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设计
A. 有知道国内外关于树脂设计的网站吗
国内有机硅树脂研究主要集中在缩合型硅树脂上。其中以甲基硅树脂、苯基硅树脂为主要回代表答。应用于油漆、涂料、导线绝缘漆、高温粘结剂等方面。但在加成型硅树脂方面研究较少,尤其是苯基加成型硅树脂研究较少。主要研究机构为中蓝晨光化工研究所。
国外有机硅树脂在缩合型和加成型上研究的都比国内进展大,尤其是加成型硅树脂较为领先。主要公司有美国道康宁、日本信越、德国瓦克等。
B. 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工艺的初步设计
首先在开始使用系统以前检查柱子有否微生物生长,否则柱子会堵塞,柱压会升高到无法接受的水平。然后,不接检测器,正向安装色谱柱,使用纯甲醇以0.6ml/min流速冲洗约10倍柱体积。
再连接检测器,用纯甲醇以0.6ml/min流速冲洗约20倍柱体积。
然后使用去离子水以0.6ml/min流速冲洗约20倍柱体积。
最好再确保连接好保护柱(多使用相应柱制造商针对性提供的保护柱),再用选用的洗脱液以0.6ml/min流速平衡1h以上,进样检测。同样,若洗脱液中含有缓冲盐类,在用分析洗脱液平衡之前,先用不含缓冲盐的同比例洗脱液过渡,冲洗约10倍柱体积,避免缓冲盐在分析柱内析出。
特别注意:
①洗脱液要求是新制的缓冲液。对于阳离子交换柱,多用柠檬酸或酒石酸缓冲液(或其混合溶液)、邻苯二甲酸缓冲液,pH范围从2.5到6.5;对于阴离子交换柱,多用磷酸缓冲液、硝酸铵溶液(1mMol/L),邻苯二甲酸缓冲液,pH范围从2.5到6.5。绝对禁止使用水杨酸缓冲液,因水杨酸分解产物会改变固定相的性质。洗脱液在使用以前必须用0.45um滤膜过滤并彻底脱气,以防止发生检测和泵送问题。
②提倡在室温环境使用,为了提高分析的稳定性,可以设置高于室温5~10℃的柱温,最好不要在40℃以上使用。
③使用过程中不要超过其耐受最高压力。
④增加流速或者降低流速要采取小的间隔变化以防止柱床的扰动。更换柱子,必须先降低流量至0,等待洗脱液完全流出柱子,压力变化到0(约2min)后再更换。
⑤必须防止将来自流动相或者样品中的疏水性或与流动相极性差别很大的化合物进入色谱柱,特别地,要绝对禁止导入颗粒杂质,以防止操作压力增高,污染物难以或者不能去除。
(6)分析完毕,净化程序基本同C18柱,先用去离子水以0.6ml/min流速冲洗约20倍柱体积。然后用甲醇以0.6ml/min流速冲洗约10倍柱体积,纯甲醇饱和后密封保存即可。(注意:一定要确保在柱子内没有缓冲液或者其他含盐类的洗脱液的情况下保存色谱柱。)
(7)长时间保存后重新使用,重复上述(1)~(6)即可。
C. 哪家设计院能设计从天然气到聚丙烯,树脂,乙炔等
从20世纪初至战后的60~70年代,这是化学工业真正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阶段,一些主要领域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和石油化工得到了发展,进行了开发,逐渐兴起.这个时期之初,英国和美国的等人提出的概念,奠定了化学工程的基础.它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无论是装置规模,或产品产量都增长很快.合成氨工业20世纪初期异军突起,用物理化学的反应平衡理论,提出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的催化方法,以及原料气与产品分离后,经补充再循环的设想,进一步解决了设备问题.因而使德国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立第一个由氨生产的工厂,以应战争之需.合成氨原用焦炭为原料,40年代以后改为石油或天然气,使化学工业与石油工业两大部门更密切地联系起来,合理地利用原料和能量.石油化工1920年美国用生产,这是大规模发展石油化工的开端.1939年美国标准油公司开发了临氢催化重整过程,这成为芳烃的重要来源.1941年美国建成第一套以为原料用制乙烯的装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化工产品市场不断扩大,石油可提供大量廉价有机化工原料,同时由于化工生产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石油化工.甚至不产石油的地区,如西欧,日本等也以原油为原料,发展石油化工.同一原料或同一产品,各化工企业却有不同的工艺路线或不同催化剂.由于基本有机原料及高分子材料单体都以石油化工为原料,所以人们以乙烯的产量作为衡量有机化工的标志.80年代,90%以上的有机化工产品,来自石油化工.例如,等,过去以电石乙炔为原料,这时改用氧氯化法以乙烯生产氯乙烯,用丙烯氨氧化(见)法以生产丙烯腈.1951年,以天然气为原料,用蒸汽转化法得到一氧化碳及氢,使得到重视,目前用于生产,,个别地区用生产.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在战时用于军事,战后转为民用,获得极大的发展,成为新的材料工业.作为战略物质的天然橡胶产于热带,受阻于海运,各国皆研究.1937年德国法本公司开发获得成功.以后各国又陆续开发了顺丁,丁基,氯丁,丁腈,异戊,乙丙等多种合成橡胶,各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方面,1937年美国成功地合成尼龙66(见),用熔融法纺丝,因其有较好的强度,用作降落伞及轮胎用.以后涤纶,维尼纶,腈纶等陆续投产,也因为有石油化工为其原料保证,逐渐占有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大部分市场.塑料方面,继酚醛树脂后,又生产了,醇酸树脂等热固性树脂.30年代后,品种不断出现,如迄今仍为塑料中的大品种,为当时优异的绝缘材料,1939年高压用于海底电缆及雷达,低压聚乙烯,等规聚丙烯的开发成功,为民用塑料开辟广泛的用途,这是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为高分子化工所作出的一个极大贡献.这一时期还出现耐高温,抗腐蚀的材料,如,,其中聚四氟乙烯有塑料王之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也陆续用于汽车工业,还作为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等,并逐渐成为塑料的大品种.精细化工在方面,发明了活性染料,使染料与纤维以化学键相结合.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需要新型染料,如用于涤纶的,用于腈纶的,用于涤棉混纺的活性分散染料.此外,还有用于激光,液晶,显微技术等特殊染料.在方面,40年代瑞士P.H.米勒发明第一个有机氯农药之后,又开发一系列有机氯,有机磷,后者具有胃杀,触杀,内吸等特殊作用.嗣后则要求高效低毒或无残毒的农药,如仿生合成的类.60年代,,发展极快,出现了一些性能很好的品种,如吡啶类除草剂,苯并咪唑杀菌剂等.此外,还有抗生素农药(见),如中国1976年研制成的井冈霉素用于抗水稻纹枯病.医药方面,在1910年法国制成606砷制剂(根治梅素的特效药)后,又在结构上改进制成914,30年代的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等都是从结构上改进,发挥出特效作用.1928年,英国发现,开辟了抗菌素药物的新领域.以后研究成功治疗生理上疾病的药物,如治心血管病,精神病等的药物,以及避孕药.此外,还有一些专用诊断药物问世.摆脱天然油漆的传统,改用,如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等,以适应汽车工业等高级涂饰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丁苯胶乳制成水性涂料,成为建筑涂料的大品种.采用高压无空气喷涂,静电喷涂,电泳涂装,阴极电沉积涂装,光固化等新技术(见),可节省劳力和材料,并从而发展了相应的涂料品种.
D. 谁知道要怎么把一个设计的草图做成树脂工艺品 步骤是啥
可以交给我们。首先根据草图制作泥稿或者泡沫稿,再根据泥稿或泡沫稿来制作石膏模具或硅胶模具,再根据模具来灌模成型,然后出模,出模经过打磨修补完成后上色,最后喷保护漆。
E. 丙烯酸乳液的配方设计:如何设计提高树脂胶膜的丰满度从微观如何解释高丰满度的形成应用在木器漆。
晚上好,抄成膜丰满度一两句袭话说不清楚因为和配方中的丙烯酸酯单体、助剂、表面活性剂、温度和乳化粒径等等均有直接关系,理论上丰满度高的漆膜看SEM电镜微观结构的成膜粒子越小越好,挥发速率要适当太快硬脆太慢影响表干,表面活性剂的张力对于喷涂工件的表面张力必须适度太高流挂太低坑坑洼洼,单体配比必须测试出最佳值因为烷基支链越短成膜越硬(不过常见甲酯和丁酯这组设定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柔韧度要求了),必要时还要看增塑剂的性能。乳化设备是纯机械搅拌的分散盘还是投入式大功率超声波震棒也对最终分散有重大影响。
F. 树脂镜片的设计类型
传统的球面镜片镜片周边看物体有扭曲的现象
,限制了配戴者的视野,在光学上不专可避免地存在球面像差的视觉属缺陷,而非球面镜片将镜片边缘像差减到最底。非球面镜片的基弯更平,重量更轻,看上去更为自然、美观。在屈光度高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眼镜的变形,对于视力度数高的消费者,选择非球面镜片可能更加合适。 双光,三光以及渐进片的设计都有个共同点,即利用了小范围原理。在同一镜片中,划分出近用区和远用区,而在大范围内,把这些区域连成一体。但是,以上三者在镜片球面的划分上是有所区别的。
双光镜片主要针对远视矫正时所需,经典的双光镜片设计,使配戴者可以同时视远和视近,视野宽阔。它对于较长时间于近点工作者有较佳的效果,比如建筑师,会计师,艺术家等。
三焦点镜片主要针对那些需要中距离的视力的人,比如经常在电脑或收银机前工作的人。
渐进多焦点镜片使用逐渐累进屈光度的方式取代瞬间改变度数方式,此一种设计可以避免“影像跳跃”的现象。比如,在超级市场里,您可以轻易地经渐进多焦点镜片,仔细察看手上的购物单,同时也可以很容易地在货架上寻找您所要的产品。但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片的初期需要一些训练。
G. 、选用一种热固性树脂,设计一个日用品,从材料选择、材料性能、材料合成、固化
你要进行设计的话,首先要了解材料的性能,然后就往画图。
H. 关于树脂工艺品模种的设计和雕刻
先要用泥巴雕刻摸种,然后在做磨具,谈后把树脂调好倒入磨具里面,
I. 哪个设计院能设计离子交换树脂精细化工项目
废旧离子交换树脂属于工业废物,至于工厂哪个部门管理,就看各个工厂是怎么规定的了,但其下一步流向显然需要工厂环保部门参与,必须卖给有资质的企业。
J. PVC配方设计方法
pvc树脂属于一类强极性聚合物,其分子间作用力大,从而导致pvc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较高,纯pvc树脂一般需要在160~2100c时才可塑化加工。另外,pvc分子内含有的取代氯基,容易导致pvc脱hcl反应,从而引起pvc降解,所以pvc对热极不稳定,温度升高,会大大促进pvc脱hcl反应,纯pvc当温度达到1200c时,即开始脱hcl反应,从而导致pvc热降解发生。
鉴于pvc上述两个特点,纯pvc在未达到软化温度之前已开始发生热降解,从而导致纯pvc无法用塑化熔融法加工,因此,必须对纯pvc进行改性,在pvc中添加各种改变性能的助剂,使之可以用塑化方法加工。在选择助剂的品种和用量时,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物理—化学性能、流动性能、成型性能,最终确立理想的配方。
一个pvc配方的设计和确定,一般经过如下步骤
1、
根据制品的性能,确定pvc树脂的牌号;
2、
根据制品的软硬程度,确定增塑剂的添加量;
3、
根据性能(比如透明性、毒性等)和经济性,确定稳定剂的类型和添加量;
4、
根据制品性能、设备情况以及稳定性的类别和增塑剂的添加量,确定润滑体系的组成和添加量;
5、
根据pvc配方主要构成和设备情况,确定加工助剂的添加量;
6、
根据成本和性能,确定填充剂的用量(同时调整润滑剂的比例);
7、
根据制品性能,确定是否添加其它助剂品种。
配方设计好后,经过物料混合,进行加工成型试验,根据加工和制品情况,调整配方比例。最终确定配方。