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压水超滤膜
㈠ 超滤膜能够达到软化水的水平吗谢谢!
超滤是采用中空纤维过滤技术的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内分子溶质和溶容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超滤微孔小于0.01微米,配合三级预处理过滤,能清除自来水中大于膜孔的微粒、大分子杂质,如细菌、铁锈、胶体等有害物质,而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质透过膜,保留水中原有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从而使水得到净化。
过滤膜根据所加的操作压力和所用膜的平均孔径的不同,可分为微孔过滤、超滤和反渗透三种。微孔过滤所用的操作压通常小于4×10^4 Pa,膜的平均孔径为500埃~14微米,用于分离较大的微粒、细菌和污染物等。
超滤所用操作压为4×10^4 Pa~7×10^5 Pa,膜的平均孔径为10-100埃,用于分离大分子溶质。
反渗透所用的操作压比超滤更大,常达到35×10^5 Pa~140×10^5 Pa,膜的平均孔径最小,一般为10埃以下,用于分离小分子溶质,如海水脱盐,制高纯水等。
因此,超滤只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但不能脱盐,不能达到软化水的水平。
㈡ 超滤膜不出水怎么回事
超滤抄系统已经运行1年以上,突然超滤膜产水口不产水,或者产水非常的小,这种情况非常多。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几点:
a、进水超滤的水质,和原设计的不一样,浊度,SS都比设计的时候升高,导致了膜污染堵塞
b、超滤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有问题,超滤膜的污染是不可逆的,如果系统的反洗压力,水量都不够,膜反洗效果不好,时间长了,膜内污染物升高之后,就会导致膜不产水,或者产水水质有问题
c、膜运行的一直没有进行化学清洗,我估计您 的系统就没有进行化学清洗,当膜的跨膜压差达到0.1MPa时,或者产水量下降20%的时候要化学清洗膜系统
d、检查超滤膜预处理,预处理失效了,原水直接进入超滤膜系统就会导致,系统不产水。(我们的气混合膜,不需要预处理的,你要换的可以找我)
2、新产品不产水的情况,这种情况也会有,比较少,检查产水阀门,进水烦阀门是否正常开启
㈢ 外压式与内压式超滤膜有何区别
外压式与内压式超滤膜的区别从常压,原水净水和独立内壁支撑层这三个方面来看。
一、超滤膜位置不同
1、外压式常压,超滤膜帖在管外表面。
2、内压式常压,超滤膜帖在管内表面。
二、内外原水净水不同
1、外压式:外部原水,高压;内部净水。
2、内压式:内部原水,高压;外部净水
三、独立内壁支撑层不同
(3)没有压水超滤膜扩展阅读:
1、超滤膜过滤原理
超滤膜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约有60亿个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而已知世界最小细菌的体积在0.2微米,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
2、计算公式
S内=πdL×n
S外=πDL×n
其中:S内为膜丝总内表面积,d为超滤膜丝的内径;
S外为膜丝总外表面积,D为超滤膜丝的外径;
L为超滤膜丝的长度;
n为超滤膜丝的根数。
㈣ 其实超滤膜过滤出来的水,和烧开的自来水有什么区别..
一、水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同
超滤膜过滤出来的水在过滤的过程中虽然去掉了胶体、悬浮物等大分子有机物,但是也去除了一些微量元素,自来水只进行了粗过滤和杀菌,所以超滤膜过滤出来的水中的锌等微量元素远远低于自来水。
二、水的处理过程不同
超滤膜过滤是一种筛分的过程,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体积大于膜孔径的物质则被留下成为浓缩液,从而实现了对水的净化。
烧开的自来水是一种灭菌除垢的过程,自来水经过粗过滤和灭菌去掉了悬浮物杂质和细菌等有害物质,随后自来水经煮沸后除垢并进一步灭菌。
(4)没有压水超滤膜扩展阅读
超滤膜的材质很多,包括: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腈、聚氯乙烯等。当超滤用于水处理时,其材质的化学稳定性和亲水性是两个最重要的性质。
化学稳定性决定了材料在酸碱、氧化剂、微生物等的作用下的寿命,它还直接关系到清洗可以采取的方法,亲水性则决定了膜材料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程度,主要影响膜的通量。
㈤ 超滤膜产水没有压力,能不能用进水压差判定清洗周期
看你RO系统分几段了,正常两端,系统检测压力有进水压力、中间压力、浓水压力,一段压差是进水—中间压力,二段压差是中间压力—浓水压力。
压差上升15%,水质下降15%,产水量下降15%都是药洗的标准啊
-
㈥ 超滤膜的出水越来越小,清洗效果不佳,循环流量上升,压力基本不变,就是产水不断减少,有没有人懂这个是
1.温度对产水量的影响:如果水温升高,水分子的活性增加,粘度降低,导致产回水量增加,水温降答低,产水量也减少。也就是说,水的产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操作压力对产水量的影响:当压力值低于0.3 MPa时,超滤膜的产水量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两者是成正比的,但一旦压力值超过这个值,产水量就不会再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压力太高,这导致了超滤膜的透水阻力增加。
3.流速对产水量的影响:当流速过快时,产水量也会有一些小的变化,但变化不是很明显,但流速过慢会堵塞超滤膜,所以有必要很好地控制流速。
4.水浊度对产水量的影响:实践证明,随着进水浊度的增加,超滤膜的产水量会下降,当浊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堵塞超滤膜,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㈦ 超滤膜不出水,但反洗流量正常,反洗压力也只有1公斤,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超滤不出来水,压力达到多少自了呢?超过1公斤了吗?如果压力已经挺大了,反洗后还不出水,那就不应该是膜被堵了,堵了反洗也应该进行不了。管路里面如果存气了会有这个可能,还有就是超滤组件存在设计缺陷,当然你所提及的混凝剂问题最好处理一下,多数超滤膜是不能接触大量混凝剂的,确实容易堵膜。要解决您的这个问题,最好把您的系统仔细描述一下,比如整个工艺是什么、用的是什么膜、用了多久了、膜通量设置、反洗流量设置、处理的水质怎样、等等。。
㈧ 内压式超滤是否真的比外压式超滤膜寿命更长哪个更适合家用!!!
什么是外压式超滤膜?
外压式超滤膜是原液在超滤膜的外表面经压力的压迫后沿径向由外向内渗透过成为透过液,而截留的物质则汇集在超滤膜的外部
什么是内压式超滤膜?
原液先进入内压式超滤膜的内部,经压力差驱动,沿径向由内向外渗透过超滤膜成为透过液,浓缩液则留在超滤膜的内部,由另一端流出。
外压式超滤膜与内压式超滤膜的区别:
1.外压超滤膜;又称复合膜,这种超滤有2层膜壁,有独立内壁支撑层,不会出现说被压坏的事况。内压膜:没有独立内壁支撑层,但是也可以外压过滤(膜组件的反冲洗就是)必须比正常运行压力低50%。
2.外压式超滤一般都采用PVDF材料,内压式超滤一般都采用PE或PES,PVDF材料的优势有很多相信很多地方都能查到,我就不再敷述了,这里只谈一点,PVDF材料韧性比较好,不易折断,PESPE比较脆,易折断。所以说是内压超滤压根就不能气洗,在空气摩擦的情况下,PEPES的材料会断丝的。要不然谁会放着高回收率的方法不采用,而浪费大量的过滤水来反洗超滤膜呢。
3、直观上内压式超滤内壁光滑,不容易污堵,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中空纤维过滤都采用全流过率模式,所以污染物在膜表面上的停留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那个样子。要分析内压外压的优缺点要从材料特性、膜结构,水力模型,流体力学,工艺设计等多方面来分析,综合评判,从任何一个角度以偏盖全都是不可取的。
4.外压式的超滤膜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进行自动冲洗,大家都知道超滤膜使用久了,膜的截留作用,有一些被截留物会附着在膜表面上,甚至膜孔也会被更为细小杂质堵塞而使膜的产水量下降。进水的预处理的好坏,只是解决污染问题。而外压式有个专门改变自来水流向的阀门,使本来流经膜丝管外壁的自来水从管内壁流经,然后利用压力差将水渗过管壁,这样就能把超滤膜表面上的截留物冲走,实现自动冲洗的功能。由于有自动洁净功能,因此外压式超滤膜滤芯的寿命也更长,而且避免了二次污染。
㈨ 超滤膜一点空气都不通吗,我用的是自吸泵供水难免会有一点空气进入,听说超滤膜通水不通气,气体会把超滤
就自吸泵的压力应该问题不是太大,但是气体的进入会造成超滤膜通量的降低,影响使用寿命。
㈩ 超滤膜产不出水咋回事
超滤膜不出水,来有太多源种情况和原因,大致给您讲解,希望能采纳:
1、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情况:超滤系统已经运行1年以上,突然超滤膜产水口不产水,或者产水非常的小,这种情况非常多。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几点:
a、进水超滤的水质,和原设计的不一样,浊度,SS都比设计的时候升高,导致了膜污染堵塞。
b、超滤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有问题,超滤膜的污染是不可逆的,如果系统的反洗压力,水量都不够,膜反洗效果不好,时间长了,膜内污染物升高之后,就会导致膜不产水,或者产水水质有问题。
c、膜运行的一直没有进行化学清洗,我估计您 的系统就没有进行化学清洗,当膜的跨膜压差达到0.1MPa时,或者产水量下降20%的时候要化学清洗膜系统。
d、检查超滤膜预处理,预处理失效了,原水直接进入超滤膜系统就会导致,系统不产水。
2、新产品不产水的情况,这种情况也会有,但比较少,检查产水阀门,进水烦阀门是否正常开启
膜组件产水口的挡片是否拆掉了。如果都检查,那就找你的供应商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