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废水cn比的n
❶ 好氧生化的cod与n的比值多少合适
好氧池主要还是控制污泥负荷,COD偏高些没什么问题的,这个也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
停运的话要看时间多久,如果是一周之类的短时间,可以停止曝气,每天曝气2~3次,每次可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等恢复运行的时候系统恢复会比较快,要是长时间停运,那么就只能到时候重新启动调试了
❷ 配制废水时,一般说C:N:P=200:5:1,C、N、P分别指什么并且比例是什么比例浓度比还是摩尔比
C是碳,N是氮,P是磷,浓度比。
污水处理厂在单体试车初步验收和联动试车的基础上。进水的污水水质、水量能满足初步运行的要求,即可进行投产试运行。首先要培养活性污泥,一般直接通污水进行培养。
将城市污水引人曝气池后暂停进水,进行曝气。在水温、气温都合适情况下1~2天就会出现絮状物,这时可少量连续进水,也可间歇进水,连续曝气。连续曝气一周后,通过显微镜检查到菌胶团长势良好后即可由少到大逐渐增加进水到设计量,投入试运行。
(2)生化废水cn比的n扩展阅读:
配置废水注意事项
1、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一般在水处理段正常后,有足够的剩余污泥后,再培养厌氧污泥比较有利。
2、先将消化池内充满二级出水,投入其它消化池的厌氧污泥菌种,或接入水处理段的剩余污泥。
3、在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也可用人粪、牛粪、猪装、酒糟、剩余的淀粉等有机废物稀释到含固率为1%~3%投入硝化池。
4、培养消化污泥菌时,必须控制pH值和有机物投配负荷,PH值应保持在6.4~7.8之间。有机负荷控制在0.5kgVSS/(m3·d)之下。投配负荷过高,会导致挥发性脂肪酸大量积累,PH值降低,使酸衰退阶段太长,从而延长培养时间。
5、充分搅拌消化池内的混合污泥。中温消化要保持消化池内的水温在35℃士2°C,边进泥边加热,待加至所需温度及混位后,暂停进泥。待厌氧消化产气正常后可逐新增加投泥量,直至到正常加泥。
❸ 1、反硝化反应中据说CN比中C和N具体指什么(比如说:C是指COD还是BOD;N是指氨氮还是硝态氮或是别的)
反硝化是需要易降解碳源的,难降解有机物不能提供反硝化菌所需碳源,因此,必须是BOD
❹ 保护环境是全球关注的问题.Ⅰ.某环保部门处理含CN-电镀废水的方法如图(CN-的CNO-中的N的化合价均为-3
(1)由题意可知,酸性条件下CNO-与NaClO反应生成N2、CO2和Cl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NO-+6ClO-+8H+═N2↑+2CO2↑+3Cl2↑+4H2O,
故答案为:2CNO-+6ClO-+8H+═N2↑+2CO2↑+3Cl2↑+4H2O;
(2)实验原理为测量干燥管Ⅰ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确定对CN-的处理,由于乙装置中产生N2、CO2、Cl2、H2O,氯气与水都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所以进入干燥管Ⅰ的气体应除去氯气与水,用浓硫酸吸水,用铜网除去氯气,故丙装置中的试剂是浓硫酸,丁装置的目的是除去Cl2;
故答案为:浓硫酸;除去Cl2;
(3)干燥管Ⅰ中碱石灰增重1.408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物质的量为
1.408g |
44g/mol |
0.032mol |
0.04mol |
故答案为:80%;
(4)用此装置进行实验,与(3)对比,若部分氯气在装置丁中没有被吸收而在干燥管I中被吸收,则偏高;
若部分二氧化碳残留没有被干燥管I吸收,则CN-被处理的百分率将偏低,
若部分氯气在装置丁中没有被吸收而在干燥管I中被吸收,且部分二氧化碳残留没有被干燥管I吸收,处理的百分率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偏高;部分氯气在装置丁中没有被吸收而在干燥管I中被吸收;
(5)由图可知,图2中对应的浓度、pH效果好,且浓度为1.50g/L,pH=2.0达到最佳脱硫效果,故答案为:1.50g/L;2.0;
(6)①中二氧化硫、亚铁离子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且二氧化硫过量,不能说明反应产物中含亚铁离子,不合理;
②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不存在铁离子,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说明存在亚铁离子,可说明反应产物,方案合理;
③白因亚硫酸钡能溶于酸,色沉淀为硫酸钡,可说明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方案合理,
故答案为:方案①.
❺ 污水处理的CN比中的N是氨氮还是总氮
污水处理的CN中的N是总氮
❻ 生物脱氮能处理高氨氮废水吗对进水氨氮的浓度要求最高能去到多少另外,C/N比在什么范围最好
首先不知道你说的高氨氮到底有多高,C/N控制在(15-20):1这个范围之内可专以试试生化,要是太高的话属,还是配合化学法再进行生化处理吧,至于第二问不太明白意思,大体给你一、三问的结果,要是有问题可以HI我
❼ 污水处理的CN比中的N是氨氮还是总氮
总氮,但是需要看你的废水的情况,废水中测出的总氮不一定都能被微生物所利用,有时测定数值显示无需投加氮源时还是要投加一定量尿素以保证微生物所需营养
❽ 污水C/N比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来碳氮比。
C是指碳,自carbon的简称;N是指氮,nitrogen的简称。
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如果碳氮比过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所以在施用碳氮比大的有机肥(如稻草等)或用碳氮比大的材料作堆沤肥时,都应该补充含氮多的肥料以调节碳氮比。
(8)生化废水cn比的n扩展阅读
污水化学性指标:
1、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化学氧化剂(中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简写为COD。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2、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如果污水成分相对稳定,则一般来说,COD> BOD5。一般BOD5/COD大于0.3,认为适宜采用生化处理。
3、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当有机物被全部氧化时,将分别产生CO2、H2O、NO、SO2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❾ 污水处理的CN比中的N是氨氮还是总氮
总氮,但是需要看你的废水的情况,废水中测出的总氮不一定都能被微生物所利用,有时测定数值显示无需投加氮源时还是要投加一定量尿素以保证微生物所需营养
❿ 废水的生化处理中营养比碳氮磷之比为100:5:1.
1 首先必须明确,生化处理中的营养比是根据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来确定的。自然界中,各类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活性污泥这个微生物群体而言有一个经验的值,好氧条件下是100:5:1,厌氧条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参数的含义。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计算,因此,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总凯氏氮(TKN),包括有机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亚硝氮和硝态氮,因为除了反硝化细菌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亚硝氮和硝态氮作为氮源,而有机氮和氨氮则可被绝大多数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为磷酸盐。
3 最后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比例的来源:
说法一:Mc Carty于1970年将细菌原生质分子式定为C5H7O2N,若包括磷为C60H87N12O23P,其中C、N、P所占的百分数分别为52.4%、12.2%、2.3%。对于好氧生物处理过程来说,在被降解的BOD5中,约有20%的物质被用于细胞物质的合成,80%被用来进行能量代谢所以进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说法二:细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统中的C:N=8(介于二者之间),同时由于只有40%的碳源进入到细胞中,所以这个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参照一。
4还想提点个人看法:活性污泥系统是个微生物生态系统,不仅是细菌,还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这个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细菌的组成,而是整个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统的营养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给出了说法二,个人也觉得说法二更符合具说服力。同时,对于活性污泥系统而言,这个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总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的,因此,理论如此,实际操作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