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水耗材 » 树脂膜制备

树脂膜制备

发布时间: 2021-03-20 08:29:06

① PI膜的薄膜的制造工艺

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基本上是二步法,第一步:合成聚酰胺酸,第二步:成膜亚胺化。成膜方法主要有浸渍法(或称铝箔上胶法)、流延法和流涎拉伸法。浸渍法设备简单、工艺简单,但薄膜表面经常粘有铝粉,薄膜长度受到限制,生产效率低,此法不宜发展;流涎法设备精度高,薄膜均匀性好,表面干净平整,薄膜长度不受限制,可以连续化生产,薄膜各方面性能均不错,一般要求的薄膜均可采用此法生产;拉伸法生产的薄膜,性能有显著提高,但工艺复杂生产条件苛刻,投资大,产品价格高,只有高质量薄膜才采用此法。流涎法主要设备:不锈钢树脂溶液储罐、流涎嘴、流涎机、亚胺化炉、收卷机和热风系统等。制备步骤:消泡后的聚酰胺酸溶液,由不锈钢溶液储罐经管路压入前机头上的流涎嘴储槽中。钢带以图所示方向匀速运行,将储槽中的溶液经流涎嘴前刮板带走,而形成厚度均匀的液膜,然后进入烘干道干燥。洁净干燥的空气由鼓风机送入加热器预热到一定温度后进入上、下烘干道。热风流动方向与钢带运行方向相反,以便使液膜在干燥时温度逐渐升高,溶剂逐渐挥发,增加干燥效果。聚酰胺酸薄膜在钢带上随其运行一周,溶剂蒸发成为固态薄膜,从钢带上剥离下的薄膜 经导向辊引向亚胺化炉。亚胺化炉一般为多辊筒形式,与流涎机同步速度的导向辊引导聚酰胺酸薄膜进入亚胺化炉,高温亚胺化后,由收卷机收卷。

② 聚酯树脂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聚酯树脂 polyster resin
聚酯树脂是不饱和聚酯胶粘剂的简称。不饱和聚酯胶粘剂主要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填料、触变剂等组成。胶粘剂粘度小、易润湿、工艺性好,固好后的胶层硬度大、透明性好、光亮度高、可室温加压快速固化、耐热性较好,电性能优良。缺点是收缩率大、胶粘强度不高,耐化学介质性和耐水性较差,用于非结构胶粘剂。主要用于胶粘玻璃钢、硬质塑料、混凝土、电气罐封等。
聚酯树脂与醇酸树脂区别在于合成聚酯树脂的原料不含植物油或油衍生的脂肪酸。聚酯可分为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饱和聚酯是指合成原料中不含除苯环外的不饱和键。
饱和聚酯(无油醇酸)树脂简介
采用不同的多元酸和多元醇可合成出不同类型、不同特性的饱和聚酯树脂。若使用的都是直链结构的二元醇和二元酸,产生的就是只含直链结构的聚酯树脂,若使用的多元酸中含苯环(例:苯酐、对苯二甲酸、偏苯三酸酐等)产生的就是含有苯环结构的聚酯树脂,若采用化学反应引入除多元醇、多元酸之外的其它成份,产生的就是改性聚酯树脂。
合成聚酯树脂若采用直链结构的多元醇与多元酸,合成得到的树脂具有线性结构,柔韧性非常好,主要用途不是在涂料行业;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尼龙就是很典型的线性聚酯,最典型的线性聚酯尼龙-66就是己二胺与1,6-己二酸的产物,从结构上看也可用1,6-己二醇与1,6-己二酸合成。
合成聚酯树脂若采用苯环的多元酸与多元醇反应,合成得到含有苯环结构的树脂,苯环的刚性特征赋予树脂以硬度,而苯环的稳定的结构特征赋予树脂以耐化学性。合成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主要是二元醇、二元酸和三元醇,个别的还有一元醇或一元酸。最常用的醇是新戊二醇,其酯化物的耐水性大大优于乙二醇和丙二醇。三元醇主要是三羟甲基丙烷、三羟乙基乙烷。最常用的芳香族二元酸是间苯二甲酸,由于间苯二甲酸的耐盐雾性、耐化学性和耐水性比邻苯二甲酸更优越,所以间苯二甲酸在聚酯树脂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合成聚酯树脂中也使用脂肪族二元酸,如己二酸、壬二酸和癸二酸,以己二酸应用更为普遍。大多数树脂都含芳香族二元酸和脂肪族二元酸,芳香族二元酸与脂肪族二元酸的摩尔比是控制树脂Tg的主要因素。
合成聚酯树脂时,若通过化学反应引入一些其它成份,可拥有聚酯树脂原本不具备的性能,达到改善和突出某种性能目的,来达到特殊的应用性能要求,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环氧、丙烯酸、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
涂料中所用的聚酯树脂一般是低分子量的、无定形、含有支链、可以交联的聚合物。它一般由多元醇和多元酸酯化而成,有纯线型和支化型两种结构,纯线型结构树脂制备的漆膜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加工性能;支化型结构树脂制备的漆膜的硬度和耐候性较突出。通过对聚酯树脂配方的调整,如多元醇过量,可以得到羟基终止的聚酯。如果酸过量,则得到的是以羧基终止的聚酯。涂料行业最常用的饱和聚酯树脂是含端羟基官能团的聚酯树脂,通过与异氰酸酯、氨基树脂等树脂交联固化成膜。不同的原料对树脂性能作出不同的贡献,选择原料时要视对树脂的性能要求,选择相应的能对树脂所要求性能有帮助的原料,从提供官能度、硬度、柔纫性等多方面来考虑。

③ 高分子分离膜的生产工艺

分离膜的成型方法有流延法、不良溶剂凝胶法、直接聚合法、表面涂覆法和中空纤维纺丝法等。
最初用作分离膜的高分子材料是纤维素酯类材料。后来,又逐渐采用了具有各种不同特性的聚砜、聚苯醚、芳香族聚酰胺(见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四氟乙烯(见氟树脂)、聚丙烯、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苯并咪唑、聚酰亚胺等。高分子共混物和嵌段、接枝共聚物(见聚合物)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制分离膜,使其具有单一均聚物所没有的特性。制备高分子分离膜的方法有流延法、不良溶剂凝胶法、微粉烧结法、直接聚合法、表面涂覆法、控制拉伸法、辐射化学侵蚀法和中空纤维纺丝法等。
具有分离液-固、液-液、气-气等能力的均相或非均相混合物膜。由合成高分子、半合成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构成的膜。为区别于无机物组成的分离膜,故又称为有机分离膜。高分子分离膜能成为相邻两相主动或被动传质的障碍,借助于这种选择渗透性,在压力差、浓度差或电位差的作用下,使流体混合物分离。其分离过程包括微孔过滤)、超过滤)、反渗透超滤)、气体渗透分离、渗透蒸发、渗析及电渗析、液膜(促进传递)等。高分子分离膜的分离性能由选择性和渗透性决定。对于需要分离的物质其选择性和渗透性要求越高越好,而对于需要截留的物质则要求选择性越高,而渗透率越低越好。其性能表示方法为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膜的量和物质透过系数之比。它们必须同时具有较大的数值和保持较长时间不变,才有工业使用价值,高分子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相转换法(phase inversion method),它包括干法相转换、湿法相转换、热凝胶法和聚合物辅助相转换法、拉伸法和辐照法等。随制膜条件的改变可得到性能完全不同的分离膜。高分子分离膜的形状有中空管式、中空纤维式和平板式三类。

④ 复合膜是如何制备的,有哪些主要用途

加工方法
1.干式复合法该法是将粘合剂通过复合机涂布在基材的表面,以加热辊压附在其它薄膜上而复合的方式。
2.湿式复合法将水溶性粘合剂(明胶、淀粉)、水分散性粘合剂(醋酸乙烯乳胶等)涂布于基材表面的湿润状态下与其它材料复合,然后用辊压附和干燥的方法。
3.挤出复合法 这是复合加工中最常用的方法,用挤出机将PP、PE、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离子型树脂等挤出薄膜状,涂粘在掺入加工剂(聚乙烯亚胺、聚氨酯系树酯等)的各种薄膜上加以复合,再经冷却、固化。
4.热熔融复合法基材树脂中掺混松香、二甲苯树脂、苯乙烯树脂等粘附剂和石蜡系等粘底降低剂的热熔剂涂布在薄膜、纸面、铝箔表面上,立刻复合在其它基材上加以冷却的方法。
5.共挤出复合法该法是由二台或三台挤出机同时成型加工可得二层以上的薄膜,有T模头法和吹塑法,能进行多种复合,可产超薄形薄膜。
用途
食品复合卷膜、药品复合卷膜、农药复合卷膜、种子复合卷膜、铝箔复合卷膜、铝塑复合卷膜、杯盖复合卷膜、纸铝复合卷膜、纸塑复合卷膜、粉剂复合卷膜、液体复合卷膜、固体复合卷膜、颗粒复合卷膜、其他复合卷膜。

⑤ PVC膜的生产流程是怎么样的

PVC膜的生产流程是开包、检验、过筛、配方—混炼→造粒→挤出厚膜→风冷→热水浴沸水加热→定型筒横向吹胀→夹膜辊熄泡→收卷成热收缩膜。
PVC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普通的生产线一般由滚压机、印刷机、背涂机和切割机组成,主要是通过滚压机的直动搅拌,滚轴旋转以及高温滚压生产出厚度仅为0.3 mm至0.7mm的薄膜,生产的同时并且通过印刷机在膜的正面印上花色,通过背涂机在膜的背面附上一层背涂。可不要小看这层背涂,它是PVC膜优质性能的一个重要保证。背涂由特殊材料组成,是一种高能亲和剂,正是由于这层背涂,PVC薄膜才能紧紧地和中密板或其它板材融合在一起,十年甚至十五年不开胶。而普通贴面膜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解决膜的脱落问题。由于整套生 产过程都是在高温下(滚压机内温度达到220度)进行的,这就使PVC膜具有高抗光性和耐火性,保证PVC膜的高质量。当然,这对生产机器的要求很高,通常一套生产线的生产设备造价约为3千9百万马克,折合人民币约1.6亿元。但另一方面,PVC膜的生产工艺却相当简单,机器产量也很大,所以全面地看,PVC实际是一种低投入、高产量的产品。

⑥ 塑料薄膜是怎样制造的

塑料薄膜生产的方法很多,首先是要把塑料加热熔化,再用各种方法使它变为膜。一种方法是像擀面条一样,将已熔化的塑料夹在两个辊筒之间,经辊压后变成薄膜,再拉长使它更牢固。聚氯乙烯薄膜通常用这种被称为压延的方法来制造。在这种薄膜上再印上彩色的图案,就可以做成台布、浴室帘等。另一种方法是用一种类似绞肉机的机器(即挤出机),将熔化的塑料从一个环形的间隙中挤出来变成一根管子,趁管子是热的时候,从管子里面吹压缩空气,管子就吹胀,同时在前面拉伸,管子的壁就变薄了,冷却以后就成为管状膜,可以做成各种马夹袋。聚乙烯和聚丙烯薄膜,通常就是用这种被称为吹塑的方法来生产的。这种薄膜生产时在纵向和横向都经过拉伸,强度较好。还有一种方法是先挤出一块平板,再在前面将它拉长拉薄,同时又在两边拉,使它变宽,最后就得到平的薄膜。像玻璃纸一样的聚丙烯薄膜就是这样生产的。录音带的带基也是这样生产的,不过材料是纶轮。

⑦ 用什么树脂制备高光泽水性聚氨酯

提高水性聚氨酯树脂的硬度,可通过引入三官能度单体形成适当的分支或外加交联剂。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
(1)内交联法
为提高涂膜的机械性能和耐水性,可直接合成具有适度交联度的水性聚氨酯,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加以实现:
①在合成预聚物时,引入适量的多官能度(通常为三官能度)的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常用的物质为TMP、HDI三聚体、IPDI三聚体等。
②脂肪族水性聚氨酯可以采用适量多元胺进行扩链,使形成的大分子具有微交联结构,常用的多元胺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等。
③同时采用(1)和(2)两种方法。对水性聚氨酯进行内交联改性,关键要掌握好内交联度,内交联度太低,改性效果不明显,若太高将影响其成膜性能。

(2)自交联法
所谓自交联法是指在水性聚氨酯成膜后,能自动进行化学反应实现交联,提高涂膜的交联度,改善涂膜的性能。因此必须对水性聚氨酯的大分子结构进行改性。例如可以引入干性油脂肪酸(双键结构)以及多烷氧基硅单元等方法加以实现,使得其在成膜后能发生自动氧化交联反应和水解缩合反应,提高综合性能。该法应用较广,市场上已有相关产品应市。

(3)外加交联剂法
采用自乳化法制备的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成膜后仍含有大量的羧基,使涂膜的耐水性变差。同溶剂型双组分PU一样,水性聚氨酯在施工前可添加外交联剂,成膜后与涂膜中的羧基和外交联剂的可反应基团反应,消除涂膜的亲水基团,可大幅度提高涂膜的耐水性,同时也对涂膜的力学性能有一定改善。常用的交联剂有多氮丙啶、碳化二亚胺,以及水可分散多异氰酸酯、环氧树脂、氨基树脂、环氧硅氧烷等。

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工艺: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逐步聚合,即由低聚物二醇、扩链剂、水性单体、二异氰酸酯通过溶液(或本体)逐步聚合生成分子量为103量级的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第二阶段为中和后预聚体在水中的分散和扩链。
早期水性聚氨酯的合成采用强制乳化法。即先制备一定分子量的聚氨酯聚合物,然后在强力搅拌下将其分散于加有一定乳化剂的水中。该法需要外加乳化剂,乳化剂用量大,而且乳液粒径大、分布宽、稳定性差,目前已经很少使用。
现在,水性聚氨酯的乳化主要采用内乳化法。该法利于水性单体在聚氨酯大分子链上引入亲水的离子化基团或亲水嵌段:-COO- +NHEt3、SO3- +Na、-N+ -Ac,-OCH2CH2-等,在搅拌下自乳化而成乳液(或分散体)。这种乳液稳定性好,质量稳定。根据扩链反应的不同,自乳化法主要有丙酮法和预聚体分散法。

丙酮法
丙酮法在预聚中期、后期用丙酮或丁酮降低黏度,经过中和,高速搅拌下加水分散,减压脱除溶剂,得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该法工艺简单,产品质量较好,缺点是溶剂需要回收,回收率低,且难以重复利用。目前,我国主要使用该法合成普通型芳香族水性聚氨酯。

预聚体分散法
即先合成带有-NCO端基的预聚体,通常加入少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调整黏度,高速搅拌下将其分散于溶有二(或多)元胺的水中,同时扩链得高分子量得水性聚氨酯。美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利用该法合成高档脂肪族水性聚氨酯。

⑧ 塑料薄膜的制作方法

1223个,全年累计产品销售收入77,417,65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9%,累计利润总额达到2,384,871千元。全行业人均销售率为488,266.94元。
2006年上半年全国全部塑料薄膜生产和供应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达到43,959,81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1%,累计企业单位数1299个,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4,040,14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1%,累计利润总额达到1,213,127千元。全行业的人均销售率为889,069.85元。总体来看,全国塑料薄膜生产和供应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
中国塑料薄膜的产量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0%,是塑料制品中产量增长较快的类别之一。从中国塑料薄膜(厚度为0.06mm~0.26mm)的应用领域看,用量最大、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是包装工业,其消费约占2/3,其次是农业约占30%,再有就是功能膜,如微孔膜、屏蔽膜、土工膜等。理论上几乎所有合成树脂都可能成膜,但是具有经济意义、成为商品、用量最大的是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PS)、乙烯/乙酸乙烯(EVA)、聚酰胺(PA)等树脂。若在树脂基体中添加适宜的塑料助剂,就可以制备出所需的各种功能性薄膜。塑料薄膜工业上的生产方法有压延法和挤出法,其中挤出法又分为挤出吹膜、挤出流延、挤出拉伸(又称二次成型)等,目前挤出法应用最广泛,尤其是对于聚烯烃薄膜的加工,而压延法主要用于一些聚氯乙烯薄膜的生产。
中国塑料薄膜行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据悉,中国塑料薄膜的需求量每年将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随着各种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不断地涌现,将促使中国的塑料薄膜朝着品种多样化、专用化以及具备多功能的复合膜方向发展。 [编辑本段]塑料薄膜的表面性能及其处理塑料薄膜在包装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塑料薄膜可用於食品包装、电器产品包装、日用品包装、服装包装等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塑料薄膜都要进行彩色印刷,而作为食品包装还要进行多层复合或真空镀铝等工艺操作。因此,要求塑料薄膜表面自由能要高、湿张力要大,以有利於印刷油墨、粘合剂或镀铝层与塑料薄膜的牢固粘合;在塑料薄膜生产卷取和高速包装过程中,则要求薄膜表面有一定的摩擦性能防止薄膜粘连或打滑;在用於电器、电子产品等包装时,则要求薄膜具有一定的防静电性能等等。
塑料薄膜的表面张力
塑料薄膜的表面张力取决於塑料薄膜表面自由能大小,而薄膜表面能又取决於薄膜材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多数塑料薄膜如聚烯烃薄膜(LDPE、HDPE、LLDPE、PP)属非极性聚合物,其表面自由能小,表面湿张力较低,一般为30达因/厘米左右。理论上讲,若物体的表面张力低於33达因/厘米,普通的油墨或粘合剂就无法附着牢固,因此必须对其表面处理。聚酯类(PET、PBT、PEN、PETG)是属於极性高分子,其表面自由能较高,表面湿张力在40达因/厘米以上。但是对於高速彩色印刷或为增加真空镀铝层与BOPET薄膜表面之间的结合力,也还需要对BOPET薄膜进行表面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其表面湿张力。
塑料薄膜表面处理的方法有:电晕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机械打毛法、涂层法等,其中最常采用的是电晕处理法。
电晕处理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金属电极与电晕处理辊(一般为耐高温、耐臭氧、高绝缘的硅橡胶辊)之间施加高频、高压电源,使之产生放电,於是使空气电离并形成大量臭氧。同时,高能量电火花冲击薄膜表面。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使塑料薄膜表面产生活化、表面能增加。通过电晕处理可使聚烯烃薄膜的湿张力提高到38达因/厘米;可使聚酯薄膜的表面湿张力达到52-56达因/厘米以上。电晕处理塑料薄膜表面湿张力的大小与施加於电极上的电压高低、电极与电晕处理辊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关。当然,电晕处理应当适度,并非电晕处理强度越高越好。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塑料薄膜与电晕处理辊之间应避免夹入空气,否则有可能使薄膜的反面也被电晕处理了。反面电晕造成的後果是:1有可能产生油墨印刷的反粘现象;2在镀铝时会发生镀铝层转移,在涂胶时会发生涂胶层转移。防止薄膜反面电晕的主要措施是要调节好电晕处理辊前的橡胶压紧辊的压力,压紧辊两端压力既要一致且压力大小又要合适。另外,电晕辊和压紧辊必须进行严格的动静平衡试验,径向跳动要求小於0.05毫米,目的是保证塑料薄膜平整地进入电晕辊、防止夹入空气,从而避免发生反面电晕的现象。有关的制作方法,那是人家的专利。要真的想做就买些教材吧~~《塑料薄膜生产工艺 塑料薄膜制造方法》
1、EVA高保温系列覆盖薄膜及其生产工艺
2、MCP三层共挤未拉伸聚丙烯薄膜
3、包含全同聚丙烯的不透明膜
4、包含生物可降解聚酯共混物组合物的塑料产品
5、包装用高结晶聚丙烯薄膜
6、被施加过印刷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薄膜
7、薄膜用聚丙烯及薄膜的制造方法
8、不等同双轴取向的高密度聚乙烯膜
9、不透明的取向聚丙烯膜
10、扯拉自开口式全复合塑料薄膜袋及其制造方法
11、扯拉自开口式塑料薄膜袋及其制造方法
12、充气塑料大棚薄膜
13、从塑料薄膜的工业废弃物回收树脂材料的方法和设备
14、从乙烯共聚物的原位共混物挤出的薄膜
15、大折径吹塑薄膜及其生产设备
16、单层或多层共挤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方法
17、单向收缩的双向取向聚丙烯膜
18、单轴向共取向热塑性塑料薄膜、其制造方法及所构成的袋
19、低密度发泡聚乙烯薄膜或管材的生产方法
20、电动多用途塑料薄膜制袋机
21、淀粉生物全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22、多层复合结构的农用薄膜
23、多功能塑料薄膜回收造粒机
24、多孔性聚苯胺薄膜制备方法
25、废旧塑料薄膜和纸的分离回收装置
26、废旧塑料薄膜清洗装置
27、废弃塑料颗粒物的制造方法及其热分解方法
28、复合塑料薄膜
29、改进剂组合物及其与待加工塑料的组合物及含该改性剂组合物的塑料薄膜
30、改善聚氯乙烯制品透湿性的透湿剂的制备方法
31、高度成核的热塑性塑料制品
32、高度双轴取向的多层高密度聚乙烯薄膜
33、高度双轴取向的高密度聚乙烯膜
34、高防潮性的取向聚丙烯膜
35、高挤出复合强度未拉伸聚丙烯薄膜
36、高结晶聚丙烯微孔薄膜,多组分微孔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37、高强度聚丙烯多孔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38、高韧性二合一塑料薄膜
39、高填充硬质和软质聚氯乙烯产品
40、高透明超柔软流延聚丙烯薄膜
41、高阻隔全降解无毒害纳米喷铝薄膜及其用途
42、灌水式塑料薄膜
43、光降解聚乙烯薄膜及其用途
44、光降解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制造方法
45、光-生降解塑料的助剂、母粒及制品
46、光生态高产农用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47、辊筒式塑料薄膜制袋机
48、含受阻胺光稳定剂耐候性聚氯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49、含有无机添加剂的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50、环境控制温室功能覆盖薄膜的纳米复合技术
51、间歇式封口、匀速收卷的塑料薄膜制袋机
52、金属化的可单轴收缩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膜
53、具备低温硬化型高活性氧化物光催化剂薄膜的物品
54、具有改进的隔离性能的高密度聚乙烯薄膜
55、具有改良物理特性的聚丙烯塑料膜
56、具有改善热变形和抗拉强度的玻璃纤维增强的聚氯乙烯混合物
57、具有金属化表层的取向高密度聚乙烯膜
58、具有抗静电性能的聚合薄膜
59、具有印刷功能的塑料薄膜制袋机
60、具有装饰表面的塑料模塑制品的制备方法
61、聚丙烯薄膜
62、聚丙烯薄膜的制造方法
63、聚丙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64、聚丙烯吹塑膜
65、聚丙烯复合膜
66、聚丙烯类薄膜及其多层薄膜
67、聚丙烯塑料薄膜热定型工艺
68、聚丙烯微孔膜及其生产方法
69、聚烯烃可伸薄膜
70、聚乙烯多层薄膜的制造方法
71、聚乙烯阻燃薄膜
72、抗菌保鲜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73、抗雾性薄膜的制造方法
74、可控光、生物双降解塑料薄膜及制造方法
75、可控光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及其生产工艺
76、可控全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77、可热密封的聚乙烯膜和其制备方法
78、可渗水聚乙烯农田覆盖膜及其生产工艺
79、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80、拉伸聚丙烯薄膜
81、拉伸聚丙烯薄膜2
82、拉伸聚丙烯薄膜3
83、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84、纳米抗菌保鲜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85、耐高温尼龙薄膜的配方
86、耐候性聚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87、农业用聚氯乙烯层压薄膜的制造方法
88、农用拉伸塑料薄膜
89、泡管法生产双向拉伸聚丙烯烟用薄膜的方法
90、气相防锈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91、铅硼聚乙烯薄板成型工艺
92、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品
93、三元共聚薄膜的配方
94、生产薄膜级聚氯乙烯的方法
95、生产可控光、微生物共降解聚乙烯塑料地膜的方法
96、生产双向拉伸塑料薄膜的方法及设备
97、生产双向拉伸塑料薄膜的设备
98、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99、生物和光双降解塑料薄膜
100、生物降解塑料母料的制备方法
101、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的制备方法
102、手抽式塑质薄膜提袋的制造方法
103、双降解塑料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104、双降解塑料复合共挤吹膜机头
105、双取向聚丙烯薄膜
106、双向拉伸聚丙烯热收缩薄膜的生产工艺
107、双向拉伸聚丙烯烟用收缩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108、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
109、双轴取向的茂金属为基的聚丙烯薄膜
110、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111、水蒸汽透过率高的双轴取向聚乙烯薄膜
112、速率可控、低温快速水溶性塑料膜
113、塑料(特别是硬聚氯乙烯)薄膜连续挤出和吹塑方法和装置
114、塑料薄膜
115、塑料薄膜吹膜、印刷机
116、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117、塑料薄膜用光功能助剂,聚氯乙烯光功能薄膜及制备方法
118、塑料薄膜制袋及封口机
119、塑料薄膜制造方法
120、塑料薄膜专用无滴剂
121、塑料膜印刷品的溶印后处理工艺
122、通过压延整理制造塑料薄膜尤其是聚氯乙烯薄膜的方法及设备
123、透明的聚氯乙烯制品及组合物
124、斜口式塑料薄膜袋
125、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
126、新型聚乙烯薄膜
127、液体包装用亚光塑料薄膜
128、一步法塑料薄膜回收造粒机
129、一种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130、一种充气保温塑料薄膜
131、一种高透明聚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132、一种隔热塑料膜
133、一种果蔬保鲜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134、一种经过拉伸的聚丙烯薄膜
135、一种具有动感立体泡泡珠视觉效果的塑料薄膜
136、一种聚氯乙烯薄膜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137、一种聚乙烯电子绝缘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138、一种聚乙烯热收缩薄膜
139、一种聚乙烯热收缩薄膜2
140、一种抗菌保鲜塑料薄膜添加剂及制造方法
141、一种可除草又可降解的聚乙烯地膜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142、一种可自卷塑料薄膜的用途
143、一种利用废旧塑料薄膜制造绳索的方法
144、一种纳米材料的抗菌、保鲜、抗紫外塑料
145、一种容易降解的塑料薄膜
146、一种软质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147、一种软质聚氯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48、一种渗水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149、一种生物降解塑料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150、一种水溶性纳米复合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151、一种塑料薄膜
152、一种塑料薄膜的印花方法
153、一种塑料薄膜制袋机
154、一种塑料薄膜制袋机的热封装置
155、一种塑料压延薄膜生产工艺
156、一种未经拉伸的聚丙烯薄膜
157、一种易开袋口的塑料薄膜袋的加工方法
158、一种预辐照接枝技术制备聚乙烯防雾薄膜的方法
159、一种遮光装饰薄膜
160、以PVDC为中间层的耐高温蒸煮食品包装膜、袋及其生产方法
161、用塑料薄膜涂覆表面的方法和装置
162、用于处理可热碱处理消化的塑料制品的方法
163、用于防护气候的抗紫外线塑料薄膜或涂层
164、用于收缩薄膜的反应器级共聚聚酯
165、用于制造塑料薄膜的方法和装置,及塑料薄膜
166、由乙烯共聚物的共混料挤塑的薄膜
167、由硬质聚氯乙烯组成的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168、有HDPE表层的可单轴收缩的双轴取向的聚丙烯膜
169、远红外保健塑料薄膜及制品
170、远红外线塑料薄膜
171、制造高DOI高光泽多功能热塑性薄膜的方法
172、制造拉伸卷缠塑料薄膜的方法
173、制造塑料薄膜的方法和装置
174、制造塑料薄膜的装置
175、自封塑料袋及其生产方法
176、阻隔性能改善的密封性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离子交换膜分均相膜和非均相膜两类,它们可以采用高分子的加工成型方法制造。
①均相膜先用高分子材料如丁苯橡胶、纤维素衍生物、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腈等制成膜,然后引入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在膜内聚合成高分子,再通过化学反应,引入所需的功能基团。均相膜也可以通过单体如甲醛、苯酚、苯酚磺酸等直接聚合得到。
②非均相膜用粒度为200~400目的离子交换树脂和寻常成膜性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氟橡胶等充分混合后加工成膜。
无论是均相膜还是非均相膜,在空气中都会失水干燥而变脆或破裂,故必须保存在水中。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