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酒设备原理
㈠ 酿酒原理及过程
米酒味甜醇香,风味独特,很受男女老幼的喜爱。它的制作非常简单,很容易掌握。
将筛选干净的糯米,用水洗净,放入锅中用猛火蒸1小时左右,待熟透后取出。然后把蒸好的米,倒入一盆温开水中,进行搓洗(这样避免糯米相互粘连)再捞起滤干。待温度降至40℃左右,把一定量(一般甜酒曲每袋做米酒10斤)的甜酒曲研细,将80%的曲倒入米中,拌匀。装入盆中或罐中,再将余下的20%的曲均匀地撒在上面。取35℃的温开水,慢慢倒入盆中加盖封好放在坑或锅中,要求温度保持30℃左右两天即可。
五香酱油生产技术
一、原料配比 水100公斤,食盐20公斤,饴糖4公斤,食用酒精1公斤,桂皮50公斤,丁香50克,八角50克,花椒50克,味精50克,按此比例可增减。
二、制作方法先把桂皮、丁香、八角、花椒用白布包扎,大铁锅内加水100公斤,把包扎好的香料放进锅中(水的位置应在锅边处作一记号,在熬制中蒸发的水分要进行补充,保持原有水量),加水熬制1小时,然后将食盐、饴糖放入锅内再熬1小时。马上把熬成的原油倒进事先准备好的缸里,同时把食用酒精和味精也放进缸里,缸一定要消毒处理,待冷却之后,滤去杂质即成五香酱油。
用纯根霉、酵母制作甜米酒
甜米酒亦即醪槽儿,它是用米饭和甜酒曲混合,保温一定时间制成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甜酒曲中的根霉和酵母两种微生物。根霉是藻菌纲、毛霉目、毛霉科的一属,它能产生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根霉在糖化过程中还能产生少量的有机酸(如乳酸)。甜酒曲中少量的酵母菌,则利用根霉糖化淀粉所产生的糖酵解为酒精。所以,甜米酒既甜又微酸还醇香,口感舒适、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人们通常采用市售酒曲制作甜米酒。由于市售酒曲质量不够稳定,以致使甜米酒的风味变化较大,有时甚至制作失效,造成浪费。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指寻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根据甜米酒的制作原理,采用纯根霉、酵母发酵米饭,从而获得风味纯正、稳定的甜米酒。通过该活动,既使学生知道甜米酒的制作原理和制作过程,获得一些微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又为甜米酒的大规模生产以及深加工提供一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扩大培养我们使用的菌种是来自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的根霉3.866,酒酵母1308。
(1)根霉培养:取大米20g,水60ml,分装几支大试管中,置0.1MPa灭菌15min。冷却后,在接种箱内接少量菌丝和孢子于米粒上,28~30℃培养30h左右,待其长出大量孢子时取出备用。
(2)酵母培养:取浓度为13°B×麦芽汁,按需量取6N硫酸调节PH值至4.1~4.5。取50ml装入100ml三角瓶中,置0.1Mpa灭菌30min。冷却后,在接种箱内将斜面酵母接1~2环于三角瓶中,28~30℃培养20~24h。
1.2 甜米酒的制作将大米2kg加水浸泡4~8h,待手捏米粒即碎散时,用纱布控干水分,放入带屉的锅中蒸30~40min,即成松散的米饭。一般食堂卖的捞后蒸的米饭也可以,但要分散成粒。待米饭冷却后,分装9个同样大的饭盒内,每盒装200g左右,随意分成A、B、C三组,用3种不同的方式同时进行实验:
(1)市售酒曲(对照):在A组的每个饭盒内,加入1g酒曲(若是块状则研成粉末)与米饭混匀,使其中的根霉孢子分散在全部米饭中。再用干净的匙压平表面,中间留一凹洞,盖上盖,放入27~30℃环境中。12h后,每隔5h开盖观察,看米饭是否结团变软、变甜,凹洞中是否有水出现。如果米饭变软,表示已糖化好;有水有酒香味,表示已有酒精,即可停止保温。这时最好再蒸一次,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和停止酶活动,以便放置取食。
(2)先用根霉糖化,后用酵母发酵:取大试管中的纯根霉菌种3g,加少量冷开水捣成根霉糟液,平均放入B组的3个饭盒内,与米饭混匀后,按(1)所述处理。当米饭结团变软、变甜时,再向每个饭盒内加酵母液1ml,封盖,待有酒味时,再行杀菌,放置取食。
(3)根霉与酵母混合:按(1)所述操作。所不同的是,在C组的每个饭盒内,同时加入1g纯根霉菌种和1ml酵母液。
1.3 观察记录 在保温12h后,每隔5h进行观察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实验方式、观察时间、米饭变化情况、口味等。上述3种方式保温时间均为30~35h。其中方式(1)米饭结团较差,较甜,微酸。酒味较浓,略带涩味;(2)保温30h左右,米饭变软,凹洞有清水(纯甜),加入酵母2h左右有酒味,结团好,气泡少,甜、微酸、醇香、味道纯正;(3)米饭结团好,较甜,微酸,酒味浓。
2.注意事项
(1)接触米饭的用具要洗净,用开水烫过。
(2)米饭要有较高的湿度,制作时可洒少量温开水于米饭上。
(3)不同原料、不同菌种(包括市售酒曲)以及菌种的不同用量,对甜米酒有一定影响。如,糯米较大米所需菌种量略少,保温时间略短,味道较好。根霉3.866能产生有机酸,生长最适温度偏低。就菌种用量而言,根霉多糖化快,酵母多酒味重,保温时间较短。
(4)保温以27~30℃为佳,温度低成熟时间长,温度高时间短。保温时间应控制在米饭变软变甜少有酒味即止,时间太长产酸和乙醇过多,吃起来不甜,过酸,酒味过
㈡ 谁能告诉我酿酒用的蒸馏甑的结构原理
在甑盖的出“汽”口及冷却部分,要比过汽筒部位要低,以防止“逆流”现象。在结构上,甑桶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即“塔层厚度”,一般醅层厚度在0.8-1米左右。如果甑桶过低,则醅层也低,酒的度数亦低,过高则出甑会困难。从这种意义上,白酒甑桶实际上是一个填充式蒸馏塔。甑桶的操作是间歇性的。
即含有60%的水分以及酒精和数量众多的微量香味成分的固态发酵酒醅,通过人工装甑逐渐形成甑内的填料层,在蒸汽不断加热下,使甑桶内醅料温度不断升高,下层醅料的可挥发性成分浓度逐层不断变小,上层醅料的可挥发性成分浓度逐层变浓,使酒及香味成分经过汽化、冷凝、汽化,而达到多组分浓缩,提取的目的。
甑桶的作用
1、发酵酒醅分离浓缩成含酒精的高度酒,在老五甑混烧工艺中,还担负新投粮食的淀粉糊化作用。
2、将发酵醅中存在的生物代谢副产物,即数量众多的微量香气成分,有效地浓缩提取到成品酒中。
3、在于发酵醅中的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物,在蒸馏过程中进一步起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即通常的蒸馏热变。
4、对醅料进行杀菌、消毒,便于下排入窖配料。
(2)蒸馏酒设备原理扩展阅读
蒸馏酒的制作原理是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采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纯度酒液。因为酒精的汽化点是78.3℃,达到并保持这个温度就可以获得汽化酒精,如果再将汽化酒精输入管道冷却后,便是液体酒精。
但是在加热过程中,原材料的水分和其他物质也会掺杂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质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数的名酒都采取多次蒸馏法等工艺来获取纯度高、杂质含量少的酒液。
蒸馏酒由含酒精的液体里蒸馏出来的,与原来的液体中酒精含量多少无关,由蒸馏可得到酒精,其原理很简单。因为酒精变成气体比水变成气体所需的温度要低。
㈢ 什么是蒸馏酒
蒸馏酒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制作过程为先经过酿造,后进行蒸馏后冷却,最终得到高度数的酒精溶液饮品。蒸馏酒在世界分布很广,每个地方都各具特色。我国用曲酿酒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工艺,传承至今,独树一帜。蒸馏酒被分为六大类:中国白酒、威士忌、伏特加、金酒、白兰地、朗姆酒。也称之为六大烈酒。今天我们从原料、发酵、酿造工艺、香味成分等几个方面,简单聊一下这几种酒的区别。
原材料
中国白酒:高粱,大米,玉米,小麦,青稞等为主
威士忌:大麦、玉米
伏特加:黑麦、大麦
金酒:杜松子、麦芽、玉米
白兰地:葡萄糖或者水果
朗姆:甘蔗汁或者糖蜜
中国白酒主要以粮食为主,主要是国情所致,先进的生产力导致粮食有了剩余。而用粮食酿出的酒口感,香味等各方面也会优于水果,薯干,甘蔗,植物根茎等非粮食酒。
打开网络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发酵
中国白酒:传统发酵方式是固态发酵、固液法、液态法,发酵剂有大曲、小曲、麸曲、药曲
威士忌:液态发酵,发酵剂主要是大麦芽和酵母
伏特加:液态发酵,发酵剂主要是大麦芽和酵母
金酒:液态发酵,发酵剂主要是麦芽酵母
白兰地:特态发酵,发酵剂主要是酵母
朗姆:液态发酵,发酵剂是酵母和生香酵母
综上可知,中国白酒以固态发酵为主,发酵时间最少一年,微生物的生长,菌类的生长远远高于其他烈酒。大曲小曲自然曲的发酵,酿造出来的酒的微量成分也高于其他蒸馏酒,对人体有益,以茅台镇核心区生产酱酒为首。
酿造工艺
中国白酒工艺可谓复杂,酱香型白酒最重要酿造原则可以可以概括为“12987”。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蒸馏,正是这一项又一项的严格规定,保证了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韵味。这是任何一种酒都无可比拟的。
香味成分
白酒主要的香味成分就是酸类、酯类、高级醇类、羰基化合物、高级脂肪酸乙酯等。就酸来说,中国白酒的总酸远远高于其他蒸馏酒,中国白酒以酱酒为例,乙酸、乳酸、单宁、氨基酸为主,而其他蒸馏酒主要是乙酸;
酯是白酒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是中国白酒的三大主要酯,也决定着白酒的主要香型;高级醇是其他几大蒸馏酒的主要香味成分;高级脂肪酸乙酯,例如:辛酸、壬酸、十二酸、十六酸、油酸等在中国白酒中含量很高。
中国白酒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就酱酒而言,早在宋朝时期就产生了,公元500多年,北齐武成帝隆重推荐美酒“茅酒”指茅台镇白酒,载入二十四史。从此一个历史文化脉络清晰、传承有序、影响深远的酱酒文化有了属于他的轨迹。蒸馏酒的大哥当之无愧为中国酱香型茅酒。
中国白酒正在从文化的挖掘,品质的追求上不断的提升,全国遍地开花的传统白酒正规生产厂家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相信中国白酒在未来的市场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㈣ 蒸馏酒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蒸馏酒的出现是造酒进步史上的又一个飞跃。
我国在宋代开始制造蒸馏内酒。酿造的酒中乙醇容的浓度不会太高,因为酒中乙醇的浓度超过10%时,就抑制了酵母菌的活动能力,发酵作用也就停顿下来了。取得烈性的浓酒必得通过蒸馏过程。
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东坡所撰《物类相感志》中有“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灭”的话,这种可燃烧的酒应是一种蒸馏酒。
1975年在河北省青龙县发现了一具同一时期的金代铜胎蒸馏锅,估计可能是用来蒸酒的。尽管宋代可能已经有了蒸馏酒,但肯定还十分罕见。即使至明代晚期,宋应星在撰写的《天工开物》中,也没有提及蒸馏酒。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固然提到一种烧酒,名叫“阿拉吉酒”,但那是元代时自东南亚传入我国的一种酒,是利用棕榈汁合稻米酿造而成的。李时珍只说其蒸馏法是“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但这是传来的经验,没有提及我国自己设计的蒸馏装置。清代以后,我国民间酒坊采用蒸馏工艺就比较普遍了。
㈤ 制酒的原理和工艺是什么
高粱是中国制酒的主要原料。驰名中外的几种名酒多是用高粱做主料或做佐料酿制而成。用高粱酿造的是蒸馏酒,一般又称为白酒或烧酒。明朝李时珍曾说,“烧酒并非古法, 自元时始创其法”。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 “荔枝新热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北宋田锡所著《趟本草》、南宋吴悮所著《丹房须知》、张世南所著《游宦纪闻》中都有关于蒸馏器和蒸馏技术的记载。可见中国制造蒸馏酒的历史似应在唐朝中期以前。至于用高粱酿酒,胡锡文认为“粱醴清糟”,当是中国高梁酿酒的最早记载。据此,中国是最早用高粱制造蒸馏酒的国家。 近年,利用粒用高粱酿制啤酒和利用糖用高梁制造酒精均已成功并受到重视。为说明酿酒的一般原理和技术,本节着重介绍高粱白酒的酿制。 一、制酒的原理和工艺制酒原理和酿酒微生物 高粱酿酒是借助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使子粒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继而产生酒精的过程。微生物主要是借助于 霉和酵母菌。整个酿酒过程的。环境和工艺条件,都应适合所用微生物的代谢特点,促使它们活力强、·作用大,将淀粉充分分解为糖,再将糖转化为酒精。 霉和酵母靠 料培养和携带,因此,培养并携带霉菌、酵母菌的 料的好坏与高粱洒的质量关系极为密切。 用于糖化的 霉,主要有黑 霉类和白 霉类。常用的黑 霉类菌种有乌沙米、巴他他、轻研2号及东方红2号,uv—11等。白 霉类是黑 霉的变种。大部分用于麸 优质 酒,常用的有河合白、Bll号等。用于酒精发酵的酵母菌主要有南阳酵母和拉斯12号等。它们适用于淀粉含量较多的原料。另外,古巴2号和204等适用于含糖分较多的原料,常用于高粱制糖残渣和废稀的制酒发酵。子粒的化学组成和酿酒的关泵 高粱子粒的化学组成成分与酒的产量及品味关系密切。选取什么样的高粱品种或杂交种作制酒原料,主要依据子粒的化学组成。常用酿酒高粱品种的子粒化学组成成分见表17—1。 淀粉即是生产酒精的主要原料,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热源。高粱淀粉含量依品种和产区而异。一般檑性高粱直链淀粉含量少,支链淀粉含量多,有些几乎全为支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多的出酒率高,对提高高梁酒的质量有密切关系。纤维素虽屈碳水化合物,但在发酵中没有什么作用。子粒中的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经蛋白酶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又经酵母作用转变为高级醇类。高级醇类就是白酒香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蛋白质尤其是含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较多的蛋白质及蛋白酶与酒的优美风味密切有关。矿物质如磷、硼、钼及锰等,是构成菌体和影响酶活性所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对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和渗透压也有一定作用。通常高粱子粒中的矿物质含量足够酿酒所需。酿酒高粱的脂肪含量不宜过多。脂肪过多,酒有杂味,遇冷易显混浊。高粱子粒的单宁含量较高。含有微量的单宁对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有一定抑制作用,能提高出酒率。单宁产生的丁香酸和丁香醛等香味物质,又能增强白酒的芳香风味。因此,含有适量单宁的高粱品种是酿制优质酒的佳料。但是单宁味苦涩、性收敛,遇铁盐呈绿色或褐色,遇蛋白质成络合物而沉淀,妨碍酵母生长发育,降低发酵能力,故单宁含量过高的品种也有损洒品,风味。单宁可为单宁酶水解成没食子酸和葡萄糖,可降低对酿酒发酵的危害性。因此,选育和应用单宁酶作用强的 霉和耐单宁力强的酵母,使单宁充分氧化,是克服单宁含量偏高的重要途径。有些杂交种高粱种皮较厚、质地坚硬,果胶质和生物碱含量较高,使用它们酿酒时,必须严格破碎,适当掌握蒸煮条件,要求做到熟而不粘, 内无生心,才能保证酿酒质量。制酒工艺 酿制高粱酒大都采用固体发酵法。中国高粱酿酒的传统工艺,因用曲方式不同可分为大曲法和小曲法两大类。 大曲法是以小麦及豌豆等谷物做为制曲原料,依靠野生菌种自然繁殖发酵。 曲块中主要含有根霉,毛霉,曲霉,酵母菌,醋酸菌及乳酸菌等。此法制成的白酒有特殊的曲香,酒味醇厚,产品质量较好。各种名酒多采用此法。不过大曲制酒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用曲量大,出酒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在高粱酒的总产量中,此法生产的酒量所占比重较小,但因酒晶较高,仍有发展趋向。 小曲制酒法古时就有。所用曲常配以药材,故又称为药曲或酒药、酒饼。药曲中主要微生物为根霉、毛霉和酵母菌等。四川和贵州多采用固体发酵。江苏和浙江则多采用液体发酵。近来,巳从自然繁育菌种过渡到纯种培养。用小曲生产的高粱酒虽然所占比重很大,但产品香气较差;口.味淡薄,此法有日益减少的趋势。 为节约使用粮食,生产上逐步推广麸曲加酒母的麸曲法。此法用人工培菌发酵,发酵快,生产周期短,故也称为快曲法。由于出酒率较高,成本较低,以为北方各省所普遍采用。 上述各法除用曲有不同之外,酿制过程和操作方法都基本相同。故以大曲法为例简要说明高粱制酒的主要工艺流程。 1.原料 品味不同的高粱酒使用粮料不同。如清香型的山西汾酒,完全使用高粱子粒。浓香型的四川五粮液,除用高粮子粒外还佐以粳米、糯米、小麦和玉米。制曲的原料虽多以大麦和小麦为主,但因酒的品味不同,制曲原料也略有差异。清香型的制曲原料多用大麦和豌豆,它们是香兰酸和香兰素的来源。浓香型的则多用小麦。此外,名酒还常掺以低脂肪的豆类,如豌豆、绿豆及赤小豆等,也有掺以荞麦或玉米的, 目的是利用适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培制所需曲种。 制酒很讲究用水, “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水中的有机物影响酒的风味,无机盐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和发酵。因此酿酒用水必须纯净。传统名酒对水的要求更高。据传统经验,要求水质无色透明,清澈不浊,无悬浮物和邪味,无碱不咸,略有甘甜味,质地较软,沸后不溢,不生水锈,无沉淀物等。汾酒酿造用水的化学组成简介于表17—2。 2.制曲 制曲 的目的是培养优良菌种,使其接种到酿酒原料上能健旺繁育。为此需创造营养丰富、温度适宜和水分适量的条件。 制曲时不人为地接入任何菌种,仅依靠原料,工具和空气中传入的自然菌种进行繁殖是大曲法制曲的特点。不同厂地和曲房固有的菌种不同,所以不同名酒所用曲块内繁殖的菌类也不一样。菌种的差异,造成酒品风味有明显不同。制曲原料的配合比例,应与季节和气候相适应。冬季要适当减少性质粘稠、容易结块,升温降温较慢的豆类。 料配好以后,首先经过粉碎,然后放入曲模中压成砖形,再放置在曲房内,控制适当温度和水分。一般需30一45天,经过长霉,凉霉,起潮火、起干火和养曲等阶段完成培菌过程。制好的曲可贮藏备用。 3.发酵 酿酒原料需先经破碎。高粱子粒一般破为4—5瓣后,加水20%左右拌匀,润湿浸透,再蒸煮糊化。蒸热之后置于场地上,再加适当水分于20—25℃条件下加入20%左右的曲粉,依季节不同趁适当温度入窖发酵。入窖时要压实并把窖顶封严,以免有害微生物侵入。经3~4日后窖温增至30℃左右,原料逐渐液化,液化愈充分则酒醅愈益下沉。用高粱子粒酿造名酒的发酵时间较长,如泸州老窖酒为一个月,宜宾五粮液为70一90天。茅台酒需经8次下曲,8次发酵,每次发酵期为一个月,一个生产周期共需8—9个月。发酵期长,生成的酯类较多,能增强香味。 4.蒸馏 蒸馏的目的是利用酒醅中所含各种物质沸点不同,将易挥发的酒精、水、杂酯油及酯类物质蒸发为气体后再冷却为液体,将酒醅中4—6%的酒精浓缩到50一70%。蒸馏过程能将酒醅中的微生物杀死和再产生一部分香味物质。为了使酒醅疏松便于蒸馏,常加入少量谷糠。但用糠量过多会有邪味。一般酒头的酒精浓度较大,醛、酯及酮等沸点物质都聚集在酒头里,接近洒尾时,酒精浓度急剧下降。杂醇油的沸点虽然较高,但由于它的蒸发系数受酒精度的影响,在酒头和酒尾的含量均较多。因此,蒸馏出的新酒头常有邪味。但经长期贮存以后,由于醇类发生转化,反而能增强香味。 5.操作方法 酿酒的操作方法可分为清 和续 两大类。清渣法是经数次发酵以后,将植全部弃去。汾酒、茅台属于此类。发酵两次清渣者称二遍清,三次者称三遍清,余者类推。续楂法是圆排后,每次蒸酒添加一部分新料,弃去一部分旧料,连续进行,糊化和蒸馏并用。续植法甲又可分为四甑法及五甑法等不同工艺。老五甑是中国应用最久和最广泛的方法。它极适于高粱等淀粉含量较高的酿造加工原料。一般工艺流程如右图所示。 老五甑法的用料量,依甑的大小而不同。一般圆排后,每次投料750kg左右。窖内有四甑材料,即为大渣、二渣、三渣和四糟。出窖时加入新料成为五甑材料,即为大渣,二渣,三渣,四糟和扔糟。扔糟即为一般酒,糟。其余四甑仍下窖发酵。正常的出酒率为高粱重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大约为淀粉原料出酒率理论值的,40—50%。 小曲酿造法的用曲量;仅为投料量的0.5—1.0%。麸曲酿造法用曲量一般为投料量的10%,酵母用量为4—5%,发酵时间为4—5天。麸曲和酒母因容易寄生杂菌不宜久存,否则糖化和发酵能力下降。小曲法与麸曲法的酿造过程和大曲法大致相同。
㈥ 蒸馏酒的酿造原理及过程
酿造原理:蒸馏酒是把经过发酵的酿酒原料,经过一次或多次的蒸馏过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蒸馏酒的制作原理是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采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纯度酒液。
因为酒精的汽化点是78.3℃,达到并保持这个温度就可以获得汽化酒精,如果再将汽化酒精输入管道冷却后,便是液体酒精。但是在加热过程中,原材料的水分和其他物质也会掺杂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质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数的名酒都采取多次蒸馏法等工艺来获取纯度高、杂质含量少的酒液。
酿造过程:
一、选料。粮为酒之肉,一般是将高梁、大米、小麦、玉米、大麦、豌豆等粮食作为原料,要求作物的颗粒均匀饱满、新鲜、无虫蛀、无霉变、干燥适宜、无泥沙、无异杂味、无其它杂物。
水也是酿酒的重要原料之一,所谓“水为酒之血”、“好水酿好酒”,说的就是水源对酿酒的重要意义。
㈦ 酒蒸馏器结构与原理
"蒸馏酒源于中国古代的:
" : 炼丹术
我国古代蒸馏酒的起源,众说纷云,莫回衷一是。答不少学者认为源于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据相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元朝以前就有蒸馏酒生产。古代炼丹中采用了“上、下釜”、“上、下罐”工艺与现代的蒸酒术有相似处。
哦,你会加工液态蒸馏器那固态蒸馏器的制作也就不难了。液态蒸馏是水、糟混蒸,而固态蒸馏是水、糟分离串蒸法。就是加热使水沸腾产生蒸汽,蒸汽串过酒糟并带出酒精及香味成分,然后经冷凝形成酒。甑格甑篦就是把水和糟隔离,同时也是蒸汽通道。所以甑篦要做成筛子形式才能使蒸汽均匀的串过酒糟层。其实你去看看别人蒸馒头包子的蒸笼就明白了。
㈧ 怎么自制蒸馏酒
材料:蒸熟的米饭、酒曲、矿泉水。
工具:微波炉、盘子、瓦罐、微型蒸馏器、玻璃瓶。
1、制作“酒饭”。用粮食做蒸饭。由于普通电饭锅受热不均,可改用微波炉蒸饭。
(8)蒸馏酒设备原理扩展阅读:
1、蒸馏酒酒度
蒸馏酒的酒度都在40°以上,最高可达68°。国外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中的法律及税收规定,凡酒精含量超过43%的酒将加倍收税。所以,许多世界名酒的酒精度数只在40°左右。而中国名酒的酒度过去一直则多在55°~65°之间。
蒸馏酒因其酒精含量高、杂质含量少,所以可以在常温下长期保存。一般情况下,可以存放5~10年。即使在开瓶使用后,也可以存放一年以上的时间而不变质。所以,在酒吧中蒸馏酒可以散卖、调酒甚至经常开盖而不必考虑其是否很快变质
2、酿造原理及过程
蒸馏酒是把经过发酵的酿酒原料,经过一次或多次的蒸馏过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蒸馏酒的制作原理是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采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纯度酒液。因为酒精的汽化点是78.3℃,达到并保持这个温度就可以获得汽化酒精。
如果再将汽化酒精输入管道冷却后,便是液体酒精。但是在加热过程中,原材料的水分和其他物质也会掺杂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质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数的名酒都采取多次蒸馏法等工艺来获取纯度高、杂质含量少的酒液。
蒸馏酒是一种含酒精的饮料,是由含酒精的液体里蒸馏出来的,与原来的液体中酒精含量多少无关,由蒸馏可得到酒精,其原理很简单。因为酒精变成气体比水变成气体所需的温度要低
㈨ 蒸馏酒 用的蒸馏器 一般叫什么
蒸馏酒用的蒸馏器一般叫蒸馏设备。原理如下图:
蒸馏酒是乙醇浓度回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答酒精饮料。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和中国的白酒都属于蒸馏酒,大多是度数较高的烈性酒。制作过程为先经过酿造,后进行蒸馏后冷却,最终得到高度数的酒精溶液饮品。
用特制的蒸馏器将酒液,酒醪或酒醅加热,由于它们所含的各种物质的挥发性不同,在加热蒸馏时,在蒸汽中和酒液中,各种物质的相对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较易挥发,则加热后产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浓度增加,而酒液或酒醪中酒精浓度就下降。收集酒气并经过冷却,得到的酒液虽然无色,气味却辛辣浓烈。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酿造酒,酒度低于20%。蒸馏酒则可高达 60%以上。我国的蒸馏酒主要是用谷物原料酿造后经蒸馏得到的。
㈩ 烧酒的蒸馏锅什么原理
用特制的蒸馏器将酒液,酒醪或酒醅加热,由于它们所含的各种物质的挥发性不版同,在加热蒸馏时,在蒸汽中权和酒液中,各种物质的相对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较易挥发,则加热后产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浓度增加,而酒液或酒醪中酒精浓度就下降。收集酒气并经过冷却,得到的酒液虽然无色,气味却辛辣浓烈。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酿造酒,酒度低于20%。蒸馏酒则可高达 60%以上。我国的蒸馏酒主要是用谷物原料酿造后经蒸馏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