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酸树脂
⑴ 耐高温树脂脱水后进行反应怎么没活性
环氧树脂硬化反应的原理,目前尚不完善,根据所用
硬化剂
的不同,一般认为它通过四种途径的反应而成为
热固性
产物。
(1)
环氧基
之间开环连接;
(2)环氧基与带有
活性氢
官能团
的硬化剂反应而交联;
(3)环氧基与硬化剂中芳香的或脂肪的羟基的反应而交联;
(4)环氧基或羟基与硬化剂所带基团发生反应而交联。
不同种类的硬化剂,在硬化过程中其作用也不同。有的硬化剂在硬化过程中,不参加到本分子中去,仅起
催化作用
,如
无机物
。具有
单反应
基团的胺、醇、酚等,这种硬化剂,叫催化剂。多数硬化剂,在硬化过程中参与大分子之间的反应,构成硬化树脂的一部分,如含多反应基团的
多元胺
、
多元醇
、多元酸酐等化合物。
1、胺类硬化剂
胺类硬化剂—般使用比较普遍,其硬化速度快,而且黏度也低,使用方便,但产品耐热性不高,
介电性能
差,并且硬化剂本身的毒性较大,易升华。胺类硬化剂包括;
脂肪族
胺类、芳香族胺类和胺的衍生物等。胺本身可以看作是氮的烷基取代物,氨分子(
NH3
)中三个氢可逐步地被烷基取代,生成三种不同的胺。即:
伯胺
(RNH2)、
仲胺
(R2NH))和
叔胺
(R3N)。
由于胺的种类不同,其硬化作用也不同:
(1)伯胺和仲胺的作用
含有活泼
氢原子
的伯胺及仲胺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作用。使环氧基开环生成羟基,生成的羟基再与环氧基起醚化反应,最后生成网状或体型聚合物。
(2)叔胺的作用与伯胺、仲胺不同,它只进行催化开环,环氧树脂的环氧基被叔胺开环变成阴离子,这个阴离子又能打开一个新的环氧基环,继续反应下去,最后生成网状或
体型结构
的大分子。
2、酸酐类硬化剂
酸酐是由羧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COOH)与
脱水剂
一起加热时,两个羧基除去一个水分子而生成的化合物。
酸酐类硬化剂硬化反应速度较缓慢,硬化过程中放热少,使用寿命长,毒性较小,硬化后树脂的性能(如力学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电性能等)均较好。但由于硬化后含有酯键,容易受碱的侵蚀并且有吸水性,另外除少数在室温下是液体外。绝大多数是易升华的固体,而且一般要加热固化。
酸酐和环氧树脂的硬化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比较公认的说法如下:
酸酐先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起反应而生成单酯,第二步由单酯中的羟基和环氧树脂的环氧基起
开环反应
而生成双酯,第三步再由其中的羟基对环氧基起开环作用,生成
醚基
,所以可得到既含
醚键
,又含有
酯基
的不溶不熔的体型结构。
除了上述反应之外,第一步生成的
单酸
中的羧基也可能与环氧树脂分子上的羟基起
酯化反应
,生成双酯。但这不是主要的反应。
3、树脂类硬化剂
含有硬化基团的一NH一,一CH2OH,一SH,一COOH,一OH等的线型合成树脂低聚物,也可作为环氧树脂的硬化剂。如低分子聚酰胺.酚醛树脂,苯胺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糠醛树脂,硫树脂,聚酯等。它们分别能对环氧树脂硬化物的耐热性,耐化学性,抗冲击性,介电性,耐水性起到改善作用。常用的是低分子聚酰胺和酚醛树脂。
(1)低分子聚酰胺不同于尼龙型的聚酰胺。它是亚油酸二聚体或是桐油酸二聚体与脂肪族多元胺,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反应生成的一种琥珀色粘稠状树脂。由于原材料的性质,反应组分的配比和反应条件不同,低分子聚酰胺的性质差别很大。它们的分子量在500~9000之间,有熔点很高,胺值很低的固态树脂,也有胺值为300的液态树脂。其中胺值是低分子聚酰胺活性的描述,胺值高的活性大,与环氧树脂反应速度快,但可使用期短,胺值低的活性小,与环氧树脂反应速度慢,但可使用期长。
(2)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与环氧树脂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
热固性酚醛树脂中的羟甲基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及环氧基起反应及酚醛树脂中的酚羟基与环氧基起开环醚化反应所以酚醛树脂能把环氧树脂从线型变成体型,环氧树脂也能把酚醛树脂从线型变成体型,彼此相辅相成,最后形成相互交联的不溶不熔的体型大分子。
⑵ EPON828树脂用什么固化剂适合拉挤工艺
环氧树脂固化剂是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网状立体聚合物,把复合材料骨材包络在网状体之中。 使线型树脂变成坚韧的体型固体的添加剂。包括多种类型。碱性类
碱性类固化剂 WTF:包括脂肪族二胺和多胺、芳香族多胺、其它含氮化合物及改性脂肪胺。
酸性类
酸性类固化剂:包括有机酸、酸酐、和三氟化硼及其络合物。
加成型
加成型固化剂:这类固化剂与环氧基发生加成反应构成固化产物一部分链段,并通过逐步聚合反应使线型分子交联成体型结构分子,这类固化剂又称瓜型固化剂。
催化型
催化型固化剂:这类固化剂仅对环氧树脂发生引发作用,打开环氧基后,催化环氧树脂本身聚合成网状结构,生成以醚键为主要结构的均聚物。
显在型
显在型固化剂为普通使用的固化剂,又可分为加成聚合型和催化型。所谓加成聚合型即打开环氧基的环进行加成聚合反应,固化剂本身参加到三维网状结构中去。这类固化剂,如加入量过少,则固化产物连接着末反应的环氧基。因此,对这类固化剂来讲,存在着一个合适的用量。而催化型固化剂则以阳离子方式,或者阴离子方式使环氧基开环加成聚合,最终,固化剂不参加到网状结构中去,所以不存在等当量反应的合适用量;不过,增加用量会使固化速度加快。在显在型固化剂中,双氰胺、己二酸二酰肼这类品种,在室温下不溶于环氧树脂,而在高温下溶解后开始固化反应,因而也呈现出一种潜伏状态。所以,可称之为功能性潜伏型固化剂。
潜伏型
潜伏型固化剂指的是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在室温条件下相对长期稳定(环氧树脂一般要求在3个月以上,才具有较大实用价值,最理想的则要求半年或者1年以上),而只需暴露在热、光、湿气等条件下,即开始固化反应。这类固化剂基本上是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封闭固化剂活性的。所以,在有的书上也把这些品种划为潜伏型固化剂,实际上可称之为功能性潜伏型固化剂。因为潜伏型固化剂可与环氧树脂混合制成一液型配合物,简化环氧树脂应用的配合手续,其应用范围从单包装胶黏剂向涂料、浸渍漆、灌封料、粉末涂料等方面发展。潜伏型固化剂在国外日益引起重视,可以说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课题,各种固化剂改性新品种和配合新技术层出不穷,十分活跃。
胺类固化剂
伯胺和仲胺对环氧树脂的固化作用是由氮原子上的活泼氢打开环氧基团,而使之交联固化。脂肪族多元胺如乙二胺、己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二乙氨基丙胺等活性较大,能在室温使环氧树脂交联固化;而芳香族多元胺活性较低,如间苯二胺,得在150℃固化才能完全。
酸酐类固化剂
二元酸及其酐如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可以固化环氧树脂,但必须在较高温度下烘烤才能固化完全。酸酐首先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反应生成单酯,单酯中的羧基与环氧基发生加成酯化而成双酯。
合成树脂类固化剂
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是亚油酸二聚体或桐油酸二聚体与脂肪族多元胺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反应生成的一种琥珀色粘稠状树脂。由二聚亚油酸和乙二胺制得的树脂结构如下:
潜伏型固化剂
这种固化剂在一般条件下是稳定的,但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才显示其活性而固化环氧树脂。如双氰胺,与环氧树脂混合在一起,在常温下是稳定的。若在145—165℃,则能使环氧树脂在30分钟内固化。三氮化硼乙胺络合物,常温也是稳定的,在100℃以上时能固化环氧树脂。[1]
2固化温度
各种固化剂的固化温度各不相同,固化物的耐热性也有很大不同。一般地说,使用固化温度高的固化剂可以得到耐热优良的固化物。对于加成聚合型固化剂,固化温度和耐热性按下列顺序提高:脂肪族多胺<脂环族多胺<芳香族多胺≈酚醛<酸酐。
催化加聚型固化剂的耐热性大体处于芳香多胺水平。阴离子聚合型(叔胺和咪唑化合物)、阳离子聚合型(BF3络合物)的耐热性基本上相同,这主要是虽然起始的反应机理不同,但最终都形成醚键结合的网状结构。
固化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受固化温度影响很大,温度增高,反应速度加快,凝胶时间变短;凝胶时间的对数值随固化温度上升大体呈直线下降趋势,但固化温度过高,常使固化物性能下降,所以存在固化温度的上限;必须选择使固化速度和固化物性能折衷的温度,作为合适的固化温度。
按固化温度可把固化剂分为四类:低温固化剂固化温度在室温以下;室温固化剂固化温度为室温~50℃;中温固化剂为50~100℃;高温固化剂固化温度在100℃以上。属于低温固化型的固化剂品种很少,有聚琉醇型、多异氰酸酯型等;近年来国内研制投产的T -31改性胺、YH—82改性胺均可在0℃以下固化。属于室温固化型的种类很多:脂肪族多胺、脂环族多胺;低分子聚酰胺以及改性芳胺等。属于中温固化型的有一部分脂环族多胺、叔胺、眯唑类以及三氟化硼络合物等。属于高温型固化剂的有芳香族多胺、酸酐、甲阶酚醛树脂、氨基树脂、双氰胺以及酰肼等。
对于高温固化体系,固化温度一般分为两阶段,在凝胶前采用低温固化,在达到凝胶状态或比凝胶状态稍高的状态之后,再高温加热进行后固化(post-cure),相对之前段固化为预固化(pre-cure)。
环氧树脂必须与固化剂反应以生成三向立体结构才具有实用价值。因此固化剂的结构与品质将直接影响环氧树脂的应用效果。国外对固化剂的研究与开发远比环氧树脂活跃,与环氧树脂品种相比,固化剂品种更多,且保密性很强。每开发一种新的固化剂就可以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就相当于开发一种新的环氧树脂或开辟了环氧树脂一个新的用途。可见,开发新型固化剂远比开发新型环氧树脂更为重要。
3发展趋势
90年代以来,世界环氧树脂固化剂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固化剂类型
①新品种层出不穷,胺系仍居首位,其次是酸酐系。
②含 P、 Si、 B、 F、 Mg等元素的“半无机高分子”固化剂以其独特的性能引起人们关注。
③改性的硫醇系和改性的酚系固化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④末端有硫醇基的新的嵌段共聚物大量投放市场。
发展趋势
①功能性固化剂成为人们研究开发的热点。
(1)多功能性(具有固化、增韧、阻燃、促进等功能)固化剂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产品。
由于开发全新结构且富有优异性能的环氧树脂进展不大,从而适应树脂改性要求的功能助剂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一剂多能产品越来越多。
(2)快速固化、低温固化及最小吸水率的固化剂发展迅速。
(3)特殊功能的固化剂也有了很大发展,如弹性固化剂。
②固化剂低毒、无毒化。
现代固化剂发展中的一个特点是,人们不仅关注固化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毒性及环境污染问题,而且重视废弃环氧树脂制品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发达国家,初级的多烯多胶、芳香胺已全部被无毒或低毒的改性胺所取代。
③适应特殊环境(潮湿、水下、户外等)使用的固化剂颇受欢迎。
④为适应环氧树脂的高性能化要求,电性能、力学性能、机械性能优良的固化剂将得到很大发展。
⑤电子束和光固化型固化剂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⑥粉末涂料专用固化剂、水性环氧树脂涂料专用水溶性固比剂和单组分胶粘剂专用固化剂用量很大,前景广阔。
技术
①改性技术倍受青睬,应用日益广泛,如:脂肪胺改性;—环氧树脂香胺改性(尤其是间苯二胺、间苯二甲胺改性);酸配改性及液态化;双氰胺改性及液态化(我国近期对液态双氰胺的年需求量约为1000吨);咪唑改性及液态化,以及改性低分子量聚酷胺。
②复配增效和集装化技术方兴未艾。受毒性、环保法规、成本、效能等因素制约,全新结构的固化剂开发愈加困难,通过复配集装而提高效能日益成为开发新型固化剂的有效途径。
③固态固化剂液态化技术很有发展前途,如常温下呈固态的酸酐、双氰胺等通过改性使其在常温下至液态,不仅能提高其操作和使用性能,又能节省能源。
④固化剂生产操作和包装精细化
动力
①用户对固化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
使用绝对安全可靠,适应全球环保、卫生及安全性潮流;
应用效果显著提高,品质卓越突出;
使用、贮运方便;
价、质比适宜,成本—效能平衡,令人乐于购买和使用;
高纯化、透明化。
②朝系列化、专用化、配套化、精细化发展。
③在符合环保法规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实现较高利润是固化剂厂家的长期任务。
④固化剂生产厂与固化剂用户结成的伙伴关系,是固化剂企业成功的必经之路。
前景
已出现以下趋势:
①注重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固化剂研究开发人才;
②固化剂生产厂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异常活跃;
③强化科研一生产一应用一经营管理研究开发体系;
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⑤与环氧树脂配套发展,互相促进。
4毒性安全
作用
固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毒性的影响很大。比如固化剂是液态还是固态,其毒性作用并不一样,固态易附在皮肤上,而液态则有蒸气压的存在。一般而言,固化剂的化学活性大,则其生物质活性也强,易引起毒害,似乎成为规律。固化剂的毒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急性毒性。一般采用LD50表示。胺类固化剂毒性是比较强的。大多数有机多胺对老鼠呼吸道刺激致死的LD50值约为蒸气浓度1000~12000ug/g,暴露时间4~6h。伯胺、仲胺的刺激性比叔胺强,芳香胺毒性比脂肪胺大。如间苯二胺的毒性比二乙烯三胺毒性强10倍。吡啶、哌嗪能引起肝脏和肾脏的损伤,具有较大的全身毒性。酸酐类固化剂易引起皮炎,而经口毒性比较小。
2、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固化剂的毒害,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上。因为胺是有机碱,能溶于水和脂肪,所以也能在皮肤的脂肪中溶解、浸透,引起皮炎。长时间的刺激,易导致泛发性强皮炎症,出现点状红斑,形成水泡,开裂甚至形成片状剥落,以致于组织坏死。Hine等人进行过有关详细的研究工作,其结果如表3-52所示。由于胺类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其蒸气刺激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流泪和角膜水肿。在高浓度范围或较高浓度下长期接触,也会对呼吸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会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酸酐类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弱,但它的粉尘对眼和鼻、喉等呼吸道的黏膜的刺激相当强,可引起支气管炎。
3、固化剂的过敏作用。所谓过敏,即某化合物一旦对人体的皮肤作用后,形成过敏体,在下一次或以后的多次反复接触中,并不因为接触程度如何,皮炎也会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后,应中断接触该种过敏化合物的工作。过敏作用的发生比较复杂,正在继续研丸如Ciba公司采用布丁试验,对动物进行研究。美国塑料工业协会(SPI)推出了自己的标准。
4、固化剂的其他毒害作用。除了芳胺、杂环胺类固化剂对内脏的损害外,联苯芳香胺具有致癌性,目前已经禁止生产、使用。间苯二胺、二氨基二苯基砜已为众多毒物学工作者证实没有致癌性,对以前的看法予以否定。
操作
1、用毒性低的固化剂取代毒性大的。
2、改善操作环境,将操作区域与非操作区域有意识地划开,尽可能自动化、密闭化,安装通风设施等等。
3、加强劳动保护,采用防护手套、服装等办法,尽量避免固化剂与皮肤接触。
4、操作场所及时清扫,保持卫生。5、及时清洗手、脸等外露皮肤,如果眼、喉等器官受到侵害,应请医生处理。
其他
1、环氧树脂(主要讨论双酚A型)的原料
环氧氯丙烷:由于环氧基、氯取代基的存在,毒性颇大,在240ug/g的环境中4h即可使老鼠致死。Gage提出最大允许值MAC为5ug/g,另外对眼、鼻、咽刺激性也很大;双酚A:Borman提出LD50为2.4g/kg,所以认为工业有害性是很小的。
2、双酚A型环氧树脂Epon815、820、828、1001、1007,以及间苯二酚缩水甘油醚类化合物,毒性都被证实是很低的,通常LD50值在10~30g/kg范围。Hine等人认为稀释剂单缩水甘油醚类化合物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皮肤的刺激上,经口毒性LD50值也是很低的。
3、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毒性将固化的普通环氧树脂(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含量为50%~70%)混合于食物中(约占10%),经口给老鼠吃26周时间,仅仅引起体重减少,未引起内部病状。而用未固化的Epon828树脂混合于食物中(占5%左右),经26周喂食,老鼠死亡数增加。因此,可以认为固化完全的环氧树脂(双酚A型)是无毒的。但是,如果固化不完全则另当别论。
⑶ 蒙自市哪里有卖环氧树脂固化剂
环氧树脂固化剂是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网状立体聚合物,把复合材料骨材包络在网状体之中。 使线型树脂变成坚韧的体型固体的添加剂。包括多种类型。
分类
折叠碱性类
碱性类固化剂 WTF:包括脂肪族二胺和多胺、芳香族多胺、其它含氮化合物及改性脂肪胺。
折叠酸性类
酸性类固化剂:包括有机酸、酸酐、和三氟化硼及其络合物。
折叠加成型
加成型固化剂:这类固化剂与环氧基发生加成反应构成固化产物一部分链段,并通过逐步聚合反应使线型分子交联成体型结构分子,这类固化剂又称瓜型固化剂。
折叠催化型
催化型固化剂:这类固化剂仅对环氧树脂发生引发作用,打开环氧基后,催化环氧树脂本身聚合成网状结构,生成以醚键为主要结构的均聚物。
折叠显在型
显在型固化剂为普通使用的固化剂,又可分为加成聚合型和催化型。所谓加成聚合型即打开环氧基的环进行加成聚合反应,固化剂本身参加到三维网状结构中去。这类固化剂,如加入量过少,则固化产物连接着末反应的环氧基。因此,对这类固化剂来讲,存在着一个合适的用量。而催化型固化剂则以阳离子方式,或者阴离子方式使环氧基开环加成聚合,最终,固化剂不参加到网状结构中去,所以不存在等当量反应的合适用量;不过,增加用量会使固化速度加快。在显在型固化剂中,双氰胺、己二酸二酰肼这类品种,在室温下不溶于环氧树脂,而在高温下溶解后开始固化反应,因而也呈现出一种潜伏状态。所以,可称之为功能性潜伏型固化剂。
折叠潜伏型
潜伏型固化剂指的是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在室温条件下相对长期稳定(环氧树脂一般要求在3个月以上,才具有较大实用价值,最理想的则要求半年或者1年以上),而只需暴露在热、光、湿气等条件下,即开始固化反应。这类固化剂基本上是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封闭固化剂活性的。所以,在有的书上也把这些品种划为潜伏型固化剂,实际上可称之为功能性潜伏型固化剂。因为潜伏型固化剂可与环氧树脂混合制成一液型配合物,简化环氧树脂应用的配合手续,其应用范围从单包装胶黏剂向涂料、浸渍漆、灌封料、粉末涂料等方面发展。潜伏型固化剂在国外日益引起重视,可以说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课题,各种固化剂改性新品种和配合新技术层出不穷,十分活跃。
折叠胺类固化剂
伯胺和仲胺对环氧树脂的固化作用是由氮原子上的活泼氢打开环氧基团,而使之交联固化。脂肪族多元胺如乙二胺、己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二乙氨基丙胺等活性较大,能在室温使环氧树脂交联固化;而芳香族多元胺活性较低,如间苯二胺,得在150℃固化才能完全。
折叠酸酐类固化剂
二元酸及其酐如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可以固化环氧树脂,但必须在较高温度下烘烤才能固化完全。酸酐首先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反应生成单酯,单酯中的羧基与环氧基发生加成酯化而成双酯。
折叠合成树脂类固化剂
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是亚油酸二聚体或桐油酸二聚体与脂肪族多元胺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反应生成的一种琥珀色粘稠状树脂。由二聚亚油酸和乙二胺制得的树脂结构如下:
折叠潜伏型固化剂
这种固化剂在一般条件下是稳定的,但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才显示其活性而固化环氧树脂。如双氰胺,与环氧树脂混合在一起,在常温下是稳定的。若在145-165℃,则能使环氧树脂在30分钟内固化。三氮化硼乙胺络合物,常温也是稳定的,在100℃以上时能固化环氧树脂。
⑷ 使用树脂胶印油墨对健康有影响吗
胶印油墨抄的性能主要由树袭脂及其连结料决定,而树脂作为油墨配方中的关键成分,对油墨的性能影响很大。一般要求高软化点、高粘度、高溶解性、高分子量等。其中所做出来的平版油墨必须具有一定的耐水性,当然最近出现不少无水胶印油墨,这更要提高树脂的性能了,针对松香改性酚醛树脂,在提高油墨光泽度和稳定性的同时,还能要求具有高分子量来改善印刷性能。对于油墨的特点,基本是要求高粘度低粘性。同时还必须有印刷高速化以及环保的要求。
⑸ 涂料和油性涂料的区别是什么
“涂料”与“油漆”
谈起涂料知识和技术,免不了要涉及涂料与油漆的叫法的话题。下面,就来谈一谈这个话题。
1、几种叫法
在涂料业内,“涂料”与“油漆”的理解一直是统一的,即涂料就是油漆,油漆即为涂料,是同一类产品。然而,在业外,就不是这样,有多种理解和说法。
①常常把他们分割开来,认为涂料不同于油漆,他们是二类产品。
②有的地方政府把“油漆”当做易燃易爆危险品严加控制,而把“涂料”归为环保类产品进行管理。有的企业则钻了这个空子,明明生产的是溶剂型涂料,却起了“涂料生产厂”的厂名,避开“油漆”二字,造成了管理的混乱。
③有的尽管将涂料与油漆看做是同一类产品,但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叫法。
④在20世纪50-60年代,有的甚至到了70年代,很多情况将“涂料”理解为学称,把“油漆”理解为俗称,让涂料的称谓多少带有一点学术性的味道,似乎只有研究单位才可享受“涂料”二字的冠名,如“涂料研究所”、“涂料研究室”。而企业一概称为“油漆厂”、“造漆厂”、“制漆厂”,如“上海振华造漆厂”、“天津东方油漆厂”。
⑤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乳胶漆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性系列涂料及这类涂料的生产企业的大量涌现,原来统一的概念又被歧化,在民间再次被重新定义,似乎“涂料”与“油漆”又成为二类截然不同的产品了。
2、“油漆”与“涂料”词语的历史演变
“油漆”与“涂料”的叫法的历史演变,离不开漆、油、油漆、树脂、天然树脂、合成树脂、涂料的来历和涵义。
①“漆”
“漆”字自古有之。周朝有一条河叫漆水,秦朝时置漆县。我国先民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种植漆树。漆树,系落叶乔木,高20多米,有乳汁(即漆液),我国特产,生长5~7年后便可割漆。漆液中含漆酚、漆酶、树胶质等。漆酚的酚环上带有二个羟基及不饱和烯烃,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粘稠的黑色液体,并在氧和漆酶的作用下干燥结膜,即形成漆膜。
于是,“油漆”之“漆”的概念就形成了。
②“油”
“油”字也古已有之。油水发源于湖南石门县,到湖北公安县的油口入长江。油水是河流名,油口是地名,均与“油漆”的“油”字无关联。公元前770-470年的春秋时代,先民们已经采用从桐籽中榨出来的油涂敷于建筑物、车辆、船舶和日用品等。
桐油树系落叶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其种子(桐籽)经榨油得到桐油。桐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其中88%-90%是桐油酸,将它涂于物体表面,可缓慢成膜。若将桐油加催化剂熬炼后即得到熟桐油,干燥速度加快,膜的性能提高。
这就是“油漆”之“油”的来历。
③“油漆”
人们将“漆”与“油”(桐油、亚麻籽油、梓油等)加以合称,就有了“油漆”的称谓。
④树脂、天然树脂、合成树脂
树脂,原先指的是植物组织的正常代谢产物或分泌物,为低分子或高分子的有机物。
自从人们采用化学方法由低分子有机物合成得到高分子聚合物以后,由于这些产物的形态和性质类似于树脂,也可称为一类树脂,但为了与天然树脂相区别,就有必要区分二类树脂——天然树脂与合成树脂。天然树脂是自然界中动植物分泌的无定形的半固体、固体的有机物质,分子量较大,如漆液、松香、琥珀、虫胶等。合成树脂是由各种单体聚合或由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经化学加工而得的高分子树脂产物,如聚氯乙烯树脂、酚醛树脂等。
⑤“涂料”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油漆质量、品种和数量已不能适应各种特殊环境和特种需要,这时,恰好多种合成树脂问世了,涂料工业部门就广泛地应用这些合成树脂来制造油漆,使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以天然漆液、植物油和天然原料生产的品种,已逐渐被合成原料制造的品种所替代。这样,再用“油漆”来命名新类产品已不能确切地反映它们的本质,只有将它们与以前的油漆合起来统称为“涂料”才比较合适。
⑹ 我使用环氧树脂做涂层用,使用650做固化剂树脂固化后,涂层发粘 ,干不了是怎么回事
可能有来两个原因,一个是环氧自和650固化剂固化比例失调,如果是一层油状的东西,那可能是固化剂加多了,如果是发粘沾手那可能是树脂多了。另外一方面650是桐油酸和胺类的混合物,使用国产650胶层容易出现油状物,原因是650中的桐油酸或者其他的杂质未参与固化反应而析出。建议使用进口的低分子聚酰胺类,如科宁。聚酰胺类在温度较低时固化反应很慢或者固化不完全,可以添加催化剂或者和其他常温固化剂混合使用效果更好,胶层的强度更高。
⑺ 环氧树脂的固化原理
环氧树脂硬化反应的原理,目前尚不完善,根据所用硬化剂的不同,一般认为它通过四种途径的反应而成为热固性产物。
(1)环氧基之间开环连接;
(2)环氧基与带有活性氢官能团的硬化剂反应而交联;
(3)环氧基与硬化剂中芳香的或脂肪的羟基的反应而交联;
(4)环氧基或羟基与硬化剂所带基团发生反应而交联。
不同种类的硬化剂,在硬化过程中其作用也不同。有的硬化剂在硬化过程中,不参加到本分子中去,仅起催化作用,如无机物。具有单反应基团的胺、醇、酚等,这种硬化剂,叫催化剂。多数硬化剂,在硬化过程中参与大分子之间的反应,构成硬化树脂的一部分,如含多反应基团的多元胺、多元醇、多元酸酐等化合物。
1、胺类硬化剂
胺类硬化剂—般使用比较普遍,其硬化速度快,而且黏度也低,使用方便,但产品耐热性不高,介电性能差,并且硬化剂本身的毒性较大,易升华。胺类硬化剂包括;脂肪族胺类、芳香族胺类和胺的衍生物等。胺本身可以看作是氮的烷基取代物,氨分子(NH3)中三个氢可逐步地被烷基取代,生成三种不同的胺。即:伯胺(RNH2)、仲胺(R2NH))和叔胺(R3N)。
由于胺的种类不同,其硬化作用也不同:
(1)伯胺和仲胺的作用
含有活泼氢原子的伯胺及仲胺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作用。使环氧基开环生成羟基,生成的羟基再与环氧基起醚化反应,最后生成网状或体型聚合物。
(2)叔胺的作用与伯胺、仲胺不同,它只进行催化开环,环氧树脂的环氧基被叔胺开环变成阴离子,这个阴离子又能打开一个新的环氧基环,继续反应下去,最后生成网状或体型结构的大分子。
2、酸酐类硬化剂
酸酐是由羧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COOH)与脱水剂一起加热时,两个羧基除去一个水分子而生成的化合物。
酸酐类硬化剂硬化反应速度较缓慢,硬化过程中放热少,使用寿命长,毒性较小,硬化后树脂的性能(如力学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电性能等)均较好。但由于硬化后含有酯键,容易受碱的侵蚀并且有吸水性,另外除少数在室温下是液体外。绝大多数是易升华的固体,而且一般要加热固化。
酸酐和环氧树脂的硬化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比较公认的说法如下:
酸酐先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起反应而生成单酯,第二步由单酯中的羟基和环氧树脂的环氧基起开环反应而生成双酯,第三步再由其中的羟基对环氧基起开环作用,生成醚基,所以可得到既含醚键,又含有酯基的不溶不熔的体型结构。
除了上述反应之外,第一步生成的单酸中的羧基也可能与环氧树脂分子上的羟基起酯化反应,生成双酯。但这不是主要的反应。
3、树脂类硬化剂
含有硬化基团的一NH一,一CH2OH,一SH,一COOH,一OH等的线型合成树脂低聚物,也可作为环氧树脂的硬化剂。如低分子聚酰胺.酚醛树脂,苯胺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糠醛树脂,硫树脂,聚酯等。它们分别能对环氧树脂硬化物的耐热性,耐化学性,抗冲击性,介电性,耐水性起到改善作用。常用的是低分子聚酰胺和酚醛树脂。
(1)低分子聚酰胺不同于尼龙型的聚酰胺。它是亚油酸二聚体或是桐油酸二聚体与脂肪族多元胺,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反应生成的一种琥珀色粘稠状树脂。由于原材料的性质,反应组分的配比和反应条件不同,低分子聚酰胺的性质差别很大。它们的分子量在500~9000之间,有熔点很高,胺值很低的固态树脂,也有胺值为300的液态树脂。其中胺值是低分子聚酰胺活性的描述,胺值高的活性大,与环氧树脂反应速度快,但可使用期短,胺值低的活性小,与环氧树脂反应速度慢,但可使用期长,表1列举了几种低分子聚酰胺的牌号及性能。
⑻ 胶印油墨用的树脂是用什么做成的
胶印油墨有很多种的。。。不知道楼主说的是哪一种
我先说几种
大豆油环保胶印油墨树脂连接料/联结料(DCH系列)
DCH3101胶质油连接料
主要特征:该产品为辛基酚改性树脂,豆油,醇酸树脂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
技术指标: 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性:12~16
粘度:80000~100000mpa。s/35℃ 色泽:≤12#
主要用途:环保型大豆油平版胶印油墨
DCH3102树脂油连接料
主要特性:该产品为多种辛基酚改性树脂,豆油及豆油改性物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
技术指标: 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性:25~30
粘度:20000~30000mpa。s/35℃ 色泽:≤12#
主要用途:环保型大豆油平版胶印油墨,轮转油墨.
DCH3103胶质油连接料
主要特性:该产品为多种叔丁基酚改性树脂,豆油,助剂及豆油改性物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具有豆油含量高,透明性好,流动性好;着色力高;对颜料的润湿性好等特点.
技术指标: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性:26~30 豆油量:55%
粘度:50000~70000mpa.s/43℃ 色泽:≤12#
主要用途:环保型大豆油平版胶印油墨,轮转油墨.
DCH3104树脂油连接料
主要特性:该产品为多种叔丁基酚改性树脂,豆油,助剂及矿物油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具有豆油含量高;网点还原性好;流动性和转移性极优异;固着快,干燥快;光泽度,耐磨性非常理想等特点.
技术指标: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性:18~22
粘度:35000~45000mpa.s/43℃ 色泽:≤12#
主要用途:环保型大豆油平版胶印油墨,轮转油墨.
DCH3105树脂油连接料
主要特性:该产品为多种叔丁基酚改性树脂,豆油,助剂及矿物油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具有豆油含量高;具有身骨好,网点还原性好;流动性和转移性极优异;固着快,干燥快;光泽度,耐磨性非常理想等特点.
技术指标: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性:28~32 豆油量:35%
粘度:25000~30000mpa.s/43℃ 色泽:≤12#
主要用途:环保型大豆油平版胶印油墨.
DCH系列大豆油改性平版胶印油墨树脂连接(联结)料主要分为环保大豆油胶印油墨树脂油,环保胶大豆印油墨胶质油和环保大豆油改性长油醇酸树脂,可用于环保平版油墨,亮光胶印油墨,四色版胶印油墨树脂胶印油墨,单张纸亮光胶印油墨,胶印金银墨,铅印油墨,一体机油墨,轮转胶印油墨,丝网(网孔版)印刷油墨.
以上是一个大类的。。。。。
------------------------------------
平版胶印油墨/松香酚醛树脂连接料(DC/JC体系)
JC系列平版胶印油墨树脂连接/联结料
中档胶印油墨连接料
JC3135亮光树脂
主要成份:该树脂油为松香、桐油酸改性的酚醛树脂。
主要特性:该树脂油具有卓越的相溶性,能显著提高油墨的光泽度。制成油墨色泽艳丽、印刷网点清晰、抗水性优良。同时具有成膜韧性好的特点,适用于胶印亮光油墨、胶印树脂油墨。
技术指标:
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酸值:≤20mgKOH/g
粘度:24000~31000mpa&#8226;s/20℃
色泽:≤13#
JC3184胶质油
主要成份:该树脂为高酚树脂、干性植物油、高沸点煤油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
主要特性:该产品具有固着快、网点清晰完整、光泽度较高等特点。适用于中速印刷使用的胶印亮光油墨、轮转油墨,用来调整油墨身骨。
技术指标:
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体
粘性:8~12
流动:29~33
JC3189树脂油
主要成份:该树脂为叔丁酚改性树脂、干性植物油、醇酸树脂、油墨溶剂油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
主要特性:该产品具有极好的光泽、较快的固着速度、优良的抗水性和纸上干燥性等特点,适用于胶印亮光快干油墨的生产。
技术指标:
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度:30000~40000mpa&#8226;s/25℃
粘性:12~16
色泽:≤14#
JC3183树脂油
主要成份:该树脂为叔丁酚改性树脂、干性植物油、油墨溶剂油,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
主要特性:该树脂油具有极好的光泽、较快的固着速度、优良的抗水性和纸上干燥性等特点,适用于胶印亮光快干油墨的生产。
技术指标:
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度:15000~20000mpa&#8226;s/25℃
粘性:11~15
色泽:≤13#
高档胶印油墨连接料
JC3188胶质油
主要成分:该树脂由高酚改性树脂、干性植物油、油墨溶剂油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
主要特性:该产品具有固着速度快、网点清晰完整、光泽度较高、机上印刷适性和稳定性佳。适用于高速印刷使用的胶印亮光油墨、轮转油墨,用来调整油墨身骨及光泽。
技术指标:
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度:100000~200000mpa&#8226;s/25℃
粘性:12~16
流动:31~33
色泽:≤13#
JC3118树脂油
主要成分:该树脂由高酚改性树脂、干性植物油、油墨溶剂油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
主要特性:该产品具有极好的光泽、较快的固着速度、优良的抗水性,适用于高速印刷使用的胶印亮光油墨。
技术指标:
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度:33000~43000mpa&#8226;s/25℃
粘性:10~13
色泽:≤13#
JC系列胶印油墨树脂连(结)接料树脂油、胶质油、长油度醇酸树脂可用于平版油墨,亮光胶印油墨,四色版胶印油墨,树脂胶印油墨,单张纸胶印油墨,胶印金银墨,铅印油墨,一体机油墨,轮转胶印油墨,丝网(网孔版)印刷油墨。
------------------------------------
平版胶印油墨连接料/联结料(DC体系)
DC系列平版胶印油墨松香酚醛树脂连(结)接料
中低档胶印油墨连接料
DC3134胶质油
主要成分:该树脂为叔丁酚改性树脂、干性植物油、油墨溶剂油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
主要特性:该产品具有极高的粘度、抗水性及干燥性能,固着性能优异,主要用于中档树脂胶印油墨及单张纸亮光胶印油墨。
技术指标:
外观:浅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性:18~23
粘度:100000~150000mpa?s/25℃
流动:28~32
色泽:≤12#
DC3152胶质油
主要成分:该树脂为叔丁酚改性树脂、干性植物油、油墨溶剂油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
主要特性:该产品印刷稳定性佳、网点清晰、光泽度高,主要用于胶印油墨及专色油墨。
技术指标:
外观:浅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性:15~20
粘度:110000~145000mpa?s/25℃
流动:28~32
色泽:≤12#
高档胶印油墨连接料
DC3110胶质油
主要成分:该树脂为壬基酚改性树脂、干性植物油、油墨溶剂油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
主要特性:该产品流动性和印刷稳定性优异、光泽度高、干燥性能极佳,主要用于高级胶印油墨。
技术指标: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性(TV):8~12
粘度:60000~100000mpa?s/25℃
流动:31~33
色泽:≤13#
DC3106胶质油
主要成分:该树脂为壬基酚改性树脂、干性植物油、油墨溶剂油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
主要特性:该产品具有光泽度高、干燥快、气味低、固着性能优良、流动性能非常优异等特点,主要用于高级胶印油墨及单张纸亮光胶印油墨。
技术指标:
外观: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性(TV):23~27
粘度:40000~75000mpa?s/35℃
流动:32~34
色泽:≤13#
DC3188胶质油
主要成分:该树脂为辛基酚改性树脂、干性植物油、油墨溶剂油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
主要特性:该产品光泽度高、干燥性能优良,特别是相溶性和固着性及印刷稳定性等极其优异,主要用于高级树脂胶印油墨及单张纸亮光胶印油墨。
技术指标:
外观:浅琥珀色透明胶状液体
粘性(TV):13~18
粘度:60000~90000mpa?s/35℃
流动:31~34
色泽:≤12#。
楼主自己看吧。。。。。。。。。。。。。
⑼ 环氧树脂不加固化剂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不加固化剂就会导致环氧树脂无法固化。
环氧树脂固化剂是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网状立体聚合物,把复合材料骨材包络在网状体之中。 使线型树脂变成坚韧的体型固体的添加剂。
碱性类
碱性类固化剂 WTF:包括脂肪族二胺和多胺、芳香族多胺、其它含氮化合物及改性脂肪胺。
酸性类
酸性类固化剂:包括有机酸、酸酐、和三氟化硼及其络合物。
加成型
加成型固化剂:这类固化剂与环氧基发生加成反应构成固化产物一部分链段,并通过逐步聚合反应使线型分子交联成体型结构分子,这类固化剂又称瓜型固化剂。
催化型
催化型固化剂:这类固化剂仅对环氧树脂发生引发作用,打开环氧基后,催化环氧树脂本身聚合成网状结构,生成以醚键为主要结构的均聚物。
显在型
显在型固化剂为普通使用的固化剂,又可分为加成聚合型和催化型。所谓加成聚合型即打开环氧基的环进行加成聚合反应,固化剂本身参加到三维网状结构中去。这类固化剂,如加入量过少,则固化产物连接着末反应的环氧基。因此,对这类固化剂来讲,存在着一个合适的用量。而催化型固化剂则以阳离子方式,或者阴离子方式使环氧基开环加成聚合,最终,固化剂不参加到网状结构中去,所以不存在等当量反应的合适用量;不过,增加用量会使固化速度加快。在显在型固化剂中,双氰胺、己二酸二酰肼这类品种,在室温下不溶于环氧树脂,而在高温下溶解后开始固化反应,因而也呈现出一种潜伏状态。所以,可称之为功能性潜伏型固化剂。
潜伏型
潜伏型固化剂指的是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在室温条件下相对长期稳定(环氧树脂一般要求在3个月以上,才具有较大实用价值,最理想的则要求半年或者1年以上),而只需暴露在热、光、湿气等条件下,即开始固化反应。这类固化剂基本上是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封闭固化剂活性的。所以,在有的书上也把这些品种划为潜伏型固化剂,实际上可称之为功能性潜伏型固化剂。因为潜伏型固化剂可与环氧树脂混合制成一液型配合物,简化环氧树脂应用的配合手续,其应用范围从单包装胶黏剂向涂料、浸渍漆、灌封料、粉末涂料等方面发展。潜伏型固化剂在国外日益引起重视,可以说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课题,各种固化剂改性新品种和配合新技术层出不穷,十分活跃。
胺类固化剂
伯胺和仲胺对环氧树脂的固化作用是由氮原子上的活泼氢打开环氧基团,而使之交联固化。脂肪族多元胺如乙二胺、己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二乙氨基丙胺等活性较大,能在室温使环氧树脂交联固化;而芳香族多元胺活性较低,如间苯二胺,得在150℃固化才能完全。
酸酐类固化剂
二元酸及其酐如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可以固化环氧树脂,但必须在较高温度下烘烤才能固化完全。酸酐首先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反应生成单酯,单酯中的羧基与环氧基发生加成酯化而成双酯。
合成树脂类固化剂
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是亚油酸二聚体或桐油酸二聚体与脂肪族多元胺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反应生成的一种琥珀色粘稠状树脂。由二聚亚油酸和乙二胺制得的树脂结构如下:
潜伏型固化剂
这种固化剂在一般条件下是稳定的,但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才显示其活性而固化环氧树脂。如双氰胺,与环氧树脂混合在一起,在常温下是稳定的。若在145—165℃,则能使环氧树脂在30分钟内固化。三氮化硼乙胺络合物,常温也是稳定的,在100℃以上时能固化环氧树脂。
⑽ 哪种热熔胶是高温的,有什么特点
你产品会达到多少度高温,中山
科诺尔
的有电子电器高温用
热熔胶
,耐温性能高回,可以达到150-205,有答
UL认证
,不含卤素,环保等证书,最主要的是粘性好,有的产品虽然高温可以达到,但是相对来讲粘性达不到,希望能帮你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