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树脂凝胶
1. 如何降低对苯型不饱和树脂固化时间而不影响凝胶时间
早上好,无论是191、196还是728、963等芳香不饱和聚酯都要存在三种成份,即聚酯单体、催化剂和交联剂,它们之间是线性关联,必须先凝胶后达到引发密度后才能完成固化程序——达到交联阈值后黏度也会剧烈上升,这时候的固化时间就是不可控的了。「不影响凝胶时间」我的理解是和之前凝胶时间是相同的只是后半段固化速率显著加快,也就是说,你能使用改性或者带有潜伏性的固化剂来完成这一步,毕竟芳环要不开就不开要开就全开没有开一半儿按暂停键原地踏步的游戏功能,整体固化区间的放热系数最好是平缓的,我以前兴趣尝试做过这种改性聚酯,初凝6小时后段30分钟——成品惨不忍睹,固化过快导致聚酯各项性能严重下降变成玻璃渣(介电强度、冲击缺口、硬度和交联密度等等都极差的)。也理解你的意思,就是尽可能增加施工流平时间,可以考虑使用潜伏性过氧化物或者混合型交联剂,利用前者比如MEKP、DCP等释放的自由基或者热量达到阈值后二次再引发一次强交联,或者是前半段初凝是反过来起阻聚作用,阻聚成份和不饱和树脂中的其他添加剂相互抵消殆尽后进入固化程序也可以(硬挡着固化剂不让它与单体交联来拖延时间)。总之算是两种建议思路吧,也不知道能否帮的上你,我个人肤浅理解是重点放在固化剂改良上,请酌情参考。
2. 请问不饱和树脂能不能固化用什么固化剂
具有粘性的可流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引发剂存在下发生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而生成性能稳定的体型结构的过程称为不饱和聚酯的固化。
发生在线型聚酯树脂分子和交联剂分子之间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其反应机理同前述自由基共聚反应的机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它是在具有多个双键的聚酯大分子(即具有多个官能团)和交联剂苯乙烯的双键之间发生的共聚,其最终结果,必然形成体型结构。
固化的阶段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整个固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凝胶——从粘流态树脂到失去流动性生成半固体状有弹性的凝胶;
定型——从凝胶到具有一定硬度和固定形状,可以从模具上将固化物取下而不发生变形;
熟化——具有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能,达到较高的固化度。
一切具有活性的线型低聚物的固化过程,都可分为三个阶段,但由于反应的机理和条件不同,其三个阶段所表现的特点也不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自由基共聚反应,因此具有链锁反应的性质,表现在三个阶段上,其时间间隔具有较短的特点,一般凝胶到定型有时数个小时就可完成,再加上不饱和聚酯在固化时系统内无多余的小分子逸出,结构较为紧密,因此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其他热固性树脂相比具有最佳的室温接触成型的工艺性能。
引发剂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引发剂与自由基聚合用引发剂一样,一般为有机过氧化合物。各类有机过氧化合物的特性,通常用活性氧含量,临界温度和半衰期等表示。
活性氧含量活性氧含量又称为有效氧含量。对于纯粹的过氧化物,活性氧含量是代表有机过氧化物纯度的指标。实际上,由于纯粹有机过氧化物贮存的不安定性,通常与惰性稀释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混合配制,以利于贮存和运输。
临界温度过氧化物受热分解形成自由基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一般在临界温度以上才发生引发反应,这可从固化放热效应反映出来。临界温度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时应用的工艺指标。
半衰期半衰期是指在给定温度条件下,有机过氧化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实际应用上,可用下面两种方法表示半衰期,一种是给定温度下的时间,另一种是给定时间下的温度,它们都是引发剂活性的标志。显然,有机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愈短,其活性也就愈大。
引发剂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最常用的主要是两种,即国产1 号引发剂和2 号引发剂。
1号引发剂是50%过氧化环已酮糊。过氧化环已酮是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外观是白色粉沫或硬块,易溶于苯乙烯中得到透明的溶液。由1:1的过氧化环已酮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组成的 1号引发剂,呈糊状,久置后分层,上层为透明溶液,下层是白色沉淀物,使用时必须搅拌均匀成糊状。
过氧化甲乙酮具有与过氧化环已酮类似的特性,一般配成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50%溶液使用,该溶液无色透明,不含悬浮物,使用时不需要搅拌。
3. 不饱和树脂不凝固怎么办
换2号固化剂和2号促进剂 ,试试,如果凝胶,说明含水了。如果还不凝胶可以考虑更换树脂。
4. 请问,代替不饱和树脂的胶水,是哪种胶水呢
不饱和树脂分乙烯基不饱和、环氧不饱和、醇酸不饱和等。一般浇铸型的不饱和树脂可以用亚克力树脂来代替。
5. 不饱和树脂的固化问题
那就只有改性树脂了,而不是简单的改变固化体系。你要上韧性,就必内然是要牺牲刚度和耐容候耐腐蚀性的。
具体办法就是
1.从树脂下手,加入一定量的长链2元醇,使固化体系的分子边长,变柔增加韧性,我曾经做过一个树脂(当然不是大众用的),用材料实验机根本压不断只会弯。但是强度不是很高,你可以做几个小样,添加不同比例开始。
2.延长凝胶时间,在促进剂的量上下点工夫,同样也是做几个小样对比。
不同树脂性能无法完全一样,所以必须做试验。
6. 不饱和树脂如何延长固化时间
1、固化时间从加入固化剂到固化为止,但是这个指标是很粗糙的。
2、正常固化时间随固专化剂促进属剂的量而变,更与环境温度和一次配胶量密切相关,不同工艺有不同的时间要求。
3、放热峰是树脂的固定性质,但是固化时间越短,会感到发热越集中。
4、很多时候,比如气温很低,只加入固化剂(引发剂),树脂的交联固化引发速度太慢,所以要加入促进剂帮忙。所以降低促进剂的含量可以延长固化时间
5、一般来说,填料的加入也会减缓反应速度,延长固化时间
7. 不饱和树脂类胶粘剂是水性还是溶剂型的
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是由不饱和二元酸、饱和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线型聚合物,在树脂分子中同时含有重复的不饱和双键和酯键。由于这样得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固体或半固体状态,而且不能很好地交链成为性能良好的体型结构产物,因此在生产后期,还必须经交联剂苯乙 烯稀释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树脂溶液。实际上使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就是这种树脂溶液,使用中再加入固化剂等物质,使苯乙烯单体和不饱和聚酯分子中的双键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最终交链成为体型结构的树脂。
由此可见,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其形成体型结构的反应过程是:第一步通过二元酸和二元醇的缩聚反应生成线型分子;第二步在固化过程中通过树脂和交联剂的双键间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得到体型结构。这种不同的反应阶段通过不同的官能团和不同的反应机理得以实现,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和固化的特点。 性能特点和助剂 不饱和树脂的价格比双酚A型EPOXY便宜一半,粘度低,可常温触压固化,固化物透明度高,粘接强度高,常用于玻璃钢工业上。
不饱和树脂的交联剂有苯乙烯(PS),丙烯酸,甲苯丙烯酸甲酯和瓴苯二甲酸二烯丙酸,引发剂有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环已酮和过氧化丁酮等,促进剂有环烷酸钴(苯酸钴即含2%金属钴的苯乙烯溶液,)辛酸钴,二甲基苯胺和二乙基苯胺,阻聚剂有:
(一)无机物:硫黄,铜盐和亚硝酸盐。
(二)多元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和对叔丁基邻苯二酚
(三)醌:醌,1,4-苯醌和菲醌
(四)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二硝基苯,三硝苯甲苯和芳味酸。
(五)胺类:吡,N苯基胺和吩。
不饱和聚酯树脂主要优点:
(1)工艺性能优良。这是不饱和聚酯树脂最突出的优点。在室温下具有适宜的粘度,可以在室温下固化,常压下成型,固化过程中无小分子形成,因而施工方便,易保证质量,并可用多种措施来调节它的工艺性能,特别适合于大型 和现场制造玻璃钢制品。
(2)固化后的树脂综合性能良好。该树脂的力学性能略低于环氧树脂,但优于酚醛树脂和呋喃树脂;耐腐蚀性能,如树脂品种选用适当,优于环氧树脂;其它性能如电性能、阻燃性能等,可选用适当树脂满足需要;此外该树脂颜色浅,可以制成浅色、半透明或透明的玻璃钢制品。
(3)品种多,适应性广。
(4) 常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价格较低。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主要缺点:1 固化时体积收缩率较大。2 贮存时有一定期限,一般为半年。3 施工时有一定气味。
树脂分类:按性能用途不同,不饱和聚酯树脂可分为通用树脂、耐蚀树脂、阻燃树脂、低收缩树脂、浇铸树脂、光固化树脂、胶衣树脂及涂料和钮扣用树脂等。每一类树脂又有许多品种,如耐蚀树脂又分为中等耐蚀树脂和高度耐蚀树脂,高度耐蚀树脂按结构不同又包括双酚A型树脂、乙烯基酯树脂和二甲苯型树脂等几个品种。
8. 不饱和聚酯树脂凝胶时间受哪些因素影响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抄固化是放热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胶凝阶段:从加入促进剂到不饱和聚酯树脂变成凝胶状态的时间,是
6/38
固化过程最重要的阶段。
影响胶凝时间的因素:阻聚剂、引发剂和促进剂的加入量,交联剂的蒸发损失,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硬化阶段:从树脂开始胶凝到具有一定硬度,能把制品从模具上取下为止的时间。
完全固化阶段:通常在室温下进行,可能需要几天至几星期。
9. 不饱和树脂固化后为何还粘手
那是树脂质量不好,我公司的树脂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10. 不饱和聚酯树脂调配后,5分钟就出现凝胶是什么原因
调配后是不是加来了固源化剂和促进剂后了,正常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加完固化剂和促进剂后的凝胶时间就是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如果你觉得太快了来不及施工可以用多少调多少,一次不要调配太多,如有问题加qq聊 164774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