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含少量铜的蒸馏水
㈠ 铜与浓硝酸反应后再加入蒸馏水有什么现象
首先铜与浓硝酸会反应生成硝酸铜,NO2和水;若是密闭容器保存了NO2,加蒸馏水后形成溶液,而且no2溶于水生成NO气体和硝酸。故现象是反应后溶液变蓝色有气体生成。
㈡ 用含有少量Cu2+的蒸馏水配制EDTA溶液,于pH=5.0,用标准溶液标定EDTA溶液,
偏低。在PH=5.0的条件下标定EDTA,少量的Cu2+和EDTA配位,而在PH=10的滴定条件下,少量的Cu2+不和EDTA配位,相当于EDTA浓度增加,滴定时消耗EDTA的体积减少,测定结果偏低。
㈢ 硫酸铜可以用硫酸铜与蒸馏水一起做的反应是什么
CuSO4+5H2O=CuSO4.5H2O,白色的无水硫酸铜与水形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
㈣ 一瓶废液含有一定的硫酸铜,单质溴和少量铜粉残渣,设计分离提纯铜,溴,硫酸铜的实验
一年多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了,供你参考下。
所需器皿:烧杯、漏斗、试管、滴管、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步骤:1)用漏斗分离出铜粉和溶液。
2)用蒸馏水冲洗分离出来的铜粉,直到用于冲洗的蒸馏水没有颜色。(蒸馏水冲洗铜粉后得到的溶液倒入第一步上的溶液中)
3)用有机溶萃取溴。分离有机溶剂和水溶液(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硫酸铜不溶于有机溶剂)
4)检验3步骤中的硫酸铜溶液中是否还存在溴。用滴管吸取少量该液体,滴入几滴在碘化钾淀粉试纸上,试纸不变色说明该溶液中不存在溴,变蓝,则说明有。
5)确定3步骤中的硫酸铜溶液中不存在溴后,将溶液进行加热,等到水分蒸发,出现蓝色结晶体后转入蒸发皿加热,得到白色的无水硫酸铜。
。。。哎,写完,我自己都觉得不太对,先这样吧
三楼说得对啊!看了一楼的,想起那个溴是极易挥发的。就加热分离吧。
㈤ 净化水的方法一般有哪三种方法
㈥ 用含有少量Cu2+的蒸馏水配制EDTA溶液滴定Ca2+的含量
C
因为已经标定过了,所以杂质无影响
㈦ 某学某学生为将含有少量杂质铜的氯化铁提纯.拟定以下实验步骤:
不科学,加水后2FeCl3+Cu═CuCl2+2FeCl2,过滤不能除去CuCl2,在溶液蒸干过程中,FeCl3+3H2O⇌Fe(OH)3+3HCl,得不到氯化铁
①加蒸馏水溶解;②加过量Fe粉;③过滤除去Cu和过量Fe;④通入适量氯气;⑤加入少量氯化氢气体;⑥蒸发浓缩结晶得到FeCl3晶体
㈧ 蒸馏水会在铜管中产生水垢么
选择合适的铜管除垢剂进行清除。并且其对金属无腐蚀损伤,彻底解决了目前普遍内使用容的强酸性清洗对中央空调等换热系统金属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损伤,从而大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清洗方法有两种:
1.开放式浸泡法:10-50稀释注入水管内;确保管内充满水,开启冷水阀,将浊水放干净;用清水冲洗管道,直至出水管有清水流出,清洁工作完成。
2.强制循环法:循环清洗、浸泡或压缩空气鼓泡2-12小时,确认垢渣松脱后排尽药液冲洗干净设备可正常使用;
㈨ 1、用含有少量 Cu2+ 的蒸馏水配制 EDTA 溶液,于 pH = 5.0,用锌标准溶液标定ED
1.偏低复。在PH=5.0的条件下标制定EDTA,少量的Cu2+和EDTA配位,而在PH=10的滴定条件下,少量的Cu2+不和EDTA配位,相当于EDTA浓度增加,滴定时消耗EDTA的体积减少,测定结果偏低。
2.偏高 因为水中含有Ca2+、Mg2+离子,在PH=5.5,锌标准液标定时,由于酸效应的影响,钙、镁离子不会与EDTA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也即锌滴定EDTA时,钙、镁不干扰,故标定的EDTA浓度是正确的。而在测定Ni2+时,PH=10.0,已经大于钙、镁离子的最低允许PH值,也就是说钙、镁离子会与EDTA反应,而Ni2+的含量是以滴定消耗的EDTA的量来计量的,EDTA消耗量增加了,则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