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酸废水
⑴ 环氧大豆油为什么要进行碱洗及甲酸废水处理
一般来讲,在制备环氧大豆油之后,反应釜中装满了各类反应后的杂质版异物,因此,要权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混杂在环氧大豆油粗品之中。
在这杂质异物其中就有一种叫做甲酸的物质,如果没有经过碱洗,将甲酸反应吸收掉,那么甲酸的逆反应是会让环氧大豆油的制备反应发生的不够彻底,进而影响环氧大豆油的环氧值,即影响环氧大豆油的产品品质。
因此,可以说环氧大豆油的碱洗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通常选的比较多的碱类中和剂是氢氧化钠溶液(NAOH溶液),这种中和剂的使用面广泛,价格便宜,中和效果好。
⑵ 均苯四甲酸废水如何处理
先厌氧再好氧生化处理。
⑶ PTA废水是什么废水
PTA是机原料,含有对苯二甲酸、对二甲苯、甲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苯甲酸、醋酸甲酯、-CBA、醋酸、钴、锰、溴等污染物。含有对苯二甲酸、对二甲苯、甲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苯甲酸、醋酸甲酯、4-CBA、醋酸、钴、锰、溴等污染物。
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PTA废水主要含醋酸、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和苯甲基苯甲酸(p-t酸)等污染物。PTA废水来自PTA装置的生产废水、开停工排水及地面冲洗废水。
PTA废水排放的主要特点
COD质量浓度高,酸类物质部分物质为含苯环物质。废水温度高,pH交替变化很大。PTA废水的pH一般在3~l2之问波动,平时为酸性,pH值很低,当事故碱洗时,pH高达l2-14。PTA废水进废水处理场的温度一般高于45℃有时甚至达到8O℃。水质水量变化大,PTA废水水质中各成分波动较大,并且间断排水水质、水量也随装置运行状况而变化。COD波动范围为1000~10000mg/L。
1、二段氧化法
PTA废水处理采用二段氧化法,废水先在装置区内进行预处理,而后进人分流池、均质池、选择器、一曝气池、一沉淀池、二曝气池、二沉淀池、监护池排出厂外。在装置内的氧化、精制工段各设有一间集水池,分别收集来自氧化、精制的废水。废水在池内初步沉淀,用泵打人储水池,储水池比较大,分隔成2间独立的区域,这样可以允许一半排空,用于维护和修理,具有操作灵活的特点。调节池水可返回中和池。均质池内设有螺旋曝气器进行搅拌,以保持水质基本均匀,而后进人选择器、一级曝气池;一级曝气池为2间采用并联完全混合式的方式,池底螺旋曝气均布,然后自流进人一级竖流式沉淀池。废水在此进行初步分离后溢流至二段曝气池,底部活性污泥用泵打出,一部分回到选择器,另一部分进人沉淀池,用于补充二段曝气池的污泥。二段曝气池也是2间并联选用推流式曝气方式,经二次生化处理后进二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仍采用竖流式结构,经分离溢流到监护池排放;污泥一部分返回二曝池,另一部分则进入浓缩池,而后经压滤机进行分离。不合格的处理水仍可回到二段曝气池人口重新处理。
2、厌氧+好氧法
厂废水预处理站先经酸沉罐去除部分TA残渣,再初步调整pH值后提升至新建的PTA废水场。来水先进人均质池,均质池内设置了液下搅拌器以实现废水的均匀混合。均质池出水送人中和池,中和池内投入碱,N和P的营养物以及微量元素,以保证后续厌氧反应的正常进行。厌氧过滤器内安装有高比表面积的塑料填料供微生物附着,以保证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从而达到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在反应器内,沿着反应器的高度,有机物根据其生化降解的难易程度分别被去除,并最终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厌氧过滤器出水进人曝气池,曝气池内微生物的供氧采用氧利用率高的微孔曝气器,曝气池出水溢流至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具体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3、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好氧法
PTA废水从车间出来后通过缓冲池调节其水质和水量,然后泵人调节池,在该池内加人NaOH以调节pH,IC反应器出水也进人该池与原水混合。同时在该池内加人各种营养物质(例如N和P)和微量元素以确保微生物生长的最佳条件。然后废水被泵人2台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在反应器内有机物被降解为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厌氧出水再经过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后最终排放。
4、二级好氧法
一级生化在高负荷下运行,具有较高的COD处理能力,二级在低负荷下运行,具有深度处理能力。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能耗高。
⑷ 催化氧化如何处理均苯四甲酸废水
不知道哎
⑸ 怎么去除污水中的甲酸
一般来讲,在制备环氧大豆油之后,反应釜中装满了各类反应后的内杂质异物,因此,要采取相容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混杂在环氧大豆油粗品之中。 在这杂质异物其中就有一种叫做甲酸的物质,如果没有经过碱洗,将甲酸反应吸收掉
⑹ 甲酸的处理方法
甲酸属于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好防护尽量不要接触。
⑺ 为什么要处理均苯四甲酸废水
可削减废水排入环境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增大均苯四甲酸的资源回收率,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
⑻ 甲酸废水如何简单的处理
采用含吡啶骨架的单体聚会、或缩聚在适当的高分子化合物的主链或在侧链上引入吡啶专骨架的高分子化合属物在熔融状态下同钯的化合物一起搅拌,形成配合物,再用适当的还原剂处理,得到无定形的金属状的高度分散在高分子化合物载体的钯催化剂,该钯催化剂克服了通常所用的钯催化剂的缺点,它可定量地分解甲酸,且使用寿命较长,可间歇处理甲酸废液,也可连续操作,具有工业实用价值。
⑼ 含甲酸的废水如何处理
采用含吡啶骨架的单体聚会、或缩聚在适当的高分子化合物的主链或在侧链上引版入吡啶骨架的高权分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同钯的化合物一起搅拌,形成配合物,再用适当的还原剂处理,得到无定形的金属状的高度分散在高分子化合物载体的钯催化剂,该钯催化剂克服了通常所用的钯催化剂的缺点,它可定量地分解甲酸,且使用寿命较长,可间歇处理甲酸废液,也可连续操作,具有工业实用价值
⑽ 甲酸的作用
甲酸
formic acid
分子式: CH2O2
分子量: 46.0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 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1
TLVTN: OSHA 5ppm,9.4mg/m3; ACGIH 5ppm,9.4mg/m3
TLVWN: ACGIH 10ppm,19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
主要成分: 含量:一级≥90.0%; 二级≥85.0%。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pH:
熔点(℃): 8.2
沸点(℃): 100.8
相对密度(水=1): 1.2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24℃)
燃烧热(kJ/mol): 254.4
临界温度(℃): 306.8
临界压力(MPa): 8.6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54
闪点(℃): 68.9(O.C)
引燃温度(℃): 410
爆炸上限%(V/V): 57.0
爆炸下限%(V/V): 18.0
溶解性: 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主要用途: 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
急性毒性: 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
LC50:15000 mg/m3,15分钟(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22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610mg,轻度刺激。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