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在不饱和树脂中应用
㈠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4-叔丁基-1,2-二羟基苯;对叔丁基儿茶酚
简 称:TBC
英文名: p-tert-Butylcatechol;4-tert-Butyl-1,版2-dihydroxybenzene
分子式: C10H14O2 分子量: 166.22
CAS号:权 98-29-3
RTECS号:UXl400000
用途:该品在60℃时阻聚效能较对苯二酚高25倍,为烯烃单体蒸馏或贮运时的高效阻聚剂,尤其用于苯乙烯;丁二烯;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单体。也用于氯乙烯;乙烯基吡啶;α-烯烃;壬烯;环戊二烯;异戊二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其酯类;氯化烯烃;聚氨酯等。该品也用作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丁二烯;合成橡胶;尼龙等聚合物的抗氧化剂,以及用作油脂及其衍生物,乙基纤维素;润滑油;己内酰胺;马来酸酐;锡等加金属皂类等多种化合物的抗氧剂。此外,还可用于聚氨酯催化剂的钝化剂;杀虫剂和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稳定剂等。
㈡ 不饱合树脂是什么概念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什么?
不饱和聚酯树脂: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s, 缩写代号UP。 不饱和聚酯是由饱和的二元醇与饱和的及不饱和的二元酸(或酸酐)缩聚而成的聚合物。 不饱和聚酯在液体乙烯类单位中的溶液称作不饱和聚酯树脂。
1.引言
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固化似乎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已研究得十分透彻的问题,但是因为影响固化反应的因素相当复杂,而在UPR的各种应用领域中,制品所出现的质量瑕疵在很大程度上几乎都与“固化”有关。所以,我们有对UPR的固化进行较深入探讨的必要。
(探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首先应该了解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有关的一些概念和定义)
2.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概念
人类最早发现的树脂是从树上分泌物中提炼出来的脂状物,如松香等,这是“脂”前有“树”的原因。直到1906年第一次用人工合成了酚醛树脂,才开辟了人工合成树脂的新纪元。1942年美国橡胶公司首先投产不饱和聚酯树脂,后来把未经加工的任何高聚物都称作树脂。但是早就与“树”无关了。
树脂又分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两大类。对于加热熔化冷却变固,而且可以反复进行的可熔的树脂叫做热塑性树脂,如聚氯乙烯树脂(PVC)、聚乙烯树脂(PE)等;对于加热固化以后不再可逆,成为既不溶解,又不熔化的固体,叫做热固性树脂,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
“聚酯”是相对于“酚醛”“环氧”等树脂而区分的含有酯键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这种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二元酸和二元醇经缩聚反应而生成的,而这种高分子化合物中含有不饱和双键时,就称为不饱和聚酯,这种不饱和聚酯溶解于有聚合能力的单体中(一般为苯乙烯)而成为一种粘稠液体时,称为不饱和聚酯树脂(英文名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简称UPR)。
因此,不饱和聚酯树脂可以定义为由饱和的或不饱和的二元酸与饱和的或不饱和的二元醇缩聚而成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单体(通常用苯乙烯)中而成的粘稠的液体.
3. 不饱和树脂的分类用应用范围
根据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结构可分为邻苯型、间苯型、对苯型、双酚A型、乙烯基酯型等;根据其性能可分为通用型、防腐型、自熄型、耐热型、低收缩型等;根据其主要用途可分为玻璃钢(FRP)用树脂与非玻璃钢用树脂两大类,所谓玻璃钢制品是指树脂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制成的各种产品,也称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简称FRP或玻璃钢);非玻璃钢制品是树脂与无机填料相混合或其本身单独使用制成的各种制品,也称为非增强型玻璃钢制品。
4. 不饱和聚酯所用主要原材料
①不饱和二元酸 常用的有顺丁烯二酸(简称顺酸)或顺丁烯二酸酐(简称顺酐)和反-丁烯二酸(简称反酸)。 它在聚酯分子中,除提供羧基生成酯键,使分子链增大以外,最重要的贡献是提供不饱和度,使聚酯分子具有与活性单体发生共聚合的能力,反酸合成的聚酯比由顺酸合成的聚酯更具有线性特征,软化点高,结晶性强,耐腐蚀性强。 同一种不饱和二元酸,由于与饱和二元酸的摩尔配比不同,生成反应火星不同的聚酯,通常可分成三类:高反应活性树脂(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酸<1)、中反应活性树脂(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酸=1)和低反应活性树脂(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酸>1)。
②饱和二元酸 常用的是苯二甲酸的三个同分异构体:邻位、间位和对位。由邻位苯二甲酸构成的树脂通常称为邻苯型聚酯;间位苯二甲酸构成的树脂称为间苯型聚酯;对位则称为对苯型聚酯。间苯型聚酯的强度、耐水、耐热和耐化学性能比邻苯型聚酯好。对苯型聚酯岁也有优良的性能,但缩聚反应较难,所以我们很少用。
③二元醇 二元醇类按结构可分为直链类,支链类,醚类二元醇有一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新戊二醇。新戊二醇是对称结构的醇,含有两个甲基,可称为2,2-二甲基丙二醇,可使树脂的耐水性、耐碱性提高,使树脂对水解稳定,常用语高性能胶衣中,在耐化学树脂中也有采用。
④阻聚剂 现在生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加入的阻聚剂有对苯二酚、叔丁基邻苯二酚和环烷酸铜等。 ⑤其他助剂 这类助剂的加入富裕树脂一定性能,不是所有的树脂都要添加,而是根据需要。 a. 石蜡 玻璃钢成型后表面树脂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的阻聚作用导致发黏,添加石蜡浮于表面隔绝氧气或水分使树脂正常固化。 b. 促变剂 促变剂会使树脂流动性变小,适合于垂直面玻璃钢成型或减缓树脂内的填料沉降。常用的促变剂是活性二氧化硅,由水成法或火成法合成,二氧化硅含量在99%以上,呈白色无定型微细粉末,多孔,比表面积大促变剂用量根据树脂所需的促变度而定。 c. 预促进剂 在生产厂内预先在树脂内添加促进剂,定义为预促进不饱和聚酯。
(2)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科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①缩聚反应 目前很多工厂都采用熔融缩聚法,以酸和醇直接混合熔融后,产生缩聚反应,除加入原料外不需加入其他成分。
②稀释 缩聚反应完成后,反应液冷却到约120℃,诸如方有苯乙烯的稀释釜中,稀释为固含量一定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③调整 将稀释后的树脂液放入调整槽内,根据需要同时加入促变剂,搅拌均匀(非一般性搅拌),再加入所需助剂,搅拌均匀,取样检测黏度、促变度和凝胶时间,视测试结果,再来调整黏度及凝胶时间直至达到规格规定的范围。
㈢ 甲基氢醌(THQ)和对叔丁基邻邻苯二酚(TBC)都用在什么方面
可以做阻聚剂和抗氧剂,有自由基存在时,它们可以和自由基加成反应从而消耗自由基。通常版前者THQ用于烯烃及二权烯烃的阻聚剂,后者可用于丙烯酸及其酯类、丙烯腈、苯乙烯、甲基苯乙烯及二烯烃类的阻聚剂。
烯烃,二烯烃、丙烯酸及其酯类、丙烯腈、苯乙烯、甲基苯乙烯等是合成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常用的原材料,其实只要生产或者会用到这些原材料的地方都有可能用到。
㈣ 苯乙烯对树脂漆起什么作用
1 混溶及其反应活性
1.1 苯乙烯与聚酯的混溶
苯乙烯一方面在聚酯中做为交联剂使用,另一方面也起到稀释的作用.适当的稀释过程有助于得到高质量的产品,一般稀释温度不超过95cI=.反之就会影响产品的一系列性能,甚至凝胶不能使用.苯乙烯中含的聚合物应尽可能的少,苯乙烯中含有聚合物也会影响苯乙烯与聚脂的混溶性.如苯乙烯中含有聚合物较多,要将其蒸馏后再使用,并加入阻聚剂,使苯乙烯中阻聚剂的含量在(5一l5)×10I6之间,苯乙烯中常用的阻聚剂是对苯二酚和对叔丁基邻苯二酚.1.2 苯乙烯的活性
从苯乙烯的结构中可以看出,它与其它不饱和单体比较,活性较大.研究化学性通常用最高放热温度来度量,通过放热曲线的研究可以定性的判断反应后产物性能的好坏.从放热曲线可以看出,苯乙烯与聚酯反应的放热温度最高,故其反应活性也较大,生产出的不饱和聚酯性能也很好.另外,放热峰温度也与苯乙烯在树脂中的含量有关.放热峰温度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随着不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
2 苯乙烯含量的影响
2.1 对固化产物机械性能的影响
固化物的性能不仅决定于树脂分子链结构,而且也与参加交联反应的单体结构及数量有关.苯乙烯含量与弯曲强度之间的关系见表l.
表1 苯乙爝含量对弯曲强度的影响
不饱和聚酯树脂
苯乙烯(重量%)
弯曲强度/MPa
浇筑品
层压制品
X
30
1237
5356.4
50
1223
5362.2
67
1068
5535.8
Y
35
963
4708.2
50
942
4901.4
67
913
4963.1
对于浇铸树脂,弯曲强度随着苯乙烯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对于玻璃纤维增强的层压制品,弯曲强度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抗张强度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直到 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也就是说,加入适量的苯乙烯可使其抗张强度达到最大值.一般模压塑料用的树脂,苯乙烯含量在30% 一40%左右为最佳.在苯乙烯用量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地增加苯乙烯的量对机械性能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固化物即可交联完全.又有利于提高机械性能,降低收缩率,减小树脂的粘度,便于使用.
2.2 对电性能的影响
苯乙烯含量对固化产物电性能的影响是很显著的.苯乙烯含量过高或过低对电性能都是不利的.
苯乙烯含量在309'o一5o%之间往往可获得较高的综合电性能.
2.3 对吸水性的影响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吸水性主要取决于聚酯分子链的结构、树脂的酸值、羟值等,但与苯乙烯含量也有一定的关系.总的来说,固化产物的吸水性通常是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的.
2.4 对固化产物耐化学性的影响
影响固化产物耐化学性的一个因素是分子链结构,如间苯二甲酸型聚酯就比较耐化学腐蚀.而影响固化产物耐化学性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稀释剂的类型和含量.用苯乙烯做为交联剂的聚酯,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提高了交联密度使其能更有效的阻止化学溶剂的“进攻”.
㈤ 苯乙烯的不利影响
交联剂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后产品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中应用得最多的交联剂就是苯乙烯,与聚酯的共聚反应活性高,且用苯乙烯做稀释剂的树脂固化速度快、粘度较低,便于施工。固化后的产物电性能也比较好,但耐热性较差,实践证明,苯乙烯对固化后的产品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讨苯乙烯对固化产物性能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1 混溶及其反应活性
1.1 苯乙烯与聚酯的混溶
苯乙烯一方面在聚酯中做为交联剂使用,另一方面也起到稀释的作用。适当的稀释过程有助于得到高质量的产品,一般稀释温度不超过95cI=。反之就会影响产品的一系列性能,甚至凝胶不能使用。苯乙烯中含的聚合物应尽可能的少,苯乙烯中含有聚合物也会影响苯乙烯与聚脂的混溶性。如苯乙烯中含有聚合物较多,要将其蒸馏后再使用,并加入阻聚剂,使苯乙烯中阻聚剂的含量在(5一l5)×10I6之间,苯乙烯中常用的阻聚剂是对苯二酚和对叔丁基邻苯二酚。
1.2 苯乙烯的活性
从苯乙烯的结构中可以看出,它与其它不饱和单体比较,活性较大。研究化学性通常用最高放热温度来度量,通过放热曲线的研究可以定性的判断反应后产物性能的好坏。从放热曲线可以看出(图略),苯乙烯与聚酯反应的放热温度最高,故其反应活性也较大,生产出的不饱和聚酯性能也很好。另外,放热峰温度也与苯乙烯在树脂中的含量有关。放热峰温度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随着不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
2 苯乙烯含量的影响
2.1 对固化产物机械性能的影响
固化物的性能不仅决定于树脂分子链结构,而且也与参加交联反应的单体结构及数量有关。对于浇铸树脂,弯曲强度随着苯乙烯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对于玻璃纤维增强的层压制品,弯曲强度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抗张强度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直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也就是说,加入适量的苯乙烯可使其抗张强度达到最大值。一般模压塑料用的树脂,苯乙烯含量在30% 一40%左右为最佳。在苯乙烯用量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地增加苯乙烯的量对机械性能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固化物即可交联完全。又有利于提高机械性能,降低收缩率,减小树脂的粘度,便于使用。
2.2 对电性能的影响
苯乙烯含量对固化产物电性能的影响是很显著的。苯乙烯含量过高或过低对电性能都是不利的。苯乙烯含量在30%一50%之间往往可获得较高的综合电性能。
2.3 对吸水性的影响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吸水性主要取决于聚酯分子链的结构、树脂的酸值、羟值等,但与苯乙烯含量也有一定的关系。总的来说,固化产物的吸水性通常是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的。
2.4 对固化产物耐化学性的影响
影响固化产物耐化学性的一个因素是分子链结构,如间苯二甲酸型聚酯就比较耐化学腐蚀。而影响固化产物耐化学性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稀释剂的类型和含量。用苯乙烯做为交联剂的聚酯,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提高了交联密度使其能更有效的阻止化学溶剂的“进攻”。
苯乙烯的沿革
液态碳氢化合物的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因易发生聚合反应而倍受瞩目,苯乙烯则是用来制造塑料、树脂、橡胶等由单分子体构成的大分子物质的,同时也可用于制造聚脂和乳胶漆。
纯净的苯乙烯透明、无色、易燃、略带毒性,沸点为145,冰点为-30.6。它的方程式是C8H8,早在1850年人们就已知道苯乙烯不与天然树脂发生反应但要发生聚合作用。但直到19世纪30年代,它才被应用于工业生产,苯乙烯是通过对乙苯进行除氢作用而生成的(乙苯是汽油中提取的乙烯和苯的化合物)。德国法本公司和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于1937年采用乙苯脱氢法进行了苯乙烯工业化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生产合成橡胶的需要,产量迅速扩大。战后,由于苯乙烯系塑料的发展,苯乙烯产量直线上升,并出现了一些其他的生产方法。例如:1966年,美国哈康公司开发了乙苯共氧化法;70年代初,日本等国采用萃取精馏从裂解汽油中分离苯乙烯,制得的苯乙烯量取决于乙烯生产的规模。1981年,世界苯乙烯装置的总能力达17.13Mt,其中90%以上采用乙苯催化脱氢法制造的。
在不受辐射的催化剂的作用下,苯乙烯迅速生成一种广泛用于模压制品的塑料,聚苯乙烯,它还可以与丁二烯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异分子聚合物,即合成橡胶,还有一些单分子体(如氯乙烯)可与苯乙烯发生共聚反应,生成化聚苯乙烯质量更好的塑料或树脂。
㈥ 不饱和树脂类胶粘剂是水性还是溶剂型的
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是由不饱和二元酸、饱和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线型聚合物,在树脂分子中同时含有重复的不饱和双键和酯键。由于这样得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固体或半固体状态,而且不能很好地交链成为性能良好的体型结构产物,因此在生产后期,还必须经交联剂苯乙 烯稀释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树脂溶液。实际上使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就是这种树脂溶液,使用中再加入固化剂等物质,使苯乙烯单体和不饱和聚酯分子中的双键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最终交链成为体型结构的树脂。
由此可见,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其形成体型结构的反应过程是:第一步通过二元酸和二元醇的缩聚反应生成线型分子;第二步在固化过程中通过树脂和交联剂的双键间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得到体型结构。这种不同的反应阶段通过不同的官能团和不同的反应机理得以实现,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和固化的特点。 性能特点和助剂 不饱和树脂的价格比双酚A型EPOXY便宜一半,粘度低,可常温触压固化,固化物透明度高,粘接强度高,常用于玻璃钢工业上。
不饱和树脂的交联剂有苯乙烯(PS),丙烯酸,甲苯丙烯酸甲酯和瓴苯二甲酸二烯丙酸,引发剂有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环已酮和过氧化丁酮等,促进剂有环烷酸钴(苯酸钴即含2%金属钴的苯乙烯溶液,)辛酸钴,二甲基苯胺和二乙基苯胺,阻聚剂有:
(一)无机物:硫黄,铜盐和亚硝酸盐。
(二)多元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和对叔丁基邻苯二酚
(三)醌:醌,1,4-苯醌和菲醌
(四)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二硝基苯,三硝苯甲苯和芳味酸。
(五)胺类:吡,N苯基胺和吩。
不饱和聚酯树脂主要优点:
(1)工艺性能优良。这是不饱和聚酯树脂最突出的优点。在室温下具有适宜的粘度,可以在室温下固化,常压下成型,固化过程中无小分子形成,因而施工方便,易保证质量,并可用多种措施来调节它的工艺性能,特别适合于大型 和现场制造玻璃钢制品。
(2)固化后的树脂综合性能良好。该树脂的力学性能略低于环氧树脂,但优于酚醛树脂和呋喃树脂;耐腐蚀性能,如树脂品种选用适当,优于环氧树脂;其它性能如电性能、阻燃性能等,可选用适当树脂满足需要;此外该树脂颜色浅,可以制成浅色、半透明或透明的玻璃钢制品。
(3)品种多,适应性广。
(4) 常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价格较低。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主要缺点:1 固化时体积收缩率较大。2 贮存时有一定期限,一般为半年。3 施工时有一定气味。
树脂分类:按性能用途不同,不饱和聚酯树脂可分为通用树脂、耐蚀树脂、阻燃树脂、低收缩树脂、浇铸树脂、光固化树脂、胶衣树脂及涂料和钮扣用树脂等。每一类树脂又有许多品种,如耐蚀树脂又分为中等耐蚀树脂和高度耐蚀树脂,高度耐蚀树脂按结构不同又包括双酚A型树脂、乙烯基酯树脂和二甲苯型树脂等几个品种。
㈦ 苯乙烯对树脂漆起什么作用
1 混溶及其反应活性
1.1 苯乙烯与聚酯的混溶
苯乙烯一方面在聚酯中做为交联剂使用,另一方面也起到稀释的作用。适当的稀释过程有助于得到高质量的产品,一般稀释温度不超过95cI=。反之就会影响产品的一系列性能,甚至凝胶不能使用。苯乙烯中含的聚合物应尽可能的少,苯乙烯中含有聚合物也会影响苯乙烯与聚脂的混溶性。如苯乙烯中含有聚合物较多,要将其蒸馏后再使用,并加入阻聚剂,使苯乙烯中阻聚剂的含量在(5一l5)×10I6之间,苯乙烯中常用的阻聚剂是对苯二酚和对叔丁基邻苯二酚。1.2 苯乙烯的活性
从苯乙烯的结构中可以看出,它与其它不饱和单体比较,活性较大。研究化学性通常用最高放热温度来度量,通过放热曲线的研究可以定性的判断反应后产物性能的好坏。从放热曲线可以看出,苯乙烯与聚酯反应的放热温度最高,故其反应活性也较大,生产出的不饱和聚酯性能也很好。另外,放热峰温度也与苯乙烯在树脂中的含量有关。放热峰温度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随着不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
2 苯乙烯含量的影响
2.1 对固化产物机械性能的影响
固化物的性能不仅决定于树脂分子链结构,而且也与参加交联反应的单体结构及数量有关。苯乙烯含量与弯曲强度之间的关系见表l。
表1 苯乙爝含量对弯曲强度的影响
不饱和聚酯树脂
苯乙烯(重量%)
弯曲强度/MPa
浇筑品
层压制品
X
30
1237
5356.4
50
1223
5362.2
67
1068
5535.8
Y
35
963
4708.2
50
942
4901.4
67
913
4963.1
对于浇铸树脂,弯曲强度随着苯乙烯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对于玻璃纤维增强的层压制品,弯曲强度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抗张强度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直到 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也就是说,加入适量的苯乙烯可使其抗张强度达到最大值。一般模压塑料用的树脂,苯乙烯含量在30% 一40%左右为最佳。在苯乙烯用量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地增加苯乙烯的量对机械性能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固化物即可交联完全。又有利于提高机械性能,降低收缩率,减小树脂的粘度,便于使用。
2.2 对电性能的影响
苯乙烯含量对固化产物电性能的影响是很显著的。苯乙烯含量过高或过低对电性能都是不利的。
苯乙烯含量在309'o一5o%之间往往可获得较高的综合电性能。
2.3 对吸水性的影响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吸水性主要取决于聚酯分子链的结构、树脂的酸值、羟值等,但与苯乙烯含量也有一定的关系。总的来说,固化产物的吸水性通常是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的。
2.4 对固化产物耐化学性的影响
影响固化产物耐化学性的一个因素是分子链结构,如间苯二甲酸型聚酯就比较耐化学腐蚀。而影响固化产物耐化学性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稀释剂的类型和含量。用苯乙烯做为交联剂的聚酯,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加,提高了交联密度使其能更有效的阻止化学溶剂的“进攻”。
㈧ 阻聚剂的选择方法
选择阻聚剂主要是要求有较高阻聚效率,还应考虑它在单体中的溶解度,与单体的适应性,能够容易用蒸馏或化学方法将阻聚剂从单体中除去。最好是选择能在室温下起阻聚作用,而在反应温度时又能迅速分解的阻聚剂,这样可以不必从单体中脱除,减少麻烦,又保证聚合反应顺利进行。
(1)与单体和树脂混溶性好,只有混溶方能起到阻聚作用。
(2)能有效地阻止聚合反应的发生,使单体、树脂、乳液或胶黏剂有足够的储存期。
(3)单体中的阻聚剂容易除去或不影响聚合活性。最好选择室温下是有效的阻聚剂,而在适当高的温度失去阻聚作用,这样就可在使用前不必脱除阻聚剂。例如叔丁基邻苯二酚、对苯酚单丁醚便是此种类型阻聚剂。
(4)不影响胶黏剂和密封剂固化物的物理力学性能。阻聚剂在制备胶黏剂过程中能因高温氧化变色而影响产品外观。
(5)几种阻聚剂配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阻聚效果。例如不饱和聚酯树脂之中加入对苯二酚、叔丁基邻苯二酚和环烷酸铜3种阻聚剂,对苯二酚活性最强,在与苯乙烯和聚酯混溶时可耐高温130℃左右,在1min内不起共聚作用,可以安全混合稀释。叔丁基邻苯二酚在高温下阻聚效果很差,但在稍低温度(例如60℃时),其阻聚效果比对苯二酚高25倍,可有较长的储存期。环烷酸铜在室温下起阻聚作用,而高温时又有促进作用:又如,在氧存在下。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和吩噻嗪、对苯二酚和二苯胺混合使用,其阻聚效果比任一种单独使用高约300倍。
(6)阻聚剂用量适当为宜,多则有害无益.例如碘用量为10-4mol/L时,是有效的阻聚剂,但超过此量却会引发聚合反应。碘一般不单独使用,需加入少量碘化钾,增加溶解度,提高阻聚效率。
(7)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
(8)性能稳定,价廉易得。
㈨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介绍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分子式是C10H14O2,溶于甲醇、四氯化碳、苯、乙醚、乙醇及丙酮。由叔丁醇与邻苯二酚反应而得或由邻二酚与异丁烯反应而得。
㈩ 不饱和树脂延迟固化使用那种促进剂比较好
不饱和树脂需要延时的话可以加入阻聚剂
生产上一般用到对苯二酚(HQ),邻甲基对苯二酚(THQ),丁基邻苯二酚(TBC)
这三种
调整促进剂与固化剂比例只能调整短时间内树脂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