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水耗材 » 合成树脂改性

合成树脂改性

发布时间: 2021-03-21 02:11:19

㈠ 什么叫改性塑料

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方法加工改性,提高了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方面的性能的塑料制品。

塑料往往会有它自身的特性和缺陷,改性塑料就是给塑料改变一下性质,基本的技术包括:
1、增强:将玻璃纤维等与塑料共混以增加塑料的机械强度。
2、填充:将矿物等填充物与塑料共混,使塑料的收缩率、硬度、强度等性质得到改变。
3、增韧:通过给普通塑料加入增韧剂共混以提高塑料的韧性,增韧改性后的产品:铁轨垫片。
4、阻燃:给普通塑料树脂里面添加阻燃剂,即可使塑料具有阻燃特性,阻燃剂可以是一种或者是几种阻燃剂的复合体系,如溴+锑系,磷系,氮系,硅系,以及其他无机阻燃体系。
5、耐寒:增加塑料在低温下的强度和韧性,一般塑料在低温下固有的低温脆性,使得在低温环境中应用受限,需要添加一些耐低温增韧剂改变塑料在低温下的脆性,例如汽车保险杠等塑件,一般要求耐寒。

㈡ 塑料改性的塑料改性相关知识

1.填充改性:通过在塑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填料可有效降低塑料生产成本,另外加入有特殊功能的纳米粉体可以制成相应功能母料。
2.共混改性:性质相近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分子化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高分子共混物。
3.共聚改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得到一种共聚物,如乙烯+丙烯=乙丙橡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 降低塑料的密度是指通过适当的办法,使塑料原有的相对密度下降,以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降低塑料的密度方法有发泡改性、添加轻质填料及共混轻质树脂三种。
1、发泡降低塑料的密度。塑料制品的发泡成型是降低其密度的最有效方法。而添加轻质添料和共混轻质树脂两种改性方法,只能小幅度地降低密度,其降幅一般只有50%左右,最低相对密度只能达到0.5左右。塑料发泡制品的密度变化范围很广范,相对密度最低可达到10-3。
2、添加轻质填料降低塑料的密度。这种方法使密度降低幅度比较小,一般最低可下降到相对密度0.4—0.5左右。填料的相对密度大都比塑料大,比塑料相对密度小的填料品种只有如下几种:
(1)微珠类 a、 玻璃中空微球(漂珠)相对密度为0.4—0.7,主要用于热固性树脂;
b、 酚醛微珠相对密度为0.1。
(2)有机填料类
a、 软木粉相对密度0.5,表观密度0.05—0.06;
b、纤维粉屑、棉屑相对密度0.2—0.3;
c、果壳农作物如稻草粉、花生粉及椰壳粉等。轻质填料的加入量一般在50%以下,以不严重影响其原有性能为原则。
3、共混轻质树脂降低塑料的密度。这种方法的降低幅度更小,一般只适合于相对密度较大的塑料选用,如氟塑料、POM、PPS、HPVC、PA66、PI及热固性塑料等。可选用的轻质塑料指相对密度为1以下的几种树脂,如聚4-甲基戊烯-1、EPR(乙丙共聚物)、 PE类、PP类、EVA等。加入量以不影响塑料的其它性能为主中,一般为20%—40%左右。 提高塑料的密度是使原树脂相对密度升高的一种方法,主要为添加重质填料和共混重质树脂。
1、添加重质填料提高塑料的密度
(1) 金属粉
(2) 重质矿物填料
2、共混重质树脂提高塑料的密度 。此种方法提高幅度比较小,一般最高只能达到50%左右。主要适于一些轻质树脂如PE、PP、PS、EVA、PA1010及PPO等。常加入的重质树脂有:PTFE、FEP、PPS及POM等。 塑料的透明性是衡量一种材料的透明性好坏,有许多性能指标都需要考虑。常用的指标有:透光率、雾度、折光指数、双折射及色散等。在上述指标中,透光率和雾度二个指标主要表征材料的透光性,而折光指数、双折射及色散三个指标主要用于表征材料的透光质量。一种好的透明性材料,要求上述性能指标优异且均衡。 透明性的分类 :按材料的透光率大小,可将其分为如下三类:
透明材料——波长400nm—800nm可见光的透光率在80%以上;
半透明材料——波长400nm—800nm可见光的透光率在50%—80%之间;
不透明材料——波长400nm—800nm可见光的透光率在50%以下。
按上述的分类方法,可将树脂分成如下几类:
(1)透明性树脂 主要包括:PMMA、PC、PS、PET、PES、J.D系列、CR-39、SAN(又称AS)、TPX、HEMA及BS(又称K树脂)等。 其中PES为聚醚砜,J.D系列光学树脂为PES的共聚衍生物,SAN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TPX为聚甲基戊烯-1,BS为25%丁二烯/75%苯乙烯共聚物,CR-39为双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聚合物,HEMA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2)半透明树脂 主要包括PP和PA两种。
(3)不透明树脂 主要包括ABS、POM、PTFE及PF等。
结晶性树脂的成型品内部混杂有结晶部分和非晶部分,由于结晶时随机性分子链会有规则地排列,因此树脂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称为“收缩”。
树脂一旦固化,其分子链就会固定下来,且固体成型品中的结晶部分/非晶部分的比例也似乎不再变化。然而实际情况则是,成型品遇到某种程度的高温时,非晶部分的分子链有时会重新排列,从而出现结晶现象。其结果,成型品体积缩小。这种现象称为“后收缩”。后收缩容易导致尺寸变化、凹痕、翘曲等故障。
成型品的使用环境温度偏高时容易导致后收缩。成型时的急冷固化有时会导致结晶不充分,从而容易引起后收缩。
要防止后收缩,应在实际使用成型品前使之充分结晶。具体来说,要在比使用成型品时的环境温度高20℃左右的温度环境下静置2~3小时。这称为“退火处理”。如果在退火处理后已处于尺寸公差内,则通常不大会发生问题。
2、结晶性树脂
树脂材料多种多样,“结晶性树脂”便是其中之一。下面介绍其基本情况:
树脂大致分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是一种热熔冷固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则是一种树脂其原材料在被加热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并在固化后不再熔化的树脂。热塑性树脂可进一步分为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
熔融时,树脂的分子链随机混杂并运动。树脂冷却后,分子链开始整齐排列,最终结晶部分与非结晶部分混杂在一起并固化。即便是结晶性树脂有时也不会100%结晶,其中必然混杂有非结晶部分。另一方面,非结晶性树脂则在(A)图那样的随机状态下固化。
根据其物理结构上的差异,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的特点如下: 结晶性树脂 非结晶性树脂 · 存在分子链排列整齐的“结晶”
· 有玻璃转化温度和熔点 · 分子链是随机的
· 仅有玻璃转化温度 [优点]
· 良好的刚性和弹性、良好的耐疲劳性、
· 机械强度高 、良好的耐药品性
[缺点]
· 难以透明、成型收缩率大 [优点]
· 易于透明、良好的耐冲击性、成型收缩率小 、吸水性小
[缺点]
· 耐药品性差、耐疲劳性差、滑动性差 3、ISO和ASTM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
随着国际标准化的推进,国内也大多用ISO规定的测量方法来作为标准。这和以前的ASTM的标准方法有多大区别呢? 背景:世界各先进国家都有独自的工业统一规格。比如说,日本有JIS(日本工业规格) ,美国有ANSI(美国规格协会),德国有DIN(德国规格)等等。除此之外,象美国的ASTM(美国材料实验协会规格)的独立团体的规格也广泛地受到认可。这些各式各样的规格,即使同样的实验项目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随着国际市场化的进程 的加快,它的不利点就越来越突出。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点,大家都急需一个国际标准化。1995年1月WTO(世界贸易组织)就发行了TBT(关于贸易上的技术性障碍的协定),所有的都要按照ISO国际规定进行。日本的JIS(日本工业规格)也渐渐被ISO规格所取代,工程塑料也不例外。 ASTM和ISO的区别:以拉伸实验为例来说明ASTM和ISO的区别

㈢ 为什么要对塑料进行改性,常用的改性方法

从历史来看,最先出现的塑料是PVC,1927年由B•F good rich 公司开发成功,从此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种新型塑料面世,直到最近开发出的生物降解塑料,总共有近100种塑料投放到市场。
这些新塑料具有不同以往聚合单体、性能和用途。作为材料的一种,塑料具备与生俱来的优势——易成型,边角料少,密度低,易调制颜色等等。作为化工技术的一个分支,塑料改性技术使得塑料的应用面更为广泛,成本更为低廉。
总体来看,塑料改性技术的方法包括:塑料的添加改性;塑料的共混改性;塑料的复合改性;塑料的形态控制改性;塑料的交联改性;塑料的表面改性;塑料的共聚及接枝改性。
1. 塑料添加改性
塑料添加改性是指在聚合物(树脂)中加入小分子无机物或有机物,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以取得某种预期性能的一种改性方法。塑料的添加改性是开发最早的一种改性方法,它改性效果明显,工艺简单,成本低,因而应用十分广泛,约占整个塑料改性的三分之二以上。
常用的塑料添加剂有:
无机添加剂:填充剂、增强剂、阻燃剂、着色剂及成核剂等。
有机添加剂主要有:增塑剂、有机锡稳定剂、抗氧剂及有机阻燃剂、降解添加剂等。
塑料的添加改性按添加改性的目的分为降低成本、(添加各种价廉的无机、有机填料);提高强度(添加各种增强纤维);提高韧性(添加弹性体及超细填料等);提高阻燃性(添加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无机磷、有机卤化物、有机磷化物、有机硅及氮化物等);提高寿命(添加各种抗氧剂、光稳定剂等);改善加工性(添加增塑剂、热稳定剂、润滑剂及加工助剂等);增加耐磨性(添加石墨、MoS2、SiO2等);改善结晶结构(添加成核剂,具体有有机羧酸类、山梨醇类等);改善抗静电及导电性(添加抗静电剂及导电剂);改善可降解性(淀粉填充、降解添加剂等);改善抗射线辐射性能等。
2. 塑料共混改性
塑料共混改性是指在一种树脂中掺入一种或多种其它树脂(包括塑料和橡胶),从而达到改变原有树脂性能的一种改性方法。塑料共混改性是一种与添加改性并驾齐驱的常用塑料改性方法。它与塑料添加改性的区别在于添加改性为在树脂中混入小分子物质,而塑料共混改性为在树脂中混入高分子物质。由于共混改性的复合体系中都为高分子物质,因而其相容性好于添加体系,且改性同时,对原有树脂的其它性能影响比较小。塑料的共混物也称为聚合物合金,是一种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对现有塑料品种实现高性能化、精细化的主要途径。
3. 塑料复合改性
塑料的复合改性即通过粘合剂或热熔等方法将两层或两层以上的膜、片等材料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多层膜、片等材料的方法。塑料的复合改性实际上是塑料共混改性方法中层状共混的极端化,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塑料共混改性。
4. 塑料形态控制改性
塑料的形态控制改性即控制塑料制品上述不同的聚集形态,使之取得我们预期的性能。在非外力作用下通过加工成型工艺条件的调整,进行形态控制一般称之为自我改性,其中以自增强最为常用。这是目前研究活跃的一个改性领域。
通过塑料形态控制可以改善塑料的许多性能,如力学、热学、光学等各个方面,有些方面的改性效果十分明显。例如通过成核技术控制结晶质量和用双向拉伸技术获取高度取向都已获得广泛的应用。
5. 塑料交联改性
塑料交联为聚合物大分子链在某种外界因素影响下产生可反应自由基或官能团,从而在大分子链之间形成新的化学键,使线型结构聚合物形成不同程度网状结构聚合物的过程。可引发交联的外界因素为不同形式的能源,具体有光、热及辐射等。
6. 塑料表面改性
塑料表面改性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塑料制品表面性能发生变化的一类改性方法。塑料表面改性与其它改性不同之处有二点:一是其改性仅局限于制品的表面,其内部性能不发生变化;二是其改性实施于塑料制品一次成型加工之后,属于二次加工改性。
塑料表面改性的目的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应用的改性,另一类是间接应用的改性。
(一)直接应用的塑料表面改性直接应用改性是指可以直接获得应用的一些改性,具体有表面光泽度、表面硬度、表面耐磨性及摩擦性、表面防老化、表面阻燃、表面导电及表面阻隔等。塑料表面这方面的改性近年来开发应用很快,如在塑料阻隔改性方面,表面阻隔改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间接应用的塑料表面改性间接应用改性是指为直接应用打基础的一些改性,具体如为改善塑料的粘接性、印刷性及层化性等而进行的提高塑料表面张力的改性。例如,以塑料电镀为例,未经表面处理的塑料品种只有ABS的镀层牢度能达到要求;尤其聚烯烃类塑料品种,镀层牢度十分低,必须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与镀层的结合牢度,方可进行电镀处理。
7. 塑料的共聚及接枝改性
该方法属于聚合过程,这里就不详述了。

㈣ 改性塑料的改进技术

什么是改性塑料?

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通过物理、化学、机械等方式,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加工方法,改善塑料的性能或增加功能,对塑料的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使得塑料能适用在特殊的电、磁、光、热等环境条件下。

塑料改性技术的应用范围

从原料树脂的生产到多种规格及品种的改性塑料母料的生产;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塑料制品的原材料与成型加工过程中。

塑料改性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几乎所有塑料的性能都可通过改性方法得到改善。如塑料的外观、透明性、密度、精度、加工性、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电磁性能、耐腐蚀性能、耐老化性、耐磨性、硬度、热性能、阻燃性、阻隔性等方面。为了降低塑料制品的成本、改善性能、提高功能,都离不开塑料改性技术。

塑料改性方法

物理改性:原则上不发生化学反应,主要是物理混合过程。在物理改性过程中往往也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发生。

化学改性:在聚合物分子链上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嵌段共聚、接枝共聚、交联与降解等反应,或者引入新的官能团而形成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塑料主要改性技术手段

1、填充

通过给普通塑料加入无机矿物(有机)粉末,改善塑料材料的刚性、硬度、耐热性等性能。填充剂种类繁多,其特性也极复杂。

塑料填充剂(filler for plastics)的作用:提高塑料加工性能、改进物化性质、增加容积、降低成本。

塑料增量填充剂应具备的特性:

(1)化学性质不活泼,呈惰性,不与树脂及其他助剂发生不良反应;

(2)不影响塑料的耐水性、耐化学药品性、耐候性、耐热性等;

(3)不降低塑料的物理性能;

(4)可以大量填充;

(5)相对密度小,对制品的密度影响不大;

(6)价格相对低廉。

2、增强

1)措施:通过在加入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纤维状物质。

2)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材料的刚性、强度、硬度、耐热性,

3)不良影响:但很多材料会导致表面不良和韧性明显降低。

4)增强原理:

增强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

树脂具有许多固有的优良物理、化学(耐腐蚀、绝缘、耐辐照、耐瞬时高温烧蚀等)和加工性能;

树脂与增强材料复合后,增强材料可以起到增进树脂的力学或其他性能,而树脂对增强材料可以起到粘合和传递载荷的作用,使增强塑料具有优良性能。

3、增韧

有较多的材料韧性不够、太脆,可以通过加入韧性较好的材料或者超细无机材料,增加材料韧性和低温使用性能。

增韧剂:为了降低塑料硬化后的脆性,提高其冲击强度和延伸率而加入树脂中的一种添加剂。

常用增韧剂:

多为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C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苯乙烯-丁二烯热塑性弹性(SBS)、三元乙丙橡胶(EPDM)......

都是用于塑料特别是工程塑料上效果显著的增韧剂。

4、阻燃

在较多的场合,要求材料有阻燃性,比较常用的场合是电子电器,汽车行业也有阻燃要求,但一般较低。阻燃可以通过加入阻燃剂实现。

大多数塑料具可燃性。随着塑料在建筑、家具、交通、航空、航天、电器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塑料的阻燃性已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

阻燃剂:又称难燃剂,耐火剂或防火剂,赋予易燃聚合物难燃性的功能性助剂;它们大多是元素周期表中第ⅤA(磷)、ⅦA(溴、氯)和ⅢA(锑、铝)族元素的化合物。

具有抑烟作用的钼化合物、锡化合物和铁化合物等亦属阻燃剂的范畴,主要适用于有阻燃需求的塑料,延迟或防止塑料尤其是高分子类塑料的燃烧。

使其点燃时间增长,点燃自熄,难以点燃。

阻燃原理

1)吸热作用任何燃烧在较短的时间所放出的热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在较短的时间吸收火源所放出的一部分热量,那么火焰温度就会降低,辐射到燃烧表面和作用于将已经气化的可燃分子裂解成自由基的热量就会减少,燃烧反应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在高温条件下,阻燃剂发生了强烈的吸热反应,吸收燃烧放出的部分热量,降低可燃物表面的温度,有效地抑制可燃性气体的生成,阻止燃烧的蔓延。Al(OH)3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就是通过提高聚合物的热容,使其在达到热分解温度前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其阻燃性能。这类阻燃剂充分发挥其结合水蒸汽时大量吸热的特性,提高其自身的阻燃能力。

文章很长,希望对你有用浅谈改性塑料都有哪些改性手段

㈤ 聚氯乙烯树脂改性为什么不执行合成树脂标准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回,常温下答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地讲,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称为树脂。树脂是制造塑料的主要原料,也用来制涂料(是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

㈥ 改性塑料的改性知识

1. 无机粒子添加到聚合物熔体中经过螺杆或其他机械剪切作用,可能形成三种无机粒子分散的微观结构状态。1无机粒子在聚合物中形成第二聚集态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机粒子的粒径足够小粒子间界面结合良好,无机粒子如同刚性链条一样对聚合物起着增强作用,这种分散状态具有很好的增强效果。如胶体二氧化硅和炭黑之所以对橡胶有增强作用,其中一个重要作用是他们在橡胶中形成了这种第二聚集态结构。2无机粒子以无规的分散状态存在,有的聚集成团,有的以个别分散形式存在。这种分散状态既不能增强也不能增韧。由于粉团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将成为填充材料中最为薄弱的环节。3无机粒子均匀而个别地分散在基体树脂中。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粒子与基体树脂间有无良好的界面结合,都会产生一定的增强增韧效果。为了获得增强增韧的填充改性塑料,希望是第三种分散状态。
2. 无机粉粒状填充材料能否个别地均匀分散于基体树脂中与多种因素有关。在加工条件固定的情况下?与无机粒子的比表面积、表面自由能、表面极性树脂的表面极性树脂熔体的黏度?无机粒子与基体树脂间的相互化学作用等有关。从填充改性预期的效果来看无机粒子尺寸越小越好。但尺寸越小表面能越高,自凝聚能力越强,越难均匀分散。因表面能及高速运动碰撞摩擦下产生静电而凝聚成一个个粉团。这种凝聚体在后序的混炼加工及成型加工中靠机械剪切力是再也打不开的,就呈现上述第二种分散状态成为改性塑料中最不愿意看到的“白点”。 粉粒状是属于长/径比近似为1的填充材料的分散状态,长/径比较大的填充材料是指短纤维状、针状、薄片状的填充材料。这类材料分散问题,有两个层次,其一、分散的均匀性;其二、取向。 由于这类填充材料长、径明显的不对称性,其填充改性塑料成型加工制品时,物料的流动总会产生填充剂不同程度的取向分布。其取向有两种情况也伴随有两种取向状态。加压下,物料不发生大流动状态下的填充材料取向。加压下各个填料个体顺着把各个部位所受的压力差尽可能平均化的方向运动使得最大面积上接受压力导致填充材料方向与压力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取向。在制品同一层上填充材料的取向是随机的基本上是属于二维取向状态。

㈦ pe塑料颗粒改性怎么回事

pe改性塑料主要以聚乙烯为载体,并配以多次表面活化的碳酸钙,分散剂等多种助剂,多次混合制成,为扁圆粒状,广泛应用于聚乙烯制成品的填充改性。

一、pe改性塑料优点
1)pe改性塑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pe改性塑料无粉尘溢出、制品手感光滑,塑化性/流动性好:具有良好绝缘性,耐热性一般在140℃-175℃;分散性好:与聚丙烯、聚乙烯相溶性优良,因此即使加入较大的填充量,仍可获得光洁很好的外观
3)pe改性塑料加强聚乙烯吹膜拉力,
pe改性塑料脱模效果好,并降低生产的成本,填充量可达到15%-25%、
4)pe改性塑料可灵活配制生产各种颜色的塑料制品,填充比例可达到20%-50%

二、pe改性塑料用途:
1)pe改性塑料吹膜用:用于PP,PE透明薄膜、乳白薄膜、彩色薄膜的填充料
2)pe改性塑料注塑用:用于PP,PE高档透明注塑以及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卫浴泳池地板、运动器材、餐具、手工具、玩具、文具、鞋材、日用制品、医疗器械等各种颜色产品的填充料
3)pe改性塑料吹塑成型用:各种日用容器的中空吹瓶的填充料
4)pe改性塑料挤出成型用:挤出各种卷膜内管,PP黑管,其他塑料水管、电线电缆、建材等的填充料
5)pe改性塑料编织袋拉丝成型的填充料
6)pe改性塑料再生抽粒的填充料

㈧ 塑料为什么要进行改性普通塑料满足不了生活生产所需吗

改性塑料是根据实际要求,对原料进行性能上的改进,可以是高性能改性,也可以是降低成本的改性,改性的方式很多。
石化厂出产的原料产量大,种类相对较少,满足不了使用厂家的个性要求(如千变万化的颜色,增强,阻燃,增韧,等等),当然也就是满足不了生活、市场的要求。所以改性料就登场了。

㈨ 改性塑料产品有哪些

改性塑料产品主要种类有阻燃树脂、增强增韧树脂类、塑料合金类、功能色母类等。聚赛龙改性产品包括:PP、PE、通用塑料改性产品TPE、 ABS、HIPS、AS、AES;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合金产品:PBT、MPPE 、POM、PET、PA6、PA66、PC、PVC、PVC/ABS、PA1010、PA12、PA1012、PC/PET、PA/PP、PP/PET、PC/ABS;特种工程塑料改性产品:PPS、PEEK;功能高分子材料:磁性塑料、绝缘导热PA材料、绝缘导热PP材料、导电导热PPS材料、抗静电塑料、免喷涂,免电镀,PP、ABS系列、抗菌塑料等;母粒类产品:色母粒、填充母粒、阻燃母粒、功能母粒等、TPE系列等。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