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蒸馏除垢 » 蒸馏使用范围

蒸馏使用范围

发布时间: 2020-12-15 05:09:43

1. 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的使用范围

过滤应用与固体与液体
蒸发用于液体与可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蒸馏用于两种或多种混溶性液体的分离,根据不同物质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
萃取应用于分离多种不同液体,针对他们在其他的萃取溶剂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2. 常温下蒸馏水滴到范围值为5-7的PH试纸上时为什么无颜色变化(显酸性)但是用其原料自来水显中性7

PH试纸 测试溶液酸碱性 使用方法:检验溶液 取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玻棒蘸取液体,沾在试纸中心,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很明显你所测试溶液弄错了) 因为湿润pH试纸会把待测溶液稀释,产生误差(除非溶液pH=7),蓝色石蕊试纸用于检测酸性、红色石蕊试纸用于检测碱性,淀粉KI试纸用于检验I2,都可以稀释 补充一点;蒸馏水是蒸汽液化(冷却凝结)形成的,纯净水是经过过滤工具过滤了水中的杂质后形成的.水是相对比较中性的液体,所以用精确度不高的PH试纸 显中性7 其实看到“注意”就够了,其他只是进行无聊的补充而已,可以忽略的

3. 常见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及使用范围

倾析: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 分离沙和水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净化食用水

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 分离盐和沙

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分离泥和水

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 分离油和水

萃取: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 用庚烷
提取水溶液中的碘

蒸馏: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 从海水中取得纯水

分馏: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 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 石油的精炼

升华:分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 分离碘和沙

吸附: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 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色层分析法:分离溶液中的溶质 分离黑色墨水中不同颜色的物质
(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1。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操作

操作名称
适用范围
实例
操作要点

过滤(溶液洗涤)
溶物与不溶物的分离
粗盐提纯
一贴二低三靠;加水洗涤溶液除去吸附的离子

结晶(重结晶)
固体、液体分离溶解性不同的固体可溶物分离
食盐溶液的蒸发结晶,KNO3和NaCl混合物的分离
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溅出,有较多固体析出时撤灯用余热将溶液蒸干

蒸馏、分馏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
石油中各馏分的分离,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蒸馏烧瓶要垫石棉网,内部加碎瓷片,温度计水银球放在支管口略下的位置,冷却水和蒸气逆向

萃取、分液
两种互溶液体的分离、两种不互溶液体的分离
用CCl4从碘水中分离出碘
分液漏斗装液不超过容积的3/4;两手握漏斗、倒转、用力振荡、反复,静置分层,分液

洗气
气气分离(杂质气体与试剂反应)
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溴水除去CH4中的C2H2
混合气通过洗气瓶,长进短出

渗析
胶体与溶液中溶质的分离
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
混合物装入半透膜袋中浸入蒸馏水中适当时间

加热
杂质发生反应
除Na2CO3中NaHCO3;
除去MnO2中的C
玻璃棒搅拌使受热均匀

升华
分离易升华的物质
碘、萘等的提纯

盐析
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
硬脂酸钠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蛋清中加入饱和(NH4)2SO4

2。常见物质分离提纯归纳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分离方法

NaOH(Na2CO3)
Ca(OH)2
溶解、加试剂、过滤

NaHCO3(Na2CO3)
CO2
溶解、通入足量试剂、蒸发

Na2CO3(NaHCO3)

加热

NaCl(Na2CO3、NaHCO3)
HCl
加入足量试剂,蒸发

CO2(HCl、SO2)
饱和Na2CO3溶液
洗气

CO(CO2)
NaOH
洗气

CO2(CO)
CuO
加热

O2(CO2)
Na2O2
足量试剂充分反应

NaCl(NH4Cl)

加热

KI(I2)
CCl4
加热升华或加试剂萃取

Cl2(HCl)
饱和NaCl溶液
洗气

KNO3(NaCl)
H2O
重结晶过滤

Fe2+(Fe3+)
Fe
过滤

Fe3+(Fe2+)
H2O2
加入足量试剂

SiO2(CaCO3、CaO)
HCl
过滤

烷(烯炔)
溴水
洗气

气态烷、烯、炔(H2S、CO2、SO2)
NaOH溶液
洗气

苯(甲苯)
KMnO4酸性溶液
分液

苯(苯磺酸)
NaOH溶液
分液

溴苯(溴)
NaOH溶液
分液

甲苯(乙醛)

分液

甲苯(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苯酚(苯)
NaOH溶液、CO2
加NaOH溶液分液,取水层通入过量CO2,分液

溴乙烷(乙醇)

分液

续表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分离方法

乙醇(水)
CaO
蒸馏

乙醇(NaCl)

蒸馏

乙酸(甲酸)
醋酸钠晶体
蒸馏

乙酸乙酯(乙酸、乙醇)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硬脂酸钠溶液(NaCl)
半透膜
渗析

硬脂酸钠溶液(甘油)
NaCl粉末
盐析、过滤

蛋白质(饱和硫酸铵溶液)
半透膜
渗析

硝基苯(硝酸)
NaOH溶液
分液

淀粉溶液(NaCl)
半透膜
渗析

甲烷(H2S)
NaOH溶液或CuSO4溶液
洗气

3。化学灼伤的急救措施

灼烧物质
急救措施

各种酸(浓硫酸、硝酸、冰醋酸等)
立即用水冲洗,接着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最后用水清洗,必要时涂上甘油。如果出现水泡,应涂上紫药水。

氢氟酸
先立即用流水长时间冲洗(15~30 min),然后用3%~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再涂上33%的氧化镁甘油糊剂或敷上1%的氢化可的松软膏。

各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等)
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2%的硼酸或2%的醋酸。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体积氨水(22.5%)、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酒精(95%)的混合液涂敷。


立即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以中和生成的磷酸。然后用2%的硫酸铜溶液冲洗,使磷转化为难溶的磷化铜。再用水冲洗残留的硫酸铜溶液,最后按灼烧伤处理。切不可使伤口暴露在空气中或用油脂类涂敷。


用浸了甘油或酒精的棉球抹去污物,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再用硫酸钠饱和溶液湿敷。也可用4体积酒精(75%)和1体积0.5 mol·L-1的氯化铁溶液组成的混合液洗。不可用热水冲洗污物,否则会加重损伤。

4。常见气体的制备

制取
气体
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
装置类型
收集方法
注意事项

O2

CH4

NH3

2KClO3 2KCl+3O2
或2KMnO4K2MnO4+MnO2+O2

CH3COONa+NaOH Na2CO3+CH4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固体

固体
·
加热

排水法

向下排气法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固体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③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在放药品处加热。④用排水法收集,停止加热前,应先把导气管撤离水面,才能熄灭酒精灯。⑤制CH4须用无水CH3COONa

Cl2

HCl

NO

C2H4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H3-CH2-OH CH2===CH2+H2O
固体+液体 液体+液体
·



向上
排气法




①同上①、③、④条内容。②液体与液体加热反应器内应添加碎瓷片以防暴沸。③氯气有毒,尾气要用碱液吸收。④制取乙烯温度应控制在170℃左右。⑤HCl要用水吸收(接倒置漏斗)

H2

C2H2

CO2

SO2

NO2

H2S

Zn+H2SO4(稀)===ZnSO4+H2

CaC2+2H2O―→Ca(OH)2+CH≡CH

CaCO3+2HCl===CaCl2+CO2+H2O

Na2SO3+H2SO4(1∶1)===Na2SO4+SO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FeS+H2SO4(稀)===FeSO4+H2S
固体

液体
·
不加热

向下排气法
或排水法

向上
排气法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使用长颈漏斗时,要把漏斗颈插入液面以下。③使用启普发生器时,反应物固体应是块状,且不溶于水(H2、CO2、H2S可用)。④制取乙炔要用分液漏斗,以控制反应速率。⑤H2S剧毒,应在通风橱中制备,或用碱液吸收尾气。不可用浓H2SO4

5。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7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的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6。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7。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不能用手接触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要将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砝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8。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再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代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 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液;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 cm~2 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7)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8)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19)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0)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1)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两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9。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4. 电瓶为什么加蒸馏水

电瓶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的,有热量便会导致水分的蒸发,因为比重的问题,所以消耗水,电瓶缺水就加蒸馏水。

电瓶是电池的一种,也叫蓄电池,它的工作原理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通常人们所说的电瓶是指铅酸蓄电池,即一种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做电极,硫酸溶液做电解液的蓄电池。

(4)蒸馏使用范围扩展阅读

汽车蓄电池使用寿命的长短,不仅取决于蓄电池的结构和质量,而且与运用和维护密切相关。一般汽车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2年左右,如果保养得当,可达到3—4年。车主对蓄电池的维护保养上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蓄电池的早期损坏,应引起我们重视。

误区一:在使用免维护蓄电池时,简单地认为免维护就是无须任何维护。

误区二:蓄电池极桩接线柱外表有腐蚀物不需处理,只要不松动就可以了。外表出现了腐蚀物,接线柱内表面也会出现腐蚀现象,导致电阻值增大,影响蓄电池的正常充电和放电,必须及时处理。

误区三:在液面低时,补充电解液或加引用纯净水,而不是需要的蒸馏水。如果加含硫酸的电解液,回使蓄电池内部电解液浓度增大,可能出现沸腾、酸雾等现象,严重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用饮用纯净水代替蒸馏水使用,纯净水中含有多种微量 素元,对蓄电池有不良影响。

误区四:电解液的密度不进行检查和调整,特别是冬季来临时,造成蓄电池容量不足,甚至造成电解液结冰的现象。

误区五:冬季使用蓄电池启动时,不间断地使用启动机,导致蓄电池因过度放电而损坏。

5. 实验室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实验室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

1、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请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遵照老师操作流程或进行实验;勿自行更换实验流程。

2、领取药品时,该确认容器上标示中文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

3、领取药品时,请看清楚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是否有危害。

4、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性、高腐蚀性、有毒性之药品请必定要在特殊排烟柜及桌上型抽烟管下进行操作。

5、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挥发性之化学药品更必需放置于具抽气装置之药品柜。

6、高挥发性或易于氧化之化学药品必需存放于冰箱或冰柜之中。

7、避免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做危险实验。

8、若须进行无人监督之实验,其实验装置对于防火、防爆、防水灾都须有相当的考虑,且让实验室灯开着,并在门上留下紧急处理时联络人电话及可能造成之灾害。

9、做危险性实验时必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有两人以上在场方可进行,节假日和夜间严禁做危险性实验。

10、做有危害性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

11、做放射性、激光等对人体危害较重的实验,应制定严格安全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12、请将废弃药液或过期药液或废弃物必须依照分类标示清楚,药品使用后之废(液)弃物严禁倒入水槽或水沟,应例入专用收集容器中回收。

6. 冷却结晶需要用到的仪器及注意事项

我对蒸馏和萃取相对比较熟悉,故详细列出,其余就列个大概,若觉得答案不错,不要忘记选为最佳答案哦。打字也很蛮累的嘛。

一,蒸馏: 1 什么是蒸馏?在蒸馏的实验中用到了哪些实验仪器?

蒸馏是通过加热蒸发和冷凝而分离提纯沸点不同的互溶混合液体的操作。利用混合液体中的成分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 用到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冷凝管,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牛角管(承接器)、锥形瓶等。

2.注意问题:

(1) 实验前,蒸馏烧瓶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有什么的作用?

防止液体暴沸
(2 )温度计作用?插入到那个位置?

控温显示加热范围。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沿
(3) 产物收集方式?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应怎样通入?

冷凝收集;下进上出。
(4) 自来水蒸馏后蒸馏瓶内物质?

在100℃难挥发,不挥发的杂质

(5) 实验开始和停止时,是先加热还是先通冷凝水?

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

二,萃取。
萃取: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从原溶液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操作。
①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使用注意:

1·先进行检漏
2·下层液体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上口倒出
3·放下层液体时,切记拔下上口玻璃塞

4·关闭活塞要及时

萃取剂选择条件:1、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2、溶解溶质的能力大于原溶剂
3、不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过滤
1、适用范围 :
固体(不溶)— 液体分离如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2、注意事项
一贴
二低
三靠
四,结晶
蒸发结晶:根据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
五萃取、分液
1、适用范围
萃取——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分液——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密度不同)
2、主要操作步骤:
检漏、装液、震荡、静置、分液
六,蒸馏、分馏
1、适用范围 :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态物质
2、注意事项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

②加沸石(碎瓷片)防止暴沸

③先开冷凝水再加热。

④冷凝水下进上出使冷凝充分

⑤溶液不可蒸干。

7. 蒸馏法的适用范围:

分离几种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8. 分液和蒸馏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分液适用于一种固体可溶于两种溶剂,而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可用分液进行分离。蒸馏适用于两种或几种沸点不同的物体的分离。

9. 蒸馏的适用范围

蒸馏是分离抄气体混合物和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如提取纯净水,就是把温度控制在谁的沸点100度,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再冷却,就成了蒸馏水了。又如,工业上用氧气就是利用蒸馏的方法,把空气变成液态,然后利用各气体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