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
1. 核污水会对生态造成哪些危害
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成分,氚的含量最高,其次还有碳14,钴60和锶90,这三个元素的降解时间更长,而且很容易进入海洋的沉积物中被海洋生物吸收,这些同位素对人类具有潜在的毒性,能以更长久和复杂的方式影响海洋环境。例如,碳14在鱼体内的生理浓度可能是氚的5万倍。而钴60能在海底沉积物中富集,浓度可能会上升30万倍。除了放射性物质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由于洋流作用,放射性物质还可能会随着海洋运动扩散到整个太平洋海域甚至全球海洋环境。
同时,也有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报告称,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碳-14,其中,碳-14作为“人类集体辐射剂量的主要贡献者,有可能损害人类DNA。”绿色和平组织高级核专家肖恩·伯尼(ShaunBurnie)称,存储水箱中总共可能有多达63.6GBq(千兆贝克勒尔)的碳-14。“这些及污水中的其他放射性核素,在数千年内都将是危险的,并有可能造成基因损害。这也是必须放弃这一计划(排放入海)的原因。”
2. 日本想把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将会造成什么影响
这种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海洋里面生物的影响最为严重,相信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日本有一次核泄漏事件,当时的海里面所有的海洋生物几乎全部都死亡了,那次事件直接给各个邻国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而那次事件仅仅是一次小型的核泄漏事件,但是如果日本想要把核污染的水持续排入太平洋的话,那么对于太平洋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太平洋里面的很多海洋生物都会因此受到威胁,从而大面积的死亡,很有可能有一些海洋生物会因此而绝种,所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虽然太平洋是公共海域,但是公共的环境是需要靠大家的维护来维持的,日本这样做可以说是非常不对的。除此之外,间接影响还有以下几种:
3、生态链不平衡
在我们大千世界当中,虽然存在着非常多的物种,但是这些物种经过亿万年的演化,都已经处在了一个非常平衡的生态链里面,如果日本这样做的话,很有可能因为几种物种灭绝而导致整个生态链不平衡,这对于我们人类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3. 日本计划将核污水排入大海,此举没有遭到反对吗
此举不仅遭到了当地的渔业部门的反对,也遭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反对,因为大海是流通的,对其他国家也造成了危害。
4. 日本核污水排放会带来哪些后果
会改变海洋的生态环境,还会损害人类的DNA。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污水还没有正式排放,已经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加拿大西海岸的鱼类身上,已经检测到铯-134放射性元素超标。无独有偶,在美国加州的西海岸鱼类体内,也检测到有超标的铯-134,福岛核电站附近20海里的19种鱼类都出现了核辐射严重超标的情况。铯-134是铯的一种同位素,放射性较强,人体摄入量小于0.25Gy属于安全范围,如果超过此值就会导致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损伤,非正常生育乃至绝育,人体摄入量超过6Gy,能够致人死亡。
日本核污水排放并不是日本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球所有国家的事情,希望日本能够认真对待这件事情,三思而后行。
5. 日本计划将123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会造成什么影响
10月16号最新消息报道,日本政府决定将123万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排入到大海当中,日本政府这种做法明显非常不负责任,大海并不是日本政府的私有物,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将核污水排入到大海当中,会对大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而对大海来说,123万对核污水,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这些核污水当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会污染大海,在大海当中扩散,从而影响到大海当中的海生物,放射性元素可能会让大海当中的海生物造成一系列的改变。
6. 核污水是什么
核电站废水主要包括主设备和辅助设备排空水、反应堆排放水、第二回路废水、清洗废液、离子交换装置再生废水和专用洗涤水等,主要为中低放射性废水。
就是说核电站的使用过程中会自然地产生核废水,但是这个核废水的量是可控的,可以通过科学处理手段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6)核污水扩展阅读:
日本核污水
2011年“3·11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海水灌入发生断电,其4个核反应堆中有3个先后发生爆炸和堆芯熔毁,造成灾难性核泄漏。持续冷却堆芯的作业以及雨水、地下水流入反应堆设施产生了大量核污水,并在不断增加。
日本采用“边截流边治理”的方式处理核污水问题,一方面在核电机组厂房周边设置地下汲水井,用截流的方式减少地下水流入,同时使用多核素去除设备清除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处理后的水被称为“处理水”,但多核素去除设备无法有效去除核污水中具有放射性的氚。含氚污染水被存储在大型罐体内,截至2020年9月已达123万吨。
2020年2月份日本政府负责处理核污水问题的相关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列出了“海洋排放”和“水蒸气”两种方案处理核污水,但遭到普遍反对,截止2020年11月9日,福岛污水仍未处理。
7. 核污水为什么处理不了
在核电站,由于处理废水的量大、放射性物质浓度较高,都建有专门的放射性污水处专理系统,其常用的工艺属是蒸发和过滤。前面提到过,废水中的大多数放射性元素都不具有挥发性,利用这一特性,科学家对废水进行加热令其蒸发,再将留下的无法蒸发的放射性物质作浓缩处理。这个方法有两个优点,其一,核电站运行过程中本身就有很多无用的废热,加热废水不会多耗能源;其二,蒸发法基本不需要使用其他物质,不会像其他方法因为污染物的转移而产生其他形式的污染物。另一种方法是过滤法,原理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净水器。在废水流经的管道中安放了专门用来吸附放射性物质的树脂,这样水流走了,放射性物质留在树脂中。过一段时间,树脂吸附“饱”了,可以换上新的树脂。而吸满了放射性物质的树脂可以通过压缩等方法减小体积,收集后浇筑水泥密封,若树脂中放射性强度不高,放入铁桶密封也行。
8. 日本计划将123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
是的,当地时间16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加藤胜信称,福岛核污水的处理问题已经不能再继续拖延。日本政府将在10月下旬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123万吨含有放射性物质“氚”的核污水排入大海。
此举不仅引发了日本渔业协会和福岛当地民众的反对,也招致了韩国等周边国家的不满。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16日报道,福岛核电站内目前囤积有约123吨核污水,但储存设备将在2022年全部装满,为此日本政府从2013年起开始考虑处理方案。
经过一系列讨论后,基本确定了“稀释后排入海洋”的最终方案,10月下旬将正式决定,预计从2022年秋天开始实施。
(8)核污水扩展阅读:
核污染的主要危害
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内照射;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也会造成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外照射。
辐射损伤是各种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的总称。这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β射线、α射线和中子束等)引起电离、激发等作用而把能量传递给机体,造成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
放射性核素可以对周围产生很强的辐射,形成核污染。放射性沉降物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
人会出现头晕、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发展下去会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如果超剂量的放射性物质长期作用于人体,就能使人患上肿瘤、白血病及遗传障碍。
9. 日本核污水是哪来的
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泄露
3·11日本地震(日语: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 、东日本大震灾,英语:The 2011 earthquake of the Pacific coast of Tōhoku)也称东日本大地震,指的是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46:21(北京时间13:46)发生在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日本称此处为“三陆冲”)的强烈地震。此次地震的矩震级Mw达到9.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为Mw9.1),为历史第五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距仙台约130km,震源深度20公里。此次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
中新网4月6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6日,东京电力公司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高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污水已经停止向海中泄露。据悉,5日下午起,东电公司往连结2号竖坑的管线周边注入特殊化学药剂,以阻止高辐射水外泄。福岛第一核电站3天前发现含高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水从2号机竖坑流往大海,东电采取了往2号机竖坑灌注水泥、向连结竖坑的管线投入遇水会膨胀的吸水性聚合物等措施,但都未见效。由于2号机组涡轮机房的地下室等处发现含有高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污水,为了确保有充足的空间存放这些高辐射污水,东京电力公司4日晚开始将积存在“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内的低辐射污水排放到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