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蒸馏
A. 自酿葡萄红酒能蒸馏出白酒吗,具体步骤如何
葡萄酒蒸馏出的叫做白兰地,不叫白酒。自酿葡萄酒也有酒精是可以蒸馏的,你先要自己做或者买一个蒸馏锅,然后把酒倒进去加热蒸馏,头尾液都不能要,进行两次蒸馏后,就能得到蒸馏酒了
B. 把低度酒蒸馏成高度酒需要什么工具
低度酒蒸馏成高度酒的方法:
白酒企业采用甑锅串蒸的方法,把酒尾、低度白酒等倒入甑锅的底部,通过蒸汽加热,甑锅里安装正常生产时候装入酒醅,蒸出的白酒就会变成高度白酒了,酒度可以达到60度以上。
甑锅蒸酒的工作原理:
白酒蒸酒甑装置,其包括蒸酒甑主体、支架、冷却器、蒸酒甑盖移动平台、减速电机、升降电机和平移电机;在支架一侧设有冷却器;在支架另一侧设有减速电机;在支架顶部设有平移导轨,在平移导轨上活动设有蒸酒甑盖移动平台,在蒸酒甑盖移动平台上设有升降电机和平移电机;在蒸酒甑主体的两侧安装有旋转轴,旋转轴活动固定在支架上;优点在于:在白酒蒸馏过程实现高度机械化,能够节约人力和生产时间,提高经济效益;较低的出酒温度也能够明显的减少蒸馏过程中酒精的挥发损失,提高出酒率;并且可以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和酒的品质。
甑锅蒸酒步骤:
把低度准备提高的酒倒入甑锅底部的底锅里,取窖池内发酵结束的酒醅缓慢装甑,见气撒料,直至装满,盖好盘盖,用水或者酒糟密封甑锅圈子。调整蒸汽阀门大小,做到缓慢蒸馏。每分钟流酒速度控制在3kg左右。
锅底加热时,酒气上升遇冷凝聚为酒,落入酿中的接酒器中,再通过出酒槽流出,即为成品蒸酒。先出者度数高,酒劲大;随着蒸烤时间的推移,酒度渐次降低,越后者味越寡薄。
C. 酿酒中蒸馏是什么意思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酿酒中蒸馏就是蒸馏酒
蒸馏酒是指把发酵原酒或发酵醪以及酒醅等通过蒸馏而得的高度蒸馏酒液,如酒、曲酒,糟烧,食用酒精等所有的酒都是经过发酵的,而后期工艺分蒸馏或不需蒸馏。只讲中国的酒的话,只有白酒、白兰地是需要蒸馏的,所以白酒、白兰地的酒精度比较高。啤酒、葡萄酒、黄酒等都不需要蒸馏。发酵过程是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生化过程,所需要的原料和我们人类的需要基本相同,主要是淀粉、糖类。
D. 最原始的白酒不是都是蒸馏酒吗为啥还要标个蒸馏酒呢勾兑白酒用蒸馏水是不是就可以叫蒸馏酒
白酒的起源:传说上古黄帝时期,轩辕族人杜康无意间发现树槽中发霉的粮食回散发一股香味,杜康尝了一口,答有点辣辣的味道,同时还有一丝香味,后来杜康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做成了酒。
从这点看,最原始的白酒并非蒸馏酒。随后出现了蒸锅,才陆续烧出了高度酒。
蒸馏酒是经过蒸馏器把酒分提取再冷却收集的,单是用蒸馏水来勾调并非全是蒸馏酒。
E.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酒加热酒精却不挥发
回流~
就是吧酒精蒸汽冷却了再倒回来
用做化学实验用的冷凝管很方便的
记得配合磨口烧瓶使用
F. 古代人怎么将酒提纯的
蒸馏。
考古中,人们在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圆型遗存,乍一看,有点像水井内。考古学容家最后定论,这是目前可以确定的中国最早的生产蒸馏酒的实物。
当年在基座上架着巨大的天锅,天锅分上下两层,下面的锅里装酒母,上面的锅里装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气体被上面的冷水冷却,凝成液体,从管道流出,这就是蒸馏酒。
(6)把酒蒸馏扩展阅读:
提纯其实就是提高酒精度,古代也是通过蒸馏的方法,提高酒精度,去除杂质。在水井坊的考古证实,中国最晚在元末明初,就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蒸馏酒酿造技术,传统工艺采用俗称天锅的蒸馏器来完成。
在我国古代,由于历史悠久,地域不一,留传下的蒸馏酒的名称很多,但古代文献中所说的”白酒"这一名称却不是指蒸馏酒。前面已说过它是一种酿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现代,才用白酒代表经蒸馏的酒。
我国古代文献中蒸馏酒的称谓主要有:烧酒、烧春,始用于唐代,但是唐代所说的烧酒,烧春是否指蒸馏酒还有争论。宋代以后,烧酒、烧春才是真正的蒸馏酒。
G. 能把酒制成酒精吗怎么操作
当然可以,酒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酒精。
可以采用蒸馏操作来达成目的,由于乙醇和水有共沸现象,蒸馏时会和水一起挥发出来,所以加入生石灰并且在78~79℃之间收集到的馏分就是粗制酒精。
再想进一步提纯,只能加金属镁,再进行蒸馏操作就能得到较纯净的乙醇。
希望你满意!请采纳!
H. 什么是蒸馏酒
蒸馏酒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制作过程为先经过酿造,后进行蒸馏后冷却,最终得到高度数的酒精溶液饮品。蒸馏酒在世界分布很广,每个地方都各具特色。我国用曲酿酒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工艺,传承至今,独树一帜。蒸馏酒被分为六大类:中国白酒、威士忌、伏特加、金酒、白兰地、朗姆酒。也称之为六大烈酒。今天我们从原料、发酵、酿造工艺、香味成分等几个方面,简单聊一下这几种酒的区别。
原材料
中国白酒:高粱,大米,玉米,小麦,青稞等为主
威士忌:大麦、玉米
伏特加:黑麦、大麦
金酒:杜松子、麦芽、玉米
白兰地:葡萄糖或者水果
朗姆:甘蔗汁或者糖蜜
中国白酒主要以粮食为主,主要是国情所致,先进的生产力导致粮食有了剩余。而用粮食酿出的酒口感,香味等各方面也会优于水果,薯干,甘蔗,植物根茎等非粮食酒。
打开网络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发酵
中国白酒:传统发酵方式是固态发酵、固液法、液态法,发酵剂有大曲、小曲、麸曲、药曲
威士忌:液态发酵,发酵剂主要是大麦芽和酵母
伏特加:液态发酵,发酵剂主要是大麦芽和酵母
金酒:液态发酵,发酵剂主要是麦芽酵母
白兰地:特态发酵,发酵剂主要是酵母
朗姆:液态发酵,发酵剂是酵母和生香酵母
综上可知,中国白酒以固态发酵为主,发酵时间最少一年,微生物的生长,菌类的生长远远高于其他烈酒。大曲小曲自然曲的发酵,酿造出来的酒的微量成分也高于其他蒸馏酒,对人体有益,以茅台镇核心区生产酱酒为首。
酿造工艺
中国白酒工艺可谓复杂,酱香型白酒最重要酿造原则可以可以概括为“12987”。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蒸馏,正是这一项又一项的严格规定,保证了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韵味。这是任何一种酒都无可比拟的。
香味成分
白酒主要的香味成分就是酸类、酯类、高级醇类、羰基化合物、高级脂肪酸乙酯等。就酸来说,中国白酒的总酸远远高于其他蒸馏酒,中国白酒以酱酒为例,乙酸、乳酸、单宁、氨基酸为主,而其他蒸馏酒主要是乙酸;
酯是白酒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是中国白酒的三大主要酯,也决定着白酒的主要香型;高级醇是其他几大蒸馏酒的主要香味成分;高级脂肪酸乙酯,例如:辛酸、壬酸、十二酸、十六酸、油酸等在中国白酒中含量很高。
中国白酒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就酱酒而言,早在宋朝时期就产生了,公元500多年,北齐武成帝隆重推荐美酒“茅酒”指茅台镇白酒,载入二十四史。从此一个历史文化脉络清晰、传承有序、影响深远的酱酒文化有了属于他的轨迹。蒸馏酒的大哥当之无愧为中国酱香型茅酒。
中国白酒正在从文化的挖掘,品质的追求上不断的提升,全国遍地开花的传统白酒正规生产厂家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相信中国白酒在未来的市场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I. 如何生产蒸馏酒酒曲
生料酿酒的优越性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采用生料酿酒的厂家也越来越多。但在众多的采用生料酿酒的厂家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出酒率高,口感也很好;有的出酒就率低,其口感也差。这是何种原因?笔者认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生料酒曲的质量和工艺操作的关系所致。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吸取成功地采用生料酿酒厂家的实际生产经验,就生料酿酒有关工艺操作中的若干问题归纳总结如下,本文不是按顺序地论述生料酿酒的工艺操作,仅是选择生料酿酒工艺操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和生产厂家经常提问的几个问题加以简要的叙述,以供采用生料酿酒的厂家和欲想采用生料酿酒的厂家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
一、一般问题
任何酿酒原料采用生料酿酒都应粉碎。粉碎的粒度越细越好,至少其粒度应98%以上通过40目的筛孔。原料粒度小,接触糖化剂和发酵剂的面积大,更能使其原料能完全彻底地得到糖化和发酵。残余的淀粉和糖分少,其出酒率就必然增多。
其次、原料的粒度均匀,不能粗的粗,细的细。不然,细的原料先完成发酵而粗的原料仍在继续发酵,给人们造成都完全发酵的错觉,致使蒸馏时产生焦锅、煳锅和淤锅的现象。以前说大米不用粉碎,但实践证明、大米经过粉碎后、其发酵期可以缩短四五天,当然大米不用粉碎也能发酵,但发酵期要比粉碎过的大米延长四五天时间。如果是新鲜的植物、瓜果、蔬菜等作为酿酒原料,应去皮去核打浆后再进行发酵,其发酵用水量可控制在1:1~2之间。
下曲水温(指原料加入发酵容器的水温)无论生料和熟料,不能超过36℃。因为下曲后升温的幅度为5~8℃。品温超过42℃时,发酵剂就会衰老死亡。这就是为什么发酵醪液只甜无酒味的原因。下曲量在冬季和夏季应有不同。冬季为0.7-0.8%,夏季为0.5-0.6%。以原料的总量计算。
关于搅拌,搅拌的目的是把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搅拌上来,使之都能接触到酒曲从而同步地得到完全彻底的发酵。按理、原料在发酵时,尤其是在发酵进入旺盛期时,容器内的所有原料都好像似在煮烯粥那样翻滚,就等于是在自然搅拌了。但投入原料多,由于原料本身的自重而堆积容器底部。数量少时可“自动”搅拌,如数量过多发酵的力度不够时,堆积于容器底部的原料即难以接触到酒曲。因此即应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予以搅拌。在整个发酵期间,搅拌的次数在3-5次即可,即投料时充分搅拌一次,发酵旺盛时充分搅拌一次,原料漂浮于液面时再充分搅拌一次基本可以了。当然在发酵液由浑浊变清和由清变为淡茶色时再拌一次也可以。如上所述在搅拌时,一定要将容器底部的原料搅拌上来。
有人会说,既要求厌氧又要开缸去搅拌,且不自相矛盾吗?不矛盾。所谓“厌氧”并非绝对的。酒曲内的微生物还是需要一定的氧气才能繁殖生长,但是所需的氧气不多。在每次开缸搅拌时所进入发酵容器内的氧气即能满足其需求。投料几十斤者可采用人工搅拌方法,如投料数百斤和上千斤者即应采用机械的方法搅拌,如使用渣浆泵之类的机械。
关于发酵容器,生产规模小者,可采用缸、罐、塑料桶作发酵容器,生产规模大者。可采用水泥池或不锈钢发酵罐作发酵容器。无论采用何种发酵容器,发酵前都应该洗净和杀菌消毒,尤其是作过酱菜的坛、罐更应清除其异味。广东一客户来信说,蒸出酒有臭味坚持说是酒曲问题,后经调查证明,是其发酵容器刚从酱菜厂买来而且没有洗干净所致。
采用水泥池作发酵容器,占地面积小、容量大、造价低,但水泥池内必须经环氧树酯处理,否则酒耗增大,而且会把邪杂味带入酒中,甚至还会缩短水泥池的使用寿命。水泥池内不涂沫环氧树酯,至少也要贴上瓷砖和玻璃,并用环氧树酯勾缝。
原料与水的比例,应控制在1:2.5~3,水量多对发酵无什么影响,水量少则因酒精分子含量高而仰制酵母的生长繁殖。
二、影响出酒率的因素
有人采用生料酿酒出酒率不高或不理想,完全归罪于生料曲酒。固然,出酒率高低与酒曲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响影出酒的因素还有很多。换句话说,即使酒曲的质量再好,如果有其他不利的因素存在或制约,其出酒率也会受到大大的影响。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些影响出酒率的因素,即能使出酒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现将有关影响出酒率的因素重点简述如下。
1、酿酒原料淀粉和糖份的含量
毫无疑问,酿酒原料的淀粉和糖份含量高者,其出酒率自然就高,例如大米的淀粉含量为74%,玉米的淀粉含量为62%,自然采用大米酿酒,其出酒率当然就比玉米的出酒率高。
但是,大米是粳米还是籼米,玉米是黄玉米还是白玉米;是早稻还是晚稻都有区别,都会影响到出酒率。还有,大米是老米还是新米,是碎米还是颗饱满者,对出酒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更不需说霉的病的原料了。
2、原料发酵不完全彻底
酿酒原料发酵不完全彻底,是指原料内所含的淀粉没有完全转化为糖,糖没完全发酵为酒精,其残余淀粉、残余糖还很多。酿酒原料发酵不完全彻底,有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下面还将论及这里即不多述。
酿酒原料发酵不完全彻底,不仅直接影响到出酒率,而且在蒸馏时还会造成焦锅、煳锅和淤锅现象,这些现象一旦产生,不仅是出酒率问题而是废品问题。
3、原料在发酵时由于密封不严而产酸
在发酵时由于密封不严,外界空气大量进入发酵容器,同时空气中的杂菌也随之进入。尤其是从空气中进入发酵容器的醋酸菌大量繁殖而造成醪液的酸败。众人皆知,发酵醪液的酒精成分即是醋酸菌的营养。醋酸菌吸收酒精营养后大量繁殖从而使酒变为醋。酸败的发酵醪液不但出酒率不高,而且其酒质也很差。
4、蒸酒设备的影响
传统的甑桶在蒸馏酒醅时,其酒醅就能起到浓缩酒精的作用,但用于液态醪液的蒸馏却没有浓缩酒精的机制,而且对醪液内的酒精成份还不能充分的提取。换句话说,采用传统的甑桶来蒸馏生料发酵醪液,不仅50度以上的高度酒得酒率不高,酒尾过多过长,而且不能将醪液内的酒精分子提尽而影响出酒率。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简陋质劣的所谓“无酒尾”的蒸酒设备,虽然是为适应液态蒸馏而生产,但主要是从“不糊锅”的角度来考虑设计,虽然醪液不会糊锅了,但缺乏浓缩酒精的装置和提尽醪液内酒精分了的装置。因此,采用这种设备蒸馏液态醪液,不仅高度酒得酒率不多,而且也不能把醪液内的酒精分子提尽而也影响出酒率。
笔者用上述两种蒸馏设备作过如下试验:将100斤大米发酵醪液蒸馏出100斤水来,测量其酒度为40度。再蒸馏出100斤水来与前100斤40度酒混合,测其酒度为20度。然而,将这200斤20度酒全部倒入上述甑锅内去蒸馏出100斤水来。这100斤水的酒度,按理说应该同样只有40度酒,然而结果是,这第二次蒸馏出来的100斤水的酒度却有45度!请问:这多出来的5度酒,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笔者认为,这是甑锅关系。由此可见,选择好的蒸酒设备能提高出酒率。
5、工艺和机械的损失
酿酒原料在粉碎、发酵、蒸馏和搬运的过程中,必然造成机械的、人工的损失。其损失的大小对出酒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专家计算,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损耗率约为5%左右,如果操作不当和人为的疏忽大意,这种损耗率更高,当然也就体现在出酒率上了。所以,为了保持和提高出酒率,应将酿酒原料的损耗降到最低限度。
6、生料酒曲的质量
毫无疑问,生料酒曲的质量,是出酒率高低的关健。质量好的生料酒曲,能将原料内的淀粉和糖全部发酵为酒精,出酒率自然就高。更深一层次说,质量好的生料酒曲,不仅能水解原料中的支链淀粉,还能水解原料中的直链淀粉,甚至还能将原料中的纤维素水解并发酵成为酒精。
综上所述,如果过上述5个影响到出酒率的因素问题都注意到了,而出酒率还是不高或不理想,那就是酒曲的质量问题了。
关于生料酒曲问题,巳有文章专门论及就不在赘述。目前国内的生料酒曲产品与其它商品一样,鱼龙混杂伪劣假冒比比皆是,再加上信息不灵,用户很难选择到质量较好的生料酒曲。不过一般说来,正规厂家生产的生料酒曲,其质量肯定要好一些,什么是正规的产品?根据国家规定有规范的商标标识,有技术执行标准,有生产许可证等等即为正规产品,反之即为假冒伪劣产品。
三、影响原料完全彻底发酵的原因
在上节“影响出酒率的因素”里,我们讨论了影响出酒率的诸多因素,在这些诸多因素中,除了生料酒曲质量外,其主要和关键的因素,就是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这个因素。然而,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讨论影响原料完全彻底发酵的因素,对成功采用生料酿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生料酒曲的质量
生料酒曲质量的好坏,对原料能否完全彻底发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单位研究和生产生料酒曲已有10年以上的历史,虽然其生料酒曲一天比一天有所改进和提高,但至今还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不敢狂妄地自称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
研究表明:酶制剂是采用黄曲霉或是黑曲霉生产;何种霉能水解支链淀粉,何种霉能水解直链淀粉;酶制剂中采用何种原料作为填充剂;能产酒精的酵母有几十种,选用何种酵母作为发酵剂;何种元素物质能对发酵起到促酵作用;何种元素物质对发酵产生仰制作用;何种原料加入生料酒曲好,何种原料加入生料酒曲没有作用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研究。这是生料酒曲研究者和生产者必须解决的课题。
生料酒曲的研究和生产是一门集微生物,发酵工程和酿酒技术于一身的复杂工程,并非如一些“发明者”所说:“是由18种原料泡制而成”,更非是由几个塑料桶和一把铁铲就能生产。由此可见,选择质量好的生料酒曲是原料完全彻底发酵的根本。
2、水质问题
水的酸碱度(PH值)对原料的完全彻底发酵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酸碱度(PH值)对其发酵产品都不一样。例如:黑曲霉在PH2-3时,生成柠檬酸;PH值近中性时生成草酸;酵母在PH5时其产物是酒精,而PH值为8时其产物是甘油。可见,酸碱度过高过低时,对酒精发酵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为,氢离子浓度(PH值)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是由于氢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原生质膜的电荷。原生质膜具有胶体性质,在一定的PH值内,原生质膜带正电荷;而在另一种PH值内则带负电荷。这种正负电荷的改变,同时又会引起原生质膜对个别离子渗透性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要求发酵用水第一、要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第二、其水的PH值一定调到4-5的范围。PH值高于5者,要用柠檬酸或醋酸调;PH值低于4者要用碱性物质调。
3、发酵时间和温度(指室温)
v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与时间和温度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发酵时间长能保证完全彻底发酵;发酵时间短可能不完全彻底发酵。发酵时间长短又与温度有关系。例如:温度在20℃以下时,发酵缓慢;在10℃以下时很难发酵,甚至不发酵,微生物处于冬眠状态。温度超过42℃者要降温,最佳发酵温度为25-35℃之间,同时要适当延长一点发酵时间,以保证原料的完全彻底发酵。
4、搅拌
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所有的原料,尤其是使堆积于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都能得到完全彻底的发酵,发酵不完全彻底,尤其是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没有完全彻底发酵,不仅是影响到出酒率,而且蒸馏时还会出现焦锅、煳锅和淤锅,而造成报废。关于搅拌的次数和搅拌的方法,前面已讲过就不在重复。
5、原料粗细度的均匀性
实践证明,原料的粒度越小越好,越细越好,原料的粒度小,对酒曲内的糖化剂的接触面积就越大,原料接触酒曲的面积越大,原料不仅能得到完全彻底的发酵,而且还将大大缩短其发酵时间。同时原料的粒度要求均匀,粗的粗细的细,使其发酵不同步进行同步结束,必然使粒度细者小者先发酵,粒度粗者大者后发酵,给人造成错觉认为:都完全彻底发酵了。结果蒸馏时不仅出酒率不高,而且不容易造成焦锅、煳锅和淤锅。因此,对原料的粒度要求:第一是大小均匀,第二是越细越好,便于原料的完全彻底发酵。
6、原料完全彻底发酵的标志
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可以检测。即检测其原料的残余淀粉,残余糖在1%以下时,即证明其原料已完全彻底发酵。但是,广大的中小酒厂不具有这种检测手段时,则可以用眼直观其发酵醪液的颜色:凡是发酵醪液的颜色变为淡茶色或啤酒色时,即证明其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了。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发酵醪液的颜色已经变为淡茶色或啤酒色了,但要考虑原料粒度大者和堆积于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了。检查原料粒度大者和堆积于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的简便办法是,首先用母指和食捏其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如果一捏就化无硬芯,即证明已完全彻底发酵。其次是再彻底搅拌一次,如果再搅拌后的一二天内,不是淡茶色和啤酒色者,即证明其原料还没有完全彻底发酵,至少证明堆积于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或者颗粒大者的原料还没有完全彻底发酵。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进行蒸馏。否则,不仅出酒率不高还会产生焦锅、煳锅和淤锅现象。没有完全彻底发酵者,就应该继续进行发酵,直到能达到上述的标准为止。
四、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措施
在采用生料酿酒过程中,由于操作上的关系会产生种种问题,如处置不当即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现例举几种情况并加以说明供用户参考。
1、产酸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发酵醪液产酸和酸败有多种原因。如发酵温度过高,发酵时间过长,用曲量过大等等都会导致酸度增加。但是,目前许多采用生料酿酒者所反映的发酵醪液过酸的原因,都是在发酵时由于密封不严,漏气而产生的。如上所述,在发酵时其发酵容器一定要密封,不漏气,不能让外界空气进入参与共酵。发酵醪液过酸必然使出酒率降低。发酵醪液或酒质过酸,只能预防无法调整,唯一的办法采用二次和多次再蒸馏。
2、苦味的来源及其处理措施
用含单宁成份过高的原料,霉病的原料酿酒,酒有苦味.,发酵时间过长,用曲量过大密封不严等,也会使酒产生苦味。但用户所反映的酒中苦味,多半是由于在蒸酒时采用大火、大气所产生的。
无论是熟料和生料发酵,在蒸馏时一定要坚持采用“慢火蒸酒,大火追尾”的原则。有的厂家希望一二个小时内把酒蒸完,所以采用大火、大气,结果把苦味物质蒸馏出来了。因为大部分苦味成份是高沸点物质,蒸馏时温度过高,压力过大,把一般情况下蒸不出来的苦味成份也蒸馏出来了。
苦味是酒中必具的,没有苦味即不是白酒。但苦味在白酒香味中所占的比量微小,就是说白酒入口后应微有一点苦味,但这种苦味在喉部应很快消失,不能长期停留。如长期停留者即不是好酒。为了避免酒中苦味物质过多,应采取如下的措施:不要用霉病腐败的原料酿酒;要控制酒曲的用量,发酵时要密封不漏气;控制发酵温度不能过高;尤其在蒸馏时不能采用大火、大气等等。
蒸馏出来的酒有苦味者,可采用如下措施处理:苦味不严重者,经过一段时间(30-60天)的存放苦味自然消失;采用勾调方法处理,即用酸味剂(如柠檬酸)和甜味剂(如蛋白糖)勾调,虽然不能消除苦味但能掩盖苦味,而且会使酒的口感更好;如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其苦味仍然突出者即可采用重新蒸馏的方法。重新蒸馏当然要用小火,否则苦味仍然被再次蒸馏出来。
3、酒味淡薄及其处理措施:
生料白酒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弱点是:酒质纯和、不燥辣。城市人很欢迎,但农村和山区的人则认为“酒度不够”,用酒表测量,明明有50度他说只有30多度。
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料内的酸味不够,因此显得水味重,后味差。酸是一种呈香物质,酒中酸味不够,很多芳香物质都难以表现出来。正如味精一样,如菜和汤里没有盐和盐不够的情况一样,即使加入再多的味精,也不能使菜和汤鲜甜。
实践经验证明,在生料酒中适当地加入一些乙酸或柠檬酸,即能消除其淡水味,而且会使酒味更趋于芳香和丰满。如果还需要使酒味增加燥辣感,再适当微量地加入一些“乙缩醛”或市售的“增度剂”即能满足。
在加入上述物质时,要多作几次小试验,便于找到最佳的量比关系。
4、发酵醪液不发酵的原因及其措施
有人反应,原料投入后几十天者不见动静,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是发酵温度过低。如上所述,发酵温度低于10℃以下时很难发酵甚至是不发酵。因为在这个温度条件下,生料酒曲内的微生物处于冬眠状态,不会生长繁殖,当然不能发酵。二是投料时,发酵容器内的料温超过36℃下酒曲。应该知道,下,工后温度要增加5-8℃。品温超过42℃时,酒曲内的发酵剂(酵母)即会因温度高而衰老或死亡,因此也不发酵。品尝其发酵醪液时,有甜味而无酒味。
由此可见,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原料长期不能发酵。蒸馏长期不能发酵的醪液,酒内还带有一种臭味。
长期不能发酵者的挽救措施如下:温度过低不能发酵者,即时采取升温措施,使温度达到20℃以上时,醪液即开始发酵。温度高而不能发酵者,重新再加入生料酒曲或加入原料总量的0.3%左右的糖化酶和0.2%左右的活性干酵母,即能使之重新发酵。
5、改变香型的方法
采用生料酒曲,以大米原料者,酿制出来的酒是米香型的;以玉米、高梁为原料者,酿制出来的酒是清香型的。若要以大米、玉米、高梁及其它原料、配制出浓香型,酱香型者,则在发酵时或蒸馏时加入所需的香型的主体香味成份即可。
例如:需发浓香型者,在发酵时加入“已酸菌液”共同发酵,或者有蒸馏时加入单体香料“已酸已酯”或是复合香料“大曲香精”0.5-0.8%即可。
实验证明,在发酵或蒸馏时加入香料共同发酵或共同蒸馏,比在成品酒内加入香料更醇和,不会有爆香和脂肪臭昧。
J. 蒸馏酒是什么酒
蒸馏酒是把经过发酵的酿酒原料,经过一次或多次的蒸馏过程提取的高度酒酒液。
蒸馏酒是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采用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纯度酒液。
酒精的汽化点是78.3°C,所以只要将酿酒的原料经过发酵后加温至78.3°C,并保持这个温度就可获得汽化酒精,再将汽化酒精输入管道冷却后,便是液体酒精。但是在加热过程中,原材料中的水份和其他物质也会掺杂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质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数的名酒都采用多次蒸馏法或取酒心法等不同的工艺来获取纯度高、杂质含量少的酒液。
蒸馏酒的酒度在40°以上,最高可达68°。但大多数的世界名酒的酒度只在40°-45°之间。而中国名酒的酒度则多为55°至60°之间。
蒸馏酒通常指酒精含量40%以上的烈性酒。国外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中的法律及税收规定,凡酒精含量超过43%的酒将加倍收税。所以许多世界名酒的酒精度数只在40°左右。
蒸馏酒因其酒精含量高,杂质含量少而可以在常温下长期保存。一般情况下可放5-10年。即使在开瓶使用后,也可以存放一年以上的时间而不变质。所以在酒吧中,烈酒可以散卖、调酒甚至经常开盖而不必考虑其是否很快变质。
一,谷物蒸馏酒
谷物蒸馏酒的原料主要有米类,麦类,玉米和高粱,以及薯类。世界流行的金酒、威士忌、伏特加就是谷物蒸馏酒。中国名酒如茅台酒、五粮液、泸州大曲、汾酒等也是谷物蒸馏酒。
谷物蒸馏酒在制造时常用几种原料酿制一种酒(混合法)。例如苏格兰威士忌,在酿造过程中,把几种原料如玉米、大麦等做成的威士忌按配方调配在一起;又如金酒,在酿制过程中加入杜松子等多至百余种香料制作。
世界流行的蒸馏酒中,金酒,威士忌,伏特加的制造原料及方法如下:
金酒的原料是麦、玉米和杜松子。先将谷物原料发酵后,在蒸馏时再加入杜松子和其他数种至百余种香料。经过数次蒸馏,蒸馏得出的金酒不需陈化,即可饮用。酒度为40°,无色透明,香味突出。以英国产的最为著名,荷兰、芬兰等国出产的金酒也相当出名。
威士忌的原料是大麦,燕麦,乔麦和玉米。制造时先将麦粒浸水,然后放在工场的地上让它们发芽,在此期间要不断地用人手或机械翻拨,让发芽的麦粒吸取新鲜空气,这样使麦芽的温度与成长速度保持一致,酿出的酒味也更丰富。麦芽长成后,便是烘烤过程,苏格兰用泥炭,而爱尔兰用无烟炭烘烤麦芽,使其添上各自独特的焦香味。然后再把麦芽磨碎捣烂,加入酵母发酵:发酵后的原料需经过两次蒸馏,得出的酒液再放入用火烤过内壁的橡木桶中陈化。橡木桶在陈化过程中会发挥它的奇妙作用,它能慢慢地排出酒桶内的二氧化碳并不断地将新鲜空气渗透入酒中,使威士忌的颜色改变,使酒味醇化。威士忌的增陈过程需5年以上,甚至20-30年。陈化后的威士忌呈琥珀色,酒度40°,风味独特,风行世界。世界著名的威士忌生产国有苏格兰、爱尔兰、美国和加拿大等。
伏特加的原料是麦类和马铃薯,先将原料发酵后蒸馏,伏特加的蒸馏方法是与众不同的,在蒸馏数次的过程中提取含酒精量很高的酒液(可高达80%以上),再用水稀释至40°左右。伏特加不需陈化,颜色透明晶亮,没有什么特别的香味,刺激性强。
中国的谷物蒸馏酒也驰名于世,曾多次在世界博览会上获金奖。著名的产品有:茅台酒,产于贵州省茅台镇。以高粱为原料,加入麦曲发酵,发酵后经数次蒸馏提取的酒液无色透明。再放入缸中陈化,时间为3年至数十年不等。酒味香浓醇厚,酒度53°。誉称为中国第一名酒。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可与法国干邑白兰地相比。
五粮液,四川省宜宾市产。以高粱、糯米、小麦和玉米为原料,加入麦曲发酵,采用老窖发酵的方法,发酵后也经数次蒸馏。获取的酒液清澈透明。味道醇厚清爽,酒度为60。多次获金奖。
泸州老窖特曲,产于四川省泸州。以高粱为原料,加入麦曲发酵,也采用老窖发酵,经多次蒸馏。制得的酒液清亮透明,酒味浓郁香醇,酒度60°。蝉联五届全国名酒。
剑南春酒,四川省绵竹产。以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为原料,加入麦曲发酵,经多次蒸馏。酒液无色透明,味道芳香浓郁,酒度60°。曾获金质奖。
西凤酒,陕西省凤翔县产。以高粱为原料,加入麦曲发酵,蒸馏后得到的酒液透明,味道清香甘爽,酒度65°。
洋河大曲,江苏省泗阳产。以高粱为原料,加入麦曲发酵,经重复蒸馏。制成的酒液无色透明,味浓醇香甜。酒度有55°和60°等多种。
汾酒,山西省汾阳产。以高粱为原料,用麦曲加入发酵,采用数次蒸馏。所得的酒液清香浓郁,酒度60°。为古今名酒。
董酒,产于贵州省遵义。以糯米、高粱为原料,加入麦曲发酵,采用长期发酵法,几次蒸馏。酒液晶莹透亮,酒味浓香甘美,酒度60°。
二,葡萄蒸馏酒
葡萄蒸馏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汁发酵后,再将其蒸馏,提取高酒度的酒液。葡萄蒸馏酒称为白兰地。
白兰地的酒精含量约40%左右。通常要经过两次蒸馏提取酒液。世界各国都有出产。最好的白兰地是法国产的,而其中又以干邑白兰地(Cognac Brandy)这种佳酿闻名世界。
白兰地的前身就是白葡萄酒,在16世纪时,蒸馏技术还没应用到葡萄酒上。当时法国同荷兰的货物和酒的交易很频繁。但运输距离很远,还受到战争的威胁。有个荷兰商人想出了一个妙法,把葡萄酒蒸馏,浓缩成酒精。这样在运输中既少占空间,遇到战争所受损失也会减少。到了荷兰后再兑水出售。但是这位聪明的商人到了荷兰后,他的朋友们品尝了这种浓缩的葡萄酒,觉得味道甘美而非常喜欢,加入水反而不好,所以他决定就这样出售。这就是最早的关于白兰地酒的传说。
法国干邑是一个古城,由于其盛产质优味美的干邑白兰地而驰名世界,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认识干邑“Cognac”这个词。
干邑地区是法国最著名、最好的葡萄产区,种植面积约10万公顷。共分为6个种植园区,所产的白兰地酒质也有高低,按酒质排列顺序如下:
(一) Grande Champagne 大香槟区
(二) Petite Champagne 小香槟区
(三) Borderies 边林区
(四) Fins Bois 优质林区
(五) Bons Bois 良质林区
(六) Bois Ordinaires 普通林区
干邑白兰地的品质优于其他白兰地,不仅是因为该地区的特殊蒸馏技巧,而且它得天独厚,无论气候,土壤都最适宜种植葡萄,所产的葡萄质量也特别好。其中大香槟区占总面积3%,小香槟区占总面积6%,葡萄产量特别少但质量最为上乘,所以大、小香槟区的葡萄是很珍贵的,所产的白兰地也特别贵重。
干邑白兰地酿制时先将葡萄精选、榨汁,让这些汁液自然发酵成为葡萄酒后,再用小型的铜蒸馏锅进行蒸馏,所有的干邑白兰地多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蒸馏。注入蒸馏锅的酒经加热直至成为蒸汽,第一次蒸馏得到含酒精约28%的酒液;然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蒸馏程序,部分的酒液因含杂质太多而被放弃,蒸馏后获取含酒精70%的液体,这就是白兰地。酿制1升的干邑白兰地,需要7-10升的白葡萄酒。蒸馏得到的白兰地是无色透明的。
干邑白兰地的颜色是在橡木桶中陈化得来的。干邑的酒桶选用林茂山(LIMOGES)的橡木制造。因橡木的质量对酒影响很大,所以上等的干邑白兰地的酒桶木材从林茂山的森林中砍伐回来后,必须经过两年风干,才能用作酒桶。而且所有的酒桶都是纯粹用木镶嵌而成,不能用任何铁钉或者胶水,也不能用锯子。以确保增陈过程不受影响。造桶的木条都是以火烘弯,然后利用自然界冷缩热涨的原理将木条造成酒桶。大多数的酿酒师认为350升的酒桶是最合适的,能够使到桶里面的酒液同橡木发生最好的接触,达到最理想的陈化过程。
空气慢慢地渗透橡木桶进入装入木桶中的干邑白兰地,使酒质逐渐发生变化。酒里的酒精也会慢慢地挥发一部分,因此酒的酒精含量也会减少。装入木桶中陈化的酒,头几年会蒸发得多一点,后来就慢慢减少,大约每年平均减少1%,据说单是干邑这个地区,每天约有25000瓶的白兰地酒蒸发在大气中。被称为“天使所得之份额”。白兰地在陈化期间,由于色变为琥珀色,味道和香气也有所改进。
在陈化过程中还要依赖酿酒师的经验,酿酒师把酒注入木桶后,在漫长的岁月里,对桶中酒质的变化要密切注意,时常品尝,然后以经验断定是否继续陈化,还是将酒液转移到一个较旧的酒桶,以便产生不同的陈化作用。
目前的干邑白兰地大多数是混合的,事实上,最好的干邑是由不同酒龄,不同来源的多种白兰地混合而成。不过每个酿酒师都有秘方,决不外传。所以干邑白兰地有许多不同的牌子。
常用的干邑白兰地有: 人头马 V·S·O·P Remy Martin V·S·O·P
马爹利 V·S·O·P Martell V·S·O·P
长颈 F·O·V
蓝带 马爹利 Martell Cordon Bleu
轩尼诗 X·O Hennessy X·O
亚曼邑区(Armagnac)是法国的另一个著名白兰地产区仅次于干邑白兰地。亚曼邑与干邑在酿制方面的不同点是在蒸馏程序上。干邑是初次蒸馏和二次蒸馏,连续进行的,而亚曼邑是分开进行的。另一个不同点是干邑的储酒桶是用林茂山的橡林制成的,亚曼邑的储酒桶是用黑橡木制成的。亚曼邑白兰地的味道浓烈、刺激性强,也有许多人喜爱。
马克(Marc),这是用榨完果汁后剩下的葡萄皮发酵后,蒸馏而成的。法国各地都有出产,但以勃艮地(Burgundy)区产的最好。它富有麦根和木料味道,常被品酒家所欣赏。
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盛产白兰地如西班牙、荷兰、希腊、德国、葡萄牙等,味道各有特色。
我国也出多种白兰地,其中金奖白兰地最为著名,为许多人所喜欢,味道香浓、醇美。
三,其它蒸馏酒
朗姆酒,是以甘蔗为原料的蒸馏酒。酿造过程与其他蒸馏酒大致相同,将甘蔗榨汁后发酵,再蒸馏就获得朗姆酒。朗姆酒要经过两年以上的陈化才可能装瓶出售。酒度为44°,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酒品之一。主要生产国有古巴、牙买加和巴西等。
苹果白兰地,以苹果为原料。以法国诺曼底(Normandy)出产的Calvdos,苹果白兰地最为著名。酒度为35°-40°,英国也产苹果白兰地称为Apple Jack。
制造苹果白兰地的过程较简单,把熟透的苹果完全发酵后(糖分完全转换成酒精),再加以蒸馏。然后放在橡木桶中陈化,其颜色是由木通的木头颜色中得来的。
其他水果也能酿制成美味的果子蒸馏酒,例如:橙黄梅、樱桃、李子、杏、梨等。酒精度数通常低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