汇合后,主流由长兜港、小梅口注 入太湖,其余分散由吴兴、长兴“七十二溇港”入太湖 ,另有一部分通过塘水路直接东泄。荆溪正流由宜兴大浦口注入太湖,洮湖、滆湖地区来水则由宜兴 百渎流入太湖,另有一部分经京杭大运河直接东泄。吴兴、长兴沿湖诸溇港和宜兴百渎均有横塘连接,水量可以互相 调节。太湖东北面出水也有上百条溇港(已湮废不少 ),其中主要的有梁溪口、沙墩口、胥口 、鲇鱼口、瓜泾口、南厍等,越过京杭大运河入阳澄、淀泖湖群,再通过黄浦江、吴淞江和 太仓、常熟间众多港浦入长江、入海,其中以黄浦江泄量最大,1954年洪水其下泄量约占整 个流域的80%。京杭大运河纵贯太湖北、东、南三面,沟通了众多东西向的排水 河道,起着相互调节的作用。太湖下游去水,自古以来变化较大。《尚书·禹贡》即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不过人们对三江的解释说法不一。通常多指由太湖东向出海的 松江(即今吴淞江)、东南向出海的东江和东北向出海的娄江(即今溇江),其中松江为主流。到唐代,松江“宽二十里,深可敌干浦”,但东江已不复存在。明代以后,吴淞江的主 要排水地位逐步由黄浦江所代替。今天,吴淞江、黄浦江、浏河可视为太湖三江演变的结果。

我国人民对太湖流域的开发治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开挖河道、修建江堤海塘、建设 塘浦圩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太湖流域较早成为我国经济发达、物产丰饶的地区。我 们的祖先修筑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这个西靠山丘、东接大海、南北滨江的地区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湖泊河网系统。这个河湖系统能吞、能吐、能蓄、能排,可以兼收灌溉、排水、通航和 水产之利。

太湖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水库。太湖在水位2.99米时的库容为44.23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89米,在水位4.65米时的库容约83亿立方米。太湖不仅接纳上游百川来水,下游湖东地区 或遇暴雨,沥水也会倒流入湖。当长江水位高涨而通江港口无水闸控制时,江水也会分流入 湖。由于湖面大,每上涨1厘米,可蓄水2 300多万立方米,故洪枯水位变幅小。一般每年4 月雨季开始水位上涨,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到11月进入枯水期,2~3月水位最低。一般洪 枯变幅在1~1.5米之间。1991年太湖平均水位4.79米,为历史最高;1934年瓜泾口1.87米,为 历史最低。由于太湖的调蓄,其下游平原虽然地势比较低洼,一般年份仍可免受洪水威胁。

太湖汛期能够蓄水,不仅下游地区依赖太湖水灌溉,上游大部分地区也依赖太湖水灌溉 ,太 湖水可一直灌到西部山脚边。一般年份,灌溉水源都可满足,特殊干旱年份水源不足时,需从长江引水。现已在通江河口陆续增建翻水站,引江入湖,使水源更为丰盈。

太湖不仅对全流域灌溉有很大作用,而且对流域城乡供水有重要作用。一湖好水,不仅沿湖无锡、苏州等城市可直接取用,黄浦江以太湖为源,清水长流,对冲淤、冲污、冲咸和上海城市用水有着重要意义。不幸的是,目前黄浦江每天要接纳大量工业废水。据有关单位分析 ,每当上游来水与接纳污水的比例小于8∶1时,就会发生黑臭。如1992年太湖流域大旱,据监测资料,黄浦江水黑臭长达268天。自来水净化用药量增加了几倍,水出厂时仍有怪味,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太湖已受到了严重污染,整个地区的水质下降,江南水乡连 吃水都遇到了困难,保护太湖已提到议事日程,并列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两省一市联手采 取行动,对重点排 污单位限期治理,达标排放,否则就勒令停产,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等。现第一阶段目标已初见成效。 由于有太湖水的调蓄和长江水源补充,使太湖流域整个平原河网能保持一定的通航水深。自古以来,太湖流域航运事业就十分发达。目前全区有干支航线900余条,通航里程1.2万公 里,形成了一个江河湖海直达、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航运网。据不完全统计,全流域有各类船舶4.7万艘、134万吨。1983年的货运量达1.73亿吨,相当于长江干流货运量的3.3倍 。 上海港通过内河集疏的货物约占70%,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水运量占江苏全省水运量的44% 。

太湖宽浅的水域还为各种鱼类洄游、产卵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太湖鱼虾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白壳虾、鲚鱼为水产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国重点淡水渔业基地,全区淡水鱼产量约占全国的10%。90年代末在东太湖还大量发展了螃蟹养殖。

太湖范围大,景点多,人文古迹多,有极好的风景旅游资源。太湖碧波万顷,朝晖夕雨,雾霭晴光,自然景色变化万千,加上周围群山和湖中小岛,融娇艳、神秀于一体,使人心 旷神怡。目前著名风景点有无锡蠡园、鼋头渚和苏州洞庭东山、洞庭西山等。从总体上说,太湖与“人间天堂”苏州、杭州两个风景游览城市及整个锦绣江南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随 着我国“四大名著”电视剧的拍摄,无锡相继建成了“三国城”、“水浒城”等,成了新的旅游热点。目前,苏州至洞庭西山已架起了跨湖长桥,西山不再是“孤岛”,从苏州、无 锡到湖州已开有旅游客班,穿越太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太湖的旅游效益是不可估

Ⅱ 调查学校或周边破坏环境及浪费资源的现象,做简单记录,要有准确数字,200字左右

今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的15名学生组成调查组。发现武汉科技大学新校区的学生食堂,一年倒掉的饭菜价值上百万元。《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说,调查者调查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花的是我自己的钱,倒掉又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点饭菜可以理解,用不着这么斤斤计较”、“我国是农业大国,这点儿粮食算什么”…… 尽管大学校园浪费并非新闻,一个食堂一年倒掉饭菜价值上百万的事实,还是让人触目惊心。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面对浪费的事实,许多人不是“自感惭愧”,而是不以为然。 比浪费更可怕的是漠然。花自己的钱也不能浪费,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能浪费,这是基本的生活常识;“我国是农业大国,这点儿粮食算什么”,这样的言辞让人吃惊,不仅因为我国的粮食没有多到可以浪费的地步,而且即便粮食丰足也构不成浪费的理由。类似言论的出笼,暴露出某些学子认知上的浅陋和生活常理的缺乏。 比漠然更可怕的是强词夺理。因为食堂的饭菜难吃,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浪费吗?食堂的饭菜未必都鲜美可口,这是事实。但既然花钱买了饭菜,就不能随意浪费,无论怎么说买饭菜的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吧? 表面上看,把浪费饭菜的板子打在食堂身上,这貌似高明,听起来也冠冕堂皇,实际上并不能经得起推敲,原因只有一个:只要是浪费,就应该鄙薄,就不该受到推崇。无需陈词甚高,也无需刻意拔高浪费的种种危害,须知把父母给的血汗钱无故地挥洒,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宽恕;如果再找出强词夺理的说词,则更失厚道。 让笔者转述一下武汉科技大学学生调查组的一段经历吧。3月18日,学生调查组来到国家级贫困县阳新县的新屋村,调查组成员问该村13岁的殷晓日:“告诉姐姐,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殷晓日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说:“厨师。”“为什么想当厨师呢?”“做菜给妈妈吃。”“要给妈妈做什么菜?”晓日抬起头,望着蹲在灶前墙角吃饭的妈妈说:“炒白菜!” 不必喋喋不休地叙说大道理,我相信,那些浪费饭菜的学子看了上述的对话,一定会有所悸动;我更相信,那些因食堂饭菜难吃从而“义愤填膺”地大肆浪费的学子看了对话,一定会有所羞赧。当然,如果这些学子仍然“斤斤计较”于饭菜的质量,仍然我行我素地浪费,那么我只能继续感叹:比浪费更可怕的是漠然,比漠然更可怕的是强词夺理! 二、根据对近年来的用水分析,随着太湖流域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用水量还将增加,初步预测2010年生活需水量将达到4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则由于节水水平提高,农业结构调整,2010年农业需水量将比现在有所减少,一般年份需水量为90亿立方米;林牧渔需水量将维持在现在的10 亿立方米左右;工业需水量则比现在有所增加,预计在170亿立方米左右;考虑环境部分用水,预测2010年太湖流域总需水量在33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优质水需水量在115亿立方米左右。 3、水资源质量 近二十年来,随着太湖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乡镇企业的繁荣,污水治理速度远远跟不上排污量的增加,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使河流湖泊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目前太湖流域每年直接排放入河湖水体的工业、生活污废水已达50亿立方米,这些污废水中,经处理排放的不到20%。据2000年对太湖流域82个主要河湖断面监测,包括流域主要湖泊太湖、淀山湖,流域主要供水河道太浦河、望虞河,出入太湖主要河道东西苕溪、南溪、直湖港、梁溪河、胥江,省界河道红旗塘、上海塘等,目前仅有19.4%的监测断面水质,尚能达到地面水标准II或III类(评价标准:GB3838-88),其余80.6%的断面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8%的监测断面水质为IV类,14%为V类,而23%的监测断面水质劣于V类(该部分水体失去任何使用价值)。 太湖流域河道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水质主要超标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CODMn)、 氨氮(NH3-N)等。湖泊主要是大量营养盐(氮、磷等污染物质)直接入湖,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目前流域内最大的供水水源地——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十分严重,从2000年度监测资料来看,水域面积中有71%已达到富营养水平,29%为中~富营养水平。 (四)流域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盲目围垦湖泊,河道设障等原因,使河湖调蓄能力衰减,太湖下游排水不畅。1991年大水后,通过十年治理,治太工程成效显著,太湖调蓄能力加强,下游出路已基本打通,已基本形成太湖调蓄、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的流域防洪和水资源调度骨干工程体系的框架,洪涝威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从1991、1999年洪涝情况看,规划确定的流域防御54年型洪水的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仍比较严重。尚需继续采取措施,提高防洪标准。同时,经过治理,流域出入水量、泥沙、污水的运移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也需进一步研究。 2、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量逐年加大,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原因且处理水平较低,致使河湖水质日益恶化,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全流域工业和生活污水量已达50亿立方米/年,污染物排放量以CODcr计为113.7万吨/年。大量污染物直接入水体,致使骨干河道严重污染,太湖整体富营养化评价为富营养化水平,夏季经常出现蓝藻爆发现象。 3、流域当地水资源量不足,需从长江引水补充,2000年太湖流域引长江水量77亿立方米。由于河网严重水污染,引水能力受到影响。 4、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发生地面下沉;流域东北部还受到咸水入侵的威胁。据调查,近三十年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漏斗中心沉降达1米,漏斗范围面积达到7000多平方公里;浙江省嘉兴地区地面沉降也达0.7米。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不但降低了已建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而且使含水层地下水储量减少,水质变坏,还可能造成咸水侵蚀,滩涂资源减少。1978年冬至1979年春,长江口咸水上溯,黄浦江吴淞至闵行段含盐度超标持续时间在142-73天。 5、流域水资源尚不能统一管理和合理配置。流域内各省市内部长期存在着“多龙管水,职责不清”,“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水体水质”的现象,造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关系协调困难,水资源的利用水平难以提高;水资源费以及水价偏低也使水资源浪费现象难以纠正。 太湖流域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Ⅲ 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

1.在我们班中,我发现有许多浪费资源的现象,如:去别的教室上课,我们不是电风扇没关,就是电灯没关,这些都是浪费资源的表现。
2.许多小朋友画画都是一张纸上画几个就扔掉了,很浪费。
3.有些人洗一件衣服就开洗衣机,也很浪费。

Ⅳ 湖州织里有什么地方好玩呢

飞英塔

飞英塔位于湖州市内塔下街。该塔始建于唐代,据宋嘉泰《吴兴志》载,唐咸通年间(860—872),“僧云皎咸通中飞锡长安,僧伽授以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塔始中和四年(883),成于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会利石塔。北宋开宝(968—975) 中,又建木塔罩护,形成“塔里塔”。根据建外塔缘由,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为塔名,名为“飞英塔”。上乘寺也易名为“飞英寺”。南末绍兴二十年(1150),塔遭雷击而焚于火, 因“舍利无恙”,旋即重修,至今石塔中仍有“绍兴二十四年”等题记。外塔亦于南宋端平初(1234)“葺而新之”。元、明、清二代多次修缮。1929年,因年久失修,致塔顶倒塌。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飞英塔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该塔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维修单位,维修工程在1986年底竣工。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飞英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英塔的内石塔,8面5层,下设须弥座,雕刻仰莲、覆缠枝花卉。束腰八边雕狮子群像,形态生动。第四层正北面为观音像。塔身各面均辟壶门状佛龛,内雕大幅佛造像。整座石塔为—件唐代石雕艺术珍品。
飞英塔外塔,7层8面,通高55米。副阶宽敞明亮,塔体收分自然,塔刹高峻挺拔,雄浑古朴。其中最具宋代建筑风格的是平伸舒展的翼角,简洁朴实的檐面,硕大的斗拱和寻杖望柱式栏杆。因内含石塔,使外塔构造奇特,4层以下中空,上3层统设楼面,6层底架设十字交叉的千斤梁,悬挑27米高的塔心柱。沿塔壁挑出各层平座和楼梯,拾级登临,盘旋而上,内可饱览石塔精华,外可俯瞰湖城风光。
宋代苏轼任湖州太守时,曾多次登临飞英塔,并赋诗:“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廊,震泽浮云天。”元代书画家赵孟版《登飞英塔》诗云:“梯飚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千里湖光秋色尽,万家烟火夕阳多……”。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在观赏这"秀色可餐的太湖风景同时,还可游览江财名山、名园,探考历史

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在观赏这"秀色可餐的太湖风景同时,还可游览江财名山、名园,探考历史。
太湖东、北、西沿岸和湖中诸岛,为吴越文化发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迹遗存,如春秋时期的阖闾城越城遗址、隋代大运河、唐代宝带桥、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书屋、明代扬弯一条街、宜兴三洞、无锡三山和苏州东、西洞庭山等。
太湖流域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苏19399平方公里,占52.6%;浙江12093平方公里,占32.8%;上海5178平方公里,占14%;安徽225平方公里,占0.6%。流域内分布有特大城市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4个地级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3个地级市,共有30县(市)。有5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座,1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1座,50~100万人口城市3座,20~50万人口城市9座。至1997年止流域内共有人口361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9%,其中农业人口1844万人,非农业人口176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49%。流域内有耕地2266万亩,比1985年减少384万亩,主要用于建设用地。其中水田1856万亩,旱地410万亩,复种指数200%。流域用地状况,耕地占41%,水域15%,建设用地18%,其他用地26%。
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是优越的。太湖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略高,中间略低,形似碟子。其中山区丘陵占16%,河湖水面占16%,平原占68%。太湖不仅位于全流域的中心,而且是全流域的水利中枢。太湖西南部上游来水,主要有来自浙江天目山脉的东、西苕溪和来自苏皖界山和茅山山脉的荆溪。东、西苕溪在湖州汇合后,主流由长兜港、小梅口注 入太湖,其余分散由吴兴、长兴“七十二溇港”入太湖 ,另有一部分通过塘水路直接东泄。荆溪正流由宜兴大浦口注入太湖,洮湖、滆湖地区来水则由宜兴 百渎流入太湖,另有一部分经京杭大运河直接东泄。吴兴、长兴沿湖诸溇港和宜兴百渎均有横塘连接,水量可以互相 调节。太湖东北面出水也有上百条溇港(已湮废不少 ),其中主要的有梁溪口、沙墩口、胥口 、鲇鱼口、瓜泾口、南厍等,越过京杭大运河入阳澄、淀泖湖群,再通过黄浦江、吴淞江和 太仓、常熟间众多港浦入长江、入海,其中以黄浦江泄量最大,1954年洪水其下泄量约占整 个流域的80%。京杭大运河纵贯太湖北、东、南三面,沟通了众多东西向的排水 河道,起着相互调节的作用。太湖下游去水,自古以来变化较大。《尚书·禹贡》即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不过人们对三江的解释说法不一。通常多指由太湖东向出海的 松江(即今吴淞江)、东南向出海的东江和东北向出海的娄江(即今溇江),其中松江为主流。到唐代,松江“宽二十里,深可敌干浦”,但东江已不复存在。明代以后,吴淞江的主 要排水地位逐步由黄浦江所代替。今天,吴淞江、黄浦江、浏河可视为太湖三江演变的结果。
我国人民对太湖流域的开发治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开挖河道、修建江堤海塘、建设 塘浦圩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太湖流域较早成为我国经济发达、物产丰饶的地区。我 们的祖先修筑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这个西靠山丘、东接大海、南北滨江的地区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湖泊河网系统。这个河湖系统能吞、能吐、能蓄、能排,可以兼收灌溉、排水、通航和 水产之利。
太湖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水库。太湖在水位2.99米时的库容为44.23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89米,在水位4.65米时的库容约83亿立方米。太湖不仅接纳上游百川来水,下游湖东地区 或遇暴雨,沥水也会倒流入湖。当长江水位高涨而通江港口无水闸控制时,江水也会分流入 湖。由于湖面大,每上涨1厘米,可蓄水2300多万立方米,故洪枯水位变幅小。一般每年4 月雨季开始水位上涨,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到11月进入枯水期,2~3月水位最低。一般洪 枯变幅在1~1.5米之间。1991年太湖平均水位4.79米,为历史最高;1934年瓜泾口1.87米,为 历史最低。由于太湖的调蓄,其下游平原虽然地势比较低洼,一般年份仍可免受洪水威胁。
太湖汛期能够蓄水,不仅下游地区依赖太湖水灌溉,上游大部分地区也依赖太湖水灌溉 ,太 湖水可一直灌到西部山脚边。一般年份,灌溉水源都可满足,特殊干旱年份水源不足时,需从长江引水。现已在通江河口陆续增建翻水站,引江入湖,使水源更为丰盈。
太湖不仅对全流域灌溉有很大作用,而且对流域城乡供水有重要作用。一湖好水,不仅沿湖无锡、苏州等城市可直接取用,黄浦江以太湖为源,清水长流,对冲淤、冲污、冲咸和上海城市用水有着重要意义。不幸的是,目前黄浦江每天要接纳大量工业废水。据有关单位分析 ,每当上游来水与接纳污水的比例小于8∶1时,就会发生黑臭。如1992年太湖流域大旱,据监测资料,黄浦江水黑臭长达268天。自来水净化用药量增加了几倍,水出厂时仍有怪味,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太湖已受到了严重污染,整个地区的水质下降,江南水乡连 吃水都遇到了困难,保护太湖已提到议事日程,并列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两省一市联手采 取行动,对重点排 污单位限期治理,达标排放,否则就勒令停产,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等。现第一阶段目标已初见成效。 由于有太湖水的调蓄和长江水源补充,使太湖流域整个平原河网能保持一定的通航水深。自古以来,太湖流域航运事业就十分发达。目前全区有干支航线900余条,通航里程1.2万公 里,形成了一个江河湖海直达、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航运网。据不完全统计,全流域有各类船舶4.7万艘、134万吨。1983年的货运量达1.73亿吨,相当于长江干流货运量的3.3倍 。 上海港通过内河集疏的货物约占70%,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水运量占江苏全省水运量的44% 。
太湖宽浅的水域还为各种鱼类洄游、产卵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太湖鱼虾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白壳虾、鲚鱼为水产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国重点淡水渔业基地,全区淡水鱼产量约占全国的10%。90年代末在东太湖还大量发展了螃蟹养殖。
太湖范围大,景点多,人文古迹多,有极好的风景旅游资源。太湖碧波万顷,朝晖夕雨,雾霭晴光,自然景色变化万千,加上周围群山和湖中小岛,融娇艳、神秀于一体,使人心 旷神怡。目前著名风景点有无锡蠡园、鼋头渚和苏州洞庭东山、洞庭西山等。从总体上说,太湖与“人间天堂”苏州、杭州两个风景游览城市及整个锦绣江南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随 着我国“四大名著”电视剧的拍摄,无锡相继建成了“三国城”、“水浒城”等,成了新的旅游热点。目前,苏州至洞庭西山已架起了跨湖长桥,西山不再是“孤岛”,从苏州、无 锡到湖州已开有旅游客班,穿越太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太湖的旅游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Ⅳ 黄浦江水污染的原因

原因分析:
水质变化主要受区域内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影响。另外,黄浦江水系承接约80%的太湖泄水量,上游来水水质对黄浦江水系水质变化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 工业及生活污染源
近20年来,上海市的废水总量基本稳定,但其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废水量不断下降,而生活污水量不断上升.
1.1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是水体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6]。1991—1996年,工业废水量大于生活污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均下降3.0%;1996—2005年,工业废水量小于生活污水量,呈快速下降趋势,年均下降8.5%,与水质污染指数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92,P≤0.01),即工业废水量的快速下降是该时期内水质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2005—2010年,工业废水量占总废水量的比例开始小于25%,呈缓慢下降趋势
1996—2005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明显上升,未达标排放量逐年下降,成为水质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2005—2010年,达标排放率和未达标排放量基本稳定。
随着工业废水量的下降及废水处理能力的加强,工业对水体的污染贡献不断减小,黄浦江水系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1.2生活污水
1991—1996年,上海市生活污水量从6.33亿t激增至11.44亿t,年增长率达到12.6%,为
该阶段内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r=0.506,P>0.05);1996—2003年,生活污水量基本稳定,为该时期水质改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03—2010年,生活污水量再次快速上升,从12.11亿t上升至21.15亿t,加大了水质改善的难度。
生活污水中氮、磷等物质浓度较高,上海市的生活污水中,氨氮平均质量浓度可达30~50mg/L,总磷质量浓度可达3~5mg/L。虽然生活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但相对于工业废水,上海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相对偏低,生活污水量的增加使黄浦江水系的营养盐物质污染有加重趋势。

2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主要由农田化肥流失和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造成,可分别用化肥施用量和畜牧业产值来表征。畜牧业污染以高氮磷为特征,主要的污染载体为畜禽粪尿,为上海市首要的农业污染来源。1986—1996年,上海市畜牧业产值呈逐年增长趋势,与水质污染指数变化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92,P≤0.01),即畜牧业污是造成该阶段内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1996年后畜牧业产值基本稳定,并在2003年后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为水质改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近20年来,化肥施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均下降4.0%,与水质污染指数变化趋势无明显相关性,化肥施用量并非影响黄浦江水系水质的主要因素。

3上游来水
近年来,上游来水总体水质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前),上游来水总体水质基本稳定,各条来水水质均优于杨浦大桥断面;第二阶段(2002—2004年),各条来水水质均急速恶化,拦路港、太浦河、大蒸港和胥浦塘来水的水质污染指数分别上升62.1%、62.6%、40.4%和40.3%,杨浦大桥断面与各条来水之间综合水质差异明显缩小,部分来水水质(胥浦塘来水)已劣于杨浦大桥断面;第三阶段(2004—2010年),水质呈缓慢改善趋势。

Ⅵ 练塘太浦河桥下有闯红灯拍照吗

闯红灯的监控是公开的,你说的路口有没有闯红灯拍照,可以看看路口有没有外形大致如下图的闯红灯监控设施,因为拍摄的客观需要,需要同时拍摄到车辆在停止线前后及过停止线时是什么颜色信号灯,因此安装在路口停止线后方几米处的上空,监控头方向大致是对着停止线,对应的每个车道都有一个监控头。

Ⅶ 刘亦菲吴中宣传片什么时候拍的太湖在哪个省

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在观赏这"秀色可餐的太湖风景同时,还可游览江财名山、名园,探考历史。

太湖东、北、西沿岸和湖中诸岛,为吴越文化发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迹遗存,如春秋时期的阖闾城越城遗址、隋代大运河、唐代宝带桥、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书屋、明代扬弯一条街、宜兴三洞、无锡三山和苏州东、西洞庭山等。

太湖流域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苏19399平方公里,占52.6%;浙江12093平方公里,占32.8%;上海5178平方公里,占14%;安徽225平方公里,占0.6%。流域内分布有特大城市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4个地级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3个地级市,共有30县(市)。有5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座,1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1座,50~100万人口城市3座,20~50万人口城市9座。至1997年止流域内共有人口361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9%,其中农业人口1844万人,非农业人口176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49%。流域内有耕地2266万亩,比1985年减少384万亩,主要用于建设用地。其中水田1856万亩,旱地410万亩,复种指数200%。流域用地状况,耕地占41%,水域15%,建设用地18%,其他用地26%。

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是优越的。太湖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略高,中间略低,形似碟子。其中山区丘陵占16%,河湖水面占16%,平原占68%。太湖不仅位于全流域的中心,而且是全流域的水利中枢。太湖西南部上游来水,主要有来自浙江天目山脉的东、西苕溪和来自苏皖界山和茅山山脉的荆溪。东、西苕溪在湖州汇合后,主流由长兜港、小梅口注 入太湖,其余分散由吴兴、长兴“七十二溇港”入太湖 ,另有一部分通过塘水路直接东泄。荆溪正流由宜兴大浦口注入太湖,洮湖、滆湖地区来水则由宜兴 百渎流入太湖,另有一部分经京杭大运河直接东泄。吴兴、长兴沿湖诸溇港和宜兴百渎均有横塘连接,水量可以互相 调节。太湖东北面出水也有上百条溇港(已湮废不少 ),其中主要的有梁溪口、沙墩口、胥口 、鲇鱼口、瓜泾口、南厍等,越过京杭大运河入阳澄、淀泖湖群,再通过黄浦江、吴淞江和 太仓、常熟间众多港浦入长江、入海,其中以黄浦江泄量最大,1954年洪水其下泄量约占整 个流域的80%。京杭大运河纵贯太湖北、东、南三面,沟通了众多东西向的排水 河道,起着相互调节的作用。太湖下游去水,自古以来变化较大。《尚书·禹贡》即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不过人们对三江的解释说法不一。通常多指由太湖东向出海的 松江(即今吴淞江)、东南向出海的东江和东北向出海的娄江(即今溇江),其中松江为主流。到唐代,松江“宽二十里,深可敌干浦”,但东江已不复存在。明代以后,吴淞江的主 要排水地位逐步由黄浦江所代替。今天,吴淞江、黄浦江、浏河可视为太湖三江演变的结果。

我国人民对太湖流域的开发治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开挖河道、修建江堤海塘、建设 塘浦圩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太湖流域较早成为我国经济发达、物产丰饶的地区。我 们的祖先修筑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这个西靠山丘、东接大海、南北滨江的地区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湖泊河网系统。这个河湖系统能吞、能吐、能蓄、能排,可以兼收灌溉、排水、通航和 水产之利。

太湖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水库。太湖在水位2.99米时的库容为44.23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89米,在水位4.65米时的库容约83亿立方米。太湖不仅接纳上游百川来水,下游湖东地区 或遇暴雨,沥水也会倒流入湖。当长江水位高涨而通江港口无水闸控制时,江水也会分流入 湖。由于湖面大,每上涨1厘米,可蓄水2 300多万立方米,故洪枯水位变幅小。一般每年4 月雨季开始水位上涨,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到11月进入枯水期,2~3月水位最低。一般洪 枯变幅在1~1.5米之间。1991年太湖平均水位4.79米,为历史最高;1934年瓜泾口1.87米,为 历史最低。由于太湖的调蓄,其下游平原虽然地势比较低洼,一般年份仍可免受洪水威胁。

太湖汛期能够蓄水,不仅下游地区依赖太湖水灌溉,上游大部分地区也依赖太湖水灌溉 ,太 湖水可一直灌到西部山脚边。一般年份,灌溉水源都可满足,特殊干旱年份水源不足时,需从长江引水。现已在通江河口陆续增建翻水站,引江入湖,使水源更为丰盈。

太湖不仅对全流域灌溉有很大作用,而且对流域城乡供水有重要作用。一湖好水,不仅沿湖无锡、苏州等城市可直接取用,黄浦江以太湖为源,清水长流,对冲淤、冲污、冲咸和上海城市用水有着重要意义。不幸的是,目前黄浦江每天要接纳大量工业废水。据有关单位分析 ,每当上游来水与接纳污水的比例小于8∶1时,就会发生黑臭。如1992年太湖流域大旱,据监测资料,黄浦江水黑臭长达268天。自来水净化用药量增加了几倍,水出厂时仍有怪味,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太湖已受到了严重污染,整个地区的水质下降,江南水乡连 吃水都遇到了困难,保护太湖已提到议事日程,并列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两省一市联手采 取行动,对重点排 污单位限期治理,达标排放,否则就勒令停产,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等。现第一阶段目标已初见成效。 由于有太湖水的调蓄和长江水源补充,使太湖流域整个平原河网能保持一定的通航水深。自古以来,太湖流域航运事业就十分发达。目前全区有干支航线900余条,通航里程1.2万公 里,形成了一个江河湖海直达、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航运网。据不完全统计,全流域有各类船舶4.7万艘、134万吨。1983年的货运量达1.73亿吨,相当于长江干流货运量的3.3倍 。 上海港通过内河集疏的货物约占70%,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水运量占江苏全省水运量的44% 。

太湖宽浅的水域还为各种鱼类洄游、产卵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太湖鱼虾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白壳虾、鲚鱼为水产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国重点淡水渔业基地,全区淡水鱼产量约占全国的10%。90年代末在东太湖还大量发展了螃蟹养殖。

太湖范围大,景点多,人文古迹多,有极好的风景旅游资源。太湖碧波万顷,朝晖夕雨,雾霭晴光,自然景色变化万千,加上周围群山和湖中小岛,融娇艳、神秀于一体,使人心 旷神怡。目前著名风景点有无锡蠡园、鼋头渚和苏州洞庭东山、洞庭西山等。从总体上说,太湖与“人间天堂”苏州、杭州两个风景游览城市及整个锦绣江南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随 着我国“四大名著”电视剧的拍摄,无锡相继建成了“三国城”、“水浒城”等,成了新的旅游热点。目前,苏州至洞庭西山已架起了跨湖长桥,西山不再是“孤岛”,从苏州、无 锡到湖州已开有旅游客班,穿越太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太湖的旅游效益是不可估

Ⅷ 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加上自己的看法

今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的15名学生组成调查组。发现武汉科技大学新校区的学生食堂,一年倒掉的饭菜价值上百万元。《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说,调查者调查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花的是我自己的钱,倒掉又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点饭菜可以理解,用不着这么斤斤计较”、“我国是农业大国,这点儿粮食算什么”……

尽管大学校园浪费并非新闻,一个食堂一年倒掉饭菜价值上百万的事实,还是让人触目惊心。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面对浪费的事实,许多人不是“自感惭愧”,而是不以为然。

比浪费更可怕的是漠然。花自己的钱也不能浪费,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能浪费,这是基本的生活常识;“我国是农业大国,这点儿粮食算什么”,这样的言辞让人吃惊,不仅因为我国的粮食没有多到可以浪费的地步,而且即便粮食丰足也构不成浪费的理由。类似言论的出笼,暴露出某些学子认知上的浅陋和生活常理的缺乏。

比漠然更可怕的是强词夺理。因为食堂的饭菜难吃,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浪费吗?食堂的饭菜未必都鲜美可口,这是事实。但既然花钱买了饭菜,就不能随意浪费,无论怎么说买饭菜的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吧?

表面上看,把浪费饭菜的板子打在食堂身上,这貌似高明,听起来也冠冕堂皇,实际上并不能经得起推敲,原因只有一个:只要是浪费,就应该鄙薄,就不该受到推崇。无需陈词甚高,也无需刻意拔高浪费的种种危害,须知把父母给的血汗钱无故地挥洒,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宽恕;如果再找出强词夺理的说词,则更失厚道。

让笔者转述一下武汉科技大学学生调查组的一段经历吧。3月18日,学生调查组来到国家级贫困县阳新县的新屋村,调查组成员问该村13岁的殷晓日:“告诉姐姐,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殷晓日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说:“厨师。”“为什么想当厨师呢?”“做菜给妈妈吃。”“要给妈妈做什么菜?”晓日抬起头,望着蹲在灶前墙角吃饭的妈妈说:“炒白菜!”

不必喋喋不休地叙说大道理,我相信,那些浪费饭菜的学子看了上述的对话,一定会有所悸动;我更相信,那些因食堂饭菜难吃从而“义愤填膺”地大肆浪费的学子看了对话,一定会有所羞赧。当然,如果这些学子仍然“斤斤计较”于饭菜的质量,仍然我行我素地浪费,那么我只能继续感叹:比浪费更可怕的是漠然,比漠然更可怕的是强词夺理!
二、根据对近年来的用水分析,随着太湖流域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用水量还将增加,初步预测2010年生活需水量将达到4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则由于节水水平提高,农业结构调整,2010年农业需水量将比现在有所减少,一般年份需水量为90亿立方米;林牧渔需水量将维持在现在的10 亿立方米左右;工业需水量则比现在有所增加,预计在170亿立方米左右;考虑环境部分用水,预测2010年太湖流域总需水量在33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优质水需水量在115亿立方米左右。
3、水资源质量
近二十年来,随着太湖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乡镇企业的繁荣,污水治理速度远远跟不上排污量的增加,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使河流湖泊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目前太湖流域每年直接排放入河湖水体的工业、生活污废水已达50亿立方米,这些污废水中,经处理排放的不到20%。据2000年对太湖流域82个主要河湖断面监测,包括流域主要湖泊太湖、淀山湖,流域主要供水河道太浦河、望虞河,出入太湖主要河道东西苕溪、南溪、直湖港、梁溪河、胥江,省界河道红旗塘、上海塘等,目前仅有19.4%的监测断面水质,尚能达到地面水标准II或III类(评价标准:GB3838-88),其余80.6%的断面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8%的监测断面水质为IV类,14%为V类,而23%的监测断面水质劣于V类(该部分水体失去任何使用价值)。
太湖流域河道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水质主要超标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CODMn)、 氨氮(NH3-N)等。湖泊主要是大量营养盐(氮、磷等污染物质)直接入湖,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目前流域内最大的供水水源地——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十分严重,从2000年度监测资料来看,水域面积中有71%已达到富营养水平,29%为中~富营养水平。
(四)流域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盲目围垦湖泊,河道设障等原因,使河湖调蓄能力衰减,太湖下游排水不畅。1991年大水后,通过十年治理,治太工程成效显著,太湖调蓄能力加强,下游出路已基本打通,已基本形成太湖调蓄、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的流域防洪和水资源调度骨干工程体系的框架,洪涝威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从1991、1999年洪涝情况看,规划确定的流域防御54年型洪水的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仍比较严重。尚需继续采取措施,提高防洪标准。同时,经过治理,流域出入水量、泥沙、污水的运移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也需进一步研究。
2、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量逐年加大,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原因且处理水平较低,致使河湖水质日益恶化,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全流域工业和生活污水量已达50亿立方米/年,污染物排放量以CODcr计为113.7万吨/年。大量污染物直接入水体,致使骨干河道严重污染,太湖整体富营养化评价为富营养化水平,夏季经常出现蓝藻爆发现象。
3、流域当地水资源量不足,需从长江引水补充,2000年太湖流域引长江水量77亿立方米。由于河网严重水污染,引水能力受到影响。
4、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发生地面下沉;流域东北部还受到咸水入侵的威胁。据调查,近三十年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漏斗中心沉降达1米,漏斗范围面积达到7000多平方公里;浙江省嘉兴地区地面沉降也达0.7米。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不但降低了已建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而且使含水层地下水储量减少,水质变坏,还可能造成咸水侵蚀,滩涂资源减少。1978年冬至1979年春,长江口咸水上溯,黄浦江吴淞至闵行段含盐度超标持续时间在142-73天。
5、流域水资源尚不能统一管理和合理配置。流域内各省市内部长期存在着“多龙管水,职责不清”,“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水体水质”的现象,造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关系协调困难,水资源的利用水平难以提高;水资源费以及水价偏低也使水资源浪费现象难以纠正。
太湖流域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