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827的性能与用途
淡黄色固状物,在水中离解产生阳离子活性基团,具有杀菌、乳化、抗静电、柔软及润肤性能,能溶于乙醇、异丙醇、乙二醇等有机溶剂。本品性质稳定,耐光和热、耐酸但不耐碱、耐硬水、耐无机盐,无挥发性,宜长期贮存。本品
适用于配制柔软调理剂、精制发用膏、毛发调理柔软剂、染发剂、润肤及清洗制品。亦用于阳离子染料在腈纶纤维染色时的匀染剂,染色的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也用作醋酸纤维的柔软整理剂以及杀菌消毒剂。对腈纶纤维有强的亲和力,对阳离子的
染色有良好的匀染性。用于炼油助剂中配制脱硫醇活化剂。
2. 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杀菌剂的基本原理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阳离子亲水基团吸附带负电的细菌体,聚集在细胞壁上,产生室阻效应,导致细菌生长受抑而死亡;同时其憎水烷基还能与细菌的亲水基作用,改变膜的通透性,继而发生溶胞作用,破坏细胞结构,引起细胞的溶解和死亡。
3. 水中哪些成分,对反渗透膜原件有损害
自来水因为消毒而被氯化抄过,因此水处理反渗透前必须安装活性炭过滤器或投加还原剂以去除水中的余氯,本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膜为聚酰胺类复合膜,如果原水中存在游离氯,膜就会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害。
水处理设备的额定产水量是在原水水温为25℃的情况下设定的,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产水量随原水水温降低而下降。一般情况下,水温每降低1℃,产水量将下降3 %。
4.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什么显著区别.请阿里巴巴生意经的高手、专家们帮忙看下
但是众多分类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难将表面活性剂合适定位,并在概念内涵上不发生重叠。按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类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酷酷客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甜菜碱型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盘),聚山梨酯(吐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肥皂类系高级脂肪酸的盐,通式:(RCOOˉ)nM。脂肪酸烃R一般为11~17个碳的长链,常见有硬脂酸、油酸、月桂酸。根据M代表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和有机胺皂。它们均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油的能力。但易被破坏,碱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破坏,电解质亦可使之盐析。碱金属皂:O/W碱土金属皂:W/O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2、硫酸化物RO-SO3-M主要是硫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脂肪烃链R在12~18个碳之间。硫酸化油的代表是硫酸化蓖麻油
,俗称土耳其红油。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月桂醇硫酸钠)乳化性很强,且较稳定,较耐酸和钙、镁盐。在药剂学上可与一些高分子阳离子药物产生沉淀,对粘膜有一定刺激性,用作外用软膏的乳化剂,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或增溶。3、磺酸化物R-SO3-M属于这类的有脂肪族磺酸化物、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和烷基萘磺酸化物。它们的水溶性和耐酸耐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稍差,但在酸性溶液中不易水解。常用品种有: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阿洛索-OT),十二烷基苯磺原盐中硫酸根含量达到多少时会对离子膜造成损坏?怎样计算?酸钠,甘胆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该类表面活性剂起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因此称为阳性皂。其分子结构主要部分是一个五价氮原子,所以也称为季铵化合物。其特点是水溶性大,在酸性与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杀菌作用。常用品种有苯扎氯铵(洁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在不同pH值介质中可表现出阳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1、卵磷脂:是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微粒制剂的主要辅料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氨基酸型:R-NH+2-CH2CH2COO-甜菜碱型:R-N+(CH3)2-COO。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则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5. 什么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环境下会降低其活性吗为什么它在碱性环境下杀菌作用最强
阳离子复表面活性剂,是其分子溶于制水发生电离后,与亲油基相连的亲水基是带阳电荷的面活性剂。亲油基一般是长碳链烃基。亲水基绝大多数为含氮原子的阳离子,少数为含硫或磷原子的阳离子。分子中的阴离子不具有表面活性,通常是单个原子或基团,如氯、溴、醋酸根离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带有正电荷,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带的电荷相反,两者配合使用一般会形成沉淀,丧失表面活性。它能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碱性条件下亲水基部分的电离效果最好,其离子性发挥也更好,如果在酸性环境里,阳离子部分是以酸性基团存在的,不利于发挥阳离子的作用。 满意请采纳!
6. 酸碱对反渗透膜有无影响
对于正常运行时,pH值应呈中性,即pH值7左右。反渗透膜在pH值7.5-7.8时脱盐率最高,碳酸盐休系的平衡版关系,这个平衡随权着pH值的变化而移动,当pH值小于8时,水中的C032-和HCO3-开始部分转化为CO2,当pH值小于4时,水中全部C032-和HCO3-都有转化为CO2。
pH高对反渗透膜有影响吗?
反渗透膜元件对溶解在水中的CO2是不能脱除的,这些CO2透过膜元件到达产水侧后会重新在水中转化为HCO3-,使产水电导率升高,因此反渗透元件在低pH值条件下运行时表现出的脱盐率不高.但是,也不能为了排除CO2的干扰而不加限制地提高pH值,这是因为pH值的升高会降低碳酸盐的溶解度,导致结垢。
因此控制适当的pH值范围才能确保反渗透的正常运行。
7. 反渗透膜脱盐率影响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抄素
1、进水压力对反渗透膜的影响进水压力本身并不会影响盐透过量,但是进水压力升高使得驱动反渗透的净压力升高,使得产水量加大,同时盐透过量几乎不变,增加的产水量稀释了透过膜的盐分,降低了透盐率,提高脱盐率。当进水压力超过一定值时,由于过高的回收率,加大了浓差极化,又会导致盐透过量增加,抵消了增加的产水量,使得脱盐率不再增加。
2、进水温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反渗透膜产水电导对进水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随着水温的增加水对通量也线性的增加,进水水温每升高1℃,产水量就增加2.5%-3.0%;(以25℃为标准)。
3、进水PH值对陶氏膜元件的影响进水PH值对产水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对脱盐率有较大影响。PH值在7.5-8.5之间,脱盐率达到最高。
4、进水盐浓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渗透压是水中所含盐分或有机物浓度的函数,进水含盐量越高,浓度差也越大,透盐率上升,从而导致脱盐率下降。
8. 哪些因素对反渗透膜通量有影响
反渗透膜的产水量和脱除率是膜元件使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反渗透膜产水量和脱专除率主要是受压力、属温度、回收率、进水含盐量和pH值影响。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除去总可溶性的杂质浓度的百分率。回收率:指膜系统中给水转化成为产水或透过液的百分率。
1.压力的影响
反渗透膜在使用中需要对膜一侧的水施加一定的压力,理论上对反渗透膜施加的压力越大产水量越高,增加进水压力也增加了脱盐率。但是反渗透膜的产水量和脱盐率都有一定的上当压力超过一定的压力值,产水量不再增加。
2.温度的影响
反渗透膜产水电导对进水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随着水温的增加,水通量几乎线性地增大,这主要归功于透过反渗透膜的水分子的粘度下降、扩散能力增加。增加水温会导致脱盐率降低或透盐率增加。膜元件能够承受高温的能力增加了其操作范围,这对清洗操作也很重要
3.盐浓度的影响
如果压力保持恒定,含盐量越高,通量就越低,渗透压的增加抵消了进水推动力,导致产水量降低
4.pH值的影响
反渗透膜脱盐率特性取决于pH值,水通量也会受到影响,在特定的pH范围内反渗透膜的水通量和脱盐率相当稳定。
9. PH 过高或过低对反渗透膜有没有什么影响
那要看你的PH到底是多高和多低了,一般性的低比如PH5左右或PH8左右都没什么影响,反渗透主要作用是脱盐,大于反渗透孔径的水分子就被排出了,通过的水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通过反渗透的水本身就是有些偏酸性的水,如果你的PH过低,出来的水肯定酸性更低,如果PH比较高的原水进入,出来的水PH值会略低于原水pH值。
不过,无论PH的高与低,只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都是可以饮用的,国家对PH值的要求是:生活饮用水PH值标准定为6.5-8.5,而瓶(桶)装纯净水PH值标准却是5.0-7.0,似乎只是一个行业标准。
PH值低于7以下的水不一定就是纯净水,但是纯净水的PH值一定低于7。
目前有报道说“权威机构从未认为PH值对健康有影响”,却也没有权威机构制止“饮用弱碱性水保健”的流行概念。
强调饮用水中矿物质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概念,也属于商家炒作、片面之词,毕竟是微量,人体所需矿物质微量元素主要来源在食物。
但是,提到饮用水PH值低于7的的说法时,就一定要涉及PH值低的原因——酸性物质污染、酸性物质的区分、对人体的干预。
PH值低于7遭受污染而存留于水中的酸性物质,饮用后,人体需要分泌碱性物质来“中和”(人体是一个化学工厂的概念),长期的饮用、长期的分泌,从食物当中摄取而来的碱性物质在慢慢地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